权臣的掌珠 第55章

作者:看泉听风 标签: 天之骄子 宫廷侯爵 豪门世家 穿越重生

  宜城悲愤道:“你就不肯为了孩子们努力一把吗?”他为何就这么没出息?

  郑亶起身看道:“贵主失态了。”

  说完他往门外走去,“郑亶!”宜城愤怒的直呼其名,将郑亶书案上的笔墨纸砚全部扫在地上,这里若不是国公府,她恨不得一把火把郑亶的书房都烧了,免得他整天流连书房。她迄今都不明白,明明自己除了身份,别的地方都远甚长乐,可长乐却能跟驸马这么恩爱,她跟驸马关系却如此冷淡,难道一个身份真如此重要?明明她才是兄长最多的公主。

  郑家男子相貌都俊美,只是因郑玄长相格外俊美,所以大部分人也都忘了在郑玄长大之前,世子和郑亶也曾是大夏出名的美男子。宜城当年就是对郑亶一见倾心,等着长乐下降后,就忍着女儿家的羞涩,去求阿耶将自己下降给郑亶。

  成亲时她只认为自己是会是全天下最幸福的人,可没想到这婚后的日子,宜城过的并不顺心,因为她跟郑亶的夫妻感情太淡了,两人成亲这么多年,她甚至都摸不透郑亶真正的心思。郑家男子都不好色,只要妻子要合他们心意,他们能对妻子很好。

  别看镇国公现在跟九江相敬如宾,杨夫人在时,他跟杨夫人是出名的恩爱夫妻,杨夫人去世前,他身边仅有的两个侍妾都是杨夫人的陪嫁,连个通房都没有。反而是杨夫人去世后,他跟九江分室而居,身边倒是多了几个通房。

  世子跟长乐更是恩爱无比,两人成亲前几年,没人能插手两人夫妻感情。也是长乐自幼娇生惯养,连生三个嫡子后,实在怕了生产,才给世子硬塞了几个侍妾。而去世的先镇国公跟南平郡主也是恩爱夫妻,只是后来南平去世,先镇国公对南平念念不忘,导致他跟临海感情寻常。

  可即便如此,先镇国公对临海也是十分尊重,就算镇国公对九江一样,身边只有几个伺候的通房,并无亲近的侍妾,更别说得宠的侍妾了。就连郑玄这个肆意杀人的疯子都对妻子宠爱有加,唯有郑亶是郑家的特例,要说郑亶宠妾灭妻也不至于,可他对身边几个自少年期就跟在自己身边的侍妾也宠幸有加。

  世子成亲前也有侍妾庶子女,可自他跟长乐大婚后,那些侍妾庶子女就不知所踪了。可郑亶却始终把侍妾和庶子女护得很好,从来不许宜城插手庶子女的教养,宜城回去跟阿娘诉苦,阿娘只会让她忍耐,她忍了这么多年,却把自己忍成了一个笑话。长乐是帝后唯一的嫡出也罢,就是王珞这样的破落户出来的人,都能得到丈夫的宠爱……

  郑亶出了书房后,心头积了一口郁气,转身去找郑玄喝酒,要不是这小子安排了自己姊夫去了吏部,赵王(大皇子)又怎么会再动自己的主意,他也不顾郑玄正在内院陪着娇妻,他径直走入郑玄书房,双脚搁在书案上,吩咐书房里伺候的下人说:“叫你家郎君过来陪我喝酒。”

  下人应声而下,郑玄这会也没有软玉温香在怀,而是正一笔一划的照着王珞的要求写着大字,全是独体字,根据王珞的说法是,这个字要从小开始让孩子认,争取让孩子三岁之前认满一百个字。王珞对儿子和弟弟两种要求,只让郑玄打从心底觉得好笑,这丫头嘴上说得信誓旦旦,恐怕等孩子出生,她又成慈母了。

  待柳习文在外面传说说二郎君来找自己时,郑玄眉头微扬,他对王珞说:“我去去就回。”

  王珞搁笔说:“也不知道二郎君来找您何事?您也不用急着回来。”王珞是觉得郑玄这几天有点烦,整天跟着自己,不许自己做这做那,他还是跟郑亶去聊天吧。

  郑玄轻点她小鼻子:“等我走了,你就可以松快了?想得美!”

  王珞被郑玄点破目的也不羞愧,她笑盈盈的说:“我不也是让郎君松快松快吗?”

  “巧言令色。”郑玄无奈的一笑,起身吩咐夏尚宫看着王珞,不许她太累,他缓步去了自己书房。

  书房里郑亶自来熟的吩咐下人上酒菜,他正一人自斟自酌,见郑玄来了,他眉眼也不抬的说:“你这小子讨好妻族便罢,还要连累我。”

  郑玄撩起衣摆坐下:“二兄又跟贵主拌嘴了。”

  郑亶哂笑:“她也要有能跟我拌嘴的脑子。”淑妃是圣人子嗣最多的妃子,她为了自己的地位,几个孩子都是她一个人养大的。她顾了儿子,就顾不了女儿了,几个公主都是傅姆养大的。

  圣人对皇子教养上心,对公主教养看的很淡,横竖天家女儿不愁嫁,要说宜城有什么不好也不至于,毕竟宫里照顾公主的傅姆都不差,可那些傅姆都是忠于淑妃的,从小灌输宜城要听淑妃的话。

  大兄尚主后,郑亶并不想尚主,他给自己规划的路线是:科举取士,靠着家族铺路和自身才华,在朝堂崭露头角,自己肯定没法像兄长那样,将来继承镇国公府,也不可能像幼弟那般有圣人宠爱一飞冲天,可给自己十几二十年,自己未尝不可以当个郑相。

  只是自己所有的计划,在淑妃一脉逼着自己尚宜城时候都毁了,郑玄比两人小那么多岁,都能看出圣人对淑妃数子并不上心,世子和郑亶怎么看不出来?对于淑妃硬把女儿塞给郑亶,郑亶也只能忍着气认了,只是从此以后便不再涉足官场,而是专心念书,这一读就读成了一个大儒。

  郑玄看着双脚翘起的二兄,只觉得那些认为二兄举止端严的人简直眼瞎,“二嫂又让你出仕了?”

  郑亶嘴角微挑:“她不就是嫌我没出息吗?”既然如此,当年为何非要下降他?他本来就没准备尚主。夫妻多年,他自认没有亏待过她,偏偏宜城还是一副自己虐待了她的模样,郑亶真不知道他到底要怎么做才能让她满意。难道非要让他跟大兄一样,把自己庶出子女都送走?大兄敬爱长乐,他对宜城又没多少感情。

  郑玄以过来人的身份,语重心长的劝二兄:“二兄,女人有时候是真不讲道理的,她们说什么就应着就是,顺着她们的想法思考,这样她们就不会跟你生气了。”郑玄跟王珞相处越久,就发现跟女人真不能讲道理,只能顺着她们来,她们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然她们会在你跟她讲道理的时候,她讲情分;你跟她们讲情分时候,她们跟你讲道理,简而言之就是无理取闹。

  郑亶一口酒没咽下去,被郑玄的话呛得不轻,一个十多年没成亲,未婚妻、侍妾接连把他头顶染绿的人,居然来教自己怎么跟女人相处?

  门口也响起了世子的轻咳声,他也是听说二弟来找幼弟喝酒,他想着自己也没事,就拎着酒来找两个弟弟聊天,进门就听幼弟教二弟怎么哄女人,他哭笑不得,他才成亲多久?居然有脸教二弟怎么跟妻子相处?他不会忘了自己把未婚妻、侍妾折腾到给自己连戴几顶绿帽吧?虽然侍妾的绿帽只能算半顶。

第126章 郑玄离开

  郑玄知道两个兄弟是想起了杜氏和郑赢生母的事, 他不以为然道:“我又没对她们上心?她们那种哪里值得我费心?”她们又不是娇娇。

  世子和郑亶闻言相视而笑,看来幼弟对妻子还是很满意的, 郑亶自己婚姻不顺, 见兄弟婚姻幸福, 他心里也高兴,“十七娘年纪小,你多让着她一点。”兄弟多年,他还能不清楚自己幼弟霸道蛮横的脾气吗?也是人家小姑娘脾气好才能忍他。

  郑玄不以为然, 他对娇娇还不够好吗?他想到王珞过段时间就要生了, 他世子道:“大兄,我们族里有没有想过继子嗣的人家?”

  世子闻言微微挑眉:“怎么, 你想把郑赢过继?”世子婚前的几个庶子女也是过继给无嗣的旁支,侍妾也被世子发嫁了,直到后来长乐给世子选的侍妾生下的庶子女,他才留了下来。光看幼弟给庶子取的名字就猜到他的想法,赢不就是多余吗?

  世子也是赞同幼弟将郑赢过继的,毕竟他母亲是死在幼弟手里的,这孩子性子又独,留他在京城对他并无益处,还不如送去边关, 让人好好管教, 将来说不定还有成大器的一日。镇国公世代掌兵权,历代镇国公都要镇守边关,镇国公跟杨夫人感情好, 为何还要生庶子?就是担心长子上战场时无人护卫。

  历代镇国公的亲卫都是郑氏族人,大部分都是嫡系的庶出。这些庶子们,平时或许会怨嫡系,但在战场上,骨肉相连的兄弟永远比外人靠谱。郑家的权势是郑家人一代代用族人血肉堆积起来的。

  历代镇国公只有三成是寿终正寝死在京城的,大部分都是壮年战死沙场。也正是因为如此,外人再羡慕郑家权势滔天,都嫉妒不来,毕竟这样的付出,不是一般家族可以做到的。

  “是。”面对兄弟,郑玄没什么好隐瞒的,他们不是家里那些长辈,“这小子心术不正,他亲娘又是我杀的,我不可能把他留在身边。”他自己是不在乎,可他要为妻子、嫡子考虑,“我也不需要一个庶长子。”他相信大兄很能体会自己的心情,他不就是婚前就将庶子过继了吗?

  世子和郑亶很能理解郑玄的心态,大部分男人不一定会为了妻子守身,但大家还是希望第一个孩子是嫡出,只是他们家这一辈结婚都太晚,如果不早点生庶子,万一边关再起战事,难道让国公府血脉断绝吗?郑亶婚前没过继庶子,是因为他跟宜城的感情淡漠,如他能找琴瑟和鸣的妻子,他也不至于如此。

  可是现在他那几个嫡子——郑亶嘴角微晒,他都不知道宜城那几个孩子,到底是自己的孩子,还是赵王(大皇子)的孩子。他也不是没管过,但是他每次一管教,都会引来宜城的哭闹,然后宫里就会派人来劝解。久而久之,郑亶也懒得管了,世家子是看重嫡庶,但对男人来说,嫡出庶出都是自己孩子,在正妻和嫡子不受自己喜爱的情况下,嫡出庶出还真没太大区别。

  郑亶问:“过继的人选好找,但是你想好怎么跟圣人、父亲解释吗?”

  “等十七娘生了儿子,他们就不会多什么了。”郑玄相信圣人和老头子也不是傻子,他们之前看中郑赢是因为自己没儿子,现在他要有了儿子,他们还会在乎庶子?

  世子脸皮微抽:“你就这么肯定自己第一胎就是儿子。”

  郑玄狂妄自大道:“我长这么大,就没遇到过任何不顺心的事。”就算不顺心也会被自己扭成顺心了,娇娇家里几个姐妹第一胎都是儿子,他兄长子嗣也是男多女少,他怎么可能没有嫡长子?

  世子和郑亶完全不想跟幼弟说话了,就这糟心的货,居然还自诩会哄女人,都是女人哄他了吧?这一夜兄弟三人喝酒喝到了三更半夜,三人也懒得回去了,在郑玄这里洗漱后便睡下了。

  第二天一早长乐来找王珞抱怨说:“喝了大半夜的酒不说,一早回来还是醉醺醺的,都一把年纪了,也不知道保养保养身体。”

  王珞忍着笑说:“我瞧他们三兄弟也是难得如此?”

  长乐道:“你嫁进来晚,不知道,这三兄弟以前没成亲前,最会的就是狼狈为奸,也亏得郑玄小了这么多岁,还能跟他们玩一起,那两个老不要脸的。”

  王珞也很奇怪郑玄三兄弟感情如此好,按说镇国公这么对郑玄,三兄弟感情应该很一般啊。

  这事崔氏倒是明白点,毕竟良国公当年也曾入伍,“武将世家的兄弟感情都不错,毕竟上了战场要随时给兄弟挡刀的。”

  王珞不理解的问:“那些庶出的孩子为何甘愿为嫡出牺牲?”

  崔氏道:“也是在郑家庶子才有出人头地的机会,要在别人家里,他们也只能当下人。”崔家这样奴婢生的庶子女,大部分依然只是仆人,就是替崔家管些重要的家业。

  王珞一想也是,这年头庶子想要出人头地太难了,也不一定是嫡母打压,而是本身家族资源有限,总要先培养嫡子再考虑庶子,除非那庶子才华格外出众,比如他们家三郎,王珞对王小四已经佛了,他能上就上,不能上就专心将政治资源倾斜在三郎上,小四只要安安心心当个富翁可以了。

  崔氏又问王珞:“你要跟你阿翁合开书馆?”

  王珞微微颔首:“我想开个书楼。”郑玄给自己的产业中有个书肆,那个书肆几乎是年年亏钱,王珞派人去看了看,发现书肆里书种类齐全,几乎全是雕版印刷,少数是手工抄写,每天来书肆的人极多,但都是来免费看书的,很买书的人很少。

  时下书籍很贵,能读书的学子也不是人人都富裕,所以很多人喜欢去书肆看书而不是买书。当然大部分书肆是不允许学子如此的,郑玄不在乎这点钱,又想刷个名声才如此,渐渐的来书肆看书的人越来越多,那间书肆也成为京城大部分学子最爱去的书肆。

  王珞觉得这么多资源放着有点太浪费了,准备把书肆改进一下,见书肆客源分流,有钱买书的就提供精装雕版书籍,经济拮据的可以购买木活字印刷出来的书,实在没钱的也可以来书肆免费看书抄书。

  她还会在书肆边上开个酒楼,提供价美物廉的吃食。这样不一定能赚钱,但应该不会亏钱。在做生意方面,王珞觉得跟外翁合作很愉快,所以她才找良国公,果然外翁还是一如既往的爽快,一口就答应了。

  崔氏忧心忡忡的说:“你可要小心点,万一亏了怎么办?”

  王珞道:“阿娘放心,我会小心的。”要在现代,她可能还会担心生意不好做,可现在做什么生意都可以转成独门生意,她有什么不好做的?王珞要翻建书肆,可不仅仅为了赚钱,主要还是看中来书肆的那些人,文人学子八卦起来,可不比三姑六婆弱。

  把书肆掌握手里,就等于多了一条消息源。这也是郑玄放任书肆借书给学子看的主要缘故,但是他没生意手段,不会赚钱,只能亏钱。王珞不保证能赚大钱,但小钱足够。王珞还隐晦跟外翁提起并州的蝗灾,让外翁多留些粮食以备不时之需。

  王珞到时候是准备联合宫里的贵妃、贤妃和几个大家族一起建立粥棚的,能救多少是多少。郑家一个人出手太显眼,几个家族就不怕了。这也是外翁会给自己这么多钱的主要缘故,不然开个书肆哪里需要这么多钱?

  虽然王珞跟外翁从来没说过将来的路,但她感觉外翁几乎将大部分注都压在自己身上了,这让王珞很感动,她自己亲祖父都没这么信任自己。在京城附近收粮太惹人注意,王珞让陈敬和千树两人去隆平府收粮。

  她借用了郑玄的特权,动用了官船运粮食,时下京城和江南之间有水路,但大部分水路都是官道,其间关卡林立,只有官船路过时才不用接受关卡检查,更不用纳税。王珞为了这事找郑玄时,还有点不好意思,郑玄倒是一口应了,他的确需要粮食。

  郑家良田万亩,但这些良田都是世子和郑亶在管,郑玄不管家里的内务,他也不可能要家里的粮食,本来他想让属下去外面运粮,但是王珞说隆平府粮食多,他就让陈敬带了一队私兵去隆平府买粮食。而等陈敬、千树带着大量粮食时,郑玄才对隆平府才有一个真正直观了解。

  以前隆平府在他印象中只是一个化外之地,没想那个地方粮食产量居然比北方高出三成左右,难怪妻子说如果能将江南开发出来,整个大夏都不愁没粮吃了。只是南方瘴疠横行,稍有不慎便会染病而亡,郑玄目前手上的私兵人数不够,他也只能暂且压下在江南开荒的心思。

  陈敬和千树回来后不久,并州的蝗灾也彻底爆发,而匈奴也因蝗灾影响,再次南下抢夺边境地区的粮食奴隶,这不算太战事,但世子还是带着两位长大成人的嫡子去边关了。即使大夏这些年都无大战事,国公府承爵一脉,年轻男子都会随父兄一起去战场历练。

  世子嫡长子今年十六岁,次子十四岁,两人虽都没成亲,但都已有数位通房,两人离开前几个通房都已经怀孕,而世子在婚前的几位庶子,更是自幼在边关长大。这次世子带着嫡子出征,他婚前的几个庶子皆在亲兵之列。

  王珞以前一直能理解古人对儿子的需求,在古代这个全靠人力的环境,有体力优势的男人的确要比女人更重要。但总无法理解,为何长乐要给世子纳妾,明明他们夫妻感情这么好?她就不信女人能大度能这程度?要是古代女人都大度,也不会有妒妇这形容词了。

  但是看到世子带着孩子出征时,临海、长乐强忍悲伤的模样,王珞突然理解长乐贵为公主,都坚持要世子纳妾生子的想法,要换成她,她也情愿老公跟别的女人生一堆庶子,也要保证自己儿子生命完全。男人重要吗?挺重要的,但是跟自己孩子比起来,男人不值一提。

  世子和儿子离京后,长乐恹恹了好长一段时间,都是王珞没事去找她聊天说话,长乐才渐渐振作起来,她叹息的对王珞道:“当初阿耶就对我说,郑家是武将世家,我下降给世子,将来肯定会很辛苦。

  长乐说着说着,眼眶渐红:“我那时太天真,只觉得只要我跟世子同心协力,什么困难过不去?可现在眼睁睁的看着夫婿、儿子一起出征,我才知道阿耶当年的苦心……”当初阿耶想到的就是今天这情况,但又不好对自己直说,所以才说自己日后可能会后悔。

  王珞沉默的听着,她没有劝长乐放宽心,长乐不需要这样的劝解,她只需要有人听自己的倾吐。天下也从来没什么感同身受,没有经历过,就永远不知道当事人的痛苦。

  长乐说了一会,对王珞说:“也亏得阿弟不用上战场,你不用经历我的苦。不过——”长乐顿了顿,“郑赢年纪也不小了,你要是不乐意阿弟纳妾,就将郑赢拢在手里,好好的栽培他,让他将来成为你孩子的左膀右臂。”

  长乐对自己这么推心置腹,王珞很坦然道:“我没想让大郎辅佐我孩儿。”郑家或许兄弟感情好,但王珞对自己同母异父、同父异母的几个弟妹没有任何感情,他们也恨不得自己死了算了,免得自己将来还要分走父母的一份家产。她从骨子里不信非同母同父的兄弟姐妹,如果说自己孩子将来也要上战场,她情愿养孤儿,从小给儿子培养死士,也不要庶子。

  长乐想了想说:“郑赢的确不合适,他生母是阿弟亲自下令让陈敬灌了毒酒的,这事郑赢还不知道,日后要是知道的话,也不知道会闹出什么事。”

  王珞没想郑赢的母亲是被陈敬毒死的,她微微吃惊,王珞犹豫了一会,问长乐:“阿嫂,大郎的生母,真是因为偷了郎君的文件才被灌毒酒的吗?”

  长乐看着王珞隆起的肚子,轻叹一声,时至今日,也没什么好隐瞒的,“不是,她是想杀了阿弟。”

  王珞大吃一惊:“为何?”虽然郑玄霸道又讨厌,还是反社会人格,但王珞从来没想过杀了他,他怎么说对自己也是有恩的。她觉得以郑玄的心性,他或许不会像哄自己一样哄侍妾,但也不会薄待她们。

  长乐苦笑的说:“因为她生了儿子。”

  王珞不解的看着长乐,生了儿子又如何,郑家对庶子又不在意?

  长乐暗忖,这丫头果然单纯,难怪阿弟喜欢,“那时阿弟并无正妻,她想自己生了庶子以后,阿弟死了,郑家就要供着她,她好日子就来了。”

  王珞匪夷所思道:“她不过一个侍妾而已,就算夫君——”王珞顿了顿,“孩子也不会给她养,家里还有祖母和长嫂呢,她到底再想什么?”王珞真想不通,说实话现代女人大部分都觉得有了孩子、男人就不重要的,那是因为现代女人可以自己赚工资,有父母帮衬。

  还有丰富的精神娱乐,学习、搞事业、追剧、追文、看电影……哪个不比男人香?但是古代真不一样,没有强大的心理,女人守寡守到最后,往往就是大房萧氏的下场。一般来说,郑玄要是有了意外,郑赢就是郑玄唯一承宗的子嗣,郑家大半可能是把侍妾发嫁,然后郑赢由临海或是长乐亲自抚养。

  王珞犹豫的问长乐:“长嫂,她不会心有所属吧……”王珞想来想去,都觉得那位侍妾只有可能找好了下家才会如此,要真是这样的话,王珞真要给郑玄点蜡了,他这到底是什么运气啊,绿帽子一顶顶的戴,话说那时候郑玄已经是指挥使了吧?经历了杜姑娘的事,郑玄还会坐视自己女人给自己戴绿帽?

  长乐苦笑,她这个弟媳妇单纯归单纯,人却是真聪明,“她是心有所属,但是——”下面的话让长乐有些难以启齿,其实侍妾那种情况在贵妇中很常见,也是长乐跟世子感情好,世子和儿子出征后,长乐没了寻欢作乐的心思,但是那种情况,不过跟男人玩娈童一样,捧场做戏而已,为了一个女人,想要毒杀自己夫婿,就太过了。

  王珞不解的看着长乐,郑玄连绿帽子都戴了还有,长乐还有什么需要维护的?

  长乐咬了咬说:“她跟自己丫鬟好上了。”

  长乐这话信息量有点大,王珞听完立刻想,郑玄这绿帽子种类可真多,男的女的都有了,就差没太监了……不过郑家不是皇宫,估计也找不了太监,王珞突然又想起一事,“那为何另一名侍妾也会死?”

  长乐说:“毒药正是另一位提供的。”

  王珞沉吟了一会,悄声问长乐:“阿姊,这事后面有人吗?”

  长乐微微苦笑:“应该是淑妃自作主张,只是没有确切证据。”这件事淑妃扫尾很干净,但宫里又不是大理寺,很多时候并不需要证据。长乐觉得淑妃可能是认为既然已经得罪了郑玄,而郑玄又如此受宠,她就想一不做二不休,先解决了郑玄,可她也不想想,郑玄是郑家的孩子,哪有这么容易解决?

  王珞:“……”这女人没脑子吗?她居然把杀死郑玄的希望放在后宅内斗上?她就是交给赵王去做,也比找侍妾去做好。王珞暗忖,看来自己以后入宫要多注意了,就郑玄那个脾气,跟淑妃一脉怕是不死不休了。王珞倒不是很担心淑妃一系,后来的“郑太师”权倾天下,镇国公跟儿子关系再不好,郑玄也是他儿子,他不可能帮外人打压自己亲儿子的。

  跟王珞聊了好一会,长乐心情好了许多,她对王珞说:“你身子也重了,早点回去休息吧。”她看着王珞就羡慕,这丫头身上除了肚子大之外,没有别的地方长肉,要从后面看,她简直就不像是怀孕的夫人,也不知道她是怎么保养身体的。

  王珞微微点头:“好。”她这次怀孕很顺利,前期妊娠反应不明显,陪长乐说话也不累,但她差不多该去锻炼了,见长乐情绪稳定,她就不多陪她了。这段时间肚子渐大,但也没什么难受的地方,她该吃吃、该喝喝,体重缓慢而稳步增长,每次去花园散步时,她都健步如飞,阿娘也从一开始的让自己走慢点,变成现在的淡定。

  大约是怀孕太顺利的缘故,王珞的心态从怀孕初期的焦虑,渐渐过渡到现在淡定,甚至还有心情每天跟孩子打招呼,给孩子每天读一小段书,她也越来越期待宝宝能早点出生,她甚至连小名都想好了,她想给孩子取名虎儿,这小名无论男女都能用,她希望孩子能跟老虎一样健康强壮。

  郑玄也挺满意虎儿这乳名的,两人都没想孩子的大名,两人心知肚明,孩子的大名还轮不到他们来取。

  正如郑玄所料,圣人虽然一发现蝗灾,就勒令当地官员灭蝗救灾,但是蝗灾若是能被人为消灭就是不是蝗灾了,当地官员手段百出,也没法子剿灭蝗灾,圣人派人从京城运起的粮食,也是杯水车薪,各地官员都上奏诉苦,到处都在喊粮食不够。

  圣人在朝堂上雷霆暴怒,甚至还革职几名救灾不利的当地官员,但也于事无补,灾民还是随着并州蝗灾的扩散,不止并州一处,连整个太原郡都受了波及,兼之边关异动,大量边关和太原灾民开始大量往京城涌来。王珞冷眼看着朝堂上的异动,心中微叹,这就是皇权没落时的典型特征,中央失去对地方的控制力。

  要在平时,圣人肯定会派郑玄去太原郡了,可随着王珞生产临近,即便郑玄好几次主动请缨,圣人都压着不让他出门,坚持让他在家陪着王珞。他手上也不是郑玄一人能用,还有别人能用,郑玄年纪这么大了,要个孩子不容易,他必须要郑玄守在妻子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