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臣的掌珠 第54章

作者:看泉听风 标签: 天之骄子 宫廷侯爵 豪门世家 穿越重生

  王夫人来镇国公府时,沈夫人带着世子夫人杨氏也一起来了,王珞既然请了姐妹、外祖母,也不会忘了娘家人,不然大家说起来也难听,生活在一个人情社会,跟前世那种自己房门一关,邻居家姓什么都不知道的社会不一样,很多事还是要讲究点的。

  沈夫人跟王夫人自然是亲热的,杨氏也拉着崔氏的手说的不停:“都说人逢喜事精神爽,阿崔现在容光焕发,要在外面我都不敢认你了。”

  崔氏被杨氏夸得难得脸红了,不过她的确人逢喜事精神爽,现在天天跟着女儿进补,女儿不见胖,她反而胖了些,不过她这个年纪,即使稍稍有些胖也好看,反而更显少妇韵味。沈夫人看了儿媳好一会,要不是儿媳带着儿子住在国公府邸,这别院也在内院,她非怀疑媳妇后面有人不可,这样子滋润的也太好了。

  崔氏对杨氏说:“都是阿石,总说自己喝不完那些补汤,非要跟我一起喝,结果她没胖反而我胖了。”崔氏对王珞也是操心,话说谁家孕妇跟她这么折腾,即使怀孕了,也不见她安分,还天天跳舞,上回看她仰躺在地上,两只手撑住整个人在地上一动不动,崔氏吓得脸色都变了,说来还是女婿淡定,把女儿抱了起来。

  崔氏现在是真觉得找个老男人好,看姑爷对女儿多好?当然老男人要姑爷那种没成亲过的,要是成亲了就不行了,王朗这种老男人崔氏越看越厌烦。她也暗暗庆幸,女儿怀孕的早,她可以名正言顺的借着照顾女儿的借口留在郑家。

  至于之前女儿说要送两人离开的事,临海亲自找崔氏谈了一次,她和颜悦色的给崔氏道歉,又说了镇国公准备亲自教导王小四,崔氏哪里受得起大长公主的歉意,被临海几个忽悠,她立马答应了,说要让王小四留下来。儿子、女儿在郑家,她回王家做什么?跟王朗相看两相厌吗?崔氏理所当然的留下来照顾女儿了。

  王夫人看着红光满面的崔氏,再看看一脸憔悴的王琼,心中微微叹气,她就没想明白,明明阿宝是王朗教养长大的、王珞是放养长大的,怎么两人区别就这么大?她也不求王琼能像王珞那般攀高枝,但也不能找个上不了台面的寒门武夫吧?

  崔氏和婆母、嫡母、长嫂聊得愉快,王珞跟二娘、王琼聊得也挺开心,二娘、王琼都是生养过孩子的妇人,两人可以给王珞不少建议,在王珞提出想要找两个身体健康,又跟自己差不多月份的孕妇时候,二娘还暂时想不起好人选。

  倒是王琼说:“你要是不签卖身契的话,孟郎有个兄弟媳妇,倒是跟你差不多月份。”孟继宗的兄弟好歹都是良民,肯定不愿意签卖身契,但活契的话就没关系了,等时间到了,她就可以自行回家了。王琼想着外祖母之前的提醒,也有意交好王珞,她实在不想再广安坊待下去了!

  王珞问王琼:“她也是第一胎吗?”

  王琼点头说:“是第一胎,不过她有外族血统,你在意吗?”有些讲究些的人家不愿意找个有外族血统的乳母。

  王珞有些犹豫的说:“这我倒是不在乎,但是她也是初胎的话,万一她没母乳怎么办?”

  王琼嘴角微晒,“就他们家那个条件,她生了娃还是没奶,谁来养活她孩子?就是逼也要逼出来。”

  二娘也点头说:“女人怎么可能没有奶?我们只是不喂才没有。”

  王珞一想也是,她对王琼说:“你再替我问问,有没有人愿意做乳母,我要多找几个,但我只有一个要求,就是这段时间必须住在国公府,只能半月回家一次,等我孩子生出来,有些我没选上可以回去,选上就必须留再在国公府一年半,这期间不能回去。”这其实就等于让那些乳母夫妻母子分离两年,有些不人道,但为了自己孩子的安全,王珞也只能这么安排。

  王琼和二娘对这个要求没太多反映,毕竟她们请的乳母都是签了死契的,既然是卖身,那就是常年待在自家身边了,连自己孩子都放弃了,王珞只让她们待满两年,这比签卖身契好多了。二娘关切的问:“你只用一年多乳母?一年后吃什么?”

  王珞说:“我可以让孩子改吃牛乳和羊乳。”周岁以后的孩子就可以吃全脂奶了,王珞准备慢慢过渡,反正母乳过了一周岁,也就是给孩子当个饮料而已,没必要强求母乳。

  王琼问她:“你准备要几个人?”

  王珞说:“愿意来的都可以过来,我慢慢挑。”她也不知道要几个乳母,总要先筛选、再初选、复选的。这就跟前世妈妈给孩子精挑细选选奶粉一样,妈妈总想给孩子最好的。

  王琼听了心里真不是滋味,她生大郎时想要找乳母就引来孟继宗几个姐姐的大惊小怪,在她们看来女人生了孩子,给孩子喂奶是天经地义,找什么乳母?不是浪费银钱吗?几个女人轮流过来说自己,闹得王琼头疼了,最后还是孟继宗发话,她们才消停。可王珞现在却能随便找找几个乳母就几个乳母,郑指挥使肯定也不在乎,郑家还养不起几个乳母吗?

  王琼有些出神的想着,前世孟郎登基还要二十多年,这日子也太难熬了……王珞朝王琼、二娘、春喜给推了一碟松子,“这是松子,最能滋养孕妇孩儿,你们都尝尝,爱吃的话都带点回去。”时下坚果种类少,且大部分都是野生,采摘也不方便,一般人家还真没那么多坚果,也是王珞自小爱吃这个,才收集了这么多种类。

  二娘吃了几粒便觉得油腻的慌,就推给了春喜,让她多吃点,王琼倒是觉得还不错,吃了小半碟。

  三姐妹在内院聊天说笑,外院郑玄也同孟继宗和崔大郎说话,孟继宗和崔大郎都是不善言辞的人,孟继宗是性子沉稳、寡言少语,而崔大郎纯粹是看到郑玄腿软,毕竟禁龙司凶名在外,即使郑玄是自己妹夫,他也不敢把郑玄当妹夫看。

  只要郑玄愿意,他待人向来如沐春风,他也不急着跟两人说话,三人酒过三巡后,才慢慢聊开了,良国公在军队有些人脉,但大部分都在边关,而孟继宗勉强算禁军世家,对北衙禁军的各项事宜了解甚深,他也知道郑玄让自己过来的用意,喝过几杯后,三人话就渐渐聊开了。

  其实郑玄三个男人心知肚明,三人妻子之间不怎么相合,但在三个男人看来,那不过是闺阁女孩子间小小的争风吃醋罢了,没什么大不了的,回去哄几句也就过去了。郑玄权势惊人,可他跟杨家的关系远没有,大兄跟杨家那么好。杨家几乎把所有的精力投在了大兄和二兄身上,对郑玄这小外孙不屑一顾。

  郑玄很清楚外家的想法,他们无非是觉得自己也就在圣人在世时嚣张一时而已,等圣人驾崩大皇子迟早容不下自己。郑玄嘴角微勾,他就不明白,圣人不想立大皇子为太子的心意如此明显,为何这些蠢货就是看不透?大皇子早在跟杜氏勾搭成女干,半逼死自己原配的时,他就失去了继承皇位的机会。大皇子没了继位的可能,淑妃一系还有出头的机会?

  现在圣人纵容他们,无非是为了自己私心。圣人老了,人老了,想法是会变的,以前圣人是励精图治、精心栽培太子,想要大夏长治久安,而现在嘛——他大约只想把权利永远拢在手里,立个安分的太子,直到自己死前那一刻都是一言九鼎的圣人。圣人是养大郑玄的人,要说这天底下还有什么人让自己尊敬,那就只有圣人了,所以只要圣人在,郑玄永远都是他最贴心的孩子。

  郑玄双目微垂,轻啜一口酒,对孟继宗说:“我初任羽林大将军不久,对北衙禁军的事了解不多,以后还望姊夫多多指点。”他跟母族不贴心,以前手头能用的人是禁龙司和下人,现在倒是多了一个妻族。旁人觉得王珞身份低微,王家和崔家给不了自己太多助力,其实哪怕杜氏活着,跟自己成亲又如何?

  杜家家大业大,他们培养自己子嗣都来不及,哪会倾力辅佐自己?反而王家和崔家,因没了助力,家里弟子也不成器,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倾力支持自己。且王崔两家都是承传千年的大世家,即使现在没落,饿死的骆驼比马大,别的不提,至少王家、崔家都不乏识文断字的人,无论是精干还是庸碌的人,只要守本分,就都是可用之人。

  孟继宗谦逊道:“我不过是一微末小官,在北衙禁军中说不上话,唯一称道的地方就是家中世代在军中任职,对北衙禁军的规矩还是了解些的,将军若有需要,尽可吩咐。”王琼是三姐妹的长姐,但孟继宗是三人中年纪最小的、身份也最低微,他哪会托大称呼两人为妹夫?

  郑玄微微一笑,他要的都是这样的人,他是羽林大将军,有兵但是没有兵权,一旦遇到危及情况,他必须要越过兵部直接调兵,这就需要自己北衙禁军中有用威信,而这份威信他不能光明正大的去立,只能依靠孟继宗这样的人了,他抬目望向崔大郎:“二姊夫最近赋闲在家?”

  崔大郎赧然的说:“是。”他是一直赋闲在家,他文不成、武不就,祖父曾给自己在兵部找了一个虚职,他干了不过三个月就熬不住苦跑了,气得祖父狠揍了自己一顿,最后也放开了。

  郑玄问:“二姊夫想去吏部任职吗?”

  “吏部?”崔大郎怔怔的问,吏部官职可不是兵部,兵部不算冷衙门也没太多人愿意去,毕竟大夏已多年没有大战事了,世家子也不乐意去兵部,但是吏部掌管官员任职,里面就算一个小小虚职,都是世家子削尖脑袋要抢的。

  郑玄微微颔首,崔大郎文不成、武不就,性子又怯弱,唯一可取的地方大约就是擅长吃喝玩乐了,像他这种世家子,最适合去的就是吏部,长袖善舞,不易得罪人,又能结交许多世家子。郑玄也不准备给他安排太高的官职,一个虚职即可,相信吏部那些人看在自己的份上,也会对崔大郎睁眼闭眼的。

  崔大郎欣喜道:“我当然愿意!指挥使放心,我一定好好干!”崔大郎欣喜之下,直呼郑玄的官职,他再无能也是世家子,该有的分寸还是有的,郑玄叫他姊夫是客气,他称呼郑玄妹夫就是托大了。

  郑玄心里对两位姊夫还挺满意,不提别的,至少都挺知道分寸的,聪不聪明另说,官场上行走,最要紧的就是知道分寸,不然寸步难行。

  这一日郑玄和孟继宗、崔大郎三人把酒言欢,内院女眷也其乐融融,沈夫人临走前再三叮嘱崔氏好好照顾王珞,崔氏一一应了。在沈夫人看来,儿子夫妻本来就不合,与其让两人在家拌嘴,还不如让儿媳专心伺候孙女,阿石若能一举得男,这地位也稳了。

第124章 崔大郎的转变

  王珞和王琼皆有身孕在身, 聚会并没有举办太久, 眼见时间差不多, 众人皆纷纷起身告辞,王珞也打着哈欠回住院洗澡换衣, 然后换了宽松的寝衣、坐在运动房里做瑜伽。

  怀孕期间, 王珞连舞都不敢怎么跳了,就怕对肚子里的孩子有什么伤害, 但锻炼也是一定要坚持的, 不然她怕自己胎位不正、更没力气生产。郑玄进来时,王珞一套温和舒缓的动作已经做得差不多了。

  郑玄弯腰将她抱了起来, 笑着调侃道:“我看你还不如跟着我学引导术得了。”

  王珞说:“您那套引导术, 有些动作太大,我现在不敢做。”

  郑玄道:“那你还敢凫水?”

  王珞说:“凫水又不危险,我又不是在湖里凫水。”游泳是最好的孕妇运动,运动量够,又没太大危险,只是在家里造有游泳池不现实, 也不够大。

  郑玄沉吟了一会道:“你有身孕, 祖母肯定不许家里大兴土木,你忍上一会,等生完孩子,我一定替你建好。”郑玄对这些没太大讲究,但住在家里,总有诸多不便。但让郑玄带着妻子外出独居, 他也不放心。

  他不可能时时留在家里中照顾娇娇,国公府再不好,也有祖母坐镇,郑七是祖母疏忽,现在娇娇有了身孕,祖母一心想着嫡曾孙,肯定会对娇娇小心再三。再说还有老头子——他对自己再不上心,心里还是想要嫡孙的,总会看顾一二的。

  王珞伸手揽住郑玄的脖子:“郎君你真好。”

  郑玄抱着她放在床上,捏捏她鼻子,轻声笑道:“一声谢就够了?”

  王珞嫣然一笑,靠在郑玄怀里故意说:“您看我现在能做什么?也只能向您道谢了。”王珞以前看的各种书籍资料中,都提出过一个概念,就是孕期除了前三月、后三月,都不用禁房事,但是直到她表姐怀孕,她才知道这个概念是错误的。

  并不是所有的孕妇都可以在怀孕期间有房事,比如说她表姐胎盘低置,整个怀孕期间都是禁房事。而这观点在古代更盛行,孕妇一旦有了身孕,夫妻都要分房睡了,尤其是郑玄年纪老大才娶妻生子,太医对王珞照顾更是伤心,再三叮嘱郑玄不许冲动。

  要不是临海是祖母、九江又继母,崔氏又不好管女儿、女婿的私事,早有人来叮咛两人分房睡了。其实这事夏尚宫曾隐晦向郑玄提过,还示意王珞可以给丫鬟开脸,但郑玄和王珞都没理会。

  王珞觉得自己是顶着生命危险给郑玄生孩子的,凭什么自己怀上了,郑玄可以舒服服的搂小妾过舒服日子?她受的苦,郑玄不能体验,但他也要陪着自己度过怀孕这段时候。而郑玄也完全没有想分房的意思,娇妻在怀,即使不能碰,好歹也能抱一会,去书房就是只能睡冷被窝了。

  郑玄心中暗忖,要是娇娇这次真能一举得男,他一定要让娇娇休息一段时间再生孩子,不然这日子也太难熬了。很多人都觉得多子多福,郑玄想法跟旁人不一样。如果有些人命中注定无子的话,那么生再多孩子都保不住。

  比如说先太子,先太子妻妾三十多人,共给他生了十子十二女,结果这些孩子泰半没活下来,最后只勉强保住了一个体弱多病的女儿南平郡主,她也是郑玄祖父的原配。

  因她是先太子的独女,在先太子没去世前,对唯一的独女是百般呵护、千般娇宠,可那又如何?先太子一走,南平郡主就因打击太大,一病不起,最后随父亲一起走了。

  她留下的那位大伯也是从小体弱多病,祖父担心儿子后继无人,给儿子精心挑选了萧氏为妻。萧氏虽说也是兰陵萧氏的族女,但并未嫡系嫡出,她只是萧氏普通的旁支族女。

  唯一值得称道的地方就是,她母亲有外族血统,子嗣旺盛,一生育有八子七女,每个孩子都顺利长大成人。祖父就是看中了这点才聘萧氏为长子正妻,然而萧氏也不负祖父期待,果然给大伯留了一窝孩子。

  郑玄嘴角微挑,只是孩子多又不一定好,与其生太多,还不如好好养上几个,圣人子嗣也不少,可是能看得过眼的一个人都没有,不然他又何至于如此疼爱自己?郑玄双目微垂,掩住了眼底的讥讽。

  王珞逗了郑玄一回,也不敢太过分,乖乖的靠在郑玄怀里睡了,按说她现在不能伺候郑玄,又有身孕在身,应该安排丫鬟开脸伺候郑玄。可王珞却不愿意,只要郑玄不自己提出来,她才不会傻的给郑玄塞女人,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找气受吗?

  郑玄也没有想找通房的意图,他若想要庶子,这些年早庶子女成群了,他就是觉得孩子是天下最麻烦的玩意,才只生了一个庶子,堵住悠悠之口后,就再也不生了。现在他想要的也是嫡子,而不是庶出。娇娇虽然有点笨,但却比别的女人都聪明。

  母亲还是不能太笨,不然看大房就知道了,会生有什么用,要会养才是真的。娇娇虽然把王小四娇惯得有些过分,但他本性还不错,连老头子都喜欢,至于聪不聪明,这又不是娇娇能决定的,事实上他都奇怪,他岳父岳母是怎么生出娇娇的?

  郑玄动作很快,崔大郎才跟郑玄喝过酒,第二天晚上就接到了吏部任职书,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拿起任职书,看了又看,才终于确定自己终于有了一个正经的职位!

  他兴奋的拿着任职书去见二娘,却见母亲正在让二娘立规矩,崔大郎眉头皱了皱,让二娘先回去后,他对母亲说:“阿娘,您以后不要为难二娘了。”

  世子夫人还当儿子又要为二娘出头,她没好气的说:“怎么?又心疼你妻子了?我这个当婆婆的还不能给儿媳立规矩?你看她那个妖妖娆娆的奴才样,简直跟她的生母如出一辙,我要是不好好教调,她出门给你丢脸怎么办?”

  其实世子夫人也不是坏人,可她一想到二娘是崔家奴婢生出来的女儿,现在却当了自己儿媳妇,她就过不去这个坎。华夏自古都是从父,可从父不代表不看母,不然也不会有嫡庶之分了,哪怕大郎娶了王家三娘,都比二娘更让人接受,毕竟三娘生母是良家女。

  世子夫人喋喋不休的给儿子洗脑,之前崔大郎为妻子求情,她也是这么说的,从本心而言,二娘温柔美貌,对自己有百般体贴,崔大郎还是很喜欢妻子的,但是母亲反复提起二娘奴婢之女的身份,让崔大郎却是心里多了些隔阂。

  毕竟按照二娘的身份,她也就只配给自己当个妾而已,可偏偏祖父坚持把她聘回来当自己正妻。崔大郎因心里堵了一口气,也就渐渐对母亲的行为睁眼闭眼了,横竖母亲也不是坏人,顶多折腾些二娘罢了,谁家媳妇不用立规矩?

  可他现在听到母亲反复说,如果他去了母亲娘家的表妹该有多好时,他轻叹了一声,打断了母亲的话:“阿娘,我要娶了表妹,舅父能替我在吏部安排之位吗?”时至今日,崔大郎终于明白祖父让自己娶二娘的苦心了,二娘身份再不好,可她有个指挥使夫人的妹妹,这就是最大的好处了。

  世子夫人闻言没好气道:“你舅父自己没法在吏部任职,又怎么能替你安排?”

  崔大郎说:“可是二娘却让我去了吏部。”

  世子夫人怔了怔,不可置信的问:“你是说指挥使安排你去了吏部?”

  崔大郎将任职书递给母亲:“阿娘,你日后对二娘好一些,你对她越好,珞表妹心里越高兴,我好处也越多,她跟二娘是真有姐妹之情的。”崔大郎是男人,但内院之事却比女人看得更透。

  他跟二娘感情最好的时候是新婚,那时候两人真得好的蜜里调油,他甚至完全不在乎二娘的身份,可即便在那个时候,他身边也没断了别的女人。可指挥使位高权重,身边却只有珞表妹一人,旁人都说指挥使不爱女色,娶妻只为了嫡子。

  可指挥使要是只为生嫡子,为何任珞表妹将姑母接到郑家住,甚至把小四郎同自己庶子一并教养?又为何提携他跟孟继宗?男人只有看重一个女人才会爱屋及乌,不然每日想要依附指挥使的人才那么多,他又何必选他们?

  儿子的话让世子夫人有些不自在,但她还是爽快的说:“我本来也就没对她如何,以后待她好点就是。”她对二娘是没自己婆母对自己好,但她也没真虐待二娘,不然二娘怎么可能踏踏实实生下孩子?

  崔大郎说:“您也不用太娇惯她,毕竟她是你儿媳,总要伺候你的。”

  世子夫人被儿子哄得眉开眼笑:“我知道了,我心里有数。”

  二娘在知道崔大郎任职书送来时,就知道自己算苦尽甘来,她对春喜温柔笑道:“你安心把孩子生下来,我们好好照顾这两个孩子,以后总有好日子的。”

  春喜用力的点头,泪水止不住的下流,她们终于快熬出头了。

  二娘看着窗外,轻轻的笑了,还是阿石看得最透,她一早就跟自己说过,这天下最现实的就是在官场上走动的男人,只要有利益,他们连自己都能送上去,别说是妻儿了,她在自己出嫁前叮嘱自己要忍,而阿石的出手比自己想象的快多了,所以日后只要阿石和指挥使好,他们就能好。

  想到指挥使,二娘心头略有犹豫,她以前养在深闺,对郑玄处境并不了解,但现在随婆母出门赴宴多了,她也渐渐明白指挥使目前如履薄冰的环境,他目前的权势全仰仗圣人,一旦圣人驾崩——

  二娘微微摇头,她不懂官场那些门道,但看指挥使的样子,就知道她不是坐以待毙的人,她这一身荣华富贵全仰仗阿石和指挥使,她记得崔大郎跟自己闺阁说笑时,曾跟自己说过“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对她来说阿石和指挥使就是自己的“君”,她只要盯着崔大郎帮扶指挥使便是,别的就交给阿石和指挥使了,他们两人比自己夫妻聪明多了。

第125章 宜城公主

  郑玄给姊夫安排官职的事, 在郑家波澜不起,对临海和镇国公而言, 这只是一件小事, 世子和长乐更是不在意, 长乐是圣人最宠的女儿,但凡她开口,圣人没有不允许的,一个吏部虚职长乐压根不放在眼里, 在她看来, 郑玄都安排的晚了,早该安排了。

  倒是宜城公主听说郑玄的安排, 对丈夫半真半假的说:“想不到十七郎看着冷心冷情,对妻子倒是上心。”

  郑亶正在书房看书,闻言放下书卷,微微颔首道:“贵主说的是。”他知道自己应该是没法看书了,干脆将书合上,等着宜城说出来意。

  宜城公主见郑亶居然只顾着整理自己书案,连跟自己说话的意思都没有,不由咬了咬下唇,神情流露一丝幽怨, 她捏了捏帕子, 问郑亶道:“郎君,大兄也有意让你去北衙禁军,你为何不去?”

  郑亶闻言手一顿, 他抬头似笑非笑的看着妻子:“你大兄让你来问我的?”郑玄不过提过了姐夫,就值得他们这么上心?

  宜城最恨郑亶提到自己母兄的这副神态,好像自己母兄有多见不得人!她大兄是皇长子!要不是她总替郑亶隐瞒,大兄早找郑亶算账了!她双拳紧握:“是我自己要来的。”

  郑亶嘴角微晒,要不是大皇子提起,她又怎么可能跟自己说这种事?郑亶并不想跟宜城讨论官场上的事,那不是她能理解的,他随口敷衍妻子道:“我对出仕不感兴趣。”比起世子和郑玄在朝堂上的锋芒毕露,郑亶给旁人的印象都是低调温和、不喜官场,他全身心都扑在了研读经文上,他甚至迄今身上都只有驸马都尉一个虚职,但他在儒学上的成就却是举世公认的当朝大家。

  宜城反驳说:“阿兄又不是让你当官,只是让你去北衙禁军领个虚职罢了,就跟郑玄那个姊夫一样,你再不喜欢官场,难道连每天早上去点卯一次都不愿吗?”

  郑亶好笑道:“我还缺这么一个虚职?”他若想出仕,还轮的上大皇子给替自己安排?他还需要去北衙禁军担任虚职?

  宜城这些年听了郑亶无数次这样的话,一开始她忍了,可现在随着孩儿渐渐长大,她真忍不了了,她是淑妃之女,公主中除了长乐,就属自己身份最高,可宫里那些公主无论是出嫁,还是订婚的,她们的驸马或许身份比不上郑亶,但至少比郑亶有进取心。

  阿耶对公主们挺宽容,只要驸马有进取心,又有些才华,他都愿意提拔,她一辈子好强,却找了这么一个没大志向的驸马,她涩声道:“我知道你不爱出仕,可是孩儿们都大了,都该说人家了,别人说起家世都说父亲如何,难道你忍心孩子们……”

  宜城的话说到一半就说不下去了,因为郑亶打断了她的话,他目光淡淡的望着妻子,“我生养了他们,他们不知感激便罢,难道还要嫌弃我这个没出息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