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干饭人 第77章

作者:郁雨竹 标签: 穿越重生

  赵含章认真道:“伯父,您信我,就算有人写信,甚至是写折子告发了此事,朝廷也不会管的。”

  赵铭:“为什么,这么大的事……”

  “在现在的国事里,这还真算不上大事,”赵含章道:“今天一早石勒不是说了吗,他杀了司马腾,冀州现在肯定乱了。”

  赵铭:“成都王司马颖就在兖州,只要往上就能接住冀州。”

  “但苟晞往京城去了。”

  赵铭一愣,“你什么意思?”

  “先帝之死有疑,东海王立了新帝,却又带着朝廷退出洛阳,把京城让给匈奴兵和乱军,现成的讨伐理由在这儿,司马颖若是能说服苟晞往京城来,您说他们会不打起来吗?”

  这个操作可太熟了,之前的几位王爷不就是这么干的,然后我杀了你,他又杀了我,再来一个人杀了他,如此循环往复,最后把皇帝也给搞死了。

  现在再来……

  “这是东,再看西面,长安来的乱军已退,他们的河间王毕竟真死了,群龙无首,也就进洛阳抢劫一波泄愤而已,如今愤怒宣泄,他们还有多少斗志?”

  赵含章道:“我要是东海王,我一定趁机收服了长安,甚至西推,将京兆郡都收入囊中。”

  “这一桩桩,一件件,加上各地不断的叛乱,我不信朝廷会有精力盯着一个小小的西平县看。”赵含章鼓动他,“伯父,大胆一些,退一万步说,就算被发现了,那不是还有叔祖吗?随便找个国事繁忙昏了头,忘了给西平县找个县令便搪塞过去了,至于您,直接挂印辞官呗,说不定还能得一个风流名士的称号呢。”

  赵铭没好气的道:“在其位不谋其政,这算什么好名声?”

  “怎么不算?”赵含章道:“王衍便一直占着位置不谋其政,问起来就是国事俗气,您也这般不就好了。”

  赵铭和赵长舆一样,同样不喜王衍的做派,闻言指着门外道:“出去。“

  赵含章就起身,一边行礼一边倒退,“伯父,这名分上的事就拜托您了。”

  赵含章一出来就跑去找傅庭涵。

  傅庭涵还在伏案写东西,看到她来就道:“你来得正好,今天我大概统计了一下伤亡,还有预估了一下现在城中幸存的人口。”

  赵含章:“准吗?”

  “八九分吧,还有许多家没有把伤亡名单报上来,但我和来这里的百姓简单了解了一下,加上各里里正的掌握的信息,八九不离十吧。”傅庭涵道:“我算了一下库房里的粮食,所有人都从这里领取粮食的话,也就够半个月。”

  赵含章:“这么短?夏收不是刚结束吗?”

  “对,所以我翻了一下夏税的缴纳情况,发现有很多家欠着没上交。”他看向赵含章。

  赵含章往后一仰,有些迟疑的问:“里面有我?”

  她记得账册中有这一笔,显然她已经交过了呀。

  “不是你,是你家亲戚,我大致算了算,应该没算完,挺多的,里面欠税最大头的是赵瑚。”

  赵含章不由摇头,“实在没想到他会成为我杀鸡儆猴的那只鸡。”

第131章 号牌

  傅庭涵忍不住笑出声来,“你最好缓着来,你现在还得求着赵铭要名分呢。”

  “你怎么知道他答应了?”

  “看你这么开心的走过来,我猜的。”

  “猜的还挺准,”赵含章道:“本来想让你给我当县丞的,但你的身份目前还不适合走到台前,所以我们都得暂时缩着。”

  傅庭涵拿着手中的册子示意,“那这个……”

  “先收着,过了这一段时间再说。”赵含章很有耐心,并不想现在就让人心中不悦。

  当务之急还是救人和安抚民心。

  赵含章亲自出面安抚的效果还是很不错的,城中百姓见乱军已经被赶走,赵含章又带了这么多人住在县衙里,听说连赵氏坞堡的赵铭都来给她打下手了,顿时信心倍增,不再想着往外跑。

  赵含章说到做到,大致清点了一下城中幸存的人数后便开始开仓放粮,每人都能一次性领到三天的口粮。

  前来报到的宋智和陈四娘还没来得及自我介绍,傅庭涵便直接让秋武领他们去赈济点,“昨日登记造册的人都拿了号牌,今日他们会拿着号牌来领救济粮,你们的任务就是勾画来领救济粮的名字,十四岁以上算成人,成人三天的口粮是两斤半,十四岁以下则算两斤。”

  这是昨天傅庭涵统计幸存者名单时让人对号列的册子,为此他还拿了县衙不少的纸张裁剪做成号牌。

  给的时候就叮嘱过了,过后若有赈济,全凭号牌领取,要是遗失就来报。

  所以他想,他们应该会很小心自己的号牌。

  也是因为这个,县衙现在尤其缺认字的人,毕竟不管是统计幸存者,还是发赈济粮都需要对号。

  也不怪赵含章看见一个识字的人就想拉到身边来了。

  宋智拿着一本册子去赈济处,那里排了四排,除了他们俩外,还有两个吏员,他们手中也拿着册子,其中一人身上还戴孝,宋智仔细看了看,有些眼熟,半天才认出来,“耿荣?”

  面无表情的少年抬起头来,看到宋智,顿了一下后抬手行礼,“宋六郎君。”

  宋智看着他身上绑的白麻,有些迟疑,“你家中……”

  “家父与范县令一起殉城了。”

  宋智便叹息道:“节哀顺变。”

  耿荣看了一眼他旁边也戴孝的陈四娘,“你们也是。”

  四人沉默的站在赈济台前,他们每个人还给配了两个部曲,一个在他们身边负责称粮食,一个则去前头负责维持秩序,还有让人按照号牌的区间排队。

  “号牌在一到五百的排这边,五百到一千的排这一队,一千到一千五的排那边去……”

  绝大多数人不认字,但昨天他们拿到号牌时那人曾经告诉过他们,很多人都记住了,但也有记不住的,于是他们去找部曲认字。

  部曲哪里知道,只能领着他到前面找宋智等人认。

  宋智看了一眼后道:“五百八十九号,排我这一排。”

  于是部曲又把人拎回去排队。

  赈济处井井有条,赵铭站在一旁看他们对照着号牌在册子上找到人的名字,一般一家子都是放在一处的,因此一人可以拿家中其他人的号牌一起过来领取,在册子上也都记录他们是一户。

  赵铭一开始只觉得这样做是很井井有条,虽然有点耗费笔墨,但比直接赈济所需要的人少一些。

  但当他看到没有登记造册的人因为领不到赈济粮而跑去登记时,他慢慢回过神来。

  赵铭默默地转回去找赵含章,她正在见县城中的各家家主,他们今天把家中的伤亡名单报了上来,死亡最多的是他们的家丁和长工。

  看到赵铭,各家家主皆是一惊,连忙行礼。

  赵铭微笑着回礼,走到赵含章身边,压低声音道:“你过来,我有话与你说。”

  赵含章抬头对各家家主笑着点了点头,和赵铭避到一旁说悄悄话,“你让人登记造册是为了查隐户?”

  “当然不是,”赵含章断然否认道:“这西平县里最大的隐户不就是我们赵家吗?我为何要做这样的事?”

  赵铭:“……我以为你不知道,不登记造册就拿不到赈济粮,你知道这样会盘查出多少隐户吗?”

  赵含章道:“伯父,我们坞堡有规矩,凡投靠来的人,租种田地的佃户给的佃租是全西平最低的,在县衙册子上没有的人,每年向坞堡缴纳的税赋都比给县衙的少,但外面不一样,悄悄隐藏起来的那些百姓一开始缴纳的庇护金也不多,但种着种着,他们就会发现自己的田地没了。”

  “我如今是缺人,但说真的,如今乱世,我随便让人去颍川或洛阳一带走一遭便能带回来不少人,我还不至于在隐户上和他们争一时长短。”

  赵铭心中一动,“你争的是地?”

  赵含章给他一个赞许的目光,压低声音道:“人靠什么活着?还不是靠地?我有了地,自然就有了人,有了人,自然也就能保护整个赵氏坞堡和西平了。”

  赵铭:“各家要是知道你的险恶用心……”

  “已经晚了,”赵含章轻声道:“今天过后,会有很多过不下去的人来登记造册的,他们就是不满也没用,我身后不是还有您吗?”

  赵铭:……真是险恶用心,他都有点后悔来这儿了。

  赵含章安抚他,“您放心吧,只要我们赵氏善待那些佃户和隐户,他们不会想不开跑来县城这边领救济粮的。”

  赵氏又不穷,凡是战死的人,不论是部曲、长工、佃户还是隐户,都得到了抚恤金,家中人也会被照顾,他们才看不上县城的这几斤米呢。

  赵铭问道:“你的粮食够赈济几天的?”

  赵含章让他放心,“我都想好了,每个号牌可以免费领取六天的口粮,六天之后我就要以工代赈了。”

  六天的时间,足够她摸清西平县的情况,同时也做好部署了。

  赵铭看着她,“你就这么有信心?”

  赵含章催促,“伯父,还请您和洛阳写信,一是告知西平之事,二是将县丞和主簿定下。”

  赵铭深深看了她一眼,微微颔首,他偏过头去看不远处站着的各家家主,低声问道:“我先回坞堡去?”

  赵含章点头,“县城这边交给我,伯父先回坞堡吧,那边也离不得您。”

第132章 恢复

  各家家主都眼巴巴的看着赵铭,努力竖着耳朵想要听清他们伯侄两个说的话。

  奈何他们说话太小声,他们努力了半天什么都没听到。

  所以只能打量赵铭和赵含章的脸色,企图在上面看出点儿什么。

  他们要是吵架……该多好啊。

  虽然赵氏这时候内讧不太好,但看赵含章这两日的手段,他们都有些心惶惶。

  很快,赵铭转身,和赵含章一起过来,各家家主立即收回目光老实站好。

  赵铭上前和他们告辞,表示他还有事,要先回坞堡了。

  众家主一愣,忙问道:“子念,这西平县现在群龙无首,正是百废待兴的时候,你不留下商议吗?”

  赵铭道:“这不是有含章在吗?有事找她就好,西平县城这边,她可代替赵氏行事。”

  众人一听,沉默了下来。

  赵含章站在一旁冲他们微笑,众人齐齐打了一个寒颤。

  众人眼巴巴的看着赵铭离开,赵含章等他们依依不舍的看够了,这才侧身道:“诸位,请屋里就坐吧,今日我的部曲还是在清理尸体,帮助伤者疗伤,已经抽不出人手来,城门破坏,也该修建了。”

  家主中有人回神,问道:“可有足够的药材吗?”

  赵含章认出他,知道他家是做药材生意的,便道:“县城里的两家药铺都被接管了,我赵氏也送了一批药材过来,但还是缺不少,钱老爷有好的建议吗?”

  对方闻弦知雅意,何况他特意提起也是想卖赵含章一个好,因此道:“我家对药材有些涉猎,家中还有些积存,可以帮一些。”

  赵含章立即代替西平县的百姓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