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年代文精明女配 第61章

作者:重熙 标签: 年代文 穿越重生

  陆江南说:“这样也可以,把革.命文艺课和军事体育课都变成室外课,教室里的学生就能少一些。”

  “其实,如果大队长同意的话,再来两个老师,一年级的孩子学业可以不那么重,音乐课和体育课可以多一些,或者音乐课学生们一起上。然后把学生们分成三拨,在教室上文化课的,在室外上音乐课体育课的,还有在地里劳动,上劳动课的。”

  陆江南说:“这样一来,教室里的学生不那么拥挤了。”

  “对,而且你还可以布置作业,这样教室里一部分学生上课的时候,另一部分学生乖乖写作业,也挺好的。”

  “可是不知道大队长愿不愿意再给安排两个老师。”

  沈夏来说:“其实劳动课的老师完全可以由大队里的人来担任,至于人选大队长决定。然后再从知青里选一个,你和这个新老师,一个人负责教语文音乐,一个人负责教数学体育。你的要求合情,大队长为什么不答应。”

  陆江南点点头:“行,我先把课程表弄好,然后去找大队长。”

  “累吗?”沈夏来问他。

  陆江南很有信心的说:“累是有些累的,不过等步入正轨,学校正式建起来,学生们有序的上课,就不那么累了。”

  沈夏来拍拍陆江南的肩膀:“陆江南,你是个了不起的人,你真的为大队BBZL为乡亲们做了很有用的事。”

  大队里来上学的孩子越多,出人才的几率就越大,大队也会越来越好。

  陆江南被沈夏来夸的有些不好意思了:“我没有你说的那么了不起。”

  沈夏来说:“有,来,我帮你,咱们看看怎么定这个课程表,能把时间规划的最合理。”

  两人继续商量这事儿,陆江南打开了里间的门,拿了吃的递给沈夏来。

  沈夏来随便看了一眼,见陆江南的屋子收拾的整整齐齐的,一张单人床,一个写字桌,一个衣柜,一个书柜,还有脸盆架子。

  沈夏来夸他:“小陆老师,你屋子收拾的不错。”

  “你要进来看一下吗?”

  “你都邀请了,我自然要参观参观。”

  进了屋里,沈夏来能看到更多的细节,屋子里一尘不染,叠成方块的被褥,摆成一条线的鞋,书架上的书也是由高到低,依次排列。

  书柜上已经摆了不少书,有沈夏来帮陆江南弄来的大学课本,也有陆江南自己买的。

  沈夏来有些惊讶:“陆江南,你居然有强迫症?”

  陆江南没听懂:“什么?”

  “就是你的这些东西,必须收拾的很规整,不然你会很难受。”

  陆江南摇摇头:“我是喜欢把屋子收拾的很整齐,不过如果屋子不是那么整齐的话,我也不会很难受。”

  沈夏来不信:“男知青宿舍,你难受吗?”

  沈夏来有几个女知青朋友,有空时候也会去知青点坐坐。男女知青的宿舍挨着,所以她也有幸去过。

  男知青宿舍,乱,很乱,乱七八糟。

  陆江南沉默一会儿,还是老实说:“有一点难受,不过可以忍耐。”

  沈夏来放下心来,她虽不至于像一些男知青那么邋遢,但是也只是普通人,做不到像陆江南,把被子都叠豆腐块。

  她可不想,自己和陆江南相处时候,三观一致,可是生活习惯磨合不了。

  不过,她现在和陆江南还只是在处对象,倒也不必考虑的这么长远。

  沈夏来又看到铺在桌上的本子,写了一半的,不知道是文章还是信。旁边还有拿报纸包着笔头的毛笔和盖着的砚台。

  仔细一闻,屋里的确有淡淡的墨香味,不是钢笔墨水的香味,而是另一种,更清远悠然的香。

  令沈夏来有些意外的是:“陆江南,你居然是拿毛笔写字的。”

  陆江南有些不解沈夏来的意外,现在用毛笔写字的人也很多,毕竟钢笔昂贵,有时又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

  “对,我最开始学习写字,是我爷爷教的。我小时候也没有钢笔,只有毛笔和铅笔,铅笔写的字很难保存下来,我就习惯用毛笔了。”

  “你爷爷?我好像都没怎么听你提起过。”

  “我爷爷去世的比较早,在我五岁时候就去世了,现在已经去世十几年了。”

  沈夏来有些歉意:“抱歉啊,提起你的伤心事。”

  陆江南倒是很洒脱:“生老病死人之常态,抗战时候我爷BBZL爷吃了很多苦,建国后身体也一直不算好。不过他自己一辈子都过得不后悔。”

  “人生无悔,确实难得。对了,我记得你之前给报社投的信,是用钢笔写的。”

  不然沈夏来也不会这么惊讶。

  “是,那是我又誊抄过的,我也不是非毛笔不可的,钢笔,铅笔,毛笔,粉笔,石笔都可以。以前在知青点,自然是怎么方便怎么来。现在有了自己的书桌,笔墨砚台也可以直接摆放在桌子上,我就把下乡时候带来的这些东西拿出来了。”

  沈夏来看看桌子上的毛笔砚台墨锭,有些惊奇:“这些居然是你下乡时候背来的?”

  陆江南有些不好意思的抿嘴笑笑:“是,当时我妈不许我背,说占地方不说,还重。如果我想用,她可以给我寄过来,但我怕邮寄过程中出问题,别说丢了,就是磕了碰了我都得心疼好久,所以还是自己放包里背过来了。”

  沈夏来其实对这些是不太懂的,陆江南见她好奇,还给她简单介绍了下:“这是歙砚,这是徽墨。歙砚是徽省歙县产的。”

  沈夏来抢答:“徽墨我知道,徽省黄山,很有名的。”

  “是,我爷爷是徽省人,他爱用这些,我跟着也喜欢。”

  “原来是这样啊,那桌上这是你新写的文章吗?”

  陆江南不好意思摇摇头:“不是,是给家里的信。”

  沈夏来立刻说:“陆江南,你以后给我写信,可不可以也用毛笔啊?我也想收到毛笔写的信。”

  陆江南不懂沈夏来的想法,但还是很痛快的点头:“当然可以。”

  他又问沈夏来:“夏来,你是不是想学毛笔啊?”

  沈夏来是有一点感兴趣,不过想了想,她还真没什么时间,有些遗憾的说:“现在先不学,等以后有机会了,你再教我。”

第60章

  因着爹娘实在太着急,在他们的催促之下,沈夏来只能拿着他们凑来的六百块钱,提前出发去县里,找月娥婶子商量。能不能让大哥来接这个班。

  钱月娥一听沈夏来的大哥想接班,沈夏来又保证她大哥特别能吃苦,直接答应了下来。

  沈夏来很是感谢的说:“月娥婶子,真是谢谢你了,你不知道我爹娘听了这事儿有多激动,生怕我来的晚了,您把这工作许出去了。”

  钱月娥倒是很理解的说:“可怜天下父母心,你爹娘也是为你大哥打算。小沈,既然你哥哥要接这个班,那我就和冯厂长说一声。我呢,食堂里还有一些得交接的,所以打算在今年元旦后再退下来。”

  “是,婶子您按着原来的计划就成,我哥这边也不着急。”

  钱月娥是很喜欢沈夏来的,能吃苦,不表功。也知道她是有真本事的,才念了初中,就能把木材厂的账目算的清清楚楚。

  之前钱月娥还想过,帮她打听打听有没有招工的地方,不过小沈的能耐是坐办公室的能耐,可坐办公室的工作又BBZL能有多少呢。

  现在沈夏来哥哥接她的班,她也放心,沈夏来不是心里没数的。

  于是钱月娥又说:“既然你哥哥准备接班了,那可以让他来厂子里一趟,给他找个师傅,让他先以学徒的身份学着,干着。等我一退休,给他把关系转成正式的。”

  沈夏来有些惊喜:“婶子,这样可以吗?”

  “当然可以,我找冯厂长疏通疏通。不过说好了,学徒工吃苦,但没什么钱,一个月七八块。小沈,婶子实话和你说,木材厂的工人吃的苦未必比地里种地少。你哥是种田的好把式,但如果到时候吃不了这份苦,那婶子就得找别人。”

  沈夏来真的很感谢月娥婶子:“婶子,真是太谢谢你了,你放心,我哥年轻,真的很能吃苦的,他一定会珍惜这个机会的。”

  如果来的是禄来,沈夏来还真没法做出这个保证,但来的是大哥沈福来,沈夏来对他很有信心。

  “那你就告诉你大哥一声,让他来厂子里找我。”

  “行,婶子,我等会儿就得回学校,我让陆江南把这这事儿通知我大哥,让我大哥明天来找您。”

  “好,那我就等着了。小沈,还有一件事。”

  “什么?”

  “你大哥来了,不一定能直接在厂子里,你也知道,咱们厂子虽然是木材厂,但也不算是纯粹的木材加工厂,而是两部分。一部分工人在林场那边,有片林子直接就划在厂子里,有工人在那边负责砍树,运回来。另一边是在厂子里,用机器把木料加工成木板。你大哥刚来的话,得先去林场,干个几年,再调回这边来。”

  这个沈夏来倒是很有准备,说:“这个我知道的,我之前在这边的时候,也听厂子里的人说起来过。我也和我家里人说了,我哥来了是先要当个伐木工人。”

  “说了就好,你哥到时候怕是挺长时间得在林场,十天半个月才能回一次家。不过因为在林场要更苦,所以厂子里在逢年过节的福利也多。而且在分房这事儿上也有优待,有利有弊吧。”

  “婶子放心,这些我都和我哥和我家里人说了。我哥年轻,能吃的了苦。”

  把这事儿和月娥婶子说定了,沈夏来又拜托陆江南回去时候通知家里人一声,明天让大哥来木材厂一趟。

  过了两天,沈夏来在学校里接到了陆江南寄来的信。

  信是周一寄出的,说大哥已经被安排进木材厂了,先当学徒工。

  陆江南还在信里和沈夏来道了歉,因为之前他答应了给沈夏来写信要用毛笔,但是周一他陪沈夏来大哥沈福来去了县里木材厂。怕沈夏来着急大哥沈福来工作的事,只能先拿钢笔在邮局里写了信,然后直接寄给她。

  沈夏来把陆江南寄来的信收好,觉得他这个人实在是,真诚的可爱。

  许培见沈夏来笑得这么高兴,趴她身后:“夏来,这是收到对象寄来的信啦?这么高兴?BBZL”

  沈夏来点点头:“对,陆江南寄来的信。”

  “哇,这个陆江南不是你们大队的知青们,你这个周末才回过家,那这么说来,你们周末才见过面,这一分开他就给你写信,你们也黏糊了吧。”

  沈夏来笑着说:“这不是有事儿要说嘛。”

  “对对对,这小情侣呀,有再多的话都说不完,看得我都有些羡慕了。“

  沈夏来笑着说:“既然有些羡慕,那你也去找个对象呗,我认识的几个学长不错,要不我给你介绍介绍。”

  许培摇头:“算了,我也不知道我自己想找个什么样的。而且谁知道我大学毕业后会分配到什么单位,现在找了,万一分不到一个地方,以后又该怎么办呢。”

  许培的这个顾虑也是确实存在的,现在交通还没那么发达,人口流动也小。

  像沈夏来和陆江南,说上去都在宁安,但是两人见个面,路上来回都得七八个小时。

  陆江南早上从大队出发,正好可以和沈夏来一起吃顿午饭,呆两个小时,又得往回赶了。

  许培笑着扬了扬手里的本子,小声说:“所以呀,我还是看书打发时间吧。”

  沈夏来握住她的手:“许培,你的书收好,别太张扬了。”

  许破手里本子,不是笔记本,不是日子本,而是手抄本。

  虽然沈夏来对这些不感兴趣,但她也知道,手抄本在知青们当中是广为流传。

  有的手抄本是歌词,有的是小说,小说里还有不少是爱情小说,情情爱爱的情节自然少不了。

  沈夏来她们宿舍的舍友们虽然目前相处的不错,但万一呢。

  许培也知道自己有些不谨慎了,小声说:“好,我知道了,这书也不是我的,等我看我,就还出去了。”

上一篇:醉欢眠

下一篇:七零之辣妈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