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年代文精明女配 第60章

作者:重熙 标签: 年代文 穿越重生

  “我也不知道,他没说。”

  沈秋来猜测:“二姐,你说会不会和大哥的工作有关啊?”

  沈夏来不太懂:“保金叔和大哥?”

  沈秋来提醒她:“二姐,你忘了,大哥在和保金叔的闺女王小满处对象呢。”

  沈夏来不是忘了,而是压根儿不知道。

  她只知道大哥处对象了,但是具体的大哥没说,沈夏来也没多问。就连大哥处对象这事儿,还是去年小年的时候,大队里放电影,结果大哥人影都瞧不见,后来才知道,他是躲着和姑娘说话去了。

  当时沈夏来正忙着陆江南的事儿,后来又去了县里照顾淑文姐生产,等她回来时,这事儿都过去挺长时间了。

  至于大哥对象王小满,沈夏来也只隐约有个印象,是个说话做事都大大方方,利利索索的姑娘。至于对方具体的情况,她也没去打听。

  不过家里给大哥只盖了一间房,剩下的院子屋子大哥准备结婚后自己慢慢盖。

  也没听大哥的对象对这事儿有什么不满的,可见这姑娘也不是个自私自利的。

  “保金叔来咱们家里,难道是想商量大哥和王小满的婚事?”沈秋来小声问。

  之前,沈夏来娘王翠翠倒是有说过,想在今年年底,和大哥对象的父母正式见个面,可以的话,明年年初把两个人的婚事给办了。

  难道是保金叔听说了大哥有机会当工人,怕大哥和王小满的关系发生什么变动,这才主动上门?

  可是不应该啊,她昨天晚上才把这事儿告诉了爹娘,保金叔就这么消息灵通,这么一晚上就知道了?

  沈夏来问沈秋来:“关于大哥的婚事,最近爹娘有没有说起什么?”

  “没有,这会儿地里正忙呢,家里哪有空操心大哥的婚事。”

  “那大哥还和那个王小满交BBZL往着吗?”沈夏来问她。

  “这是当然的了,二姐,你也知道大哥的性子再老实不过了,他可干不出玩弄别人感情,然后把对方甩了的事。”

  那说不准还真让秋来猜对了,这个保金叔上门,为的就是商量大哥和王小满的婚事。

  既然这样,沈夏来更是得好好招待对方,不能让秋来陪着客人,而自己跑去见陆江南。

第59章

  爹娘出去凑钱了,大哥又在地里上工,沈夏来只能陪着保金叔东拉西扯的说着话。

  上午十一点左右,沈夏来爹娘才终于回家,他们见到在屋里坐着的王保金,也非常意外。

  王保金一见沈长柱和王翠翠,立刻说:“长柱兄弟,你可算回来了。”

  “保金?你这是有什么事儿吗?”

  王保金说:“是,大事,大好事,我这不是听说咱们福来要去县里当工人了,还差一点钱,我给你们送钱来了。”

  说着他掏出钱来,沈夏来粗略一看,怕是得有一百多。

  沈夏来在旁听着有些意外,既意外于王保金居然真的这么快就知道爹娘借钱是为了送大哥去县里当工人,更意外于他居然主动过来,说愿意借钱给大哥。

  沈长柱和王翠翠同样对此感到意外,忙说:“这怎么行,怎么能要你的钱。”

  王保金忙说:“这怎么不行,长柱兄弟,咱们两家是什么关系,你们家福来和我们家小满是什么关系。你们可不能这么见外。”

  沈长柱和王翠翠都是老实人,这王小满和他们儿子福来还没有定亲呢,他们怎么能收小满爹的钱。

  就是借,这也不能借啊。

  两方推来推去,最后王保金干脆说:“长柱兄弟,这么着吧,咱们把两个孩子的婚事给定下来。这么一来,我就是福来的老丈人了,老丈人给女婿花钱,这不是天经地义的么。”

  沈夏来可没听说过这么一个天经地义,不过她也算瞧明白了,这个保金叔真正的目的,是想让大哥和王小满订婚。

  在沈夏来看来,以爹娘大哥的性格,即便大哥真的当了工人,也不可能觉得大哥是城里人了,看不上王小满,和王小满分手。

  但是,保金叔担心出现这种情况,所以才到了沈家,不仅提出借给大哥钱,还希望把大哥和王小满的婚事给定下来,免得夜长梦多。

  沈长柱和王翠翠也看出王保金的目的了,他们对王小满挺满意的。儿子沈福来是个老实的,那就要找个机灵有主见的儿媳。

  虽然有的当父母的不喜欢儿子被儿媳妇管着,但是沈长柱和王翠翠觉得,只要小两口的日子过得好,那就是找个厉害儿媳妇,也没什么不好的。

  而且小满是福来自己相中的,两个人自由恋爱,这都处了快一年了,感情挺好的,他们也没必要反对。

  只是,就这么订婚的话,也太着急了吧。

  王翠翠说:“保金,你说这会不会太仓促了?不如等农闲了,再……”

  王BBZL保金立刻说:“不仓促,两个孩子处对象也处了不少时候了,也该商量订婚的事情了。”

  之前,他不着急,是他作为沈福来未来的老丈人,沈长柱未来的亲家,多多少少要摆摆架子的。

  他辛辛苦苦养大的闺女,就这么许给沈福来怎么能行。

  当初,听闺女说他和沈福来处对象了,王保金倒是也没反对,主要是他知道沈长柱王翠翠夫妻品性好,沈福来也是个能吃苦的。

  闺女嫁人,不仅得看女婿的人品,更是得看女婿爹娘的人品。王保金还是疼闺女的,也不指望闺女嫁个多富贵的人家,也攀不上那样的人家。

  只要闺女家里公婆,大姑子小姑子小叔子都好相处,这就行了。

  后来,听说沈福来的妹妹被推荐上大学了,王保金更是觉得自家闺女有眼光。这一家人,不管现在瞧着怎么样,只要家里出个有本事的,一家子都能跟着起来。

  要不说怎么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话,有时候,不用人家怎么给你走后门,只稍微指点指点,这辈子就不一样了。

  有个大学生妹妹,将来毕业了不管去什么单位,那都是当干部的。闺女嫁给沈福来,以后的日子还能差到哪里去。

  只是,王保金没想到,沈福来这么快就要发达了,要去县里当工人了。

  闺女马上就成了工人同志的妻子,他马上就成了工人同志的老丈人。

  沈福来的一个堂舅妈是王保金老婆从小玩到大的好姐妹。王翠翠去她家借钱,她昨天晚上来家里,把这事儿一说,王保金当时就决定,要把闺女和沈福来的亲事给定下来。再把家里的钱全借给沈福来。

  他家里只有一个闺女两个儿子,儿子现在还小,一个十三一个九岁,还不用操心给他们娶老婆盖房子的事儿。

  那还不如把钱都拿出来借给女婿先用,反正以后也不是不还,还能在女婿跟前落得个好,让女婿一家更记闺女的恩,对女儿更好。

  沈长柱和王翠翠已经把钱都凑齐了,自然不会再拿王保金的钱。

  不过王保金想让两个孩子订婚这事儿,他们也没有拒绝,再拒绝下去,说不定人家觉得他家福来变心了呢。

  本来是想着明年给儿子娶媳妇,早上半年也没什么不好。

  最后两家大人决定,找个好日子,遣媒人上门,正式把这婚事给敲定了。

  沈夏来瞧着,心想,大哥这可真是双喜临门,既能有正式工作,还马上要娶老婆了,真是有福气。

  不知道等中午大哥从地里下工回来,会高兴成什么样。

  等王保金走了,沈夏来和爹娘说了一声,先去找陆江南了。

  她和陆江南说好了,今天上午去找他,结果这都中午了,也不知道陆江南等了多久。

  大队长听了陆江南的建议,同意他在大队里办个小学,只要他不要工资,而是记工分。

  沈夏来去了陆江南的院子,敲了敲门,见院门开着,但没BBZL人出来,她走了进去。

  陆江南已经开始准备给学生们上课了,现在他屋子的外间挂了一块黑板。

  至于学生的课桌板凳,大队长把这活儿交给了大队的木匠。大队里有木材,大队长自己打了条子就能批,至于木匠做课桌的工钱,也是记工分。

  听陆江南路上说,等国庆的时候课桌应该就能做好了,现在学生们上课的话,还是需要自备一个小板凳。

  陆江南这个大队小学虽然刚开张,但是因为不花钱只花工分,倒是有不少人愿意把孩子送来。

  只是很多大人舍不得给孩子出钱买课本,陆江南只能把上课的内容抄写在黑板上,一点一点的教。

  陆江南的屋子有里外两间,里间的屋子门关着,还挂着一把小锁,看来陆江南并不在。

  沈夏来干脆找了个凳子坐了下来,开始等他回来。

  等了二十来分钟,陆江南才终于回来了。

  一见沈夏来,他忙问:“夏来,让你久等了吧?”

  “没有,我家里来了个客人,等客人走了我才来你这边。对了,你去哪儿了?”

  陆江南说:“刚才高翔他们找我,说和我商量点事儿。”

  高翔是大队里一个男知青,他和陆江南的关系不错。

  沈夏来问陆江南:“你现在当了两天老师,感觉怎么样?”

  “还不错,现在刚开始,我才测试了测试一些学生的水平,按着年龄,学习程度给他们分了年级。我本来打算是,给某个年级上课的事情,其他年纪的学生们写作业,这样轮流着上课。”

  “你也只有一间教室,确实只能这么轮流着上课。”

  其实就算是公社小学,也并不是每个年级都有一个班,而是一共只有三个班。

  一年级的学生还没有适应学校生活,坐不住,单独一个班,二三年级一个班,四五年级一个班。

  陆江南又说:“咱们大队挺大的,人也多,如果适龄的孩子都来上小学,我一个人教五个年级,根本教不过来。而且,只一间屋子,也有些拥挤。”

  沈夏来问他:“那你的打算是?”

  “我想把里间也空出来,给学生做教室用。”

  “那你怎么办?”

  “我只需要晚上睡一觉,等学生们放学了,我还是在这里。”

  沈夏来不太赞同:“陆江南,我觉得你私人生活的空间和教室还是要分开的。学生们年纪毕竟不大,你书架上的书,你的笔,本子,甚至你的床,被子,衣服,都放在学生们的教室里,那万一有调皮一些的孩子。”

  沈夏来不想把话说的太过,只是的确有些孩子行为习惯不是太好,父母不重视教育,平时也不注重言传身教。

  陆江南有些发愁:“可是这样一来,学生比我想象的多,全挤在这个屋子里有些拥挤。”

  沈夏来说:“刚才你说高翔找你,我想,应该也是想来当老师吧?”

  教这么多学生这并不是一件轻松的活儿,但是,对一些人来说,脑BBZL力活精力活还是比纯体力活要轻松一些的。而且虽然挣的也还是工分,但是老师这个名头要更好听一些。

  陆江南点点头:“是,高翔也是高中毕业,来教小学生还是绰绰有余的。只是,我没答应他。”

  沈夏来倒是觉得多个知青来当老师也挺好的,她和陆江南说:“你如果觉得让高翔来是在走后门,那不如考个试,选出有耐心的,会教孩子的人来。毕竟,小学生需要的也不是多么高深的文化,而是实实在在的,耐心的教导。”

  陆江南点点头:“我一个人也确实带不了这么多学生。”

  沈夏来问他:“你的课表是怎么安排的呀?其实如果课表安排合适的话,也不是不能把五个年纪的学生都合理的放在一个教室里。”

  陆江南有些为难:“我也发愁这事儿呢,现在公社的小学是每周学习两天,然后剩下四天是半天劳动半天学习。另外呢,课程是五门,政治语文课,算术课,革.命文艺课,军事体育课和劳动课。劳动课是算在半天劳动里,我也拿来了公社小学的课程表,想根据咱们这里实际的情况改一改。”

  沈夏来说:“既然这样,那我们不如把课程直接分开,像革.命文艺课,也就是教学生们唱歌,念一念革.命的诗歌文章。军事体育课,也就是教孩子们做运动,打打乒乓球,跑跑步,练习一下投弹,刺杀。那完全把孩子们分成两拨,一拨上午上语文课算数课,下午体育音乐劳动,另一拨反过来。”

上一篇:醉欢眠

下一篇:七零之辣妈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