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之农门长女 第67章

作者:金波滟滟 标签: 情有独钟 因缘邂逅 现代言情

  按红旗九队这边的风俗,生了孩子要在家里休息一整个月,不能出门被风吹到——杨瑾虽然并不确定这种风俗的究竟有没有道理,但眼下正是东北最冷的季节,让身体还没有完全恢复的产妇顶着寒风出门肯定不合适的,他才要反对,却听鲁盼儿已经回答了,“我不能坚持。”

  鲁盼儿一向是要强的人,若是需要,哪怕是才生了孩子她也会毫不犹豫地走出家门。但是,吴队长这样相逼,她反而不肯了。

  杨瑾轻轻握住鲁盼儿的手,向吴队长说:“就这样吧。”

  吴队长再没想到这两人如此痛快地决定放弃民办教师,反而怔住了,想了想竟然劝道:“鲁老师,不过几天时间,你就继续上课吧,我媳妇和儿媳妇都没坐满月子,现在不也好好的?”

  蔡颖生小豆儿的时候,吴队长媳妇儿就不肯好好照顾儿媳妇,借口就是当年她的婆婆就没有照顾自己。

  “别人过得不好,我也要一样吗?”鲁盼儿一笑,“不,我才不要像你们家的人一样呢,我要好好地坐月子,好好地养孩子。”

第111章 塞翁失马

  吴队长再没想到鲁盼儿会这么说, 立即就生气了,“哪个女人不生孩子, 用得着那么尊贵吗?”

  鲁盼儿毫不犹豫地回答:“我就是要自尊自贵,爱惜自己。”

  一旁的杨瑾笑着扶起鲁盼儿,“回屋里休息吧,客厅还是要冷一些。”用实际行动告诉吴队长,自家的女人就是很尊贵,很值得爱惜。

  “你既然不能坚持上课,民办教师可就是别人的了!”吴队长又似好心地提醒了一句,“到时候, 你们可别怪我!”

  杨瑾和鲁盼儿在屋子里相视一笑,这真是掩耳盗铃。所有的事不都是吴队长搞出来的吗?不怪他怪谁呢?

  只是两人都没心思跟他争辩而已。

  吴队长才走, 蔡颖和小春婶儿就来了,“鲁老师, 你别着急上火,九队的民办教师谁也抢不走!”

  鲁盼儿奇怪了,“你们从哪里听来的?怎么这么快?”吴队长刚刚才走,她们就到了。

  “自然有耳报神, ”小春婶儿笑着指着蔡颖说:“其实我们早知道了。”

  蔡颖就说:“这次的事又是万红宇和吴红闹出来的, 原本我不愿意理他们, 初二那天他们回娘家, 我只在厨房坐着, 却无意听了一句民办教师,便知道他们又在打坏主意了。”

  “回家后我问吴强, 原来他们每次回来都打听你怎么样,听说你有什么好事就会不高兴,这次重新打起民办教师的主意。”

  小春婶儿一直不知道当年的旧事,便鄙夷地说:“吴红结婚两年多没怀孕,还不赶紧去医院检查有没有毛病,反而盯着鲁老师,真是傻呢!”

  蔡颖倒是隐约知道些,也不说破,“我一直让吴强劝公公——吴家在生产队里是大姓,亲戚多,日子殷实,过去人缘也不错,自当了队长,又听万书记的挑唆,现在整个生产队没几个人不恨公公的,就连本家的九爷也常骂他。”

  “如今公公当着队长,大家面子上还肯与他敷衍。可队长总不能当一辈子吧,到时候可怎么办?吴红是嫁出去了,户口调到城里,一年到头回娘家不过一次两次的,可我们、吴革,还有我们的孩子总要在红旗九队一直住着,”她拉着小豆儿,又拍了拍肚子,“公公婆婆不重视小豆儿,可却急着要抱孙子,只说为了孙子,坏事还是少做些为好。”

  “再说年前下那几场大雪,杨老师教吴革、建党他们学英语,他们期末考试在公社中学都排在前面,别人都知道感谢杨老师鲁老师夫妻,只我们家不懂人情,不懂道理吗?”

  “吴强就去劝了,他也听了进去,原本事情也就过去了。”蔡颖很少说这么多话,这番长篇大论后便停下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可是去公社开一次会,回来他的口风就又变了。”

  小春婶儿又接着说:“我公公听了,就在生产队里走了一圈,已经与大家商量了章程,随他吴队长怎么说,我们自有我们的办法。”

  如今红旗九队就是这样,表面上吴队长是生产队长,说了算,但若是他犯了浑,大家也另有办法对付,多半会由吴九爷出面主持。

  “鲁老师不过几天就出月子,我公公的意思就是先拖几天,让吴队长找不到代课老师,到时候自然事情就过去了。”

  小春婶儿搬着手指头数,“生产队里能当代课老师的也不过三四个,第一个蔡颖,她肯定会拒绝的;第二个陈建国,他现正在学木匠,我公公去陈家提了一句,陈婶儿立即答应了;第三个鲁大龙,一年到头说不出一句话,根本不适合当老师,我公公劝劝就通了;再就是宋春妮,毕竟上过初中,可宋大夫是明理的人,早说春妮不争这个名额;至于知青,正好都没回队里呢。”

  鲁盼儿再没想到,自己什么也不知道的时候,大家已经做了这么多,十分感动,“你们对我可真好——不过,我的确想通了,虽然当民办教师很好,可万书记、吴队长再三用民办教师来威胁我,我就不做了。”

  “我不怕在生产队里参加劳动,那样闲暇的时候更多,空出时间做衣服,挣的钱还更多呢,而且再不必受他们的为难!”鲁盼儿就想起了田翠翠的话,“他们总不能把我从红旗九队开除吧。”

  小春婶儿就说:“我们,我公公,还有全生产队的人都帮你,当然因为你和杨老师人好,但其实也为了自家的孩子。这几年红旗九队的孩子有出息的多,还不是你们教学生尽心尽力,再换了别人,肯定不能了。”

  “正是这样,”蔡颖也说:“我公公还想我去当民办教师,我直接回绝了,自己什么水平自己最清楚,我不可做误人子弟的事!”

  “你们这样一说,我倒不气了。大家让我继续当民办教师,我就继续当。”鲁盼儿就笑了。

  事情果然在吴九爷的安排下顺利进行,吴队长先在自家儿媳妇面前碰了钉,接着又被陈建国、鲁大龙、宋春妮等人一个个回绝了,眼睁睁地看着红旗九队开学第一天没有老师上课。

  吴队长只得又重新动员大家,“当老师多好呀,除了农忙都不用下田,工资比壮劳力都多,多少人争都争不到呢,眼下这么好的机会……”

  陈婶儿第一个摇头,“建国当年就没争过,现在他学了木匠,早就把学过的文化都忘记了,可不敢耽误生产队里的孩子们。”

  大龙和他娘一向话少,不出声只摇头。

  宋春妮笑着摆手,“我可不敢当老师,怕耽误了学生们。”她父母宋大夫和宋婶儿也都反对,“春妮当年生了场大病,初中没毕业就回家了,这些年早把学校的知识忘记了,还是在队里参加劳动吧。”

  总之,吴队长再一次失望了。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从小生活的红旗九队变得陌生了,就像有重重大雾挡在自己的面前,很多事都看不清。吴队长是个精明人,否则也不可能被选为生产队长,此时便想通了,大家是早结成了同盟,跟自己作对呢。

  吴队长就想起了大儿子的劝说,自己年纪大了,难不成还能当一辈子生产队长?况且自己还有两个儿子,将来还会有孙子,也都会留在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种田,自己果真要把人都得罪光了吗?

  算了,自己既然管不了,就不管了。

  可是,万书记却没有忘记,将他叫到了公社。

  接着万彩凤回了红旗九队,鲁大龙到学校代课了。

  小春婶儿气极了。

  她去鲁家老宅门前骂了鲁大龙,大龙和二婶都没敢吭声,万彩凤正好在家,跳出来与小春婶吵了一架。

  鲁盼儿听了反而劝小春婶儿,“有些人就是不可信的——早知如此,不如劝宋春妮接民办老师呢。建国性子急不适合当老师,春妮虽然初中没毕业,但当老师除了有知识,还得会把知识讲出来,她看着不爱说话,心里却是有数儿的,大龙就不行了。”

  “你说的可不是一点儿也没错,”小春婶儿还是气咻咻的,“他在教室里就像一根木头桩子一样站着,照着课本给大家念,学生们都不肯听,在下面又玩又闹——真是误人子弟!”

  鲁盼儿也没想到会是如此的结果,“早知道不如我就去上课了。”

  蔡颖却说:“你就是硬撑着去了,万书记也能再想出别的办法整人。他一直不想让你当民办教师了,现在总算有了机会。”而且,万红宇和吴红也因为鲁盼儿怀孕而更加生气,他们不知道为什么一直没有孩子。

  “万书记真是狡猾的恶狼!”虽然如此,可小春婶儿却不认输,“可是我们九队的队员总不能让他们把孩子们坑了。”

  “小胳膊总是拧不过大腿。”蔡颖告诉她们,“万书记许诺了,等吴革高中毕业后给他一个上大学的名额。”所以,公公才卖力地找回了万彩凤,逼着大龙去代课。

  “红旗公社成万家的了!”小春婶儿更生气了,“我去告他!”

  “县长是万书记的哥哥。”蔡颖提醒她。

  难道就真没有办法了吗?鲁盼儿不信,“当初跃进毕业后没被推荐上大学,也没有招工进化工厂时,我也觉得失望极了——可是,跃进最后参加了空军——现在是新社会,万家想一手遮天,不可能!”

  “对,我们再想想办法。”小春婶儿拉着蔡颖站了起来,“鲁老师,你好好休息,千万别因为坏人影响身体。”

  “我才没那么傻呢。”鲁盼儿笑着送走她们,便与杨瑾说:“梓恒还小,我在家里也能多照顾他。”

  杨瑾知道她为了安慰自己,却也笑道:“不错,要是你上课了,我一个在家里带着儿子,还真不容易。”

  “这么说来,不当民办教师还是好事了?”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杨瑾一笑,“这段时间什么也不要多想,把梓恒带好,百日的时候我们带他到襄平县照相。”

第112章 梳洗打扮

  鲁盼儿最早的一张照片是在公社中学照的, 小小的一寸照片,上面的人还有点模糊;第二张照片是在高中照的, 同样的一寸照,虽然很清晰,但一样乏善可陈。直到与杨瑾结婚去了上海,她才有真正意义上的照片。

  但是杨瑾的相册可就不一样了。第一张就是百日照,上面的他穿着背带裤靠在一张圈椅上,咧着嘴快乐地笑着,胖乎乎的小手里还拿着拨浪鼓——与眼前年青英俊的人根本没法联系到一起。不过她特别喜欢看,每次看了都要笑上半天。

  接下来他还有周岁照, 与父母的合照,与小朋友的合照, 在家里的照片,在公园的照片, 上学的照片,读书的照片,玩耍的照片……

  听说他家里曾经有一台照相机,他父亲时常给一家人照相。

  这让鲁盼儿特别羡慕。

  所以她早想好了, 将来也要给儿子拍好多照片留念。眼下第一张自然是百日照了。鲁盼儿就笑着说:“上面也要写上‘百岁平安’几个字。”

  当年父亲就在自己的百日照的右上角写了这样的四个字, 杨瑾笑了, “我现在就开始练字。”

  “你的字已经很好, 不必再练。”可是话到口边, 鲁盼儿又收回了,从那几个字上自己就能想象到未曾见过面的公公字如其人, 挺拔而潇洒,“你好好练吧,然后也在儿子的照片上留下最美好的印迹。”

  月子满了,鲁盼儿不必上课,这时红旗九队还没有农活儿可做,又是做衣服的淡季,她除了带带梓恒,便跟着杨瑾一起读读书练练字,悠悠然地过日子。

  春耕开始,她背着儿子下田参加劳动,做饭、洗衣、喂鸡、喂鹅……样样都不差。从小在农村长大,鲁盼儿从不怕干活儿,吴队长以为的难为自己,其实根本不算什么。

  一眨眼梓恒就满百日了,这时生产队里最忙的时节也过去了。

  这天早饭后,一家人忙着梳洗打扮,要照相了呢!

  鲁盼儿正对着镜子梳头,从上海回来,她一直留着短发,稍长一些便按先前的发式剪一剪,卷一卷,直到生梓恒时没有再修剪,长到了齐肩。于是她每天晚上睡觉时把头发辫成辫子,第二天散开便有了波浪卷,分成两边绑上头绳,正好肩膀上面,又省事儿又好看——左右摆摆头,镜子里的自己很俏皮漂亮呢。

  “姐,我们穿裙子吗”丰美跑进来问。

  鲁盼儿早给自己和丰美各做了一条蓝裙子,正是仿空军女兵裙子的式样,稳重里带着活泼,还一次没穿过,“天气越来越暖和了,”她下了决心,“今天我们就穿吧。”自己也换了裙子。

  丰美一声欢呼,一转眼又重新回来了,“我穿哪件上衣呢?”说着将三四件衣服摆在炕上——她是家里最小的,又是女孩子,自己也偏着她,衣服比寻常农家孩子多,反倒一时竟挑花了眼。

  “穿这件格的,照片看不出颜色,但格子能显出来——换好衣服再过来,今天我给你打辫子。”

  丰美便将格子衣服换上,坐在姐姐面前。

  妹妹长大了,鲁盼儿许久不帮她梳头了,如今一摸,觉得妹妹的头发厚了不少,用心辫成两个黑亮亮、齐肩长的辫子,辫稍再用绸带系上两个蝴蝶结,忍不住笑了,“丰美也是大姑娘了——”再抬眼看丰收,个子比丰美还高了半头,招手叫他过来,“我也帮你梳梳头吧。”

  “不用吧,”丰收倒不好意思了,“我的头发短,不用梳。”

  鲁盼儿被他逗笑了,“赶紧过来,毕竟要照相呢。”

  丰美便推哥哥,“快去,你不梳头不要紧,太丑了会影响大家的!”

  “我有那么丑吗?”丰收不服气了,他长着鲁家人的大高个子,眉目端正,学校广播操表演的时候还被选中站在前面的台上领操。

  “到了九月,丰收丰美就要上初中了呢。”杨瑾拿着照相机过来,见眼前的情景便笑了,“很美的画面,先给你们姐仨儿合个影儿。”

  原本照相只能去襄平县照相馆,家里也打算在梓恒百日时过去。碰巧小郭买了台海鸥照相机,杨瑾便借了来,又买了胶卷,改成在家里照。

  调了光圈和焦距,“咔嚓”一声,照片就拍好了。

  “梓恒醒了!”杨瑾笑了,上前又是“咔嚓”一声。

  鲁盼儿急忙回头,就见睡在炕上子恒不知什么时候翻了身,正仰着头瞪大眼睛看着大家呢,“他见我们照相了,便也着急了。”赶紧将儿子抱了起来,“每次醒了都会哭,见相机竟然忘记了。”

  杨瑾就又顺手给娘俩儿照了一张,小舅舅和小姨自然也要与小外甥合影,爸爸妈妈和宝宝也要合影,一家五口人也要合影——杨瑾让大家先准备好,再把照相机设置成自动拍摄,赶紧跑回到事先留好的位置上,然后照相才咔嚓一声照了照片。

  小梓恒的百日照当然是大家最重视的——鲁盼儿给他换上小衬衫和背带裤,让他握着拨浪鼓,靠在摇车上,摆成与杨瑾当年相似的情形,郑重地拍了一张。

  抱起儿子,鲁盼儿的目光随着儿子落在相机上,上下两个黑黝黝的镜头就像两只神秘的大眼睛,“照相机可真好,将来我们也买一台,大家都多照些相留念。”

  “我已经告诉小郭了,请他有机会帮我们买一台。”杨瑾就笑,“一个胶卷能拍十六张,我们换个背景照吧。”

  丰收丰美又照了写作业的照片;杨瑾读书;鲁盼儿踩缝纫机;小梓恒咯咯笑;大家又转到院子、生产队的水渠旁……杨瑾看看相机,“还有两张底片,我们不如去山上,山阴处恐怕还有没凋谢的杏花呢。”

  杏花的确很美,但若是这时去山阴处,鲁盼儿看看时间,“恐怕中午赶不回来了。”

  “我们索性去野餐,”杨瑾笑了,“过去上学的时候,每年春天都要去郊游,那里的景色还不如红旗九队呢。”

  鲁盼儿和双胞胎只在书上看过郊游,却从没参加过,现在听了个个都十分想往,“我们也去郊游吧,顺便还能照相。”

上一篇:与你千般好

下一篇:季太太宠夫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