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之农门长女 第219章

作者:金波滟滟 标签: 情有独钟 因缘邂逅 现代言情

  “为了化工厂,刘县长可真是无所不用其极呀!”

  鲁盼儿摇了摇头,“不是我不想帮化工厂,可是他们的产品问题太多。”

  “有什么问题,我让陈厂长想办法解决,为编织厂提供合格的产品。”

  刘县长岂能不急,襄平本就是农业县,工业厂值还达不到百分之十,就在这百分之十中,化工厂又占了一半以上。

  这几年化工厂的支柱产品腈纶毛线积压如山,根本卖不出去,越是生产越是亏损,眼下不得不将大半生产设备停了下来,工厂也就要维持不下去了。

  最初请鲁盼儿来开编织厂时,他就想过借此挽救化工厂,但没想到,鲁盼儿所有的生产原料都在外地采购,与化工厂完全无关。

  还在建厂时,鲁盼儿曾经答应优先选择化工厂的产品,既然在家乡投资,帮扶化工厂也是应该的。

  但是,真正看了化工厂的线之后,她还是回绝了。

  这么多年过去了,化工厂的线还是依旧。

  过去看起来色彩鲜艳的腈纶线,用现在的眼光就很土气,根本与霓裳羽衣的产品不搭。

  除了颜色,还有更多的问题,线的质量、规格都还原原本本保留着十几年前的模样。

  “用化工厂的线,织不出这样的毛衫,”前不久,陈建军来到编织厂,也提了化工厂毛线积压的问题,可他一副理所当然的神情,似乎编织厂正是为了解决化工厂毛线而成立的,被鲁盼儿几句话顶了回去,“我已经与陈厂长沟通过,难道他没有向县长汇报吗?”

  陈厂长的确找过自己汇报,但是他只说鲁老板不愿意支持化工厂,不想买积压的毛线,却没有说过毛线有什么问题。

  刘北沉下脸,“陈厂长呢?”

  有人回答:

  “刚刚化工厂来人把他找走了。”

  “这个时候走!”

  刘北生气了,“大家为了化工厂而来,他却跑了,赶紧把人找来!”

  化工厂与编织厂隔壁,没一会儿陈建军就满头大汗地赶到了,“刘县长,厂里出事了——刚刚几个工人将一台机器拆了想偷偷卖废铁,我听到报告后带着保卫处及时赶过去,阻止了他们。

  不过,一个工人跳墙逃跑时摔了下来,受了重伤!”

  “伤情重吗?”

  “很重,厂医处理不了,已经送到县医院了。”

  “不管怎么样,人命关天,你先去医院,化工厂的事过几天再说。”

  刘县长摇摇头,再无心参观,“鲁老板,我们也先走了。”

  ※※※※※※※※※※※※※※※※※※※※感谢墨柒柒扔了1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9-12-08 00:14:47感谢墨柒柒扔了1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9-12-08 00:15:24滟滟的新文,求预收!

第272章 自己判断

  没两天, 刘县长请鲁盼儿到家里吃饭。

  鲁盼儿是第一次来, 才知道刘家并没有住在县委大院, 而是一处独门独户的平房,“与我家竟有些相似呢。”

  “这老房子虽然比不了贝勒府,可也是清代的建筑, 我们刘氏家族的祖宅。”

  刘北笑着说:

  “这一代的老建筑特别多,等新区的房子盖好了, 会腾出来用于旅游。”

  又给她介绍了家人, “这是我母亲,这是我爱人, 还有两个孩子。”

  刘嫂热情地拉着鲁盼儿坐在炕上, “婆婆舍不得老宅, 县委大院都不愿意去。

  就是舍不得这里的火炕。”

  北边天气冷得早, 刚过中秋早晚便觉得凉浸浸的,鲁盼儿上了炕,笑着说:

  “我在农村长大,小时候一直住平房,家里也烧火炕,确实很舒服。

  不过,新楼有暖气, 冬天也不冷。”

  “什么暖气也比不了火炕好。”

  刘婶儿年纪大了,挺固执的, 显然不愿意搬走。

  “您老说的不错, 火炕是好。”

  刘嫂笑着哄她, 端菜上来,“这是自家养的鸡,自家种的菜,我自己做的,鲁老板尝尝。”

  “这几天吃食堂,最想家常饭菜了。”

  鲁盼儿给刘婶儿挟了个鸡腿,自己也大方地吃了起来,“嫂子,你厨艺真好!”

  “刘南从小跟我们长大的,也最喜欢吃她嫂子做的菜。”

  刘北不由笑了,说起妹妹不由感慨,“先前不听家里的劝,辞了职去北京,最穷的时候连饭都快吃不上了,可那时候还能常回家来。

  眼下成了著名舞蹈家,外人看着风风光光的,其实一年到头四处演出,连家都回不了几次。”

  “先前刘县长操心理所当然,现在她已经有人照顾了,而且照顾得还很好呢。”

  刘南结婚本就出乎大家的意料,可谁又能想到,张厅长的变化更大,他从过去整天混食堂变成厨艺爱好者,能做出一桌色香味俱全的菜,为的就是照顾非常辛苦的小妻子。

  “也对,她也有家了,用不着我惦记了。”

  刘嫂也叹,“他们俩个呀,当初我咋一听还觉得不可能,没想到俩人过得还挺甜蜜的。”

  聊着闲话吃了饭,刘嫂带着孩子们收了碗,又拦鲁盼儿,“我自己来,你们商量正事儿。”

  刘县长特别将鲁老板请到家里来,果然有些在外面不好说的话,见家人都出去了,给鲁盼儿倒了一杯茶,“陈建军其实是个不错的人。”

  突兀间冒出这样一句话,必然有缘故,鲁盼儿也不反驳,先听对方说。

  “他转业回化工厂后,工作特别努力,很快就得到化工厂上上下下的认可,没几年就被任命为厂长。

  当了厂长之后,他带着员工们,大力抓生产,产量比过去提高了将近一倍。”

  “这两年化工厂的毛线卖不出去,效益不好,特别是一半设备停产之后,厂里时常出现偷盗事件,他坚决制止,不怕得罪人,组织保卫科严格巡视,自己也常常亲自参加。”

  “那天偷设备的工人摔伤了,陈厂长又是生气又是难受,在医院守到那人伤情平稳后就来找我商量积压产品的事。

  现在化工厂仓库里堆满了毛线,就是不能换成钱,他压力挺大,也特别着急。”

  “听说你跟陈厂长有点儿误会?”

  刘家兄妹都是直爽的性子,说话都不会绕弯,鲁盼儿听了几句便明白了,笑吟吟地问:

  “陈建军一定说因为我们的误会,我才不买化工厂的线吧?”

  “你怎么知道的?”

  这么简单的事儿,还不是一猜便知?

  而且,鲁盼儿还明白了刘县长为什么要在家里请客。

  一定陈建军这个心术不正的家伙搬弄是非,让大家觉得自己因为过去的恩怨,故意不与化工厂合作。

  “过去的事算不算误会,也没有必要分辨了。

  但我确实不喜欢陈建军这个人,也不愿意跟他打交道。”

  刘县长今天就是要化解鲁盼儿陈建军之间的矛盾,赶紧就劝,“过去的事都过去了,你们毕竟还是老乡……”

  “这个老乡,我可不认。”

  鲁盼儿摇摇头,“不过,我不在化工厂采购,与陈建军并没有关系,而是因为化工厂的线达不到我们的要求,不能用于我们的产品。”

  “毛线不都差不多嘛,织成毛衣就分辨不出来了。”

  陈建军就是这样说的,刘北也信了几分,他常年穿一身旧军装,只有开会等重大场合,才会在媳妇的提醒下换上一套毛料中山装,根本不注意衣着。

  “差不多?”

  鲁盼儿笑了,“刘县长,你还记得你第一次陪刘南到我家做衣服的事吗?”

  “当然记得。

  那是一个周日,好不容易休息,她一定拉着我陪她跑了几十里路做衣服。”

  “她为什么跑那么远的路找我做?”

  “当然因为你做的衣服好看呗。”

  “其实那时候的衣服都很朴素,并没有特别的设计,样式其实差不太多。”

  “可是刘南就说不一样!

  她嫂子也听她的,非要跟风做什么孕妇服……”

  说到这里刘北不好意思地笑了,“原来你在这里等着我呀!”

  然后他就明白了,“那个时候,你们就分辨出哪件衣服好看,想来现在比过去还要讲究呢。”

  “正是这样。”

  鲁盼儿点头,“过去大家都很穷,可还是努力想穿得漂亮点儿,现在日子过得比先前好了,当然更会注意衣着打扮。

  我们厂里生产的毛衣,无论是款式,还是采购的材料,还有使用的编织机,都是最好的。

  也正因为如此,才能出品到国外,挣来外汇呢。”

  “如果用了不合格的线,产品质量达不到要求,就会影响我们的声誉,甚至有可被退货。”

  “我从做裁缝给大家做衣服起,从来都是认认真真的,从不糊弄,所以才把生意越做越大,我们霓裳羽衣的牌子,在服装界名声一直很好。”

  “对不起呀,鲁老板。”

  刘北很惭愧,如果出口的毛衫被退货,还要影响出口创汇,自己的错就大了,要知道眼下国家最重视的就是创汇,“看来我的观点转变得还不够呀。”

  “不错,现在已经商品经济了,观念要不断地转变。”

  鲁盼儿又告诉他,“我采购的毛线,除了质量好、颜色规格都合乎编织厂的要求,还有一个化工厂比不了的优点,刘县长想知道吗?”

  “什么优点?”

  “便宜——加上运费,比化工厂的线还便宜。”

  这怎么可能?

上一篇:与你千般好

下一篇:季太太宠夫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