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之农门长女 第171章

作者:金波滟滟 标签: 情有独钟 因缘邂逅 现代言情

第228章 这么精辟

  鲁盼儿一觉醒来, 脑子里立即就浮现了昨晚的旖旎风光。

  明明屋子里没有别人, 她还是赶紧抬起手捂住脸。

  悄悄地, 笑容不由自主地在脸颊上绽开。

  他学坏了的样子可真好看。

  幸而,他不会跟别人学坏的,只有自己。

  当然, 自己也一样。

  鲁盼儿傻笑一会儿,才注意到床头摆了一个汉堡和一杯饮料他明明很忙的, 还特别给自己买了早餐送回来。

  鲁盼儿喜滋滋的, 洗漱一番拿起汉堡包, 还温热着呢——这一次与昨天的不一样,是鱼肉汉堡,他一定想让自己每样都尝一尝。

  咬了一口汉堡, 鲁盼儿又放下了, 打开电视,找到昨天的电视剧。

  靠在床上,吃着汉堡, 再看电视, 还满惬意的。

  连续剧名为《豪门恩怨》鲁盼儿看了几集, 便知道也知道了大致情节,越发上瘾, 一直看了下去。

  中午杨瑾打电话, 果然两个学校准备签订合约, 要在中国历史研究方面合作, 他正与史密斯一起准备研究项目,晚些才能回来,要鲁盼儿照顾好自己。

  鲁盼儿放下电话索性下楼又买了个汉堡包上来,继续看《豪门恩怨》下午杨瑾回来,见她还坐在床上看电视,知道情况便笑,“这个电视剧有上百集,是有名的肥皂剧,把你在美国的所有时间都用来看也看不完。”

  鲁盼儿吐吐舌头,方才清醒过来,“我差一点儿就沉迷进去了。”

  杨瑾瞧她可爱的模样,抬手拍拍她的脑袋,“不过你能看懂听懂,还是很厉害的——许多留学生刚到国外,与外国人交流困难,都是通过看电视提高英语,我也跟着电视练了一段时间的听力和口语。”

  鲁盼儿虽然没上过大学,但英语的程度却不低,她又有秀水街的经历,与外国人交流比杨瑾还要多,所以看电视一点儿不困难。

  当然,也是因此她才会立即就看入迷了,“除了被剧情吸引,我还喜欢看演员们的服装,他们的衣着都特别得体。”

  “你最关注的还是服装——美国的服装五花八门,好像还有专门的服装展什么的……”

  服装展是什么?

  鲁盼儿不懂,但她早有打算的,“我要在美国买些裁剪书带回去。”

  “我留了些美元,你想买什么就买什么——明天我还要去学校,你不要一直留在家里,要走出去看看。”

  “你不说我也不能再留在宿舍里看电视了,来美国一次不容易,总要多看多学些东西。”

  鲁盼儿便笑了,“《豪门恩怨》电视剧里的对话我差不多都能听懂,你就不用担心我了。”

  杨瑾也觉得妻子能行,自己刚到美国的时候,英语口语恐怕还比不了鲁盼儿,便拿了地图,“我帮你选几个最值得去的地方。”

  因看到汉堡的包装盒,“中午又吃了麦当劳?”

  “嗯,买了一个牛肉的。”

  “既然这样喜欢,我们晚上去肯德基吧,也是很有名的快餐。”

  “不了,”鲁盼儿赶紧苦着脸摇摇头,一连吃了三顿汉堡包,她已经懂得杨瑾为什么不想吃这种快餐了,“不论什么汉堡,味道都差不多,又油又腻,还没有什么滋味,我吃够了。”

  杨瑾就笑了,“现在知道了吧,外国人的东西我们还是吃不来。”

  “我现在就想吃米饭、馒头,再配一个家常炒菜或者炖菜。”

  “你知道吗?

  留学生中还有一句话,最爱国的是我们的胃。”

  “谁说的,这么精辟!”

  “走吧,我们去超市买菜,回来自己做。”

  美国的超市与中国的商店很不一样,东西全摆在外面,顾客看中了可以随便拿,放在手推车里,出门前再一同交钱。

  鲁盼儿挑了一块肉,几样蔬菜,又买了水果,“可真方便,想要什么样的都可以选。”

  在国内买东西的时候,隔了高高的柜台,顾客根本碰不到货物,售货员拿了什么就是什么,不能随便挑,甚至有时还要看他们的脸色。

  “这样也节约了人力。”

  可不是嘛,极大的超市里除了收银员,其余的几乎都是顾客,安静而秩序井然,鲁盼儿很是羡慕,便道:

  “将来中国一定会有的。”

  杨瑾就笑,“无论什么好的,我们将来也都能有。”

  两人回家做了一顿家常饭,饱餐一顿,身心非常愉悦,相拥着躺在床上,“还是自己的饭菜好吃呀!”

  因为吃撑了,消化半晌,鲁盼儿拿了地图,“我明天先去唐人街。”

  “唐人街的确值得去看看,你可以坐地铁……”

  杨瑾细致地讲了,又把路线和宿舍地址写在纸上。

  鲁盼儿收好,“我顺便把王晓霞捎来的东西给钱进送去。”

  钱进正在唐人街中餐馆打工。

  第二天,鲁盼儿起来做了大米饭,又炒了两个菜,两人吃过一同出门,杨瑾步行去学校,鲁盼儿则坐地铁前往唐人街。

  才上地铁,鲁盼儿便听到连续不断地广播,因为故障调整,地铁将在中途某站停车,去唐人街方向的要转乘别的线路。

  这里的地铁线路非常多,也非常复杂,地名又皆不熟悉,鲁盼儿便默默地记住广播的内容,下车后寻找新的线路。

  忽然一个人蹿到前面拦住她,“你是中国人吗?”

  竟然是中文,还带着点儿南方口音!

  鲁盼儿抬头一看,对面是个黄皮肤的小伙子,满脸的焦躁,“是,有什么事吗?”

  小伙子抹抹头上的汗,困惑地问:

  “我每天都坐地铁去唐人街,可是今天不知为什么车在这里停了,再坐上去又重新回到出发的地方,我转了两个多小时,也去不了唐人街。”

  “广播里一直在通知——地铁出现故障,正在调整,要去唐人街需要转车。”

  “原来是这样,怪不得地铁里不停地播音。”

  小伙子便又急切地问:

  “那怎么能去唐人街?

  我在那里打工,现在已经晚了,要扣钱的。”

  “我也要去唐人街,一起走吧。”

  两人重新上了地铁,小伙子如释重负,“幸亏遇到了你。”

  “你是才到美国的吧?”

  连英语也听不懂呢。

  “我来了好一年多了——不过我一直在唐人街打工,没学会英语。”

  鲁盼儿见对方年纪不大,便道:

  “既然到美国了,还是学会英语方便些。”

  小伙子点了点头,“我不是不想学,只是每天都要打十几个小时的工,晚上回去太累,躺下就睡着了,一直没时间学。”

  “你一定是来留学的,”小伙子早看了出来,又主动解释,“我不比你们有文化,我就是过来打工挣钱的,这边的钱特别好赚,等赚够了我就回家盖房子娶媳妇。

  所以学了英语也没有什么用……”

  聊了一会儿,到了唐人街,出了地铁,小伙子笑着给鲁盼儿指了路,“看,那就是唐人街的大牌坊!

  我要赶紧去打工了。”

  说着匆忙跑了。

  唐人街街口高高的牌坊不知历经了多少年的风雨,已经有些旧了。

  喜庆的龙凤图案充满着中国的色调和风味,甚至比国内的街道还有民族特色,街道上的招牌尽是繁体字,路边不乏东方面孔,与鲁盼儿曾经看到的旧上海图片有些相似。

  她拍了两张照片,沿着街道一直逛下去。

  这里到处是中国的东西,食物、服装、日用品……

  最多的是一家又一家的中餐馆,很快,鲁盼儿就找到钱进打工的餐馆了。

  上午时分,顾客还没上来,店里空无一人,她进门问了一声“钱进在吗?”

  钱进从后厨走出来,戴着白色的厨师帽,身上扎着白色的围裙,惊喜地叫了一声,“鲁盼儿,你来美国了?”

  “前天到的。”

  重新见到老朋友,鲁盼儿也特别开心,“到美国前我去了剪刀胡同,钱叔和钱婶儿都好;晓霞已经上班了;清扬也一天天长大了,特别乖巧可爱。

  大家都让我转告你不必惦记家里,在美国注意身体。”

  “这是你的同学?”

  后厨走出一位中年人,用英文问钱进。

  杨瑾告诉过自己,在美国打工,工作量特别大,时间安排特别紧凑,不方便聊天的。

  鲁盼儿以为自己耽误了钱进的工作时间,赶紧将提包送了过去,“这是晓霞、钱叔钱婶给你带的东西——我先走了。”

  钱进用围裙擦擦手,一边接过提包,一边回答问话的人,“她从中国过来,帮我带些东西。”

  那人便转过来问她,已经转成了中文,“我们店里小时工今天请假,你愿意留下帮忙吗?

  时薪十二美元。”

  看来这位是店老板了,他是要临时招人打工——应该误以为自己与钱进一样是留学生。

  鲁盼儿这次出来只是为了看看外面的大千世界,并没想过要打工,正要回绝,但听了工资的数目又迟疑了一下。

  十二美元的时薪,换成人民币就是二十多元,也就是说,她打两小时的工,就能挣到四五十元,相当国内普通职工的一个月的工资还多!

  自从开了霓裳羽衣店后,鲁盼儿早靠着自己的努力成了万元户,每个月的收入相当高,是普通职工的好几倍甚至十倍以上。

  但是到了美国,只与在餐馆打工差不多。

  刚刚地铁上的小伙子就向自己眉飞色舞地说过在美国的钱好赚,果然不错。

  钱进便抢在前面笑着说:

上一篇:与你千般好

下一篇:季太太宠夫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