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珠 第59章

作者:意迟迟 标签: 古代言情

姑姑曾说过她心思敏锐,只是太过懒散,这才样样不成气候,委实可惜了。

可那可惜,待到他们自己醒悟过来,已是太迟。

姑姑说那话时,也不过半寐半醒,恐怕她自己根本记不得自己同人说过什么话。

若生却记住了,所以一有了机会,她便想着再不能如过去那般,这才连颜先生都怕了她,觉得她像是变了一个人。

前世她念书得过且过。今生便勤学苦读。哪怕女儿家不能下场入仕,学得多了,总没有坏处。她琴棋书画样样平平。今生也便拣了自己能学好的,尽量学得像样些。

拳脚功夫。可强身健体,长在连家,又不愁没有人能教,她便也好好地学。

她见过无能又不堪的自己,醒来后的第一件事,当然是要将自己变得更好。

唯有这样,她才能护住她想要护的人。

若连自己都无法改变,她要凭借什么去改变既定的命数?如果她还是原先的她。那这人世,又有何不同?

从段家大舅母举办的那场春宴开始,她就明白过来,后事的走向已然改变了。

原本因为大舅母方氏小病了一场,根本没有办成的春宴,这一世却仿佛如约而至。

她先前发觉事情同自己记忆中的不大相同,只觉寒意上涌,茫然不知所措。可回到家中后,她蜷在床榻上,翻来覆去想了一遍又一遍。终于想明白了些许。

她前世那个时候,好好的,没有得过任何怪病。宫里头自然也就没有特地打发来太医为她望诊。

这一回却因为她突然口不能言,腿脚也变得不灵便起来,太医院的陈太医,每隔几日便来连家为她诊一次脉。

陈太医的医术不错,在京里也是赫赫有名的人物,若非她的病惊动了姑姑,又叫宫里头知道了,加上病情古怪得很,宫里头也不至于特地打发了陈太医来。

陈太医难得出宫入府为人诊脉。段家不知怎地得了消息,半道上“堵”了陈太医一回。请了回去为大舅母诊脉开药。

据闻,两帖药下去。这病就好全了。

所以啊,那本没有的春宴,也就办成了。

若生思来想去,这事如果说同自个儿没有关系,她是打死也不信的。

她带着往事的秘密归来,就仿佛是一枚小而不起眼的石子,“咕咚”一声落进了湖里,那原来平静的湖面,就荡起了一圈又一圈的涟漪,从小到大,逐渐蔓延开去。

湖水的波纹,也变了。

湖水的颜色,也似乎变了。

因为本来应该在今年腊月里才出事的四表妹,在春宴上死了。

她将几件事掰开揉碎了仔细想了又想,只觉牵一发而动全身,没准她今晨多用了一碗鸡丝红枣粥,在某个她并不知道的角落里,事情就在悄悄发生着变化。红的变成黑的,黑的变成白的,白的又成了灰……没有一件事,是能够被人完完全全掌控住的。

而且以她如今的能力,许多事大抵还无法看到最深的地方,难免有所遗漏。

她听了苏彧的话,就忍不住动了动心思。

也许她当局者迷,过去发生过的事里,有不少被她无意中错过了的线索,兴许苏彧能看得比她更清楚。

于是,她望着他笑了起来,颔首道:“只要苏大人有空听,我就有空细说。”

这些事,换了旁人,她至少也得犹豫上个十天半个月,然而对方是苏彧,局面就不同了。毕竟,苏彧还死在她前头呢……论倒霉,他也绝不会比她少。

苏彧嘴角微抿,轻笑了下。

刘夫人江氏这时也正巧使了人出来迎他们。

苏彧就开始用种云淡风轻的闲适姿态悄悄同若生串词,二人是怎么一道从望湖镇出来的,怎么一道来刘家拜访的。

少顷,二人被分别带去两条路。

刘刺史的“风寒”,依旧不见好,是以出来应酬苏彧的,是刘刺史那元配所出,同苏彧年岁相仿的长子。

至于若生,则被个怯生生的小丫鬟领着去后院见了江氏。

没见着人的时候,若生一直在想,江氏应当是何模样。她想,既是母亲生前的手帕交,想必是同母亲差不多的人,可等到江氏满面堆笑地朝她迎上来时,她才知道,自己一定是想多了……

站在她眼前的刘夫人江氏,是个年近三旬的妇人,挽着云髻,穿条宝蓝织金的褂裙。

因那裙子颜色鲜艳,生得本就白胖的江氏,更是被衬得如笼屉上刚刚熟透。还热腾腾的白面馒头一般。

若生怎么也没料到,江氏会是个这么胖的妇人,加上她五官生得平平。愈发不起眼起来。

但她笑着同若生说,三姑娘长得酷肖母亲。眉眼鼻子像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时候,那张笑盈盈的面孔,看起来忽然就美了许多。

兴许是笑得美,令人一看,就仿佛身沐仲春日光,浑身暖洋洋的。

不过她说的话,听着真挚,到底也不过就是客套话。人人都会拣了这样的来说,若生听过便罢,只笑着上前恭敬地行了一礼,道:“小时原有机会见您一面的,不曾想却错过了,之前途经此地,想起您如今也正巧就在这,就忍不住冒昧地来叨扰刘夫人了。”

江氏闻言,笑得愈发温柔可亲,“三姑娘若不嫌弃。只管唤我一声晴姨就是。”一面邀了若生落座,又让人快些奉茶来。

若生神色恭谨如故,话语从善如流地亲切了两分:“晴姨。家中长辈素来唤我小字阿九。”

“阿九,可是云甄夫人取的?”江氏笑问。

她回过京城,也找过若生的生母段氏,而今自然知道若生一落地,段氏便不在了。若生的父亲,又不像是那能给孩子好好取名的,所以她一下子就想到了云甄夫人。

若生点点头,也笑吟吟道:“是姑姑给取的,名为生。小字为九,取九死一生之意。”

“你娘得你不易。”江氏叹了一口气。又苦笑了下,“这么多年过去了。我还总记得你娘笑着说将来要生三个孩子,不论男女,老大就叫大宝,老二都叫二宝,老三就叫小宝……”

语气里的怀念之意,渐渐就漫了出来。

若生听得心里微酸,又忍不住觉得母亲少年时说过的话有趣,也难怪父亲总念念不忘惦记着她。

就连金嬷嬷也说,她娘最会哄她爹,说什么他都听。

“瞧我,好端端怎地说起这些了。”江氏说了两句,怕惹她伤心,急忙又另起了话头,“阿九此番来平州,不知为的什么事?”

她一个小姑娘从京里跑来平州,知道的人,奇怪也是理所当然的。若生料想她会问这个,听了就答:“倒也没什么要紧事,家中长辈也只当是历练而已。”

江氏慈和地笑着,说:“连家的姑娘,都是这么的能干。”言罢,她话锋再转,终于问及了若生跟苏彧同行的事。

若生就道:“先前无意间在望湖镇撞上了,因着附近不大太平,苏大人手底下又有官差在,就托福顺路一道走了。”

江氏点头,“这样也好,妥当,什么都没有平平安安的要紧!”

“对了,听说刘大人病了?”若生等着她说完,佯装可惜地道,“我原还想着,能一道拜见下刘大人,也不枉来了平州一趟。”

江氏面上笑意变得窘迫了些:“今后若有机会,再见也是一样的,等会过了病气去可不好。”

若生定定看了她两眼,她身上突然冒出来的尴尬跟谈及刘刺史时,微变的语调,都没有逃过若生的耳目。

若生直觉事情有问题,但她并不觉得江氏是在因为刘刺史的病不是偶感风寒而面露窘然。

江氏的话,也不像撒谎,担心她过了病气去之类的,也似乎十分的真心实意。

然而,若生从苏彧口中得知的,却是刘刺史中风了。

江氏不应该不知道刘刺史的病情才是。

但如果她知道,她做戏的手法,就着实惊人了……

江氏忽然之间流露出来的情绪,太过复杂,复杂到若生都无法相信她是在撒谎。

  第080章 姨娘

江氏眼下如果说的是真话,她又怎么会连丈夫的病情也不知?

若生心生疑虑,再同江氏说话时的语调,就不由得带上了些微探究,“晴姨平素都做些什么?我一路走来,瞧着平州四处都是花木,想必平常这赏花宴,是不少的。”

“这倒是不能同京城比,平州只是个小地方,平日里来往的人也就只有这些个,并不比京里热闹。”江氏笑着摇了摇头,又让她吃茶,“这茶虽不是顶好的,却是你在京里寻常不大能吃上的。”

若生闻言低头往盛茶的盖碗里看去,这才发现里头的茶,不是她平常吃过的那些。

平州的花木闻名大胤,以花入食在当地更是常见。

江氏让人奉上来的茶,就是一味花茶。

若生轻呷了一口,茶水入口甘甜清冽,果真同那些毛尖、龙井的大不相同,比起姑姑爱喝的武夷茶,那更是全然不一样。

江氏在旁道:“采了当季的鲜花挑拣洗净,选了合适的天气晒制而成,热水一冲,花瓣舒展,留存的香气就都冒了出来。”

“很香。”若生眉眼弯弯抬起头来,“晴姨是不是已经有许多日不曾见过刘大人?”

江氏猝不及防,顿时愣住,脱口道:“你怎么知道?”说完,她回过神来,慌忙补救,“老爷清廉,又总念着要办实事,每日里在前头忙完了,回来家中又是一头就栽进书房去,时常忙至夜半才发觉天色早早就黑透了,连饭也顾不上用,囫囵卧倒就宿在了书房里。”她看着若生,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但这并不长的一句话。她说着说着,便卡顿了数次。

可见是突然之间没有法子,随口扯出来说给若生听的而已。

若生心中登时如同明镜一般。知道自己问到了关窍上。她也不揭穿江氏,只附和着点头感慨:“刘大人为官多年。名声在外,果真是私底下就不容易。”

她口不对心地说了两句,又低头去吃茶,在江氏看不见的地方,冷冷扬了扬唇角。

刘刺史官声如何,她并不清楚,但那日在望湖镇时,郑氏同她说的话还清晰在耳。

他并不是个好人。

为官为民。一个本不良善,不够仁义的人,又怎能做个好官?

所以江氏说的话,她不信。

刘刺史是否日日夜宿书房,忙得连饭也顾不上吃,她不敢肯定,但她知道江氏夫妻二人之间的感情,一定不大妙。

她沉思着,江氏也正在悄悄打量她。

穿着鹅黄衫子的少女,面孔白皙柔和。眉眼精致,生得十分好,言谈间的声音亦是轻轻软软。似暮春三月里徐徐绽放的柔软白花被风吹落,拂过面颊。

从她进门开始,面上也是一直都带着笑的。

可江氏看着她,却觉似有淡淡的疏离笼在她身上一般,叫人一时忘了她的年纪。

江氏最后一次见到若生的生母段氏时,段氏已经十六岁了。

眼前的少女同她的生母,长得终究还是有些相像的,可如今明明比昔年的段氏还要小上好几岁的若生,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淡漠。却显得她比当初的段氏老成得多。

江氏望着她,欲言又止。终于还是问道:“你父亲,待你可好?”

这话原不该她问。她一个外人,又是头回见若生,突然问出这样的话来委实不知礼数又僭越。但连二爷是个什么样的人,她是清清楚楚知道的,加上若生的生母段氏又在十几年前就去世了,她忧虑所至,问上一句,也没有太过突兀。

若生见她眼中忧色真切,便也直言道:“一向很好,晴姨不必挂心,新太太也待我很好。”

“你父亲续弦了?”江氏吃惊道,问完又觉自己失言,忙说,“这倒是好事,你娘泉下有知,想必也会欣慰。”

有个人能照料他们父女,的确应该算好事。

若生笑着点一点头。

江氏却觉自己不好再说下去了,遂低头吃茶,谁知刚呷了一口,外头就有人来报说,梅姨娘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