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家娘子 第196章

作者:云霓 标签: 古代言情

这雪都下了好久,庄子上肯定去不成了。

婉宁看向昆哥,“去让人问问,若是还没走,就请进家里来吧!”这样的天气谁也不能在外面站几个时辰,八成是走了。

昆哥顿时欢脱起来,忙去吩咐下人。

一刻钟的功夫,下人呼哧着热气跑回来,“小的去的时候崔二爷还在城外站着呢,现在迎进院子来了。”

婉宁一怔,没想到崔奕廷就在外面等了这么长时间。

昆哥穿上氅衣已经去了院子里,婉宁也跟了过去。

压满了雪的园子里,崔奕廷穿着雪貂披风走过来,披风上沾着雪,站在阳光下好像蒸腾着发着雾气似的。再仔细看过去上面是一层半化的冰霜,他抬起头来,眉眼上都沾了雪。细长的眼角好像也被冻住了般,精致的面孔看起来也比往日白皙了许多。

听到脚步声响。崔奕廷抬起头来,眉眼也没动一下,只是安安静静地站在那里瞧着她。

不知道什么时候从园子里跑出一只大白猫,停在崔奕廷身边,仰头看了看崔奕廷,然后“喵”地叫了一声,神气地抖了抖身体,顿时皮毛上的积雪一下子被抖得四散开来。弄了干净,猫儿又舔了舔爪子,然后竖起胡子冲着崔奕廷得意地喊了两声。

雪貂的披风,平日里看起来傲气逼人,如今挂满了抖不掉的冰霜,连只猫看着都嫌弃。

看着那人和那猫,婉宁不由自主地笑出声。

园子才扫出一条路,婉宁在上面走,崔奕廷在旁边脚踩在雪上,这样一来。就在她身边的雪地里,留下了一个个的脚印子。

昆哥要去给舅母折花,跟着丫鬟一溜烟跑了个没影。

婉宁停了脚步。“昆哥的事还没来得及谢谢你。”

“婉宁。”清澈的声音从旁边传来。

如果没有亲耳听到,她是不会想到崔奕廷这样的人可以这样耐着性子,轻着声音说话。

婉宁转过身去。

“我之前说过的话是认真的。”雪水好像都化进了他的眼睛,在里面成了涓涓细流。

“我知道你持家有道,人又聪慧,”崔奕廷静静地看着婉宁,“可我不是图这个。”

婉宁看着他那认真的面孔,“你在扬州向我家的伙计打听过我们家有没有个姓蒋的亲戚,在泰兴你也向大伯打听过同样的人。现在这个人你找到了没有?”

他的眉眼都沉静着,“我是问过那个人。可是现在不找了。”

婉宁不明白,“为什么?”为了这件事辗转问了沈家又去问姚家。为什么突然又不找了。

崔奕廷道:“你有没有觉得有些人似曾相识?”

婉宁略微思量,在泰兴的时候第一次见到裴明诏,看到他骑在马上时的样子,让她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那种感觉一闪而逝,她当时没有去追究,人与人之间有时候就是那么奇怪,就像她和崔奕廷,无论做什么事好像都不用太多的解释。

她喜欢的人,应该是踏实稳重,极具责任感的人,无论怎么样也不可能是崔奕廷这样有些倨傲,张扬的性子。

心里清清楚楚地知道这些,想要离崔奕廷远一些,可是到头来,崔奕廷反而离她越来越近了。

就像雪地里留下的脚印,只要她向前走,他就在她身边。

婉宁道:“你是觉得谁像……”

崔奕廷摇摇头,“我找那个人,是因为觉得那个人应该在我心里,后来我心里确实有了人,我想我也不必再去找。”

婉宁有些惊讶,他是这样直率的解释,没有遮遮掩掩。

她有自己的主意,又是那种利落的性子,他知道她不可能会很快就答应下来。

却没想到她会问他的事,忽然的欢喜,就像一束阳光照在他的眉梢,让他忍不住想要将眉眼都扬起来。

“朝廷要招安海盗抗倭,福建那边不算太平,我听昆哥说,你舅舅准备回扬州顺道要去泉州府看茶园。”

听着崔奕廷的话,婉宁点点头。

崔奕廷道:“最好晚些时候再去,就算有要紧的事也可以让伙计去办。”

招安海盗抗倭?

“海盗肯被招安?”婉宁问出来。

崔奕廷道:“表面上是。”

也就是说,实际上会怎么样谁都不清楚了,既然崔奕廷让舅舅小心不要去福建,那这件事还真就不小。

**************************

想写那种暖心的感觉,真不好写啊。(未完待续)

  ☆、第一百九十八章 欢笑

婉宁道:“我会跟舅舅说。”

两个人走到桥上,婉宁低下头看到桥上都结了冰,下人用镐头在冰面上砸了两个大洞。

婉宁看过去,“这是要做什么?”

桥下的人来应道:“六爷想要在这里钓鱼。”

“我答应昆哥去庄子上钓鱼,”崔奕廷道,“庄子上不能去,不如就在这里。”

说话间,昆哥已经拿了两根鱼竿过来,下人递过大箬笠两个人各自戴了站过去,崔奕廷教昆哥挂鱼饵。

都准备妥当刚要往冰洞里放,昆哥抬起头看向望过来的婉宁,“姐,你也过来瞧瞧,看看我们能不能钓出大鱼来。”

在冰面上钓鱼那不是很容易的事吗?她从前就听说过,可是还没亲眼看过,昆哥这样一说,婉宁也想要去看。

童妈妈要上前搀扶,婉宁就摇了摇手自己提起了裙角走过去。

几个人围着两个冰洞往下看。

箬笠下的少年轻扯着鱼竿,昆哥自己拿着杆子却还向崔奕廷这边看过来,昆哥的两只小手抵不上崔奕廷五根袖长的手指,那鱼竿在他手里稳若泰山,昆哥还没看个明白,忽然鱼竿一动,崔奕廷竿子上已经有了一尾大鱼。

昆哥将鱼竿塞到婉宁手里,笑着过去看。

婉宁抬起头来,正好看到崔奕廷箬笠下明艳的面容。

“二哥,教我,教教我。”

昆哥干脆连崔奕廷的姓氏也抹了去,径直叫起“二哥”来。

婉宁向昆哥那个冰洞里瞧,都是同样的饵,同样的冰洞,怎么那边出鱼。这边就钓不出来,正想着手里的鱼竿也动了动,婉宁下意识地立即将鱼竿扯了起来。眼看着一尾大鱼被提到了冰洞口,可是那大鱼猛地一挣又落回湖里。

“等着鱼上钩不能太着急。”崔奕廷慢慢地说着弯下腰来。祍襟一撩开,佩玉上红色的穗子沿着他的腰身落在冰面上。

雪貂的披风,红色的帽子穗,一瞬间仿佛刻在了这雪地里似的。

崔奕廷提起鱼竿,抬起下颌笑着看她,“你瞧,钓上来了。”然后提着丝线递给她。

鱼儿在空中跳跃着,水滴滴哒哒地流下来。他的笑容就像是献宝一样。

昆哥先反应过来,一把将那鱼捉住,却因为一溜手被溅了一脸的水,三个人同时笑起来。

……

沈敬元让人抬来了酒,家里没有旁人,就和崔奕廷坐在一起说说笑笑吃起酒来。

婉宁跟着沈氏和沈四太太在后面用了饭。

沈四太太道:“披风是不能穿了,就在前面烘着呢,里面的直缀都湿了,我说怎么办呢,是不是让崔家的下人回去拿衣服。可是想想又不是那么回事,老爷也是嘴快就说家里有新做的袍子,我以为崔二爷会不高兴。哪知道他就那么穿上去。”

“在朝廷里当值就是辛苦,不知道在外面走了多远的路,靴子也湿透了,这要是一直穿着回到家里还不落下病了,恰好就脚的尺寸也差不多,也穿了老爷的。”

“平日里看起来挺吓人的,哪知道人倒是随和,所以人啊,还是相处之后才知道……”

舅母边摆果子边喋喋不休地说起来。

沈氏就在旁边笑。

婉宁低头帮忙摆箸。她也没想过,一个在外面威风凛凛的人。脱掉那身官服是什么模样。

昆哥也就罢了,他们两个也跟着玩的那么疯。

前面沈敬元和崔奕廷喝了不少的酒。舅母准备去前面看看,没有进院子就满脸笑容地回来,“你舅舅醉了,拉着崔二爷要做策论,让二爷说说他这样能不能考上举人。”

舅舅喝醉了不是书就是画,这些东西在他心里总是个疙瘩。

沈四太太笑着和婉宁道:“从前醉了是找你父亲写字,如今好了,竟然找崔二爷做起策论了。”

说完才觉得失言,不好意思地看了沈氏一眼。

沈氏倒是笑笑,“都是过去的事了,嫂子提起他也无妨,当年我也是看上他写的字,听到他读了很多书颇有才气才愿意嫁过去。”

父亲的字很好,这是婉宁知道的。

沈氏想想,“当年张家就是看上了他的字,现在想想……真是造化弄人。”

婉宁倒不知道这一层,当年张戚程是看上了父亲的字才会跟父亲结交?大周朝字写得好的人不少,怎么就喜欢父亲的字。

张戚程开始是想拉拢父亲,后来母亲被休,有起了什么变故让张戚程将父亲当做了乘龙快婿?

是因为张氏的身孕?可为什么非要是父亲不可,如果欢哥不是父亲的,为什么张氏不嫁给欢哥的父亲。

有很多事,现在就是想不通。

“因为他会仿字,”沈氏轻声道,“有一次我看到他仿写董琪的字,写的一模一样,好像还因此换过赶考用的盘缠,不过后来入仕之后,就不再写了。”

沈氏说着顿了顿,“那都是从前的事了。”那时候姚宜闻还得意洋洋地在他面前说这些,还说若是没有银子送岳家礼物,不如他写了字出去卖。

转眼之间物是人非。

……

婉宁从沈家出来的时候已经很晚,崔奕廷精神气爽地骑马走,舅舅却在厢房里呼呼大睡,好不容易半醒过来却将醋当成了酒喝。

舅舅的酒量没得治,却每次都喝的这样豪放。

不知道两个人怎么就定下了约,舅舅想要作策论,想要喝酒就让下人去崔家喊崔奕廷过来。

舅母却说,每次秋闱、春闱听到试题舅舅都要疯魔一阵,现在有人接着了。

回到姚家,婉宁下了马车就看到有人穿着大红猩猩毡戴着昭君套站在垂花门。

婉宁还没说话,蒋静瑜立即走上前,“婉宁。”说了两个字,蒋静瑜就哽咽着眼泪掉下来。

两个人走进院子。蒋静瑜才道:“我外祖母带着我妹妹进京来了,是因为我妹妹病的厉害,在屋子里大喊大叫不肯吃喝。秦伍郎中就想起来七妹妹你会治这样的病,想要请你过去看看我妹妹。”

“也不知道你能不能答应。”

蒋静瑜说着擦了擦眼角。“如今我祖父也知道了,说治好治坏我们家都会感念七妹妹的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