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扫娥眉 第306章

作者:作者:郁之 标签: 古代言情

  张媛笑了一下,笑容里满是疲惫:“不必安慰我,舅舅。我会坚持住的。我们都尽全力坚持到最后……”

  真的只是安慰吗?嗡嗡地剑鸣隐隐在张钰的心头响起。他将视线投向了远处:“明天,我就出发。”

  凤仪元年七月十三日黄昏,张钰率领六万援军抵达了函谷关。一面倒的战局立即就为之一变。

  虽然这种事情不可能发什么布告、通知之类的,但身处战场之中的叶十一立即就感觉到了。

  “大都督……”叶十一低声道。

  他身侧,欧阳怜光挑了挑眉毛:“主上?”

  一霎那间,叶十一的目光鹰一般地犀利起来。“鹰澜现在到什么地方了?”

  欧阳怜光想了想,答道:“已经过了轵关,算上和晋阳卢宾将军在临晋会合的时间,估计五天之后能到蒲州。”

  叶十一点点头。然后他拨转马头,断然下令道:“鸣金收兵!传命众将大帐议事。”

  自有传令侍从领命而去。

  叶十一仿佛想起来什么似地,又停下马,转头对欧阳怜光道:“欧阳卿,从今天开始,你就留在大营,不要再上战场了。以后,也不会有机会给你从容观战,大郑的武安侯,到了。”

  狮亡

  ——要建立一个新时代,首先必须摧毁一个旧时代。

  ——批判的武器代替不了武器的批判。

  滚沸的水冲进透明的细长杯子。茶叶腾起来,舞蹈似地翻了几个滚慢慢悬上去,细细长长的竖立在水中微微浮沉,终于一根一根慢慢地坠落到杯底。于是,杯中之水也就变成了极通透得浅碧色。

  欧阳怜光将杯子举起来放到眼前,透过剔透得毫无杂质的杯壁和清碧的水,她看见帐篷外面是一个混沌的世界。

  “我几乎都要忘记了。”她看着杯子,和杯子里的茶叶,心里想,“你看你多像是个梦啊——然而,却偏偏正确无比。”

  她笑了一下,轻轻闭上眼睛。“一个旧时代的终结,一个新时代的开启,究竟该以什么来分界?人们希望是某场意义非凡的伟大战争——‘那个英雄,英俊而勇敢,提着长枪、骑着白马,来到险峻的关城之下,面对异常凶恶的敌人,一枪刺穿了魔王的心脏。然后,黑夜散去,阳光普照大地。’人们爱的就是这个调调。仿佛没有一场可以被史笔浓墨重彩渲染一番的战争,战争里没了英雄,或者即使有英雄,英雄也不英俊,也不勇敢的话,时代变迁就不地道了似的!至于现在,现在这场发生在函谷关之下的战争,大约已经满足了一切一切的条件——真是奇妙啊,经过了沧海桑田般的漫长岁月,经过了无数的人世轮回,所谓的‘关中情结’依然如故……”

  “欧阳大人,主上召见。”

  “——这场划分新旧时代的战争,就是发生在凤仪元年七月的函谷关之战!”

  欧阳怜光喝了一口茶,有些用力地将杯子放到桌上,起身往帐篷外面走去。身后突然间传来“啪”地一声脆响,她转头去看,发现杯子因为放得太靠近茶炉,所以炸裂了。据说经历了传说中大崩溃的灾难和灾难之后数万年岁月侵蚀依然完好无损的“宝贝”裂成几片,摇摇晃晃地躺在桌面上,茶水流得到处都是。这样的“宝贝”,欧阳怜光曾经有六个。桌子上的是最后一个,现在终于也变成了这副德行。

  “现在,只有我自己了。”她微笑着,有些感怀。然而,很快的,她随即就坚定地对自已说:“我已做好准备。”

  她就这样转身离开了。

  借着前往去见叶十一路上的时间,欧阳怜光仔细思索接下来就要出现的应对。她试图揣摩她自己所选择的主公在情绪恢复之后会有什么样的心意。于是,过去十来天所发生的事情——关于函谷关之战,关于张钰,关于叶十一,关于越鹰澜,所有的一切像潮水一样涌向了她的心头……

  时间回到十天之前。

  凤仪元年七月十四日,函谷关之战进入第二个阶段,张钰和叶十一,曾经的师徒,已经成为传说的英雄和未来将成为传说的英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直接在战场上相对决。

  首先发动攻击的是未来的传说,这很不正常——当然,只从发动攻击这一结果来说,并没有什么不正常的,甚至可以说是平平无奇。这里毕竟是函谷关啊,你进攻一方不主动发起进攻,难道你还想等着人防守的主动出击,好让你趁机占便宜?咱函谷关从来就没这章程。

  不正常的是叶十一进攻的方法——他分兵了。

  由于张钰在前一天黄昏赶到了战场,叶十一在第二天的战争中立即就改变了打法。他将十四万左右的兵力分成七拨,除去其中一拨留在他自己身边作为预备兵力之外,其余的六拨分别由大将率领,从三个方向连续不断地向函谷关发动猛攻。

  这实在是……太疯狂了!

  兵法有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敌则能分之,少则能逃之。意思就是说,我十倍于敌,就实施围歼,五倍于敌就实施进攻,两倍于敌就要努力战胜敌军,势均力敌则设法分散各个击破之,兵力弱于敌人,就避免作战。

  现在,函谷关一线,张钰的总兵力大约在七到八万之间。叶十一的兵力则是十四万,最多也就是个倍之。而打函谷关,在叶十一又是个攻城之战。攻城之战,素来另有规则,即一般如果攻城一方没有守城一方三倍以上的兵力,根本就谈不上优势。

  两项想和,咱还得四舍五入,然后才能是个势均力敌的局面。当然,“少则能逃之”这一茬咱就不提了,可至少也应该是个“敌则能分之”吧?难道不是应该想尽办法引诱张钰出关作战,然而分散他,歼灭他吗?咋没分敌人先把自己个儿给分了呢?这不是以“敌则能分之”的力量硬去干“十则能围之”的活吗?这么说,咱一个能顶十个?

  所以,在前一天夜晚的会议上,大多数将军实际并不大赞同这个打法。但这一次,叶十一非常独断专行。他似乎暴君附体,一意孤行地下了命令。

  诸将心中惊惧不定。他们的战争常识告诉他们仗是不能这样打的。然后,过去实际战斗的经验又给了他们如下根深蒂固的认识——只要遵照叶十一的命令行事,然后他们就会收获源源不断的胜利与荣誉。就这样,两种完全矛盾的真理在他们的内心打起来,令他们纠结无比。

  当然,这种程度的矛盾和纠结还不至于让他们肯于抗命。即使战败了就要付出生命的代价呢,忠诚也是必须的,何况他们所追随的人并不会失败。他们只是觉得或者主上应该将“胜利的契机究竟在何处”向他们这些愚顽之人稍作解说,这样他们就可以更加专心地去战斗。然而,立即,他们就觉得这是个应该被大加责骂的妄想。他们都是做过一方主帅的人,都清楚战争中的有些决策是无法解释,也解释不清楚的。那是类似于“向左走,向右走”的灵光一闪,需要当机立断,或者独断专行的魄力——我们知道,战争的结果,是判定魄力之前究竟选择哪一个修饰词的唯一标准。而闪向胜利还是闪向失败,就是名将和庸将区别。

  毋庸置疑,叶十一是名将中的名将。

  所以,连万百千那种说话从来都不想的人,也只是张了一下嘴,什么都没问就退了回去。

  当时,欧阳怜光作为首席谋士也是在场的。这个时候,她的好处就显出来了。作为一个十足的门外汉,她可以肆无忌惮地表示她的无知与无畏。

  她跪坐起来,以诸将为之窒息的语气和神态质疑叶十一作为名将的判断与灵感:“却不知如此用兵,胜利的玄机藏在何处。还请主上明示,以安诸将之心。”

  叶十一略一沉吟,随即便给出了解释:“既然武安侯已经到了函谷关,从正面攻破函谷关的机会就不大了。要破函谷关,唯一的破绽就是蒲坂。我欲效阿瞒故伎,奇袭蒲坂,与函谷关下之正战相合,以收奇功。”

  诸将立即议论纷纷,因为偷袭蒲坂,是早就否决了的策略。宇文翰上前一步,抱拳道:“可是主上,武安侯一代名将,不会不防此一着。函谷关险峻异常,易守而难攻,一旦蒲坂有变,关中军随时可以闭关驰援。”

  叶十一点点头,继续道:“如今,张氏三面御敌,分兵甚重。长安兵力纵使尽出,也不可能同时保证函谷关、蒲津关两处重镇的防守。倘若我是武安侯,必定以半数以上兵力置于函谷关与蒲坂之间的小关,以便居中策应。而他自己则率主力亲至函谷关,力争凭借函谷关之地利,尽快将我击败。只要彻底打败了我,他才能从容解决巴蜀与乌虚。否则,我与他在函谷关久战不决。即便挡住了我不得入关,巴蜀或者乌虚也将借机攻破长安。”

  “所以,我要给武安侯彻底打败我的希望。此番分兵,是以我之弱对敌之强。也是武安侯唯一胜过我的机会,他不会放弃的。必定尽起函谷、小关之兵,陷我重围,而后击杀。我已命鹰澜与卢宾合兵,飞骑突袭蒲坂。武安侯兵力有限,既然已经陷我于重围,定然是先杀我,后救蒲坂。”

  众将面面相觑。

  叶十一露出一个滋味无限的微笑,目光也幽远起来,仿佛蕴含了许多无以言表的感情:“因为只有杀掉我,才能一了百了啊。”

  “所以。”他收回目光与微笑,看着他的部下们说,“只要诸位一起和我坚持到鹰澜突破蒲坂来救我们,然后里应外合,夺取胜利就可以了——这大概最少需要五天”

  大帐里一时陷入失语状态。他们不敢认为他们的主上是在赌武安侯张钰在战场上一瞬间的反应,于是,他们只好认为这是个疯狂而大胆的计划。但是——他们喜欢!

  他们轰然应喏,军人的热血在这些叛逆者的身体里沸腾。他们也变得疯狂了。

  拼了!

  ——呵,他们可以在张钰的包围圈坚持至少五天,武安侯张钰啊!他们当然可以。

  “下去准备吧,明日五更进攻。”叶十一下令道,轰走了兴奋地部下们。

  叶十一松开衣领,侍从上前帮他宽去盔甲。他也需要好好休息一下,从明天开始,也许他再也没有时间睡觉了,不管白天还是晚上。他伸了一个小小地懒腰,从椅子上站起来,往后帐走去。他的衣襟随着夏风散开来,露出大片的胸膛,让他感到无比的惬意。然而,侍从却非常奇怪的凑上来掩他的衣衫。于是,叶十一就发现还有一位部下死赖着没走。

  毋庸置疑,这位讨人厌的部下就是欧阳怜光。

  “欧阳卿,你还有什么事吗?”叶十一推开侍从,转过来问欧阳怜光。

  欧阳怜光盯着叶十一百感交集。当然,她不是因为正面对着所有女人看到了都会心跳加速,而后激动地晕倒过去的某种缘故。

  事实上,她为叶十一的决策而迷惘。或者说,一时之间,她不知道该拿叶十一怎么办了。叶十一之于函谷关的决策,在她看来,与其说是冒险,毋宁说是一个狂热赌徒在拿到一手好牌之后押上了所有的筹码。他把天下,他的未来,所有部下的生命对压到了张钰判断和越鹰澜身上。难道因为对手是张钰,一切就都不一样了吗?

  不应该是这样的,绝对冷静与理智才是她理想中的方式。而更让欧阳怜光难以忍受的是,她竟然也就被这种赌徒式的精神所煽动。此时此刻,欧阳怜光的心情无比矛盾。在之前,她一直视叶十一为实现她追求的利器,而现在,似乎有一点儿不同了。她说不清楚,就像现在她不知道为什么留下来,也不知道留下来说什么,或者明知道现在说什么都没有意义,她还是莫名其妙地留了下来一样。这个时候的欧阳怜光,或者还没有觉察到,她掌中的利器,正逐渐脱离开她的掌握。

  “您这是在赌博!”她还是说出来了。

  “你这么看?”叶十一看了一眼欧阳怜光,神态随意得近乎无情。

  “你的确不适合来战场,还是多考虑打下长安之后怎么办吧!”他挥了一下手,命令欧阳怜光离开。

  第二天拂晓,进攻正式开始了。大军大体从三个方向展开进攻,一路攻小关,一路攻禁谷,一路攻潼关正面羊肠小道。叶十一本人也亲自出战,率领两万精锐骑兵策应各路进攻。

  “哦,他果然分兵了!”接到报告,张钰似乎毫无诧异,反而甚是欣慰地点了点头。然后他便命令道:“尽出全军迎战!”

  诸将闻言俱吓了一跳,纷纷劝谏道:“大都督小心有诈,不如严守关城。”

  “没有时间了。”张钰叹息道。之后,他豪气云干地大笑道:“唯一胜过叶十一的机会!这是十一他特意送给我这个师傅的礼物啊。我岂能辜负了他的美意?”

  张钰出兵了!

  天下第一名将毕竟非同凡响。战争立即就激烈起来

  开战第四天,张钰成功地实现了对敌手的包围。然后,就是分割蚕食。对于大兵团作战而言,这个过程往往要持续一段时间,必须得耐下性子来。

  在叶十一,虽然到目前为止战争尚在他的计划之内。然而这并不影响张钰用淫浸一生的战争艺术让他血淋淋地体会到什么叫做老而弥坚。战争由激烈渐渐演变成惨烈,由惨烈变为煎熬。他是天生的武者,曾经战斗就像喝水呼吸一样轻松。他从来没觉得战斗能如现在这样艰难,每一次思考,每一次出战,都变得折磨。记忆中,最煎熬的一次战斗,还是当年的洛阳之战。然而,那煎熬简直不及今日的的万分之一。

  “我必须坚持下去!”他对自己说,“不然一切就都变成笑话了。”

  他在战场中央不停地传递着命令,维持着整个战线。需要的时候,会从战场的一端杀到另一端。他需要用不断的胜利刺激随时有可能倒下的部下——如果连他都觉得煎熬的话,他的部下无疑更加地艰难。

  没错,将军们都狼狈不堪。似乎身体里最后一点儿力量都用尽了,只是凭意志和感觉在战斗。战线随时都有可能崩溃,他们的心里的想法单纯而直接——阿鹰,救命!

  凤仪元年七月十九日,越鹰澜抵达蒲坂。她一刻都没有耽误,立即就向黄河渡口的守军发动了进攻。

  蒲坂防守单薄,守卫将军第一时间就飞书主帅张钰求援。

  张钰终于遇到了“向左走还是向右走”选择。现在,明眼的人都看得出来,叶十一的大军随时可能崩溃,他随时可能被杀死。然而,由于小关所有的兵力都被投入到围剿叶十一的战斗中,他要救援,就得撤兵。这就是放虎归山,痛失可能是唯一的杀死叶十一取得胜利的机会。如果他不救,敌军就会从蒲坂渡河,出潼关之西,径趋长安。

  “十一啊,你是觉得你能在我的进攻下坚持到援军赶到,所以就自投罗网,用自己和主力做诱饵吗?”张钰在心里想,“好吧,我们就在这里做个了断吧。看一看继承我衣钵的人,到底是不是你!”

  他仅考虑了一息的功夫,就将求援书掷到了地上,抽出宝剑道:“继续进攻,只要在这之前杀死在叶十一,他们的军队即使越过蒲坂也没有用了。我们会在长安城下歼灭他们!”

  “由此可见,函谷关之战,从开始到最后,都是在双方主帅互有默契的情况下进行的。于是,这场战争,也就成了张钰与叶十一这一对师徒之间,个人的较量……”

  尽管张钰下了严格的禁口令,蒲坂的战况被严密封锁了,叶十一无从知晓。然而,他终于还是坚持到了最后。他在连张钰都认为不可能的情况下,又坚持了两天。

  凤仪元年九月二十一日正午,越鹰澜以三万骑兵踏过黄河蒲津渡,箭一般的绕过函谷关,出现在了张钰的背后。

  战争的转折点到了。

  “她像仙女一样从天而降,然后大家就突然有力气了。”——这是参与过函谷关之战的一位普通小卒说的。虽然辞藻有待修饰,但的却如实地反应了当时的情况。

  叶十一立即就展开了反攻。这对函谷关守军士气的打击几乎是毁灭性。

  一天之后,张钰手边还有一万多兵力的时候,他就确知自己已经输了。现在,他还可以选择逃回长安,时间还来得及,但似乎没有什么意义了。他选择了继续战斗下去。

  “以正合,以奇胜。若果说井陉之战胜卢文瑶还有侥幸,今天在函谷关,是真的成了。”张钰轻声道,“既然已经做了那么多了,最后的试炼,还是由我来帮你完成吧!”

  又过了两天,七月二十三日下午,敌军开始向张钰劝降。既然是劝降,用语再客气,当然也好听不到哪儿去。张钰撇了撇嘴,道:“十一啊……”

  劝降是由欧阳怜光主持的。虽然说事前经过叶十一的同意,但他也只听了一句就再也听不下去了。

  “拿刀来!”

  他将佩剑扯下来交给侍从,从侍从的手里接过长刀。扔了刀鞘,指肚轻轻擦拭了一番本来就雪亮的刀身,飞身上马,冲向仍然没有放弃战斗的一小片战场。

  将军们有默契地指挥士卒后退。他们都曾经是河西的健儿,懂得武者的荣耀何在。

  叶十一冲破亲兵最后的抵抗,举到砍向张钰。张钰亦举刀相迎,两柄刀相撞,发出“夺”地响声。他们就这样战到了一处,都拼尽全力。

  天近黄昏的时候,张钰在两马错身的时候没有把马圈回来。他在一丈远的地方向叶十一摆了摆手。叶十一也便勒住了马。

  张钰在马上喘息了一阵,调匀过呼吸。他对叶十一说:“继承我衣钵的人,终究还是你。”

  “师父……”叶十一低声道,声音低得似乎是只为自己一个人听。

  张钰向抬头西北眺望,夕阳的余晖染尽了天际,投射下函谷关凄凉地身影。

  “我把埋到玉门关外。”

  说完这一句,他举起刀,轻描淡写地插进自己的胸口。

  “啊……”他长长地吐出一口气,从马上坠落。

上一篇:《皇后重生手册》

下一篇:大药天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