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扫娥眉 第305章

作者:作者:郁之 标签: 古代言情

  “下去准备吧,明日五更进攻。”叶十一下令道,轰走了兴奋地部下们。

  叶十一松开衣领,侍从上前帮他宽去盔甲。他也需要好好休息一下,从明天开始,也许他再也没有时间睡觉了,不管白天还是晚上。他伸了一个小小地懒腰,从椅子上站起来,往后帐走去。他的衣襟随着夏风散开来,露出大片的胸膛,让他感到无比的惬意。然而,侍从却非常奇怪的凑上来掩他的衣衫。于是,叶十一就发现还有一位部下死赖着没走。

  毋庸置疑,这位讨人厌的部下就是欧阳怜光。

  “欧阳卿,你还有什么事吗?”叶十一推开侍从,转过来问欧阳怜光。

  欧阳怜光盯着叶十一百感交集。当然,她不是因为正面对着所有女人看到了都会心跳加速,而后激动地晕倒过去的某种缘故。

  事实上,她为叶十一的决策而迷惘。或者说,一时之间,她不知道该拿叶十一怎么办了。叶十一之于函谷关的决策,在她看来,与其说是冒险,毋宁说是一个狂热赌徒在拿到一手好牌之后押上了所有的筹码。他把天下,他的未来,所有部下的生命对压到了张钰判断和越鹰澜身上。难道因为对手是张钰,一切就都不一样了吗?

  不应该是这样的,绝对冷静与理智才是她理想中的方式。而更让欧阳怜光难以忍受的是,她竟然也就被这种赌徒式的精神所煽动。此时此刻,欧阳怜光的心情无比矛盾。在之前,她一直视叶十一为实现她追求的利器,而现在,似乎有一点儿不同了。她说不清楚,就像现在她不知道为什么留下来,也不知道留下来说什么,或者明知道现在说什么都没有意义,她还是莫名其妙地留了下来一样。这个时候的欧阳怜光,或者还没有觉察到,她掌中的利器,正逐渐脱离开她的掌握。

  “您这是在赌博!”她还是说出来了。

  “你这么看?”叶十一看了一眼欧阳怜光,神态随意得近乎无情。

  “你的确不适合来战场,还是多考虑打下长安之后怎么办吧!”他挥了一下手,命令欧阳怜光离开。

  第二天拂晓,进攻正式开始了。大军大体从三个方向展开进攻,一路攻小关,一路攻禁谷,一路攻潼关正面羊肠小道。叶十一本人也亲自出战,率领两万精锐骑兵策应各路进攻。

  “哦,他果然分兵了!”接到报告,张钰似乎毫无诧异,反而甚是欣慰地点了点头。然后他便命令道:“尽出全军迎战!”

  诸将闻言俱吓了一跳,纷纷劝谏道:“大都督小心有诈,不如严守关城。”

  “没有时间了。”张钰叹息道。之后,他豪气云干地大笑道:“唯一胜过叶十一的机会!这是十一他特意送给我这个师傅的礼物啊。我岂能辜负了他的美意?”

  张钰出兵了!

  天下第一名将毕竟非同凡响。战争立即就激烈起来

  开战第四天,张钰成功地实现了对敌手的包围。然后,就是分割蚕食。对于大兵团作战而言,这个过程往往要持续一段时间,必须得耐下性子来。

  在叶十一,虽然到目前为止战争尚在他的计划之内。然而这并不影响张钰用淫浸一生的战争艺术让他血淋淋地体会到什么叫做老而弥坚。战争由激烈渐渐演变成惨烈,由惨烈变为煎熬。他是天生的武者,曾经战斗就像喝水呼吸一样轻松。他从来没觉得战斗能如现在这样艰难,每一次思考,每一次出战,都变得折磨。记忆中,最煎熬的一次战斗,还是当年的洛阳之战。然而,那煎熬简直不及今日的的万分之一。

  “我必须坚持下去!”他对自己说,“不然一切就都变成笑话了。”

  他在战场中央不停地传递着命令,维持着整个战线。需要的时候,会从战场的一端杀到另一端。他需要用不断的胜利刺激随时有可能倒下的部下——如果连他都觉得煎熬的话,他的部下无疑更加地艰难。

  没错,将军们都狼狈不堪。似乎身体里最后一点儿力量都用尽了,只是凭意志和感觉在战斗。战线随时都有可能崩溃,他们的心里的想法单纯而直接——阿鹰,救命!

  凤仪元年七月十九日,越鹰澜抵达蒲坂。她一刻都没有耽误,立即就向黄河渡口的守军发动了进攻。

  蒲坂防守单薄,守卫将军第一时间就飞书主帅张钰求援。

  张钰终于遇到了“向左走还是向右走”选择。现在,明眼的人都看得出来,叶十一的大军随时可能崩溃,他随时可能被杀死。然而,由于小关所有的兵力都被投入到围剿叶十一的战斗中,他要救援,就得撤兵。这就是放虎归山,痛失可能是唯一的杀死叶十一取得胜利的机会。如果他不救,敌军就会从蒲坂渡河,出潼关之西,径趋长安。

  “十一啊,你是觉得你能在我的进攻下坚持到援军赶到,所以就自投罗网,用自己和主力做诱饵吗?”张钰在心里想,“好吧,我们就在这里做个了断吧。看一看继承我衣钵的人,到底是不是你!”

  他仅考虑了一息的功夫,就将求援书掷到了地上,抽出宝剑道:“继续进攻,只要在这之前杀死在叶十一,他们的军队即使越过蒲坂也没有用了。我们会在长安城下歼灭他们!”

  “由此可见,函谷关之战,从开始到最后,都是在双方主帅互有默契的情况下进行的。于是,这场战争,也就成了张钰与叶十一这一对师徒之间,个人的较量……”

  尽管张钰下了严格的禁口令,蒲坂的战况被严密封锁了,叶十一无从知晓。然而,他终于还是坚持到了最后。他在连张钰都认为不可能的情况下,又坚持了两天。

  凤仪元年九月二十一日正午,越鹰澜以三万骑兵踏过黄河蒲津渡,箭一般的绕过函谷关,出现在了张钰的背后。

  战争的转折点到了。

  “她像仙女一样从天而降,然后大家就突然有力气了。”——这是参与过函谷关之战的一位普通小卒说的。虽然辞藻有待修饰,但的却如实地反应了当时的情况。

  叶十一立即就展开了反攻。这对函谷关守军士气的打击几乎是毁灭性。

  一天之后,张钰手边还有一万多兵力的时候,他就确知自己已经输了。现在,他还可以选择逃回长安,时间还来得及,但似乎没有什么意义了。他选择了继续战斗下去。

  “以正合,以奇胜。若果说井陉之战胜卢文瑶还有侥幸,今天在函谷关,是真的成了。”张钰轻声道,“既然已经做了那么多了,最后的试炼,还是由我来帮你完成吧!”

  又过了两天,七月二十三日下午,敌军开始向张钰劝降。既然是劝降,用语再客气,当然也好听不到哪儿去。张钰撇了撇嘴,道:“十一啊……”

  劝降是由欧阳怜光主持的。虽然说事前经过叶十一的同意,但他也只听了一句就再也听不下去了。

  “拿刀来!”

  他将佩剑扯下来交给侍从,从侍从的手里接过长刀。扔了刀鞘,指肚轻轻擦拭了一番本来就雪亮的刀身,飞身上马,冲向仍然没有放弃战斗的一小片战场。

  将军们有默契地指挥士卒后退。他们都曾经是河西的健儿,懂得武者的荣耀何在。

  叶十一冲破亲兵最后的抵抗,举到砍向张钰。张钰亦举刀相迎,两柄刀相撞,发出“夺”地响声。他们就这样战到了一处,都拼尽全力。

  天近黄昏的时候,张钰在两马错身的时候没有把马圈回来。他在一丈远的地方向叶十一摆了摆手。叶十一也便勒住了马。

  张钰在马上喘息了一阵,调匀过呼吸。他对叶十一说:“继承我衣钵的人,终究还是你。”

  “师父……”叶十一低声道,声音低得似乎是只为自己一个人听。

  张钰向抬头西北眺望,夕阳的余晖染尽了天际,投射下函谷关凄凉地身影。

  “我把埋到玉门关外。”

  说完这一句,他举起刀,轻描淡写地插进自己的胸口。

  “啊……”他长长地吐出一口气,从马上坠落。

  潼关

  盟约之后,就是撤军的事情了。

  一旦大军撤走,政治和军事上如何布置才能巩固胜利的果实,确保对河北局势的强有力的控制呢?

  考虑到傅铁衣地方势力强大的缘故,叶十一大营里以江中流为首的随军谋臣们经过反复磋商,一致认为,如果将燕王妃卢文瑶留在幽州。无疑在政治上将更加有利。据此,谋臣们向叶十一提出谏言。叶十一从谏如流,对于自己目前还并不十分擅长的方面,他向来肯于听从谋士们的。大军班师的时候,他果然将卢文瑶留在了幽州,赐予护卫,并在形式上赋予其幽州牧的官位——这个官位在大郑历来都是由亲王遥领,但拿来给燕王的妻子、未来皇储的母亲,目前看来也非常合适宜。此外,他还任命韩德功为总督镇守幽燕,任命庞玮为大将镇守常山。

  凤仪元年六月中旬,叶十一带着邯郸郡主,取道上党,班师回到了他仅仅离开还不到三个月时间的东都洛阳。

  入城是在正午时分,阳光直照大地。以五千貂裘衣锦的金吾卫为先导,无数飞龙旗、飞凤旗、飞虎旗、飞豹旗、飞彪旗、飞熊旗、飞鱼旗、飞鳌旗遮天蔽日。叶十一戎装骑马,太阳光照在他身上,使他宛如沐浴于金辉。骑驾之后是邯郸郡主乘坐的辇车,珠帘低垂,车顶巨大的鎏金朱雀烁烁生辉。江中流穿着大红的官服,骑马随行于辇车之侧。辇车之后,是骑兵。骑兵之后,是战车。战车之后,是步卒结成的军阵。延绵不绝,与天相接。

  洛阳东门之外,欧阳怜光率领着留守东都全体文武官员,摆出最隆重的仪仗,下拜迎接——她已经从乌虚秘密出使回来了,人看起来虽然削瘦了一些,但仍然精神抖擞,神态高傲。关于在乌虚单于大帐的经历,她一生都未向任何人提起过。

  叶十一在城门前勒住马。礼仪的规格明显超出他的预料,因为之前他下过一切礼仪从简的命令。叶十一微微颦了一下眉。但也并没有说什么,只看了一眼欧阳怜光,便提马进城了。倒是江中流,笑得嘴都该咧到耳朵根了。再配上他那造型,他那走位,差点儿没让人误认成了新郎官,而且还是那种好不容易才傢出去的老处男型新郎官!也不知道他到底有嘛可笑的!

  城里的欢迎更加热烈。毫无疑问,河北之战,让叶十一的威名与权势愈加煊赫了。东都的百姓夹道欢迎,焚香礼拜。连邯郸郡主都不曾见过这样的盛况,她掀开珠帘,转着黑漆漆地眼睛四处张望。

  “江大人,百姓们为什么都这样兴奋和感动,是因为父后打赢了吗?”小女孩儿发问。

  一时之间,江中流倒是不知如何作答了。他没有办法向一个注定要成为傀儡的小女孩儿解释“偶像崇拜之于民众的蛊惑力量”以及“政治偶像是如何制造的”这样高深的政治技巧。实际他自己对个也不是很精通。可如果就这样放着不回答,甚至直接装作没听见,似乎可能也不行。

  这个时候,一个声音从后面插过来,给江中流解了围:“因为君主的胜利就是庶民的荣耀,郡主。”

  很明显,邯郸郡主被这话震住了,或者是被绕住了、吓住了也说不定。总而言之她眨着眼睛说不出话来。

  江中流回头去看,果然是欧阳怜光。能干这事儿的除了她没别人。她已经从后面赶上来了,在马上微微弯腰,向邯郸郡主施礼:“微臣欧阳怜光拜见郡主。”

  邯郸郡主明显不喜欢欧阳怜光,上下打量了她两眼,就将头转到了一边。

  “她是什么人?”邯郸郡主嘟着嘴问江中流。

  “大灰狼!”江中流飞快地放下曼帐,将小女孩挡在车子里面,那里面是宫侍温暖而安全的怀抱。

  “您还真言简意赅。”欧阳怜光扯了一下嘴角。于是,她和江中流并驾齐驱。由于洛阳城里欢呼的浪潮铺天盖地,实在是太吵,以至于他们必须挨得很近才能听见对方的声音。那实在是一个容易引起误解的距离。在这样近的距离下,有两个人,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窃窃私语。他们一个眉飞色舞,另一个粉面含笑,情景不免就有几分暧昧。卫士们也就不由躲开了几步。

  当然了,江中流和欧阳连光凑在一起,是绝不可能说出什么暧昧的话的。

  比如说现在,江中流就正小声地嘲笑欧阳怜光——

  “几日不见,原来欧阳大人您已经堕落到了连傀儡都要关心的地步了啊?”

  “你不是也整天混在这个傀儡身边当保父吗?”欧阳怜光回敬道。

  江中流冲欧阳怜光翻了个老大的白眼,心道:我好男不和女斗!

  他四处张望了一番洛阳城中的盛景,抖擞精神,重开锣鼓另开张道:“你这也……煽动民意,鼓吹胜利,为君王塑金身。只打了个河北就这么搞,等打下长安那天咋办啊?”

  “纳……”欧阳怜光嘴唇动了动,小声嘀咕了一句什么。

  “你说什么?”

  “说了你也不懂。”欧阳怜光甩了甩头,像是把什么恐怖的梦魇甩了出去似的。她说:“正是因为还没攻得下长安,才不得不如此。天下归属的决定力量是什么?天时地利,精兵猛将,粮草财货,或者民意?都是又都不是。然而欲成大事,非用民意不可。对,就是民意。百姓黔首算什么,是风中的稻草,是河水流过的河床,什么用都没有。然而,奇妙吧,一旦他们的热情被点燃起来,积聚在一起,成为民意,就是狂风巨浪,摧枯拉朽,冲垮一切。中原连年战乱,民生凋敝,天时地利、精兵良将皆不可久恃,可久恃者唯有民意。时不我待,而今之计,唯有以君主辉煌之战绩铸民意精铁之意志,然后,就是意志的胜利!”

  这一番话也不知有什么魔力,听得江中流竟很是激动。仿佛血一阵一阵地往脸上涌,身体也燥热得难受。他情不自禁伸手到背后去抽自己的小扇子,似乎有无数的话要摇着扇子才能说出来似的。奈何江中流今日穿的是全套官服,玉带锦袍,后腰上压根没地方给他插那把破扇子。江中流一摸之下摸了空,手悬在腰上,那股狂热的劲头突然就冷了下来。

  他顺势挠了挠头,警告道:“小心玩过了头……”

  欧阳怜光沉默不语,竟是破天荒地没有反驳。

  而似乎像是呼应所谓的民意似的,叶十一并没有在洛阳耽搁多长时间。他在洛阳,只匆忙过了一个中秋节。节后举行了一个简单的仪式,算是正式确立邯郸郡主储君的身份,将 “邯郸郡主”称谓变成了邯郸公主。然后,七月初,便颁下敕书,正式起兵讨伐河西张氏。

  这一次出兵,欧阳怜光和江中流互相掉了个个儿。欧阳怜光随军出征,而江中流则留守洛阳。对于此项人事安排,江中流大呼英明,心里则悄悄地嘀咕道:“函谷关这种地方,我可不愿意去。杀人不眨眼这种事,还是欧阳连光看起来更适合一点儿——”

  没错,函谷关!

  虽然出兵的时间很紧,然而关于进攻的方略,叶十一还是做了充分的考虑的。最终决定的出兵方向是,函谷关。

  这真是一个不幸的消息,函谷关是什么地方,那大伙儿都清楚——

  黄河自上游而下,纳渭水向东。华山、崤山、中条山夹黄河南北两岸而立,这就彻底隔断了关中与中原之间的联系。其中唯一的通路,穿越华山与崤山,延绵数百里,极尽险阻。函谷关就在这条通路上依险而立,其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是东去洛阳,西达长安的咽喉之地。

  由于关中在问鼎天下中的特殊意义,函谷关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同时,这座雄关也是关中割据最后的心理屏障。“潼关一失,陕不可守”,这是所有据关中者的共识。所谓“天开函谷壮关中,万谷惊尘向北空”、“双峰高耸大河旁,自古函谷一战场”。因此,发生在函谷关下的战斗异常惨烈。雄关之下,真真称得上是白骨累累,一把黄土都可以攥出血来。但凡有其他的路走,谁都不会愿意去啃函谷关的硬骨头。

  然而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关中这个地方太特殊了。关中四塞,金池千里,易守难攻的名气大得不得了。以中原谋关中,自古以来就只有三条路——其一,硬攻函谷关,这也是关中的正门;其二,迂回南面的武关;第三,突袭河东与关中之间的黄河渡口蒲津。

  三条路里面,迂回南面武关这一方向首先就被排除了。武关地处中原、关中、荆襄的交界地带,巴蜀方面也正陈重兵于襄阳,磨刀霍霍向武关呢。如果迂回武关,就势必要提前与巴蜀起冲突,这无疑是相当不智的。

  至于突袭蒲津渡口,的确是一条出奇而制胜的精囊妙计。如果说函谷关是关中的正门,那蒲津关就是关中的侧门。历来强攻函谷关不下者,无一例外都是从蒲津渡这个侧门打开局面的。但是,这个妙计得以实践往往有一个先决条件,就是正面战场上必须以强攻函谷关作为配合,一奇一正,运乎于妙,然后才能收到奇效。而且这条妙计是用老了的。虽说戏法人人会变,妙处各有不同。可关中方面的主帅可是张钰啊,殷鉴尤在,他不可能不做防备。所以上来就突袭蒲津关根本行不通,可以暂且放在一边。

  这样,叶十一就剩下华山一条道了——强攻函谷关。

  强攻,那就攻吧!

  凤仪元年七月初九日重阳节,叶十一亲率十四万大军,一路势如破竹,十二日就杀到了函谷关下。

  这一次,长安真的开始着慌了。粮食、日常的生活用品,什么都开始涨价。关中盗贼横行,长安城的宵禁很门禁都更加严格了,军队也开始四处巡逻。豪强巨室都暗中收拾家当,观望着上都的形势,随时准备卷包逃。百姓们也议论纷纷,人心惶惶。

  是啊,函谷关很强大,张氏很强大,这大家都知道。但一方势力究竟能够同时支撑几条战线上的局部战争呢,特别是当每个方向的敌人都有可能带来国破家亡的时候?前景似乎相当不妙啊!

  平民百姓都懂得道理,宫廷里的张媛当然不可能不懂。然而,以她的地位,心中再焦虑也不能表现出来。

  “当初和乌虚议和就好了!”她心里想,“叶十一和元元,都是和不了的。”然而这一番懊恼终究不可能宣之于口,只能闷在心里暗伤流血。

  “重要的是现在,不是过去!”她对自己说,让自己的心振作起来。

  “彭”地一声,张媛的手掌拍在地图上。分开的五指,无名指上一颗小小的宝石折出一道刺眼的光泽。“函谷关,只要守住函谷关。”她抬起头,看着张钰说,“舅舅,都交给你了。把长安的军队都带走吧,让阿襄也带兵去增援。我们先全力保住函谷关。”

  “会好起来的,阿媛,会的。”张钰按住侄女的肩头,尽可能地给她以安慰,“函谷关,我们并不是没有获胜的把握。”

上一篇:《皇后重生手册》

下一篇:大药天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