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香 第181章

作者:作者:15端木景晨 标签: 古代言情

“娘娘谬誉,陛下和太子爷过奖了。”东瑗谦虚道,“外子学问浅薄,不过是仗着祖父引荐,才能为太子爷出力……”

“九妹不必过谦。”皇后娘娘打断东瑗的话,“本宫知道九妹夫的本事。本宫就你们这些亲姊妹。这些妹夫,将来都是本宫和太子依仗的。”

东瑗心里苦笑。

原来这就是政治。

东瑗只得表态:“外子定会对陛下、娘娘和太子爷忠心耿耿的。太子爷既是外子的主子,也是外子的学生。只有太子爷事事如意,外子才能放心……”

皇后娘娘这才满意颔首。

而后又说了半天的话。临走的时候,她还夸东瑗聪慧,盛修颐有贤妻如此,将来前途不可限量。

东瑗和单国公夫人从坤宁宫出来,刚走了几步,薛淑妃就追了上来。

“九姐姐。你可有去祭拜过十姐?”薛淑妃眸中有泪。

单国公夫人不好呆在一旁,只得先告辞。

等单国公夫人走远了些,薛淑妃就倏然脚下一崴,差点滑了,东瑗和一个女官忙搀扶了她。

她推开女官的手,只让东瑗搀扶着。

两人靠的很近,她低声对东瑗道:“九姐姐,不要忤逆皇后娘娘。太子殿下是出了名的孝子,陛下身子不好,撑不过明年春天了。”

她的意思是说:陛下身子不好,最迟明年春天就要驾崩;而太子当权后,自然会事事孝顺他的母亲。皇后娘娘不喜欢旁人忤逆她。倘若这次没有让她如愿以偿,大约以后会报复盛修颐和东瑗。

薛淑妃也听出了皇后娘娘的意思。

而后,她站直了身子,这才跟东瑗正式告别。

“娘娘放心,臣妾心中有数。”东瑗给薛淑妃行礼,“娘娘福寿安康,小公主千岁。”

薛淑妃视线就变得有些模糊。有皇后娘娘的女官送东瑗,她最终还是什么也没说,转身缓步回了自己的宫殿。

东瑗回头去看望。漫天大雪里,她穿着青灰色风衣,背影纤柔婀娜,却带着清寂。

东瑗想起她那时刻流露出的不舍,心里就有几分心酸。皇后娘娘还能时刻见见母亲和姊妹,而她,只能孤守着寂寞的宫殿。

见她对皇后性格如此了解,又得皇后的喜欢,总算有了份依仗,东瑗的心才好受些。

缓步走出了坤宁宫,女官搀扶东瑗上了马车,这才转身回了正殿。

皇后娘娘一直在等这女官的回话。

第213节站队(1)

皇后娘娘等着那女官回话。

所以送走东瑗后,那女官急急回了正殿。

皇后娘娘斜倚在凤塌上,有些无力支着脑袋。虽说是见自己的姊妹,她却并没有太多愉快,而是很疲惫。

最近,她越来越不喜欢这等应付。

她越来越喜欢旁人的迁就,也越来越喜欢旁人的谄媚。曾经那么厌恶做的事,她现在却喜欢上了。

可不管是有求于盛修颐的妻子薛东瑗还是在自己的亲妹妹单国公夫人薛东喻面前,皇后娘娘都不想让自己看上去很强势。

东瑗是其次,皇后娘娘最在乎单国公夫人。将来母亲会老,会先她一步离开尘世,也许自己能亲近的、疲惫时能说说话的,只有自己这个亲妹妹了。皇后娘娘不想把后路都堵死。

虽然不愿意,她还是打起精神。

此刻,她再也没有笑意,冷冷问那女官怎么样。

“柔嘉郡主走的时候,淑妃娘娘和她说了句什么,大约是听懂了。”那女官低声道,“娘娘,淑妃向来聪颖,就算柔嘉郡主没有听懂,淑妃肯定是懂了。她已经在提醒柔嘉郡主。”

皇后听着,满意颔首:“当时家里说送个姊妹进宫来,本宫心里也不喜欢。就怕是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可祖母是多好的眼力,把淑妃送了进来。她的确是替本宫省了不少事。又是个通房抬姨娘生的,薛子明对她又不好,她只能忠心耿耿……”

说着,眼角就浮起满意的笑。

对薛东姝,皇后娘娘不仅仅满意她的衷心,也满意她的机灵和手段。更满意她的冷静和聪慧。皇上对她那么宠爱,她都不敢站在皇上那边,而是一直靠着皇后。

不管有什么事,她都会先告诉皇后。

她知道。皇帝的恩宠有可能会被人取代的一天,而皇后的信任却可以让她保命,让她活下去。她没有想入非非,以为凭借皇帝喜欢就可以一步登天。

聪明、衷心。又识时务,这样的人,任何一个上位者都喜欢。

况且这个人还是皇后娘娘自己的族妹。

“淑妃对娘娘一向没有二心。”那女官帮着抬举薛淑妃。

皇后娘娘微微一笑,她是相信这话的。因为薛淑妃没有第二个选择,她只能衷心。她顿了顿,又问那女官:“那柔嘉郡主呢?”

“奴婢觉得,柔嘉郡主也听懂了娘娘的话。”那女官道。“柔嘉郡主不知道今日是娘娘生辰,不曾备礼。奴婢叫人给她锦盒的时候,她头也不回就收下,而后又很自然拿给娘娘。奴婢在一旁瞧着,柔嘉郡主心思缜密,又不显露于外,是个了不得的女子。”

皇后娘娘又是一笑:“也难怪祖母喜欢她。我们家这些姊妹,倒没有一个是会添乱的。本宫很欣慰…….她能听懂最好。如今盛家除了盛修颐,可是没有旁的依仗。盛修颐会不会站在本宫这边?”

“自然会。”那女官道,“娘娘和太子爷好。薛家就会更好,柔嘉郡主也会更好。盛修颐难道不希望薛家的帮衬?他如今是太子爷最信任的人,将来定会平步青云。可他到底根基不稳。有了薛家和娘娘的帮衬,他的前途不可限量。倘若盛修颐不傻,自然会站在娘娘这边……”

皇后娘娘听着,心里松了口气。

这女官分析的话,都是她心里所想。可她总怕自己没用考虑周全。当她听到身边最得力的女官说出来的话跟自己想法一致,她就肯定了自己没用做错。

皇后娘娘是太子府的良娣出身。

她知道从太子到皇帝这一路的艰难。

虽说现在的太子不会有强大兄弟的威胁,可皇后娘娘还是草木皆兵,希望太子可以一路走的平顺。

至于太子妃。定要是她娘家的侄女。

皇后娘娘可不希望有个女人夺走了她的女儿,还要分享她的权势。她没有得到丈夫完整的疼爱,所以她需要完整的权势来掌控。她绝对不会把后宫的掌印交到一个陌生女人手里。

对于薛家的嫡长孙女薛凤瑞,皇后娘娘也不能确定她是个怎样的性格。

可她对自己哥哥很了解。

她的长兄薛华靖是个温和大度的人,听说他的妻子同样乖巧听话。那么他们的女儿,自然不会是刁钻泼辣之人。这样的侄女很好掌控。皇后娘娘需要这样的儿媳妇。

而其他两个候选人,一个是文靖长公主的孙女。

文靖长公主那等见风使舵的性格,皇后娘娘看不起,她的孙女又能是怎样的秉性?

另外一个贤名在外。既然从小就有贤名,只怕是被人捧在手里的,是不是个聪明识时务的,皇后娘娘不知道。她不想冒风险。

“本宫若不是怕担上内宫干政的骂名,就自己去找盛修颐说了。”皇后娘娘喃喃低语,“要是柔嘉没有听懂,不是白费了本宫一番心思?”

她说着,就微微阖眼。

她并不是在问谁的话,而是在喃喃自语。

对太子爷选妃之事,皇后娘娘一直放心不下……东瑗出了禁宫的东华门,就看到自家马车旁边,除了橘红和车夫,还有一个青灰色的颀长身影。

他不像橘红那般东张西望,也不像车夫那样跺手跺脚御寒,而是笔直站着,望着东华门的方向,目不转睛。

看到东瑗出来,他的目光瞬间变得柔和。

橘红而后才看到东瑗,忙快步迎了上来,搀扶东瑗往回走。

“你怎么来了?”东瑗问盛修颐。

盛修颐却道:“上车再说。你不冷么?”

冷风刮在脸上,似刀割般的疼,岂会不冷?东瑗感觉脸颊都要冻伤了。

她上了马车。

盛修颐也上了东瑗的马车。

而橘红则上了盛修颐乘坐来的那辆马车。

“皇后娘娘宣你何事?”盛修颐问道。见东瑗正在找铜手炉,他随手拿起来递给她,却发觉手炉凉了,炭早已烧尽。

橘红只顾担心东瑗,都忘了替手炉替添炭。

盛修颐就把东瑗冰凉的手握在掌心。

马车滚动,东瑗整个人就栽在他怀里。

“还没说你怎么来了。”东瑗笑着道,“不是我先问你的么?”

盛修颐笑起来,把她的手往自己胸口送,让她取暖,而后才道:“我今日回去早,听说你进宫了,所以来接你。”

是不是怕元昌帝…….

东瑗不敢问,笑道:“今日是皇后娘娘生辰,所以叫了我们几个姊妹来祝寿,不曾有事。”

盛修颐却看着她。

“是真的。”东瑗见他目露狐疑,很肯定道,“我骗你做什么?”

“只有这件事?”盛修颐声音低了下去。

东瑗顿了顿,就把皇后娘娘的话,告诉了盛修颐。

“太子选妃之事,她是说不上话的。可做母亲的,哪个不是怕自己的儿子选不到可心的人儿?我倒是挺明白她的。将来咱们诚哥儿娶妻,难道我能放心交给你么?”东瑗故意说得很轻松,“我娘家的侄女,叫瑞姐儿,娘娘看中了她。”

盛修颐脸色微微沉了下去。

东瑗却不再问多了。

她知道,倘若薛凤瑞能顺利当选,皇后娘娘就不会找东瑗了。她找了东瑗,又不曾许诺东瑗好处,这是在告诉东瑗:她不是在求薛东瑗和盛修颐,而是在给他们站队的机会。

假如愿意选在皇后这边,就帮着皇后达成所愿。

要是站在皇帝那边,就等着皇帝死后秋后算账。

还加上东瑗曾经和元昌帝那点暧昧不明,皇后娘娘还替东瑗牵过一次线,她最是清楚。

她想要报复盛家和东瑗,手段很多很。

东瑗想起当初太后娘娘是如何整治先皇宠妃的娘家的。

皇后娘娘可能会顾忌祖父、祖母。可等到祖父、祖母一去,她定是要对东瑗不利的。

盛家现在,再也没有资格和皇后斗了。

东瑗很怕盛修颐会说出其他的理由来。

朝堂的争斗向来残酷,东瑗不知道盛修颐一直站在哪边的。可让他投靠内宫的女人,他会不会觉得很没有面子?将来他位极人臣,会不会怕别人说他没本事,只是靠着太后起家的?

政敌的攻击,一向恶毒。

所以东瑗没有再说什么。她不想逼迫盛修颐选择,而是把事实告诉他。东瑗的事,盛修颐更加清楚。

她能想到的,盛修颐也能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