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香 第180章

作者:作者:15端木景晨 标签: 古代言情

单国公夫人上前,缓缓下拜:“臣妾参见皇后娘娘,娘娘千岁。”

“快起来,赐座。”皇后娘娘声音里带着掩饰不住的笑意,态度也更加温和。

单国公夫人起身,就看到了东瑗。

东瑗也连忙起身,和她行礼,而后再分了主次坐下。东瑗坐在单国公夫人的下首。

“九妹比我来得早。”单国公夫人看到东瑗,一点也不惊讶,而是笑着和她寒暄。

她可能早就知道东瑗也会来。

东瑗心里顿时明白:今日真的是皇后娘娘贵降的日子,她是请了姊妹们来祝寿,所以二姐看到东瑗才不会吃惊。

“是我来早了。”东瑗含笑道。

没过片刻,内侍进来通传,说薛淑妃娘娘来了。

东瑗和单国公夫人都连忙起身。

外间传来环佩悦耳之声,一行人衣袂索索,脚步急促。有人踏入正殿,东瑗来不及抬头,就听到薛东姝的声音向皇后娘娘请安。

皇后免了她的礼,东瑗才和单国公夫人给淑妃请安。

“快起来,快起来了……”薛东姝亲自上前搀扶她们。她搀扶到东瑗的时候,说快起来的声音不由轻微哽咽。

东瑗道谢,这才敢抬眸打量她。

她穿着水粉色淑妃朝服,头戴百蝶穿花宝钿,浑身珠翠,富丽堂皇,把她的面容衬托得很富态。比起在娘家的时候,她丰腴了不少,也更加成熟妩媚。

“九姐……”她拉着东瑗的手,眼里有了泪光。

自从去年四月底,她们已经整整一年多不曾相见。

也许在娘家时并不亲热。可出阁了,庶女出身的薛东姝过继到东瑗生母名下,她就是东瑗唯一的姊妹。

如今再一相见,放佛她们从前就很亲密,薛东姝不由动容。

“娘娘……”东瑗低声劝慰,“娘娘莫要伤心,保重身体。”

薛东姝忙敛了泪意,重重捏了捏东瑗的手,嗯了一声。

皇后娘娘的内侍也给薛东姝添了座位。

“娘娘,这是妹妹的寿礼。”薛东姝坐下后,从身边女官手里接过锦匣,上前几步,跪下恭敬道,“祝愿娘娘福寿永享。”

皇后娘娘呵呵笑着,让女官接了薛淑妃的寿礼。

果然是祝寿,东瑗可是什么都没有准备。

她正在为难之极,身边的女官突然将一个小小锦匣不着痕迹递给她。

东瑗虽不知这女官是谁授意的,却不敢回头,亦不敢多问,忙不迭接在手里,藏在袖底。

她的反应很机敏。

等单国公夫人上前献了寿礼,东瑗也上前,说了些客气话,把自己的寿礼献上去。

“让你们破费了。”收了她们的寿礼后,皇后娘娘笑道,“我原是不打算做寿的。淑妃妹妹说,不如借机把家里有封号的姊妹请进来团聚,圆了我们思念亲人之心,这才请了你们来。”

东瑗听着,总觉得这件事不会如此简单。

“是啊。”薛淑妃接口道,“娘娘非说不办。我就想以公谋私,才劝动了娘娘。”

“是我们的福气。”单国公夫人道,“如今家里姊妹也念着皇后娘娘和淑妃娘娘,总督促自家夫君勤勉。也许再过几年,皇后娘娘和淑妃娘娘也能在宫里见到四妹、六妹了。”

出阁的姊妹中,三姑娘、七姑娘、八姑娘是庶出,她们嫁的人只怕难以封妻荫子。四姑娘和六姑娘是嫡女,而且都是公侯之家的媳妇。她们迟早会有诰命封号的。

“那真是太好了。”皇后娘娘面露欣喜,而后想起什么,脸色微黯道,“只是五妹……”

东瑗微愣。

她有些不明白了。

这样的日子,皇后娘娘为何突然其他五姑娘薛东蓉?

------

补昨天更新

正文 第212节进宫(3)

五姑娘薛东蓉是二房的次女,当初待嫁时使计嫁入萧家为庶子妻。虽然流言褒奖她重情重义,可谁都知道,身为侯府嫡女的她,让薛家丢尽了颜面。最后萧家做了补偿,也弥补不了薛家的损失。

自从她随着萧家五公子萧宣钦流放,薛家鲜少提起她。

东瑗更加不明皇后娘娘为何会在此刻提起,还亲切称呼为“五妹”。

她心里有些戒备。

皇后娘娘主动提起五姑娘薛东蓉,可其他几人都没有接口。大家心知肚明,不知道娘娘到底意欲何为,都不敢去触霉头。

“……等陛下身体好些,本宫定要向陛下求情,让五妹回京都。咱们姊妹虽多,可咱们自家姊妹都不相互扶持,谁又会替我们着想?”皇后娘娘感叹道。

薛淑妃心头一动,她想起了什么,微微垂首不语。

单国公夫人向来谨慎惯了。虽说皇后是幼年时疼爱自己的亲姐姐,可君臣之礼不可废。她也不敢上前亲近,说些体己话。

东瑗更是心中疑惑不已,自然不会接腔。

“也不知道五妹近来如何,你们可有她的音讯?”皇后娘娘问单国公夫人和东瑗。

单国公夫人想了想,道:“五妹和五妹夫离得不远,就在济南府的乡下。祖母说把济南府的庄子给五妹,五妹夫不要。上次回去听娘亲说,他们租赁了些田地,五妹夫自己下地做活。家里送去的接济,五妹夫都不要。后来也不好再送了。五妹夫身强体壮,倒也没饿着五妹。”

皇后娘娘听着这话,微微愣住。

而后,她叹气道:“都说萧家五公子是个纨绔之极的。如今看来。倒有一把硬骨头。”

说着,语气里便有几个欣慰。

这些话,东瑗早先也听盛修颐说过一些。

对于萧宣钦的行为。薛家有褒有贬。

老侯爷和老夫人对萧宣钦的硬气很欣赏;其他则嘲笑他不识时务。二夫人承受不了,好几次偷偷抹泪,也时常让三少爷给薛东蓉送些金银钱财去。萧宣钦照样不收。

薛东蓉则事事听丈夫的,气的二夫人又是彻夜抹泪。

东瑗和盛修颐都觉得萧宣钦不错,是萧家连累了他。

“如今也不好开口。”皇后娘娘道,“等寻个好时机,本宫就跟陛下说说这番话。让五妹夫和五妹回京。他们只是旁枝,又不曾跟着萧衍飞为非作歹。陛下能饶恕那些附庸的官员,还不能饶恕旁枝的庶子?”

“娘娘,如今陛下身子不好,脾气也不太好…….”薛淑妃在一旁低声提醒。

陛下的状况。难道皇后不知?可薛淑妃还是告诉了皇后,可见她一直都是皇后在皇帝身边的情报员。

东瑗看着薛淑妃,也明白了她为何得了皇后的青睐。

皇后娘娘就笑起来:“本宫知晓,自不会去跟陛下争执。可总会有大喜之事。等到太子新婚大喜,不该大赦天下么?”

太子新婚?

东瑗一个激灵。

她觉得,这次宣自己进宫的主要目的,皇后娘娘终于谈到了。

单国公夫人没听说太子选了妃子,突然听皇后这样一说,她微讶。问道:“娘娘,太子爷要大婚了么?”

皇后娘娘笑着,目光往东瑗身上一瞟,继而才道:“陛下身子不好,想在太子爷十岁的时候替太子爷选妃。明年太子爷就要满十岁了……”

就是说,明年太子爷就要成亲了。

“恭喜娘娘。恭喜太子爷。”单国公夫人由衷高兴,皇后娘娘的儿子要成亲了,自然是大喜事,她又问道,“太子妃是哪家的千金?”

“还没定……”皇后娘娘道。

东瑗抬眸去看,就见皇后娘娘望向自己。

她心里隐约猜到了七八分。

害得她这么紧张,还以为是元昌帝宣她进宫,原来不是!她的心终于归位了。

太子妃的人选还没有定,皇后娘娘就说太子大喜时特赦让五姑娘薛东蓉回京。

这话表面上是许诺给薛家的好处,可东瑗此刻却听出了深意。

她正想着,又听到单国公夫人问:“有人选了么?”

皇后娘娘温和笑了:“我听陛下身边的近侍说,好像定了几家的小姐。头一分,是文靖长公主的嫡长孙女。文靖长公主是陛下的亲姑姑,亲上加亲自然最好;第二嘛,就是雍宁伯的嫡长孙女。雍宁伯是太后的堂兄弟,也是亲戚,况且雍宁伯府的嫡孙小姐虽然年幼,却有贤名,自幼聪颖过人,不管是读书识字还是针黹女红,样样出挑;还有一个,就是咱们家瑞姐儿……”

瑞姐儿,是东瑗大哥薛华靖的长女薛凤瑞。

皇上要替太子选妃,头一个选了自己姑姑的孙女;而后又选了太后娘家的孙女;最后,才是皇后娘家的孙女。

皇帝的意思,大概是不想让薛家的女儿入选,免得将来太后、皇后的娘家都是薛家。

薛家外戚太过于权重,压制皇帝!

用曾经的后族来制衡新的后族,大约就是皇帝想要的。

而皇后娘娘想要在后宫永远位尊权重,她就需要一个和自己同心的皇后。有谁比自己的亲侄女更加稳妥?

哪怕太后和皇后将来会有分歧,可她们想要维护权利的后盾都是薛家,这一点她们不需要去争斗。

人一旦尝到了权利的美味,就不想放手。

皇后娘娘十几岁进太子府,那时她和盛贵妃娘娘都比太子年长几岁,看着太子和同龄的太子妃情投意合。她们永远旁观。

而后太子妃性格一天天变了,也渐渐失去了太子的欢心。可薛良娣年纪也一天天大了。那时的太子爷对女人的爱情,只会转移到更加年轻女人身上。而不会是她这个比太子年长的良娣。

她大概一生都不曾享受丈夫的爱情。

她从良娣熬到太子登基,成了皇贵妃。又被太后和皇后压制,直到皇后娘家作乱,皇后暴毙。太后发病,她才能出头。

从最青春岁月留下的阴影看来,现在的薛皇后不管是不是一个善良的人。至少她都是个对权利很看重的人。

东瑗明白过来,皇后娘娘唯一可能帮助那个病重的元昌帝私会东瑗的原因,就是太子妃的问题。

而现在,皇后娘娘大约还没有和皇帝摊牌。

“本宫虽然是太子的母亲,可太子选妃乃国之大事,岂是本宫能插手的?”皇后娘娘笑容里有了几分无奈,“陛下如今看重祖父。除此之外。大约就是观文殿大学士柴大人、兵部尚书秦大人。太子选妃,陛下定要过问他们几人。不过本宫几次听陛下夸赞太子少师盛修颐,太子也在本宫面前时时提起盛少师的好…….”

东瑗已经十分能肯定皇后娘娘宣自己进宫的目的了。

她需要盛修颐站队,站在薛家这边。

皇帝和太子对盛修颐的意见都很看重,盛修颐的态度很重要。

有了镇显侯和太子少师的分量。大概能为薛凤瑞增添不少的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