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阀之上 第155章

作者:诗槊 标签: 强强 相爱相杀 市井生活 古代言情

  “全军列阵!”

  吴玥一声令下,原本带着斗笠的那些厢兵立刻换上兜鏊,不过片刻便有序地集结起来,在陆昭车驾的四周列好方镇。

  待至三射之地时,陈袭于马上眺望,只见对方阵列俨然,丝毫不乱,便冷笑对其副将道:“敌中恐有上将,不可大意。听我号令,枪兵方阵正面应敌,骑兵攻其侧翼,不留活口,破阵之后,直取物资。”

  陈袭的部曲虽然在武装上不如正规军精良,但也算训练有素,枪兵立刻结成突阵,向前拱去。

  整个山谷的寂静中,渐渐回响起整齐的迈步声和军号声。陈袭部枪阵挺近,但吴玥所帅亦有弩手,对方枪兵才至射程之内,弩手便开机发矢。对方有远程兵,第一列枪兵的冲锋无异于自杀,但陈袭副将所帅骑兵亦借此机会,瞄准了弩手阵的方向,准备冲锋,攻其软肋。

  吴玥所帅的弩兵因主要承担护卫工作,所以配的弩弹并不多,所用不过三四回合,再往后等对面的敌兵冲过来,两军交锋,便失了射杀时机。吴玥见对方敌兵已近,便发号换上近战兵器,号令才下,令旗挥起,弩手便摇身一变,成为一支可近身搏战之兵。

  第一列的枪兵已与敌人交锋,一支支长枪贯穿敌人血肉,有些新兵未曾杀过人,见此场景只觉恶心干呕,老兵们则迅速的将长枪抽出,准备迎接新一轮的敌人。

  对方大部分都是新兵么,陈袭远观思索片刻,见己方骑兵亦已靠近对方后阵。他看到层层围拱下尚有一辆青灰色的马车,里面应该是行台的官员。于是陈袭当即策马,率骑兵精锐直指车驾,发起冲锋,准备抢夺人质。

  果然,吴玥的枪阵因与敌方陷入胶着,毫无机变,对于陈袭的突进束手无措,眼见陈袭已近车驾,那黑槊似乎片刻便要穿透华丽的幕帘。却见一壮士策马突进,大戟从天而降,前排骑兵应声而倒。陈袭左右尚有不畏死之人,从两侧突袭,欲斩之,然而手中刀刃尚未近对方身,自己的铠甲已被穿透。

  陈袭不料此中竟藏龙卧虎,更何况生死千钧一发,内心恐惧尤甚,即便是面色不露,手下亦勒紧缰绳,驻停怒喝:“来者何人?”

  那壮士冷笑,横戟道:“吾乃新平李度,暂任车骑将军府下!”

  此时吴玥命人向西北山谷处挥舞令旗。

  “王赫精骑队突袭敌将。”

第369章 血酬

  前往洛阳的官道上, 战斗还未停止。陈袭原本兵力稍多,然而对方阵法严谨,绝非等闲护卫, 乃是真正在战场上厮杀过的战将。

  “去请援。”陈袭从乱阵中勉强抽出身,对一旁的护卫道, “直接告诉郎主, 民不与官斗,若无增援,我等便投降了。”

  世家大族是对待自己这种部曲将领是什么态度, 陈袭清楚的很。一旦势头不对,绝对会将他们这些人割舍, 以求自保。

  说完这番话,陈袭咬了咬牙, 再次挺入枪阵。流血拼命所得的酬报,是生命与资源的交换, 也是他这种匍匐在世族门下底层求活者的宿命。

  当杨茂到来的时候,战乱两方敌将仍围在车驾前僵持, 两股人马旋即汇合一处, 车驾前的护卫眼见就要被击溃了。

  “差不多了,把鱼放进来。”陆昭的声音隔着车帘传入耳中。

  “是。”吴玥明白,陆昭的意图是让杨茂摆脱不掉攻杀皇后车驾的罪名。可是即便这个战术他们已经准备完全, 但仍然存有风险,吴玥心中也不乏担忧。

  陆昭却极果断道:“战机不可失,车驾前有李度, 够了。”

  吴玥遂对王赫道:“我先率众清剿敌将部分护卫, 你待他们攻至车驾身畔,寻机制服敌将。”

  王赫领命, 又连斩两卒,径自引马后退,寻得一方适宜之处,伺机而动。吴玥挺枪,一路冲杀,数合之中,直斩敌军五员于马下。

  此时,围拱车驾的方镇露出一个明显的缺口。

  陈袭见对方兵阵出现缺口,连忙引马直冲,却被吴玥横枪一挡。

  吴玥稳跨于马上,冷笑一声:“咱俩玩玩?”

  野军也不讲一战一的君子之道,陈袭闻言用槊将吴玥的枪锋撩开,向左右喊道:“一起上。”

  只见四五翼铁骑朝吴玥冲锋,矛头逐渐聚集,欲从四面剿杀。然而临近时分,吴玥手腕迅速翻转,以攻为守,巨力还击,枪头与枪尾将其中三支长矛挡下。见敌将手中被纷纷震落,吴玥又揽马侧奔,迅速从另两人的侧面一枪望心窝刺去,两人旋即落马而死。

  敌方兵将未曾料到此中竟有如此善战之人,且对方虽然力道极猛,却非蛮力,非常人于军中操练所能习得。却见吴玥起手出枪有虚有实,有奇有正,先前那三人还未未窥得这枪法的门道,又被吴玥斩于马下。

  杨茂早已注意到吴玥,此人不似寻常魏将,面如琢玉,目若星辰,却无半分文懦之态。其阵法严谨,枪法亦是不俗,于是心中暗惊,思索道:如此拖延不是办法,对方既有骁将护卫,车中人身份只怕也是不俗,很有可能是随行的六部尚书之一。如今之势,彻底缴杀这部分人马只怕会耗费太大的代价。一旦自家丧失了武力上的优势,也就丧失了本土的话语权,因此要尽快控制住人质。

  “告知陈袭部,取得敌将首级者,赏田五百亩,钱万贯,家人放籍为良。”杨茂说完又对自己这部兵马道,“众人随我夺取车驾。”

  有此重赏,众人自是格外奋勇。杨茂当即率军朝那道口子冲了过去,直接冲到李度面前。“寒伧老卒,速速让开,事后分你田亩钱粮,保你一世富贵。”

  李度却冷笑道:“阳翟褚氏父子,皆死于我这寒伧刀下。司州世族,人情网罗,于我眼中,俱是鸩酒。”

  陈袭五回合后便吴玥斩于马下,外围众人哗散,吴玥也得以抽身回防。

  杨茂眼见吴玥策马奔来,李度又守在车前,不退一步,双方就这样胶着。杨茂将心一横,道:“砸车,把车砸开!”

  众人有持戈者,当即用戈猛撬车厢木板。不过片刻,木板尽数断裂,车中果然有一士子打扮,穿着淡青衣袍的年轻人。杨茂当即揪起此人衣领,持刃向众人一通挥舞,并大喊道:“通通放下兵器,你们的人在我手里!若再动手,我便杀了此人!”

  杨茂此言一出,当场静默,众人都眼睁睁地看向车驾。

  一阵疾风积凝于谷底,继而扶摇直上,振起淡青色的衣袍。伴随着风鸣与衣袍猎猎,一个冷冽的女声从杨茂耳畔传来:“你要杀我吗?”

  杨茂望了过去,崤山青隐,如波似眉,在这片造物天衬之下,是一张生菩萨般的面孔。低垂的凤目中是不加掩饰的轻蔑,而微微上翘的唇角却使这副全然冷酷的面庞,带了一丝诡异的好奇。

  “你是……”此时远方弦响,只听一声惨叫,众人回头,杨茂早已被一支白羽箭横贯双目。

  陆昭慢慢抬起手,修长的手指扣在杨茂的肩头,如同蛇齿倒勾。那把清越的声线,延伸至杨茂耳畔,如同为死者超度的梵音。

  “我是皇后。”

  杨茂即死,其余的人也被悉数拿下。吴玥清点着敌将人数,片刻后斥候来报,薛珪率领部曲,前来救驾。

  陆昭瞟了一眼地上杨茂的尸体,轻描淡写道:“让他自己过来吧。”

  薛珪率部曲距离陆昭等人约有两射之地,他看着不远处血染的山坳,默默闭上了双眼。

  “你们不必跟我过去了。”见对面有将士迎接自己,薛珪吩咐左右,而后翻身下马,又解下自己身上的佩剑和斗篷,大步向迎接他的来使走去。

  片刻后,薛珪来到了陆昭跟前,他低头看了一眼杨茂的尸体,而后折下身,跪叩道:“皇后胜了。臣恭贺皇后,拿下司州。”

  陆昭坐在散架到只剩车板轮子的马车上,衣袂低垂,意态恬然,倒如同废墟间淌下的一股清流水。“可司州各家与行台的争执还在,地方与中央的抗衡还在。薛玄锡,这怎么能说是我赢呢。”

  薛珪微笑着,也是一副镇定自若的模样,仿佛早就想好如何回答一般:“回禀皇后,争执,不难解决。武力可以压倒一切,压倒一切规则,甚至一切正义。”

  陆昭垂目看着薛琬:“玄锡这句话似是对我有所不满啊。”

  薛珪道:“皇后,杨茂所为是该死。可是皇后可知,弘农郡这一年的粮税是多少吗?”

  “你说说看。”

  薛珪的身子微微抬起来了些,只听他朗声道:“弘农扼守潼关,商旅官船往来频繁。但自崔谅之祸后,司州境内多有战事,官道漕运时通时阻。有饥民,有山匪,有淫祀,商旅和官船多遭抢劫。这几年,杨茂出面与各方交涉,或打或谈,各家出钱购买路票,譬如挑盐的收一千钱,乘马车的包袱客只收五十钱,多寡不等。”

  “之后,司州饥荒,田亩无人耕种,匪盗也到了难捱的时候,便开始掠夺乡民。杨氏部曲为护此乡土,也常出兵讨伐。百姓为了得庇护安居便与杨家商定,耕牛一只,一年缴米两石;种麦一亩,秋收上交一斗。臣不知弘农全境如何,但从杨氏治下的田租和赋税来看,这笔租费与行台制定的赋税想必,反倒有儒家的十而税一之风。”

  “按照行台的新法,当地的百姓赋税是轻了些,可是杨家支撑不住,他们也要向山匪、流民交更多的钱。臣想问皇后,百姓给杨氏的钱与百姓给山匪的钱,有何不同?百姓给杨氏的钱与百姓给行台的钱又有何不同?”

  陆昭没有接话。

  薛珪道:“说到底,不过是武力的强权制定规则,外表合法合理,对于百姓来讲,本质都是一样的,都是以武力制定规则。因此,臣说皇后胜了,没有问题。”

  陆昭忽然正视起来,与其说这是弘农一郡的问题,不如说是世家整体的问题。世家的武装与国家的武装,本质上并无差别,只是在对暴力的垄断程度上有所差异。然而一旦世家的武装得到了政治力量的确认,就会威胁到国家的政治力量。

  至于正义更像是捉摸不定的规则,由最强者定义。然而强者若非恒强,正义转瞬即逝,唯有暴力是永恒的,因为那是依托于世界物质固有的力量。

  陆昭思索片刻,肃穆道:“自古霸王之道,从来都是先霸后王,最后霸王共存。于国家,于地方,都如此。但地方之霸,会让国家在霸与王之间失衡,致使国家覆灭,百姓沦亡。因为世家的霸道与国家的霸道一样,只为扩张,终为占有,一旦更迭冲突,暴力生生不息。强者需恒强,因而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为了血染的江山永不变色,霸道在我,王道亦在我。”

  薛珪微微起身:“臣想不到啊,皇后与臣一身锦绣,如今所言却不过是野兽之间的弱肉强食,物竞之下的优胜劣汰而已。成王败寇,成王败寇啊,然则何为天道呢?”

  陆昭变得格外安静了,她不得不重新审视薛珪的来意,重新审视薛珪本人。这片广袤的山谷中忽然变得格外安静了,远处竟传来了悠悠的牧笛声。

  陆昭望着远处的烟雨蒙蒙,陷入了沉思。

  片刻后,她开口道:“天道难窥,你我不防先论人道。就说牧羊一事吧。”

第370章 法酬

  崤谷阴雨绵绵, 远处的山脉和渑池合成一道黑影,仅在水岸泛起的涟漪处,窥得云隙洒下的一小片天光。羊群无序地麋集着, 牧童则穿梭在阴影与光明之间。

  陆昭道:“牧者牧羊,朝廷集中权力, 暴力制定规则, 层层剥削利益的同时,层层分配着权力。羊群增多,牧者亦多, 可一旦有天灾之祸,羊群锐减, 亦或有逐利之心,牧者趋至。羊群不堪重负, 牧者焚林而猎,或羊群逃散, 或牧者内斗,局部权力开始更迭, 新的规则重新制定, 日日年年,周而复始,这便是国家的兴衰, 王朝的更替。”

  “每当这样的危机来临,牧者与牧者之间尚可能放下屠刀,谈判解决, 但牧者手中的屠刀却无可避免地要挥到羊群身上。谈判背靠暴力, 拼杀动用暴力,暴力的背后是吃掉羊群获得力量永不更改的本质, 暴力的终结则是牧者与羊群的血流成河,牧者与羊的数量回到初始的起点。”

  “要想让这个牧者与羊的国家稳定发展,既要满足牧者的利益,又要控制牧者的权力。权力与利益的游戏里,最不重要的便是羊群的利益。因为羊群只要水草丰美,安稳繁衍,闲散时三两成群,只要屠刀不落在我头上,不管谁来当牧羊人都可以。”

  有些残忍。

  薛珪低了低眉,没有说话。

  “可是最重要的也是羊群的利益。”

  云隙中的天光一掠,陆昭的声音仿佛由清越变为明亮,“当它们忍无可忍时,会用腿脚寻求出路,逃至新的地方。新的地方或许只有水草,或许会有狼群,或许会诞生一个新的牧羊人,但它们注定不再回来了。羊可以没有牧者,可牧者不能没有羊群。在牧者与羊群的更迭里,如果牧者不能自上而下的改革,就会被自下而上地推翻。”

  薛珪挺起头,正色看着陆昭:“既如此,那臣说得并没有错。”

  “是,你说的没错。”陆昭笑着望向薛珪,“皇权是牧者,世家是牧者,山头的土匪也是牧者,作为牧者,你我并无本质上的差别,但我们对暴力的垄断力却有不同。无序的暴力下,生命的血酬打造的躯骸注定失血过多,苍白无力。有序的暴力下,制度的法酬建筑的高塔却能立足风雨,经久不衰。”

  陆昭的侧脸,在暮雨寒烟的蓝灰色柔光下,与那片山脊的起伏容为一体。当银条纱的发带随风掠过她的脸颊时,同样看到光与暗的汇点在那片双目中闪烁。

  她与薛珪所讨论的并非暴力的善恶,而是在讨论正义与非正义的边界,血酬与法酬的分野。

  “今日杨氏与我的交锋,便是世家与国家的交锋。世家胜,则地方暴力扩张,向上挑战,走向无序。国家胜,则暴力向中央回笼,完成垄断,走向有序。暴力的拥有者可以制定规则,诠释正义。但唯有暴力的最高垄断者,才能制定规则的规则,诠释正义的正义。改革是必须的,此事毋庸置疑。但改谁革谁,由谁来定,此事不容有失。唯有暴力的最高垄断者,有能力把暴力装进笼子,终结暴力的循环,开始以弱者的角度思考,制定弱者的规则,伸张弱者正义。”

  “今日我是来打的,打赢了,明日是要来谈的。”陆昭自那片捉摸不定的天光中走下来了,她的每一个字都如每一次呼吸一般,让人感到匀净,踏实。

  “新法施行,有人拥护,有人憎恨,这都正常。其实憎恨的人未必憎恨新法,只是憎恨自己不是新法的最大受益人而已。”陆昭看向薛珪的眼神平静而温和,“今日我也给一个准话,新法,大规则不可更改;细则可以微调,但必须在州境内统一。落实,各郡县有难处,具体方法可以商榷。”

  说完陆昭走过神色激动的薛珪,蹙眉望着地上横陈的杨氏及其部曲尸体,“两年战乱一年大旱,司州死了这么多世家,这么多百姓。”

  说完,陆昭跨过尸骸,走向一匹无人的战马,翻身跨了上去,背朝薛珪道:“秩序,要一起维护好。”

  吴玥已经开始命人打扫战场,捆缚战俘,杨氏和部分赵氏的家主和残兵纷纷祈求地望向薛珪。薛珪看着杨茂的尸体,既恐惧,又不忍,更不敢看向那些素有交往的世家们。

  最终,薛珪望向陆昭的背影,用微弱的声音问了一句:“这些人,皇后是否可以稍作宽恕?”

  陆昭仿佛没有听见一样,继续向前走着。

  最后,吴玥走到薛珪面前,提醒道:“皇后方才说过了,秩序要一起维护好。可维护秩序是需要成本的。这件事,皇后可以不会牵连过多,可宽恕他们,维护的成本就太高了。”

  说完吴玥向身后的士兵道:“众人听令,清扫战场。”

  薛珪从行台军返回自己的部曲中。

  此次薛珪能够调动的部曲不过一千余人,跟随他的族人除了自己的两个儿子,大多已经年老,权柄与说话的分量也没有那么重。这些人见薛珪回来,连忙上前询问。此次薛氏出兵,说是襄助行台,其实也谈不上,不过是对行台的后续做一个态度试探。

  对于他们来说,最优的结果自然是杨茂获胜,不过虽然杨茂已死,但薛家仍有进退的空间。

  “皇后和行台对薛家的态度究竟如何啊?”众人争先恐后地问着。

  薛珪此时的心情虽然振奋,但也难免忐忑。振奋乃是对皇后本人这个政策制定者的认同,忐忑则是对已经在武装上一锤定音的结果有些惧怕。

  “不意先前无视行台招揽,竟是错失良机啊。”薛珪长叹了一口气,随后又很快地站在了宗族的立场,重新剖析了是否拥护行台的问题,“行台得薛氏,便有实力整合司州。薛氏若入行台,日后或可一转颓势。依我看,河东若能与行台羁縻,是两厢得益的局面。”

  “ 如今行台已将河南、弘农两郡落袋为安,遥控潼关河洛,南有豫州、荆江支持,朝廷对河东的依赖便少了许多。薛家如果继续对抗,会不会得到冀州和并州的支持还很难说,但必然会失去朝廷的大义。现下皇后一举夺下弘农,河东各家必会群情哗然,一旦河东境内有它家争先倒戈行台,就会借机清算薛家。”

  薛珪一说完,也意识到大势之下,他所做的决断也是局限于一隅。或许在河东他尚且是个牧者,但是在整个行台的策略的对比下,他也不过是个算计小团体利益的一只羊而已。

上一篇:宠上眉梢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