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堂入室 第224章

作者:吱吱 标签: 古代言情

  连着两天,她都跟着那位姑姑在慈宁宫的佛堂里帮着清扫香炉。

  自然有从来没有见到过她的人问她:“你是从哪个宫里调过来的?从前怎么从来没有见过你?”

  宋积云就会简略地说明自己的来处,还会感慨:“也不知道为什么,这段时间特别倒霉。我就主动来佛堂打扫香炉了。希望菩萨看在我这么虔诚的份上,保佑保佑我,让我转转运。”

  那些宫女们听到她这么说的时候,多数都会呵呵地笑,还有一些则抿着嘴,一声不吭地继续清扫。

  当然,也有宫女会好奇地闲聊:“你堂妹怎么会去告你?她从前和你的关系很不好吗?”

  “我也不知道!”宋积云皱着眉,很苦恼的样子,道,“从前我们一起跟着我父亲学艺,后来我父亲去世,我为了保住我父亲留下来的家业,去了自家窑厂做事,她则自立门户,还拿了我们家祖传的玉瓷配方去开个窑厂,她虽然抢了我们家一部分的生意,可我们家又不是只有玉瓷这一门手艺,也不是只有玉瓷这一门生意,我虽然生气,但也没有和她打擂台。也不知道她为什么要告我?”

  她双手撑着竹扫帚,无措地叹气。

  只是她这一声叹息下去,周围突然静悄悄的,没有了一点的声响。

  不至于吧?

  宋积云暗暗惊讶,她身边的宫女突然蹲下身去,恭敬地道着:“参见太后娘娘!”

  看上

  宋积云吓了一大跳,但也暗暗庆幸自己时刻都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在什么地方,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

  她忙跟着身边的宫女曲膝行礼。

  就听见一个温柔却带几分和蔼的声音道:“这小姑娘哪里来的?告状?告什么状?”

  佛堂内的人都不知道怎么回答,宋积云就上前几步,再次给皇太后行了个礼,报了自家的家门,说了说她为什么进宫,以及宋桃在宁王面前告她状,宁王在皇上面前给宋桃打抱不平的事都一一的说了。

  皇太后个子不高,衣饰朴素,皮肤细腻白净,五官端正秀美,看上去四十五、六岁的样子,眉宇间却带着些许的郁色,显得精神不太好的样子。

  宋积云发现,她见过的宫中女子,除了万贵妃之外,其他的人都焉焉的,很少有人精神十足的。

  皇太后一直静静地听着,等她说完,不置可否地点了点头,和身边的宫女道:“真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然后吩咐宫女,“你去看看太皇太后她老人家今天怎么还没有过来?看看我们要不要去慈宁宫探望她老人家?”

  宫女立刻就去了。

  皇太后则在一众宫女的簇拥下进了大殿。

  宋积云知道过犹不及,何况她的事是真是假,像皇太后这样的上位者,是不会轻易做出判断,甚至有可能就当是个故事,听听就算了。

  谁有空管那么多的闲事。

  这世上伤心的人,伤心的事多着呢!

  她可能还需要继续努力。

  宋积云立马拿起竹扫帚,继续和佛堂的宫女们一起帮着打扫着佛堂。

  申末回了西宫殿,却有安喜宫的宫女来找她:“贵妃娘娘要见您。”

  宋积云前世专门练习过记忆力,特别是记别人的面孔。

  这宫女是上次她进宫来见万贵妃时,和万贵妃说话的人。

  她忙上前行礼,问了好,还搭讪了几句:“上次见您的时候您头上戴了朵芙蓉绢花,当时我就觉得特别好看。没想到您今天戴的这对玉簪绢花比上次戴的芙蓉花还好看,宫里的手艺就是巧夺天工。”

  那宫女很是惊讶:“没想到你的记性这么好。”

  宋积云笑道:“不是我记性好,是姑姑气质好。”

  那宫女就算被宫中的争斗已经磨硬了心肠也忍不住笑了起来,对她的态度一下子和善起来,路上还悄悄地安慰她:“你别怕。贵妃娘娘人很好的,是有些人妒忌她,才会在外面胡说八道。贵妃娘娘平时都不怎么管这些六宫里的事的,她只关心皇上,为皇上解忧。”

  “多谢姑姑!”宋积云在心里琢磨着这番话。

  难道万贵妃并不像传闻那样喜欢揽权生事,而是一心一意只是奉承的皇上?

  等宋积云见到万贵妃,更加坚定了她的推测。

  “皇上也是一时气急了,才说要把你关到大理寺的。”万贵妃倚在罗汉榻上,懒洋洋地道,“你也不要心生怨怼。这不,皇上今天去给太皇太后和皇太后问安,知道你在宫里,就让我来安置你了。你的事,皇上会等元允中回来,问过元允中了再说的。”

  她还道:“皇上这也是看在元允中的面子上,你在我这里住着,别到处乱跑,惹出事来,还得元允中出面给你收拾烂摊子。”

  这是点醒她别跑到太皇太后等人面前去刷存在感了。

  宋积云恭敬地应是。

  万贵妃挥了挥手,让领来她来的宫女安排她搬进安喜宫来。

  好歹不用被元浩然威胁,无声无息地死在宫里可能都没人搭救了。

  但宋积云并没有松一口气。

  太皇太后等人明显和万贵妃不和,她住进万贵妃这里,却不能被太皇太后等人当成“万党”,她还是得想办法从这些“神仙”手里摘干净才行。

  她搬东西的时候胡姑姑过来帮她的忙,她悄悄地拉了胡姑姑,道:“我听贵妃说,是太后娘娘跟皇上说了我的事,皇上才让我搬到贵妃娘娘那里去的,我想去给太后娘娘磕个头,谢谢她老人家的恩典,不知道合不合适?”

  胡姑姑赞赏地看了她一眼,小声提点她:“你最好也跟常姑姑说一声,问问她合适不合适?”

  常姑姑就是来帮她搬东西的那位宫女。

  胡姑姑让她问常姑姑,是想通过常姑姑问万贵妃一声。

  宋积云心领神会,走时把自己进宫时戴的几件首饰留给了胡姑姑:“我这些都太名贵,我在宫里不好戴着它们,姑姑拿了,逢年过节的时候可以拿出来图个喜庆。”

  那些首饰最小的珍珠也有莲子米大小,分心上的红宝石更是有鸽子蛋大小,寻常人家,可做传家之宝了。

  是宋积云带到京城做排面的。

  胡姑姑自然不肯要,她拿了“以后可以防老”做借口,胡姑姑才收下。

  (本章完)

第331章

  宋积云搬到了安喜宫,并且趁机问了常姑姑去给皇太后谢恩的事。

  常姑姑没有自作主张,把这件事告诉了万贵妃。

  万贵妃有些不高兴,道:“她不会吃着碗里看着锅里,想讨好皇太后吧?”

  常姑姑还挺喜欢宋积云的,虽然不至于为她惹万贵妃不高兴,但也帮她说了几句话:“看看她见了太后娘娘会说什么不就知道了。”

  万贵妃颔首。

  常姑娘就带着宋积云去寿康宫。

  太后听说她来谢恩,直皱眉,对身边的体己的女官道:“不是说搬去了安喜宫吗?还跑到我这里来干什么?想都不得罪吗?”

  女官不想惹事,笑道:“也应该来给您磕头谢恩才是。要不是您,她还在那西宫殿里和那群宫女扫佛堂呢!”

  太后听了觉得有道理,让人带了宋积云进来。

  宋积云当然不会多事,恭敬地行了礼,说起得了万贵妃庇护的事:“若不是贵妃娘娘告诉民女,民女还不知道是您在皇上面前帮民女说了句话。娘娘慈悲,民女终身不敢忘。”

  太后没想到宋积云会在她面前说万贵妃的好,再看宋积云的神色,既真诚又感激,一副发自内心的模样,她不由面色微霁。

  宫里太多的墙头草,很久都没有遇到这么实诚的人了。

  “起来吧!”太后道,“难得你知道好歹。这都是皇上的恩赐,要谢,你就谢皇上吧!”

  “民女多谢太后娘娘指点。”宋积云虚心受教,老老实实地道,“皇上要谢,太后娘娘也要谢。”

  宫中寂寞,太后也听说了元允中大闹元家的事,对宋积云一直很好奇,只是她身份在那里,不愿意流露而已。这会儿见了人,印象又不错,她就和宋积云说起话来:“说你的瓷器烧得很好,你是怎么学着去烧瓷器的?”

  在太后印象里,工匠都是男子。

  宋积云长得这么好看,伸出来的手葱白般细腻洁白,半点都不像做力气活的。

  “回太后娘娘的话,”宋积云诚恳地道,“草民父亲突然去世,母亲身怀六甲,伯父和叔父又早早分家单过,还有两个幼小妹妹要照顾,实在没有办法了,才接手了家业……”

  实际上她父亲觉得女孩子若是有一技傍身,就算是嫁到了夫家,夫家也会高看一眼。

  但此时有这样的想法的人非常少,她没有必要去挑战或者是说服身边的人。

  她就用春秋笔法把家里发生的事对太后说了一遍,而且因为摸不清楚太后的喜好,也为了给宋桃挖坑,她重点讲了父亲对伯父和叔父的照顾,伯父和叔父因为不是当家的料,甚至宋桃的窑厂,也因为被人利用,最后涉及到宁王案被查封了,她是无可奈何才出来主事的。

  她还怕太后一时心生同情,下旨让宋氏一族给她家过继男嗣,让她好重回闺阁,做她的大小姐,她干脆还讲了讲她是怎么烧出甜白瓷的,新青花和旧青花有什么不同,她是打算怎么培养几个妹妹,并且准备在几个妹夫里找个能接手家业的。

  她前世从那些演讲专家那里学到的技巧得到充分的展示,太后听得一会儿义愤填膺,一会儿热血沸腾,一会儿泪盈于眶,不时地道:“好孩子,难为你了。你能有这样的骨气,你父亲知道了,肯定会很高兴的。”

  宋积云见气氛实在是好,决定抓住这难得的机会,也不提宋桃了,说起了烧瓷的很多趣事。

  这次不仅太后听得入迷,就是太后身边服侍的也都一个个听得张大了嘴巴。

  常姑姑甚至没忍住插了一句“原来那些釉色都是草木灰弄的吗?那你们怎么分辨它是蓝色还是绿色”,太后都没不高兴,反而顺着她的话道:“是啊!要是弄错了,岂不是一炉窑全都废了?”

  “这就要靠经验了。”宋积云笑道,“她们的区别很细微,不是十几、二十年的老师傅,是很难分辨出来的。因而在景德镇很少有大师傅能把烧瓷的二十几道工序一个人就拿下的,通常都是你学一道工艺,我学一道工艺,在这道工艺里学到老,干到老,大家齐心合力烧出一个瓷器来的。”

  她还道:“可惜我手头没有这些东西,不然还可以演示给您和大伙儿看看,还能自己烧几个器具。”

  一下子把太后的兴趣吊了起来,她吩咐身边的女官:“你去跟造办处的说一声,让他们送些泥土到宫里来,让宋姑娘给我们烧点东西,我们也跟着开开眼界。”

  能被像皇太后这样的人称为“姑娘”,已是未出阁的女子中的尊称了。

  女官深深地看了宋积云一眼,笑盈盈地应“是”,出去安排去了。

  宋积云就拿了笔给皇太后画图样。

  寿康宫里说说笑笑的,直到太后要去给太皇太后请安了,她才和常姑姑回了安喜宫。

  只是让她们没有想到的是,她们回来的时候安喜宫里一片死寂,大家都小心翼翼地,连走路都怕发出什么声响。

  常姑姑脸色大变,招了个看着十分机灵的宫女低声耳语:“出了什么事?”

  宫女看了宋积云一眼。

  常姑姑摆了摆手,示意不用避讳。

  那宫女明显的松了口气,这才和常姑姑轻声耳语:“不得了啦!那内藏库的纪女史不知怎地,给皇上生下了一个儿子,已经六岁了,被张公公带到了皇上面前,皇上喜出望外,都没有跟贵妃娘娘说一声,就立刻让人去内阁向诸位大臣宣告了这件事。如今更是去了纪女史那里……”

  常姑姑都吓傻了眼。

  宋积云更是一声也不敢吭。

  谁知道万贵妃到时候会迁怒谁?

  这个时候去见万贵妃肯定是去找死。

  可她们回来了不去拜见万贵妃,恐怕更会惹怒万贵妃。

  “怎,怎么办?”饶是常姑姑在宫里经历了那么多的事,她还是慌乱地抓住了宋积云的手。

  宋积云反而越是遇事越不慌。

上一篇:折青枝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