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府美食探案录 第18章

作者:少地瓜 标签: 古代言情

  道理自然是懂的,只是难得有个喜欢哄着自己的人。

  “既然是世子的孝心,”长公主摆摆手,“着人拿下去做了。”

  味道怪却美味的食材并不罕见,或许这野菜做出来就好吃了呢。

  谢显又让人开窗通风,夫妻俩挨在软榻上说话。

  “那孩子心思细,有什么事也不大同你我直说,这回巴巴儿叫人送了一筐野菜,许是有所暗示。”谢显用小银叉子插了一块蜜瓜。

  长公主张口接了,沉吟片刻,深以为然。

  他想说什么呢?

  必然与那位马姑娘有关,是想表示对方善于烹饪,连那样臭不可闻的野菜也能变成佳肴,是极难得的过日子的好手?

  还是说……未来的世子妃口味猎奇,让他们提前有点心理准备?

  抑或是他听到什么风声,朝堂要有变动,风雨欲来,因不便明说,才以此暗喻?可他们时常出入宫廷,也没听到动静呀……

  夫妻俩都是心有七窍的聪慧之人,自认从未遇到过什么难题。

  可纵然如此,如今两人加起来十四个心窍,死活也没弄明白儿子那闷葫芦肚子里到底揣着什么主意。

  约莫两刻钟后,方才臭烘烘的野菜被小心地盛放在白玉盘里托了上来,盘子四周还点缀了漂亮的小花,好似骤然变得高雅了。

  夫妻俩举箸品尝,瞬间僵住,对视一眼后默契地将头转向另一边,“呕~”

  就……还是臭啊!

  两人折腾了半天,最终还是放弃了。

  长公主无力地摆摆手,“拿去倒了吧。对了,莫让世子知道。”

  侍从领命而去,长公主又非常严肃地吩咐来送菜的侍卫,“回去告诉世子,野菜很好,以后不必再送了。”

  侍卫隐隐松了口气。

  太好了,以后他们不用再大清早上去摘臭菜了!

  *********

  殿试当日,整座开封城都热烈地躁动起来。

  就是今天,大禄朝将诞生新的状元,哪怕此事与寻常百姓无关,也架不住他们跟着欢喜。

  通过了会试的准进士们一早就从四面八方往皇城方向汇集,各个脸上洋溢着兴奋和紧张交织的神色。

  这是他们人生中第一次如此近距离的接触整座王朝的权力中心,怎能叫人不热血沸腾?

  和其他学子一样,李青禾紧张地大半宿没睡,早早就醒了。

  看着越来越近的皇城,他一度忘了呼吸。

  就是那里了!

  整个大禄朝的心脏,聚集了所有站在权力巅峰的人,就是那些人掌握了整个国家的命脉。

  而他相信,有生之年,他也必将成为其中一员!

  “翠峰兄,”一个同乡忽然问,“你不是说去见过关伯明了么?他怎么还没来?”

  李青禾一怔,四下找了一圈,“还真是,莫要误了时辰才好!”

  另一位同乡慕笙就笑,“左右咱们耽误不了就行。”

  虽说入了官场同乡扶持,但现在不是还没入嘛,所有人就都还是竞争对手。那关伯明才学不差,若他不来,大家也轻松些。

  “哎,话不好这样讲,”李青禾忙扯了说话那人一把,“叫人听见了笑话,以为我们台州府出来的人还没得志呢,便先做小人之状内讧起来。”

  慕笙这才想起来自己是在皇城根儿下,也唬了一跳,忙讪讪闭了嘴,不敢再言。

  李青禾又找了一圈,还不见关清人影,只好道:“伯明住的偏些,许是要晚些才到,我们先走吧,莫要误了时辰。”

  殿试辰时正式开始,但他们要先在皇城正南方的朱雀门层层盘查验明身份,卯时由宫人带去更换统一的服装,此举一为防止有人夹带小抄和某些不敬之物,二来也能暂时遮盖贫富之差,看着顺眼些。

  如此种种流程下来,不提前两个时辰过来根本不够用。

  为防止意外发生,沿途都有禁军站岗护卫,各个铠甲鲜明,十分威武。

  慕笙难免得意起来,忍不住对李青禾等人道:“听闻素日禁军只给达官显贵护驾,如今也轮到咱们了。”

  此言一出,众人侧目,就连附近几个禁军也看傻子似的望过来。

  李青禾等人一颗心突突直跳,忙向他们陪笑道:“对不住,对不住……”

  慕笙直觉自己可能又说错话了,但他可是新科进士,也算新贵了吧?不过几个丘八而已,至于么?

  “你可住嘴吧!”李青禾忍无可忍道,“你当他们是下头州府那些任人欺负的厢军吗?这可是皇上的禁军!里头不知多少送来镀金的世家子,谁背后没个参天大树,岂是你我能招惹的?!”

  进士如何,纵是状元又如何,他们自己稀罕,可上头的贵人当真也这样稀罕么?

  左不过三年一科罢了,少了你,朝廷转不动怎的?

  慕笙此人素来有些轻狂,往往兴致一来就口无遮拦,大家也都习惯了。

  但万万没想到,到了皇城,他竟还是这般作态,不由有些担心起来:该不会以后他还要出幺蛾子吧?

  尤其几个与慕笙相互作保的,更是忧心忡忡。

  他出事不要紧,可千万不要连累我等……

  “怎么回事?”

  谢钰正带人巡视,就见远远的似乎起了骚乱。

  有人去问了一回,“大人不必担心,几个不知天高地厚的书呆子胡说八道呢。”

  呸,什么玩意儿。

  谢钰嗯了声,“你先在这边看着,我去吏部一趟。”

  之前谢钰去捉拿徐茂才时,下面曾报上来一件怪事:梁州一位告老还乡的官员被人挖了坟,尸首吊在树上,还在身上挂了【背信弃义,猪狗不如】的血幡。

  朝中一时哗然,陛下曾命令彻查。可毕竟人走茶凉,又无人有性命之忧,现下有各种大事堆积,调查进度就慢下来。

  前段时间他的家人又来催,众官员都知道这事儿有些棘手,且查出来也无甚实惠,便在朝上踢皮球:

  大理寺说看屁,我们是负责结案的,你们还没审呢!

  吏部说那人毕竟已经告老还乡,就不再是官员,他们吏部管不着;

  刑部说,虽然被人挖坟吊尸确实骇人听闻,但到底算不得命案,他们刑部自己从各地汇总的悬案奇案尚且堆积如山,也着实顾不上这个……

  一干国之栋梁在朝会上舌战三天,最后还是皇上拍板:

  开封府衙是各地衙门之首,难得最近也没有大案子,便交给你们办吧。

  涂爻私底下骂了一宿,上折子抗议无效后,也懒得再去见六部那些幸灾乐祸的同僚,就让谢钰今天顺便去吏部领取死者生前的迁任卷宗。

  既然是“背信弃义”,必然生前曾做过,或者是被误会做过什么坏事,自然要从生平查起。

  谢钰又吩咐一回,见那边学子们都开始验身了,觉得应该不会出什么乱子,便要往吏部去。

  可还没走出几步,朱雀门那边骚乱顿起:

  “好大的胆子,竟敢夹带!来人,将他绑了!”

  作者有话要说:

  恭喜昵称“昼渝”的朋友提供的名字“慕笙”入选!撒花鼓掌!征集名字,征集名字,能用的名字不够啦!

  小剧场一:

  侍卫:唉,抢了你们的口粮,真是不好意思。

  农户疯狂摇头;不不不,是你们的口粮!【快来看大傻子啊!】

  小剧场二:

  长公主和谢显:是这样没错的,儿子,你的意思我们都懂!

  谢钰:……【几日不见,父母有点怪怪的,还是给他们多送点野菜补补好了。】

第17章 疑云重重

  看着从慕笙靴筒内倒出来的细细纸卷,众人一片哗然,而其他台州的学子们更是唬得脸都白了。

  需知科举下场前须得五名学子相互作保,但凡有一人舞弊,其他人都要受到牵连。

  除此之外,同籍贯的学子也要接受彻查,甚至会影响日后的仕途,由不得他们不怕。

  而在场众人中,就有两人是慕笙的保人,其中便有李青禾。

  李青禾就觉得自己脑袋嗡的一声,刹那间天旋地转,仿佛什么功名利禄全都成了虚幻泡影。

  完了,完了!

  他浑身发抖,恨铁不成钢地看向慕笙,跌足道:“你,你何至于此啊!”

  都到了殿试,何至于此啊!

  慕笙好像现在才回过神来,赤着脚踩在地上,拼命摇头, “不是我,这不是我的!”

  那负责检查的人冷笑一声,“不见棺材不掉泪,你这样的我见得多了,来啊,继续搜,尤其是这些台州来的,保不齐还有其他的!”

  慕笙穿的夏靴名为青云履,白底青面,取青云直上、平步青云之意,颇受欢迎,十人中倒足有八人穿这样的鞋子。

  为了透气,脚踝以上的靴筒做得略宽几分,配着时下盛行的窄裤穿着,腿脚便不存热气,潇洒风流,分外清爽。

  春衫单薄,有时衣兜和荷包装太多东西难免凸起,不够美观,许多人便会在宽大的靴筒内侧缝制夹层小口袋,随手放些轻便细小的玩意儿。

  而纸卷,就是从慕笙的靴袋中倒出来的。

  纸卷长约三分,卷得比柳枝还要细,若不细看真的很容易漏掉。展开之后全是密密麻麻的蝇头小字,可见是下了功夫的。

  “你们是他的同乡?来认认,是不是他的字迹。”搜身的官员将纸举到李青禾等人眼前。

  曾经市面上有卖专门的刻板小抄的,但瞧着这个,倒像是自己做的。

  因此时名次未定,入宫前众学子们便按照籍贯分队排列,故而此时台州一派也都站在一处。

  众人有许多与慕笙不熟,瞧不出什么,此时却也不敢不看。

  “翠峰兄,你觉得呢?”关清小声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