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屏美人 第40章

作者:山间人 标签: 古代言情

  他不知谢皇后正在说什么,但她脸上如观脚底蝼蚁的轻蔑表情,让他感到一阵窒闷。

  不光谢皇后,殿中的其他人俯视的样子,和秋芜被迫俯身跪地的样子,都让他感到刺痛闷堵。

  这座宫城里,人人都敬他惧他,不敢对他有半点不敬,甚至对康成、海连等,也都备受追捧。

  偏偏秋芜,这个唯一得他宠幸的宫女,仿佛成了所有人的眼中钉,宫女们可以用嘲讽、轻蔑的语气议论她,而他的母亲,则干脆将她带到清宁殿中羞辱。

  所有的迹象,似乎都在告诉他,他所做的一切都是错的。

  “母后这是在做什么!”

  他来不及再想下去,快步入正殿,直接站到秋芜的身边,一把将她从地上拉起来,满面怒容地看着谢皇后。

  秋芜被压在地上跪了一会儿,被猛然拉起时,脚步有些踉跄,一下撞到元穆安的肩上。

  元穆安托住她的下巴,仔细端详片刻,见她脸上、身上并无伤处,眼底的阴霾这才淡了几分。

  谢皇后没料到他来得这样快,见他当着自己的面这么护着这个宫女,气结道:“我看,你眼里根本没有我这个母后。我是后宫之主,不过教训一个奴婢罢了,难道还需经你的同意不成?”

  元穆安将秋芜拉到自己身后,直面谢皇后的质问:“她不是奴婢,方才我已命人拟旨,封她为昭训,母后分明知晓。”

  “即便是昭训,在我这个皇后面前,也是奴婢!”

  元穆安面色一凝,只觉心底那阵刺痛越发难以忽视。

  见母子两个针锋相对,一旁的谢颐清轻声劝道:“娘娘方才只是一时气急,实则并未责罚秋芜——昭训,请殿下息怒。”

  一声“昭训”,将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了过去。

  身为准太子妃,她亲口说了“昭训”二字,便意味着她已承认了秋芜的名分。

  秋芜站在元穆安的身后,不禁抬头看了一眼谢颐清。

  方才,就是因为谢颐清的及时赶到,才暂时安抚住了谢皇后,让她免于挨打。

  “四娘!”

  谢皇后一脸惊愕痛惜地看着堂侄女。

  就连元穆安也多看了她一眼,谢家难得还有这样一个清醒的人。

  他转身召来康成,当着谢皇后的面,指了指方才压着秋芜的两名健壮宫女:“这两个动手的,罚去城郊的皇庄服劳役,其余的,都打入掖庭。从明日起,我会亲自派人过来伺候母后。”

  “三郎,你这是要监视我?”谢皇后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母后身边的这些宫女个个心怀鬼胎,极擅挑唆,不宜再留在身边,儿这样做,是为母后着想。”元穆安冷冷道。

  谢皇后还想再说什么,却被谢颐清拉了拉袖子。她躬身行礼,替谢皇后答:“殿下一片孝心,娘娘定会理解。”

  元穆安淡淡瞥她一眼,不置可否地哼了一声,转身拉着秋芜走出清宁殿,登上才送来的肩舆。

  一路上,秋芜一句话也未说。

  元穆安只是隔着衣物摸了摸她的膝盖,想要问什么,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

  直到回到东宫,从肩舆上下来,正要进殿时,秋芜忽然扑通一声跪下,俯首道:“求殿下收回成命。”

第44章 心疼

  ◎他好像有些心疼。◎

  这句“收回成命”, 自然是要让元穆安收回要封她为昭训的旨意。

  原以为元穆安会大发雷霆,秋芜甚至低着头准备好了应对他劈头盖脸落下来的嘲讽和质问。

  谁知,伏在地上等了片刻, 却什么也没等到。

  她没有起身, 仍是面朝地下,俯身跪着,不曾抬头。

  静默片刻, 只听头顶传来一声极轻的叹息声, 轻到让她以为是错觉。

  接着,她便被一双熟悉而有力的手扶住双臂, 从地上被托起来,还未等她站稳, 又被那双手直接打横抱起。

  元穆安没有回应她方才的话, 只是抱着她进了正殿,让她坐到榻上后,自己也坐到一旁,将她双腿抬起, 搁到自己的膝头,撩起层层衣裙,露出底下光裸的小腿。

  秋芜以为他又想做什么,不由双颊一烫, 下意识就想收回双腿。

  才动了一下, 就被他的双手按住。

  “别动。”

  不知怎么, 他的嗓音听起来莫名有些发紧。

  有些粗糙的指腹从小腿上轻轻划过, 逐渐上移, 带起秋芜一阵细细的战栗, 最后停在微微隆起的两边膝盖上。

  圆润的膝盖上, 原本白皙细嫩的肌肤因为方才在清宁殿那一阵跪地,和方才在门外普通一声跪下而浮起两团红。

  他低头凝眉看了一会儿,一言不发地伸手拉过床头的一只匣子,取出一罐膏药,用小银勺挖了些许,轻轻涂抹在那两团红晕之上。

  药是专治跌打损伤的膏药,先前已用过许多次。

  他有时兴致高,拉着她痴缠许久,在她身上留下不少青紫的淤痕,事后都会亲手替她上药。

  每到那时,秋芜总能感觉到他眼里的愉悦和满意。

  因为他喜欢将她的一切放在手心里摆弄,控制她每一丝反应的感觉。

  可今日,秋芜看着他复杂的神色和不轻不重的动作,却察觉到了几分不同的情绪。

  他好像有些心疼。

  难道是心疼她方才在清宁殿中跪了许久,到清晖殿外又跪了那一下?

  秋芜面上有片刻恍惚,就连膝上隐隐的疼痛都仿佛因走神而减轻了一些。

  这样的元穆安让她感到有些陌生。

  “一会儿还会发紫,过一两日才会好,这两日少走动。”

  敷完药,元穆安将药罐收起,将她的双腿挪到榻上,令她坐着不必动,似乎真的因为她的这点伤而挂心不已。

  秋芜看他一眼,垂眸轻声道:“不过跪了一会儿,奴婢早习惯了。”

  她一个宫女,平日见到主子们,恭敬谨慎,卑躬屈膝,多少年下来,早就麻木了,也不知他今日怎么忽然在乎起这些来了。

  元穆安本就拧起的眉顿时皱得更紧。

  “奴婢”这两个字,在他耳中似乎变得越来越刺耳了。

  他一直觉得秋芜身份低微,生来就是伺候人的奴婢,在宫中能当上掌事宫女,已是她的造化,成了他的人后,再给她一个低些的名分,就算是对她格外看重了,若将来她仍能长久得他的喜爱,再慢慢提一提,也不是不能。

  可是,他从没想过会有别人欺负她。

  她本是个掌事宫女,又跟在元烨身边,有他这个太子的庇护,宫里人人都要给她几分脸面。

  除了在他面前低眉顺眼,在旁人面前,总是受尊重的。

  唯一一次见她被人欺负,也是谢家那个不知天高地厚的无知小儿。

  那次,他只是觉得她太过谨小慎微,身为毓芳殿受他庇护的人,连用他的名号护着自己都不会,反而连谢家小儿都害怕,甚至被那小儿轻易伤了脸。

  今日,他才后知后觉地意识到,“奴婢”这两个字,会给她带来多少轻视。

  他不愿见到其他任何人欺负秋芜,更不想见到她在其他任何人面前俯首帖耳的样子。

  想起她方才在清宁殿中跪在谢皇后和谢颐清面前的样子,他就觉得心口像被针一下一下地扎着、捅着。

  封她做正七品昭训,兴许能让那些宫女们不敢再轻视秋芜,可是对于那些出身世家的女子而言,仍旧可以不将她放在眼里。

  他可以用自己的偏爱让她暂时在明面上压过其他人,可背地里,他永远也不会知道,别人究竟是如何议论她、对待她的。

  “不愿做昭训,那就不做吧。”

  才涂上的药膏已然干透,元穆安将她的衣裙放下后,忽然淡淡开口。

  秋芜一惊,没料到他竟会变得这样好说话,一时反应不过来,只能错愕地看着他。

  “此事我自有主张。”他没再多说,只是凝着眉嘱咐她,“往后在宫中,你谁也不必跪。”

  ……

  康成行事干净利落,不过一个时辰后,便将清宁殿的宫女统统换了一遍,连从前谢皇后最信任的几个贴身宫女也都被遣去了掖庭。

  面对一张张陌生的面孔,谢皇后气得连砸了好几只茶盏,直将靠得最近的两个新来的宫女头破血流,仍不解恨。

  最后,还是谢颐清看不下去,让她们都先下去,自己一人留在正殿里劝了两句。

  “姑母何必总是与太子表哥置气?本是一家母子,有什么话不能好好说?”

  谢皇后捏着手里的另一只茶盏,好容易才克制住再次丢出去砸碎的冲动,被谢颐清取下放回到桌案上。

  “并非我要与他置气,实在是他越来越不像话了!他、他就与他那父皇一样忘恩负义,咱们谢家帮了他们父子多少,他们又是如何报答谢家的?如今,眼看你们两个的婚事就要成了,他却要在这个节骨眼上封什么昭训,明摆着就是不把你和整个谢家放在眼里!”她说着,又有些怒其不争地看向谢颐清,“四娘,你也是,这样的事怎能轻易答应!我这是在替你出气!将来你是要做太子妃、做皇后的,可不能像我当初那般,被那个陈氏一压就是这么多年。”

  谢颐清沉默一瞬,终究还是问出了先前已然隐晦地说过几次的话。

  “姑母,太子表哥对颐清并无情意,颐清过去也从未想过高攀太子表哥,何必非要促成婚事?兴许,以太子表哥的性情,没有这桩婚事,他反而会对谢家高看一眼……”

  过去的数月里,她明里暗里与姑母和父亲说过这些话,盼着他们能想清楚其中的关节,不要为了所谓的家族地位,再度酿成姑母与圣上这般的憾事。

  只是,不论是姑母还是父亲,都一点也听不进她的劝说,因此,这一次她也未抱希望,只是想将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

  果然,谢皇后一听这话,便眼含责怪地看着她:“四娘,谢家的几个小娘子中,我最中意的就是你,你从小懂事听话,怎么到这份上了,还有这样的念头?你若不当太子妃,这位置会留给谁,徐家还是沈家?不论是谁,一旦得了这个位置,势必影响谢家的声望与地位,这难道是你想看到的结果吗?”

  谢颐清忍不住在心底叹了口气。知道劝不住姑母,只得低头认错:“是颐清思虑不周。”

  不论是家中的事还是朝中的事,从来都轮不到她做主,就连自己的终生大事,都只能听从别人的摆布。

  唯一值得庆幸的,大约就是她不曾爱慕过元穆安,不会在他这儿受伤了。

  让她动过心的那个人,早已不在了。

  ……

  封秋芜为昭训的那道旨意最终没有从翰林院发出去。

  宫中不少人都听到了风声,等了好几日,却只听说是元穆安命人将其截了下来,说是还需再改一改。

  就这样搁置了好几日,众人未等到结果,反而被北方前线送回的最新战报吸引了目光。

  经多日激战,大燕军已然取得了好几场胜利,其中,那个投笔从戎的叫秦衔的年轻人,更是在其中一场大战中,向主帅献计,帮大燕军生擒了数百名突厥王公贵族极其家眷,功劳极大。

  元穆安在一日朝会上大大褒扬了秦衔,并当场下令,待战事结束后,要让此人入京受封赏。

  此人虽未露面,却已在京中出尽了风头,就连宫里都有不少人议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