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给一个和尚 第289章

作者:罗青梅 标签: 穿越重生

  一阵断断续续的嘤嘤哭声传来,仆从指着不远处蓬头垢面的朱绿芸,道:“殿下,阿郎嘱咐我们照应朱娘子,给她找一个安身之所,奴去打听过了,朱娘子是北戎俘虏献上来的,原本应该安置在河西,圣上特地派人把她找回来,她是奴籍,在宫里做粗使活计,听说处境很可怜,您看,把她送到哪里妥当?”

  “安置她?等着她翻身以后恩将仇报?”郑璧玉看也没看朱绿芸一眼,摘下一片荷叶,“打点一下宫里,就算是照应过了,不必多管,她自作自受。太子问起,就说圣上那边发过话了,你们也没办法。”

  仆从应是,朝远处摇了摇手。

  朱绿芸绝境逢生,眼看就能跟着郑璧玉出宫,又被拖了回去,大起大落,满脸惶然,张口要叫人,宫人眼疾手快,捂住她的嘴巴,把人拖走了。

  郑璧玉低头,闻荷叶散发出的微微发涩的清苦香气。

  李仲虔肯定潜入城了,圣上布下天罗地网,要借李仲虔引来李瑶英,李玄贞不会坐视不管,父子几人不死不休,不知道最后鹿死谁手。

  置身事外是最明智的做法。

  她让人打听金吾卫最近有没有抓到什么可疑的人,宫中一片风平浪静,没有消息传出。

  李德知道李仲虔在寻找暗杀他的机会,颁布旨意,初六那日会出席曲江的大宴。

  郑璧玉叮嘱儿子,初六那天离李德远一点。

  她数着日子,等着父子三人决出胜负。

  到了初六那天,曲江人潮汹涌,分外热闹。金吾卫开道,文武百官簇拥,李德一袭黄色圆领常服,戴头巾,踏乌皮靴,出现在曲江的阁楼上,欢声雷动,乌泱泱的人群纷纷涌向曲江池畔,戍守的金吾卫被冲开一个小小的缺口。

  郑璧玉搂着儿子,心不在焉,时不时环顾一圈,手心里出了汗。

  忽地,火光冲天而起,和阁楼相邻的别院转瞬间便被熊熊火海吞噬,人群安静了片刻,掉头便跑,顿时人仰马翻,尖叫声四起。

  郑璧玉带着儿子撤出帷帐,眼角余光看到一道高大的身影执剑扑向李德站立的地方,叹了口气。

  这是个陷阱。

  ……

  曲江池地形开阔,不利于合围,但是金吾卫准备充分,很快平息了当日骚乱。

  到底是谁刺杀李德,朝廷秘而不宣,只说贼首已经抓到,民间众说纷纭,有人猜是南楚余孽,有人猜是前朝死士,还有人说是北戎人。唯有朝中官员知道,那个熟悉的身影分明是离京几年的李仲虔。

  李德抓到了人,立即发出诏令,要李瑶英进京。

  诏书刚刚送出去,一道消息送回长安,满朝震惊。

  李瑶英回来了,请求入京。

  李德以为自己听错了:李瑶英无诏,怎么敢大张旗鼓回长安?她要救李仲虔,不是应该偷偷摸摸回来吗?而且她怎么回来得这么快?王庭君主呢?

  他责问礼部官员,官员翻遍文书后发现,李德去年曾下诏命西军将领回京,当时她没有理会,她这次返回,说西域遥远,才收到诏令,所以并不算无诏,她路上必定隐瞒了身份,驿馆不知道她也在将领之列,没有察觉。至于王庭君主,应该没有同行,否则就是擅入了。

  李德暗暗心惊,他派人拦截消息,封锁关卡,李瑶英竟然还是畅通无阻,回来得这么快!

  好在这一切都在他的计划当中。

  李瑶英果然救兄长心切,等不及昙摩王陪她还朝。

  

  ☆、回京(修)

  土润溽暑, 蝉虫嘶鸣,朱雀长街两侧, 槐榆浓阴匝地。

  一轮旭日东升, 霞光万丈,晨晖泼洒而下, 隆隆的街鼓声从天街门楼响起,远远回荡开来,四面八方门楼钟鼓跟着奏响, 汇成一片磅礴海浪,惊天动地。

  然而今天,比鼓声更响亮的,是鼎沸的人声。

  朱雀大街万头攒动,人山人海。

  文昭公主回京的消息, 让整个长安沸腾了起来。

  百姓们涌出家门, 疯狂地奔向广场, 豪族子弟仕女,官员小吏,昔日爱慕公主容颜风采的五陵少年, 受过公主恩惠的平民,男女老少, 谁都不肯落于人后, 换上最鲜亮的衣裳,把长街挤得水泄不通。

  “文昭公主是骑马还是乘车?她看不看得见我们?”

  “听说驸马是域外一个叫王庭的国家的君主,驸马是不是和公主一起回来了?”

  “我听说驸马以前是个出家人!是佛子!”

  “驸马面如冠玉, 谪仙般的人物,和公主天造地设!”

  嘈杂的议论声中,洒扫过的长街尽头传来猎猎风响。

  众人兴奋万分,扒着前面人的肩膀,踮起脚张望。

  晨曦氤氲浮动,灰蒙蒙的影子从薄雾中走来。

  首先映入他们眼帘的是一面面迎风飘扬的旗帜,肃杀的黑色,凛冽的雪白,上面写满密密麻麻的文字,扛旗的士兵轻甲白袍,面容整肃。

  众人愣住了。

  这不是王庭旗帜,也不是西军旗帜。

  那是一面面写满逝者姓名的引魂幡,幡旗缀有长长的飘带,飘带上也写满了字。

  队伍一列挨着一列,源源不断,幡旗声响彻天地。

  紧接着的是一阵辘辘的车马声,一辆辆大车跟在幡旗队后驶入门楼。

  当众人看清楚大车上那一张张木牌是什么时,人群里此起彼落的说话声戛然而止。

  凝重的气氛笼罩在广场上空。

  杨迁、杨念乡一身铠甲,手持符节、舆图,走在马车旁,步履沉重,英挺的眉眼冷峻肃穆。

  在他们身旁和身后,一辆接一辆载着骨灰和牌位的大车慢慢地行走在长街大道上。

  这些牌位有些是杨迁亲手书写的,他们身份不同,经历不同,有的是他的族人,有的是曾哭着跪在他脚下、问他万言书是否送达长安的普通百姓,有的是和他并肩作战的同袍好友,更多的是和他素未谋面的陌生人。

  他们有一个相同的愿望,收复失地,东归故国。

  为此,他们有的苦苦盼望了几十年,有的想方设法资助西军,有的投笔从戎,拼死反抗,死在敌人的长刀之下。

  文昭公主为他们立牌留名,今天,公主带他们回来了,他们将被送往祖籍安葬,魂归故里。

  大道两畔,一片寂静。

  没有人敢出声打扰逝者们,他们眼中泪花闪烁,静静地注视着马车上那一张张牌位。

  这一刻,走在他们眼前的不是装载灵牌骨灰的马车,而是成千上万在战乱中被掳走、远离家乡、受尽苦楚,盼着死后能够叶落归根的百姓,是数万万为了族人东归而抛头颅、洒热血,牺牲了自己生命的英魂。

  他们中有老人,有孩子,有男人,有女人,有贫苦农人,有年轻气盛的世家儿郎,他们和长安的百姓没有什么不同,他们被迫和故国割断联系,颠沛流离,无数次向东方遥拜,祈求王师收复失地,让他们得以还乡。

  魂兮归来。

  回来吧,在外游荡的孤魂们。

  回来吧,为了反抗压迫、率族人东归而牺牲的年轻儿郎们。

  你们回家了。

  看,西域已经平定,河陇畅通,你们终于回到魂牵梦绕的家乡,亡魂得以告慰。

  以后,从广阔富饶的中原,到苦寒酷烈的雪域高原,将不再有战争和杀戮,农人扛着锄头耕田种地,商人坐着满载丝绸珠宝的大车往来东西,牧民赶着成群的牛羊在茫茫无际的草原上悠闲地放牧,汉人,胡人,北人,南人,信佛的,信道的,信拜火教的,摩尼教的,大家和睦相处,共创太平盛世。

  你们的子孙可以过上安稳的生活,他们不会再像你们这样,朝不保夕,妻离子散,一生颠沛。

  长风刮过,幡旗高高飞扬,飘带飒飒飞舞。

  那一个个亡灵仿佛活生生地出现在百姓们眼前,他们勾肩搭背,走在人潮汹涌的朱雀长街上,嬉笑着,惊叹着,感慨着。

  人们默默地凝望着他们。

  宁为太平犬,不做乱世人啊!

  城楼之上,李德头戴通天冠,一袭礼服,凝立旗下,眺望远处旌旗飘扬的车队。

  百姓热泪滚滚,刚才还喧嚷不息的广场上岑寂如静水,唯有马车轱辘轱辘驶过长街的声音和旌旗被春风拍打的声响。

  李德面色沉凝。

  他身后的几位近侍面面相觑:他们都以为西军将领必定簇拥着文昭公主入城,好在李德面前昭显西军的实力,他们可以趁机刁难,没有想到最先入城的竟然是失地遗民和牺牲的将士。文昭公主连个影子都不见。

  这种场合,什么都不重要了,谁敢冒着激起民愤的风险去试探西军是不是铁板一块?

  城楼之下的礼台旁,文武百官望着那一辆辆驶来的大车,神情震动,久久不语。

  年轻官员不禁鼻酸目热,胸中热血沸腾,豪情万丈。

  年老的官员悄悄交换一个眼神,默默叹息。

  他们还记得公主和亲的那一日,盛装华服,乘坐马车离开长安,百姓夹道泣送。

  那时候,他们都以为公主一去不回,很快就会在战乱纷飞的部落间香消玉殒。

  时隔几年,公主带着几十州的舆图,带着她的部曲从属,回到长安。

  凯歌马上清平曲,不是昭君出塞时。

  李德瞥一眼台下百官,将众人的神色尽收眼底。

  近侍抹了把汗,小声道:“陛下,公主尽得人心……”

  李德神情平静。

  正因为此,他越要提防李瑶英,她有人心,有兵马,有一个桀骜不驯的兄长,还会嫁给昙摩王,而且还是李玄贞的弱点。

  礼部官员反应飞快,立刻派出文采斐然的新科进士当场写几篇慷慨激昂的祭文,祭告逝者。

  李德示意近侍颁布诏书,抚慰西域诸州。

  杨迁和河西将领代失地百姓叩谢圣恩。

  广场百姓无不潸然泪下。

  ……

  瑶英骑马跟在队伍最后面,礼部官员迎了出来,再三恳请她乘坐一辆装饰精美的马车入城,她摇头,道:“我是送亡者归乡的,不必特地露面。”

  官员们有些诧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回城仪式如此隆重,公主出现在人前,方能收揽人心,她在西域吃了那么多苦头,甘心错过这个大出风头的良机吗?

  瑶英拨马,径自从他们中间穿了过去。

  她答应那些老者和死去的将士会送他们回乡,说到做到。

  今天的主角是逝去的人。

  门楼下,礼官报出瑶英的封号后,朝中年轻官员全都抬起头,一脸紧张期待,几个心急的更是顾不得礼仪,伸长脖子眺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