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贵女 第771章

作者:三春景 标签: 天之骄子 宫廷侯爵 穿越重生

所以先贤才会在书里说, 如果哪一年小麦收成不好,这就是要出事了!这是非常有先见之明的, 毕竟说这个话的时候, 小麦在五谷中着实不起眼。五谷中其他的主食不提, 偏偏提起小麦, 显然是明白这种作物的特点的。

但即使是这样, 麦在少府这里也是没什么牌面的。对于少府来说, 储藏的最多的粮食是粟米, 再不然存一些稻米也好呢。存麦子...这是干什么?养马用吗?可那才需要用多少!

总的来说,少府很少和‘麦’这种作物打交道!

然而,就是这样的‘麦’,最近却成了少府被提及的最多的东西...天子亲自知会了主管这方面的少府丞之一,命少府多多收购麦子,另一方面,磨坊开始在上林苑内河溪上修建起来。

“这‘麦’怎么忽然走俏起来?”有负责相关工作的少府小吏百思不得其解。要说是弄一些听都没听说过的玩意儿,那倒是不用奇怪,上面的贵人谁知道发现了什么好东西呢!比如当年陈嫣弄出了茶油,皇宫里用了都觉得好,后来少府就持续性地向西南索要茶油。

茶油这玩意儿,过去谁了解?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茶是什么(当然,这个时候的茶不叫茶,而叫‘槚’)!

不知道不要紧,贵人知道这东西有什么妙用就可以了。

但麦不一样,从‘麦’传到中原,不知道多少年了,和人们‘相亲相处’这么多年了,大家都知道这是用来吃的,而且味道还很不好。这么一种主食,没有人觉得贵人会对其感兴趣。

“谁知道呢...不过既是陛下亲自过问的,照做就是了。”大多数同僚觉得这没什么好多想的。

不过总有一些想的多的同僚,若是本身位置比较高,又或者消息灵通,就能探听到一些隐隐约约的东西。

“听说此事有‘永安侯’的介入?”‘永安侯’这个名号虽然有些玩笑的意思,但官场上的人越来越普遍地使用这个称呼。相比起‘不夜翁主’看起来没有什么分别,但就是有些不一样。

这大概是华夏民族从古至今的传统了,有些东西实际上没什么两样,但是换一个隐晦一些的称呼,旁人就能从接受不能,变得能含糊过去。这不是自欺欺人,更像是‘中庸思想’的一种外化。

华夏民族很多时候就是这样的,‘这也可以,那也可以’,只要找对方式方法,很多事情完全是另一个样子。

陈嫣一个女子,就算再有才华,在刘彻身边发挥这么大的影响力,始终是让人尴尬的。她倒不是刘彻的妃子,现在看起来也不是奸人,但光光是让那么多男子居于她之下,也足够诸多臣子不自在了。

直说‘不夜翁主’,就等于是让这些人一次又一次地直面这种尴尬。换个称呼,却会让人感觉自然很多。

“是有此说...”另一个人也道。

确认这件事里有陈嫣的影子,一些参与这件事的少府官吏互看了一眼,露出心领神会地表情。这些人并没有把话说开,但在做各自工作的时候确实用心了不少——树的影、人的名,若说陈嫣过去的成就还只限于商界,不到影响官吏的地步,那如今,彩票和重修长安两件事一办,她已经是不少官吏眼中不折不扣的‘红人’了!

之前彩票项目的核心成员,现在都各有升迁,再不济的,也能在彩票这个项目里混的有名有实。这样的前途,于大人物而言不算什么,但对于小官吏却是不能不看的。

重修长安就更别提了,这个项目在金钱上其实并不如彩票来的漂亮,但这个项目有自己政治上的意义。长安是大汉的国都,重新装修一遍国都,重新规划、扩建什么的,这里面牵扯到了太多的东西。

简而言之,这是一个大项目,参与其中的人可以吃到更多的政治红利。

彩票项目还可以是陈嫣的‘一言堂’,到了重修长安的计划,就成了协调各方面了。虽然陈嫣还是说话有用的大佬,但到底不同——从这就可以看出重修长安到底有多么重要了。

现在重修长安还没有完成,但并不妨碍众人设想这项工作完成之后各个参与其中的官吏能获得怎样的好处。

现在,陈嫣已经证明了她的能力了,证明了跟着她是有肉吃的,接下来的事情就变得非常简单了。

汉朝人还没有受过太多约束,思想上面其实是很开放的。或许一开始依旧有人对她女子的身份有偏见,由此不认可她的成就,更不愿意沾上她的项目。但这是个讲究‘实力’的世界,陈嫣的‘成果’就摆在那里,不会因为某些人的不认可就消减分毫。

或许有的人不认可她,这没关系,她的实力会让他们就算不认可她,也只能接受她的存在。

少府这边不少人极力配合、争相表现就是一个明证了,大家已经相信,陈嫣的项目至少是极有可能获得成功的。既然如此,谁要和自己的前途过不去呢?

少府收购麦子的事情做的很顺利...其实真的说起来,收购麦子这件事并不是陈嫣提出的,而是刘彻。陈嫣对收购麦子没有什么兴趣,她拿出‘面粉’这么个东西,本就不是为了赚这个钱!相比起面粉普及开的利益,这种类似抢先囤货的一锤子买卖能挣多少钱呢?

但刘彻直接让少府先囤一批麦子了,她也没有多说。

这样也好,国家想要推行面粉,首先得有个‘示范’吧。先由朝廷源源不断地生产面粉,再推广开。总比空口白牙告诉大家这是怎么回事,让大家照做来的有吸引力。

而且囤货这种事么,朝廷做总比私人做讲究分寸一些。到时候面粉一火,商贾们肯定会利用信息差去地方上收麦子,一时之间面粉价格估计要上天了。一开始面粉肯定是单纯的有钱人家的食物,陈嫣也不是因为这个多想,只是这钱给商贾赚,还是给朝廷赚,两者也不存在谁比谁高贵。

朝廷做了,连和贫苦百姓争利都算不上呢!

相比之下,陈嫣显然更重视磨坊的修建!

她很小的时候就考虑过‘面粉’的事情了,当她意识到汉代的人吃麦饭都是连着麦壳一起吃的,这个时候根本没有面粉,她就考虑弄面粉了。只不过因为这件事影响太大了,几乎要改变粮食作物格局!对于一个农业国来说,说这是关乎‘国本’也不为过!

如果不在一开始就做好万全准备,是绝不能轻动的!她当然知道这种粮食作物格局变动是好事,但凡是变革就会有‘阵痛’。如果可以的话,她总是希望阵痛能小一些的。

‘为了更美好的明天,牺牲当下也是很有必要的’,这话没错,但生活在其中的人是很难心平气和地说出这样的话的。这个时代普通人的生活已经够辛苦了,不到无法选择,陈嫣肯定会尽量周全的。

小时候的陈嫣也偷偷弄过面粉,让人用磨子磨面粉。通过这种办法,她得到了细细的面粉,这个时候其实已经有石磨了,所以事情很简单就能完成。只是石磨的加工效率,以及加工难度却让陈嫣非常意外!

投入不少的人力物力才能得到面粉,这样即使麦子本身成本低,面粉的成本也不会低了。

陈嫣这个时候才明白一件事,即使是在古代有面粉的时代,无论东西方,大多数人吃的面粉也是那种很粗糙的面粉。这种面粉颗粒很大,用来做食物也远远比不过细面粉的口感。

她忘记在那一部小说里看过了,一个小说人物给另一个大人物送礼,礼物就是磨过好几遍的麦子。这样弄出来的面粉非常细,按照小说人物的说法,这种面粉给国王享用也可以了。

这从侧面说明,普通人吃的面粉可能也就磨个一两遍——当时她看到这个情节其实是不太理解的,因为现代人吃的面粉都是机器磨的,不同的小麦品种,还有品牌什么的,决定了面粉的价格,但无论什么价格,面粉都是一样细。对于现代人来说,已经失去这方面的概念了。

故事发生的世间是外国近代...外国近代尚且如此,公元前的世界就更不用提了。

陈嫣原本对此毫无概念,只以为有石磨就可以了。等到真的用上了石磨,却是只剩下苦笑了。

这个时候她首先想到的就是利用流水力量的‘磨坊’,利用水力的话,成本应该能下来,只是开始的投资会多一些。但考虑到这可是占比很大的一种粮食,这就是值得的了。

不过用磨坊这种事也不是那么简单的呢,至少陈嫣真不知道磨坊是个什么样。她手下倒是有利用水力工作的作坊,所以在这方面积累了一些技术,但也不存在直接套用的可能。

研究研究应该能比较快拿出一个能用的方案,但想要一个足够优秀,优秀到让陈嫣满意的方案,这就很难了。

还好,这件事有一个捷径可走——这个时候的西方世界已经用面粉烤面包做主食很多年了,磨坊在西方世界早就成了司空见惯的事情,差不多的时候西方甚至有能建成规模非常大的水力磨坊!

陈嫣让人从西方弄来书籍、工匠、知识分子,磨坊的事情自然很快有了眉目。

首先,这里弄来的磨坊设计图是人家不知道多少年的技术成果,推广了这么多年,肯定是技术成熟、值得推广、适应广大地区的。其次,就算陈嫣还有不满意的,有这么个蓝本做底本修改,也比大家空中楼阁一样直接头秃要简单一些。

陈嫣这次来长安之前已经确定要趁此机会推出面粉了,自然给研究所那边下了目标,让他们一定要拿出磨坊的设计图。这里的磨坊设计图不只一种,而是考虑到情况不同,多设计几种。

有乡村可以自建的那种,要求成本小,对水量要求也不大,工作效率什么的就不必高要求了。这个时候一个村子能有多少人呢,供一个村子使用的话,本来就不用强调什么工作效率。大家把用磨坊的时间排一排,佷容易就能协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