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贵女 第324章

作者:三春景 标签: 天之骄子 宫廷侯爵 穿越重生

不过在经过一番考虑之后,陈嫣还是决定自己另起炉灶。

一个方面,玻璃作坊在此时虽然有,但还是太稀罕了!且不说她寻访不寻访的到,就算能找到,人家又肯拱手相让吗?手握着玻璃制造技术和作坊,等于是躺着赚钱了,怎么可能甘心让给别人。

若是让陈嫣以势压人,那她又觉得没意思了。

另一方面,此时的玻璃制造是个什么水平,她是知道的。水平低还在其次,她也没指望这个时代的玻璃制造水平高...当然了,西方世界里玻璃工艺已经不错了,现在应该正好是腓尼基叙利亚玻璃的黄金时代,罗马玻璃则是蓄势待发,等到腓尼基叙利亚玻璃衰落,就能接位...估计也就是几十年内的事情了。

可是西方玻璃做的好对陈嫣来说并没有什么意义,远水解不了近渴。

重点在于此时国内的玻璃作坊规模极小!可能是生产方式导致的,也可能是不想泄露技术?反正从产量推测规模,应该是小的可怜了。

这么小的规模,她就算收编了他们又能怎样?工匠得不到多少,甚至可能会和她弄出来的新技术格格不入。技术积累倒是有点儿用,但就为了点儿技术积累费这么大的劲,根本不划算。

干脆自己上吧......

既然要做就做好,她也不指望像小说里的主角一样了,知道一个化学方程式就能造出透明澄澈的水晶玻璃。她只希望能够超出现在的西方玻璃工艺水平,领先一些。

说起来现在西方世界中玻璃器的市场已经被培养起来了,贵族们使用的玻璃器十分精美。相比起瓷器,玻璃器外销显然容易很多。当然,前提是她弄出来的玻璃能够比此时西方玻璃更好。不然的话,实在是竞争不过,因为从大汉运送玻璃,漂洋过海的,运输成本是很可怕的!

另外,玻璃的好处可不止这么点儿!相较于商业上的好处,陈嫣更看重玻璃在另一方面的作用。毕竟,好的商品虽然稀罕,但也是非他不可,陈嫣手下的好商品也有不少呢。

另一方面的作用和学术有关。

制造出澄澈透明的玻璃就可以弄望远镜、放大镜什么的,说不定比较原始的显微镜也可以尝试一下——虽然水晶也可以,但想要找到天然透明澄澈的水晶,其实也非常困难,最多就是给顶级贵族造一些‘玩具’而已。想要真的推广这些东西,玻璃才是最终解答。

望远镜、放大镜、显微镜对于科学技术的进步是绝对有着重大意义的!正是通过这些,人类才能更好的观察世界,从而促进科学技术进步。陈嫣也不指望造出这些东西就能等着科学自己进步,她只是对华夏传统的想问题方式不自信,总觉得那是走偏了路线......

她甚至担心,担心在自己弄出一大堆超出时代的产品后,因为这些东西背后没有科学技术的积累,没有完整的理论基础,是强行点亮的科技树。最后,她人死了,国家经过朝代更迭,其中有严重的战乱,于是技术就散失了,甚至消失了。

这并不是什么不切实际的瞎担心,因为历史上并不乏这样的事情。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黑科技’还少吗?那种不理解原理,本来就是误打误撞弄出来的超级科技,光是知道消失的就可以列个长表格了。还有一些不知道的呢,后世连一点儿蛛丝马迹都没有,所以连他们存在过都不知道。

这种情况陈嫣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只能想着促成东西方交流,引入一些此时古希腊、罗马的东西。另外,就是笨办法了,尽可能多留下一些好东西,这样普遍撒网,总能有一些流传后世,然后发挥应有的作用吧?

后人自有后人福,她能做的也只有这些了。

为了玻璃,陈嫣想了很多,一开始还是整理瓷器的想法呢,这一会儿早就跑偏了。只能拍拍脸,清醒一下,早点儿把关于瓷器的工作做完。

关于瓷器的想法整理完毕,她没有去休息,而是趁着这两天围绕着瓷器、玻璃想了很多,正是脑子里思绪乱飞的时候开始弄起玻璃相关的东西来。

相比起瓷器的零零碎碎,关于玻璃的想法就规整的多了,毕竟陈嫣是真的系统了解过这个。

她首先从玻璃熔窑开始进行设计,在坩埚窑和池窑之间左右徘徊。相较而言,坩埚窑无疑是比较简单的,就是将坩埚放进窑膛,各种反应都在坩埚内完成。真要说的话,和烧砖、烧瓷器差别不大(工艺上还是有差别的,只是这种差别并不是难以逾越的)。

使用池窑的话,那就麻烦了,整个窑炉都得重新设计一遍,根本不可能和之前弄出来的烧砖、烧瓷器的窑炉混用。特别是池窑中的熔池,得用耐火材料...在陈嫣穿越前的那个时代,能生产军用耐火砖的还是少数国家吧。

当然了,只是在公元前烧个玻璃而已,用不了那么高级的,但对耐火的要求始终还是有的,这就要头疼一番了...所以陈嫣才觉得小说里太乱来了啊,哪能随便找点砂子之类的原材料,没过多久就搞出玻璃来了。

她还是了解具体工艺流程的人了,依旧觉得得花不短的时间才能看到成果。

光是最基础的窑炉就能难死个人...就算用简单一些坩埚...呵呵,符合烧制玻璃标准的坩埚本身难道就能随便弄出来?

陈嫣左右徘徊了一番,最终还是决定用池窑。好处很明显,产量可比坩埚窑大多了!至于工艺难度,虽然有...但要克服的难度也不差这一个了。而且真要说的话,譬如耐火材料什么的,用用心也不是真的做不到。

青砖本身就是很优秀的耐火耐腐蚀材料了,如果用最好的那种青砖,说不定直接就可以了...就算相比后世还是有差距,那最多就是损耗大一点儿,得记得经常修补熔池。虽然麻烦,但这个时代搞工业,哪个又不麻烦呢?

总之是不能与后世的工厂相比的。

回忆池窑的设计图,陈嫣很是头痛,她大概知道池窑是个什么样子的,但很多具体的细节就不行了。这就好比一座房子,房间划分她清清楚楚,可面对管道路线、电线什么的,就不是那么清楚了,只能做到大概加猜测。

尽量回忆起关于池窑的方方面面(她已经尽力了,再有一些不清楚的地方,也只能靠工匠们自己试验,最终完成整套工艺),就这么一件事,这一天就结束了。

这倒不是她工作效率变低了,之前回忆各种关于瓷器的细节,因为可回忆的东西少,花的时间自然也就不多。现在关于玻璃的就不一样了,她知道的东西多,想要尽量详细一些。

就这样,第二日继续工作!

池窑暂时就这样了,她开始回忆各种原材料以及原材料的配比,这个比较简单,因为是整套工艺中的基础。相比之下,脱色剂、减色剂、着色剂、澄清剂等等,这就复杂很多了。

着色剂比较好记,因为当时她重点记过,比如氧化铁、氧化锰、氧化钴氧化铜什么的,唔...其中比较好得到的倒是好一点,不太好得到的该怎么办呐...真难啊。

脱色剂也比较好记,但是减色剂和澄清剂她是真的有些记不清了,只隐隐约约记得一点儿内容,比如铵盐好像是澄清剂的一种,其他还有几种都不是很确定——澄清剂能促进玻璃溶液中的气泡逸散出来,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陈嫣是一定要搞个明白的。

相比之下,乳浊剂这种事玻璃乳浊化的存在,她记不清了也没有太在意。因为以现在的情况来说,乳浊的需求不大,至少不是必要的。现在先将玻璃做起来,等到将来有空了,可以让工匠将一些有的没的成分都试一下,总能有收获的。

在熔池中,原料发生反应,成为玻璃溶液。看起来已经大功告成,实际上还远未到松口气的时候!剩下的,就是利用这些玻璃溶液制成各种玻璃制品了!

这个不简单!

如果想要做器皿,要么吹制、要么浇筑,至少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只能做到这两种。吹制的好处是熟练之后效率快、成本低,而且可以把玻璃壁做得又薄又均匀。

浇筑在这一点上就差了许多,一个模子做一个,而且浇筑完成之后还需要工匠打磨什么的。就像是做锡器一样,脱出来的模有一些地方有痕迹,得磨掉。

这些都意味着更大的人工成本!陈嫣对这种一向深恶痛绝!因为这意味着这个产品只适用于贵族,普通人负担不起!

不过说真心话,有些也确实只能浇筑,比如一个盘子,那要怎么吹制?

器皿是这个样子了,还有玻璃板呢!相比起可有可无的玻璃器,陈嫣对玻璃更看重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这方面的用途!然后次之就是玻璃板了。

玻璃器算什么呢?说白了就是摆设和日用品而已。能够卖奢侈品赚大钱不假,可对于陈嫣来说,如果只是想要赚钱,她有的是办法。至于玻璃器的那些用处,完全可以由瓷器来......

玻璃板就不一样了!光是一个玻璃窗就让陈嫣觉得搞玻璃是很有必要的。

此时连纸都没有,普通人的窗户上都光秃秃的,白天撑开窗户板,晚上就放下。而有钱人呢,则是可以糊窗纱什么的,主要是夏天可以防蚊虫。至于说冬天,布料用的太后,屋子里就没光了,布料用的太薄,北风吹进屋子,连点儿热乎气都没有了。

如果能够有透明度还不错的玻璃板安窗户上,谁会拒绝呢?光是房子的光线就会好不止一星半点儿,对于有读书人的家庭来说,这可是很重要的!

对了,玻璃板还可以用来建暖房。成本高的时候建花房,就当给有钱人弄得奇技淫巧,回收回收成本。等到玻璃板的成本渐渐下来了,玻璃板的价格走低,还可以开发温室大棚,搞反季节蔬菜呢。

不过玻璃板可比一般的玻璃器要麻烦多了!如果只是想造个一块两块的,事情并不难,也不会比造个玻璃器更费心思。关键是,玻璃板这种东西,本来的定位就是普罗大众能用的,得实现量产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