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极人臣 第80章

作者:姽婳娘 标签: 女强 女扮男装 朝堂之上 穿越重生

  孙老头一听也惊得非同小可,他连忙颤颤巍巍起身,急得眼泪都淌下来了:“求老爷大发慈悲,把小老儿放回去吧!我们孙家这几年打坏了三个顶梁柱了,再打坏几个,那可怎么得了。”

  月池暗骂自己经验不足,竟然惹出乱子来,她当机立断,鲁宽去送人回去,又让姚猛、毛松去邻村找一个绅士来。锦衣卫倒不觉麻烦,毕竟比起无时无刻不在作妖的万岁爷,偶尔作一作的李御史要好伺候多了。

  时春、贺一元和耿忠带着月池找了个观望地点,远远看着,就在村口的空地上,孙家的男丁拿着锄头、木棍把几家姓雷的人家团团围住。领头的那个应该就是孙牛。孙牛指着门户破口大骂:“杀千刀的杂种,还不把我爹放出来!

  雷家人也不甘示弱,青壮年男子全部都跑出来,站在门口和他们对骂。但是双方还是没有轻易动手。月池不由问道:“怎么女的不出来?”

  耿忠扑哧一下笑出声来:“相公,女人出来连一锄头都挨不下啊。”

  贺一元也道:“那些个长舌妇,虽然嘴巴厉害,可打起来,完全不顶用,还是得靠男人。她们最多在家里磨点三七粉,煮好饭,到时候好治伤。”

  时春不服气道:“谁说得,我也不见得比男人差多少!”

  耿忠忙描补道:“那是,时姨娘您这种练家子,当然是不一样。”

  时春听着姨娘二字就牙酸,也不好多说什么。就在此时,鲁宽已经带着孙老头走过去了。他高大威猛、颇有威严,衣着比起这些贫苦农民来说,好了不知多少倍。他一解释是请孙老头去做客,又有孙老头安安稳稳回来,两边人马都不敢再说什么,欺软怕硬不论在哪个时空都是常态。

  过了半个多时辰,姚猛、毛松也带着邻村的绅士老爷过来了。要知道,一般只有有功名在身,而且名声较好的地主才能被称为绅士。在京城,秀才可能是满地走,可在这种乡镇中,秀才都堪称是凤毛麟角。有学问的人,在哪里都深受敬重,普通的农户都觉他们是文曲星下凡。在这位须发花白的老爷子一落地就开始明断是非。

  各大家族的人都聚在空地上,老绅士下了滑杆,开始挨个听经过,进行批评教育。有些个人高马大的汉子,被骂得连头都抬不起来。老绅士处理完今日之事后,又开始为用水、田地边界划分调解。直到夕阳西下,老爷子才将几方勉强说拢。

  按照惯例,孙台子村的人要请王老爷吃饭。而王老爷则看向鲁宽,要请他和他背后的贵人。鲁宽都不必请示,就知月池不想露面。他掏了一两银子递给王老爷,道:“我们还有事在身,就不叨扰了。今儿为乡亲们添了麻烦,这权当请大家用一餐便饭。”

  王老爷多番推辞,方才收下,这事儿如今才算了了。赶到下一个旅馆之后,鲁宽又再次劝月池:“相公,咱们还是直接见当地官吏吧,若村村都这般耽搁下去,如何使得?”

  月池却似笑非笑道:“鲁千户这话说得好没道理,是否出事不是在见谁,而是在千户你是否出力。万岁既然派你们来,岂会不给本官你们的履历。本官记得,你也是北直隶人吧。”

  鲁宽听得一愣,他躬身道:“卑职一路一直是兢兢业业……”

  其他人也跟着帮腔,月池道:“那恐怕得有劳诸位,再费点心,我等是为万岁办事,只能费尽心思把差事办好,岂有偷工减料的道理。诸位都是老江湖,这外头的事,比我这个只知读死书的人要明白得多,所以,还得有劳大家多多用心,一面掩藏行迹,一面关切民生。你们的辛劳,我也都是记在心里。回去之后,必定一一禀报万岁,论功行赏,升官发财,都不是问题。”

  这些个锦衣卫哪里不明白,这是在恩威并施的敲打,他要做什么,他们只能帮着他达成目的,而不是劝他干脆别做。若办得好,重重有赏,若办得不好,回京就要一并清算。

  当晚,鲁宽就辗转了半宿。洪武爷立法,为避免扰民,不准仕宦下乡。官民之间因而并不相通,全部仰仗着刀笔小吏和乡贤差役连接政府和村落。许多官员都被这些下等人玩弄于股掌之间。他们虽然饱读诗书,可对底下的弯弯绕绕是一窍不通,一般人也不想去了解这些。毕竟升官靠得是上峰,又不是底下这些贫民。

  他因此也这般对李越,谁知,此人却真真是官场一朵奇葩,居然真个做出个明辨是非的样子。鲁宽摇摇头,算了,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反正最后把天捅出窟窿的也不是他。

  一旦把锦衣卫动员成功,调研效率就高了数倍,但即便如此,他们也花了快三个月时间,才到了苏州府唐伯虎家中。唐解元为了躲宁王,硬生生磨着方御史请假,把家搬到了船上,在外飘荡了数月方回来。师徒久别重逢,自然是既欢喜又激动。

第154章 人已别经数余年

  阿、阿越,你回来了!

  月池再见唐伯虎, 就明显觉察到,他又胖了……昔年梅龙镇外的唐解元,面容清癯、衣带飘飘, 一举一动皆放逸不羁, 骨子里却透出一股轻愁。可如今的唐解元,脸蛋圆了一圈, 腰也圆了一圈,怀里抱着一个粉雕玉琢的小女孩,一脸傻爸爸相。

  他如今住在吴县旁的小村落里,这些年断断续续在附近买了三十多亩田地,再加上他在府学中的俸禄与卖画的收入, 已然足够全家安稳度日。他与沈九娘在家时是诗词唱和,琴箫和鸣, 出门时就是游山玩水,自由自在。他们感情甚笃,成婚第二年,沈九娘就怀孕了,九个月后瓜熟蒂落,诞下一个女儿。

  月池看着这个眉眼酷似唐伯虎的小姑娘,笑道:“女儿肖父, 果然是真,小师妹想必一定和师父一样聪明绝顶吧。”

  唐伯虎丝毫不谦虚, 眉飞色舞道:“那当然了!我待会儿给你看我们月眉写得字,小小年纪,就颇有笔力。”

  时春一直都在憋笑, 月池有些讶异:“小师妹原已取了大名叫月眉。”

  唐伯虎乐呵呵笑道:“对, 你们兄妹, 字辈也当相似。”

  月池却想到了另一处,她犹豫片刻道:“师父,唐家那边,还是不愿意让您回宗吗?”如允他归宗,小女孩也当依族中的字辈取名才是。

  唐伯虎的笑容一滞,随即满不在乎道:“那些个迂腐之辈,成日也就靠一张面皮活着了。不让我归宗便不归吧,我已然想好了,日后我与九娘过世,就在这山上随意寻一处,埋葬也就是了。”

  鲁宽也听过唐伯虎与沈九娘之事,他心知肚明,唐氏一族拒不接纳唐伯虎,并非是因他被判科举作弊,毕竟文坛目前已然公认,唐伯虎是被牵连。唐家族老们更多是觉他娶官妓为妻,败坏家风,只是没想到,这些人居然连李越的面子都敢不给。

  他想到此,悄悄问月池,需不需要去唐家打声招呼。月池与唐伯虎对视一眼,摇摇头:“有劳千户费心了,他们能给的,无非就是一块墓地而已。师父有想要,就地起一座祠堂也不是难事。”

  鲁宽闻言退了回去。唐伯虎也注意到了她身后带得这些人,他乍看以为是寻常随从,可鲁宽走到前面来时,他才发觉这一行人气度不凡,又听月池开口称千户。他一愣道:“难不成,几位都是锦衣卫?”

  几人闻言拱手一礼道:“正是,我等奉皇命护送李御史。”

  唐伯虎在大惊之下匆忙还礼:“你上一封信不是才说你中了传胪吗,怎么这就御史了?!”

  月池想到这数月以来的事,也有物是人非之感,她道:“师父,说来话长,咱们还是先聊聊小师妹吧。她会说话了吗?”

  小姑娘既怕羞,又好奇,一会儿把苹果似得脸蛋藏在唐伯虎的脖颈间,一会儿又偷偷露出水汪汪的大眼睛来偷看他们。唐伯虎下意识道:“会,当然会了,她全唐诗都背下几十首了……”

  月池摸了摸小姑娘的小啾啾:“那我们月眉,可真是聪明呀。”

  唐伯虎还待再言,沈九娘就一面说话,一面从里间出来:“让你来开门,不是让你在外拉着客人自卖自夸的。这么冷的天,若是冻坏了……”

  她这才看到了月池,一时呆若木鸡:“阿、阿越,你回来了!”

  月池躬身一礼:“师娘,好久不见了。”

  沈九娘如今也是体态丰腴,做家常打扮,身着蜜合色的绸袄,下身是玉色的裙子,头戴着银丝鬏髻,耳边还有两只金兔纹丁香坠子。她身后又绕出一位妇人,瞧着比沈九娘年岁大些,一身白绫对襟袄,下身是软黄裙子。冷不防见了这么多人,两位女子都有些局促。正大眼瞪小眼之际,堂屋里又走出一男一女,像是兄妹。月池匆匆瞥了一眼,还以为是沈九娘的好友带着儿女来串门。

  月池道:“是我冒然登门,惊扰了您的贵客。”

  沈九娘还未开口,她一旁的妇人就忙道:“您、您这是哪儿的话,您才是贵客咧。”

  月池一愣,唐伯虎忙来打圆场:“都是一家人,何必客气。阿越,师父先领你们去歇息。娘子,你送送三娘子。”

  沈九娘忙应下,一旁的沈三娘看着月池的背影啧啧称奇:“这可真是神仙似得人物,难怪能那么有出息,九妹,你好福气啊。”

  沈九娘念及过往也是唏嘘不已,当年她和唐伯虎像游魂一般于江上飘荡时,万想不到会有今天的安稳。她看向沈三娘:“这还要多谢三姐。”

  月池和唐伯虎献画背后的谋算,还要多亏沈三娘在池州府探听到的消息。沈三娘可不敢居功:“你这话说得,我只是举手之劳而已。九妹,你是知道姐姐我的,若不是确实没法子,我也不会来麻烦你。九妹你若有门路,能不能帮我们俞泽一把。”

  沈三娘如今已然嫁人了,她同琵琶女一样,也是“老大嫁做商人妇”。她的丈夫叫俞昌,是一位徽州商人。徽州的风俗是,商人外出经商数年方归,他归家后的待遇完全由他今年所赚的银两决定。若是满载而归,那么妻子宗党就会好生款待,若是两手空空,回家之后就会饱受歧视。俞昌年轻时,做生意赔到血本无归,为此日夜羞惭,也不敢归家,于是滞留在池州府。就在这段时间,他偶遇了沈三娘。沈三娘那时也正值春心萌动,见他相貌端正,居然送了他几两银子,还时时鼓励他。

  俞昌因此而振奋,凭借沈三娘给的本钱,再次进货售卖,这一次居然大赚了一笔。他有了回乡的本钱和脸面,却不敢把一个妓女带回家去,便哄骗沈三娘说,回去禀报父母后,就来接她。沈三娘虽然年幼,但却不傻,痛哭流涕一番后便把他撩开手去,从此再也不做‘偶遇良人,逃离苦海’的美梦了。可没想到,时隔多年,她已然成了半老徐娘,准备随便找个人托付终身时,俞昌又冒了出来。他如今做盐业生意,是以时常会到江南行走,两人于酒桌之上相遇,俞昌愧疚之余也觉旧情难忘。他此时父母双亡,原配留下一双儿女后也已去世,索性纳了沈三娘进门。

  对沈三娘来说,她虽然恼恨俞昌的负心薄情,此时心中也对他无多少爱意,但是俞昌的确是她能找到的最好的男人了。为了生活,她只能牢牢地抓住他。这次她上门,也是为了求唐伯虎,想把继子俞泽塞进杭州府学。贩盐虽然暴利,但到底是贱业,俞昌也盼望家里能出个有功名的读书人,这样做生意也要方便不少。

  沈九娘却觉十分为难,她再看了一眼俞泽,只见他头戴缨子帽,簪着一只金簪,身上竟穿了一件貂鼠皮裘,没骨头似得靠在柱子上,相貌虽不错,可眉宇间却多是轻浮躁动,典型的富家浪荡子。这样的人要过方御史的手入府学,简直是难于登天。但沈九娘也不好一口回绝,只好道:“我记住了,可是姐姐,我只能和相公商量后尽力而为,可不能保证一定能做成……”

  沈三娘闻言已然一叠声地应下:“不管成与不成,我都记得妹妹的恩情,回去之后也有个交代。”

  语罢,她们就告辞了,沈九娘亲将她们送到门口,忽然之间,一个穿银红比甲,白绫对衿袄的身影就跳到她面前,一张俏丽的小脸,对着她咯咯直笑,憨态可掬。沈九娘吓了一跳,对着娇憨的小姑娘却生不起气来,她柔声道:“小洁还不快跟上你姨娘,待会儿回不了家,就被大老虎抓去了。”

  这个十四岁的少女闻言却又如小孩子一样笑出声来,她拉着沈九娘道:“姨姨,我不走,我和姐姐玩。”

  沈九娘扑哧一笑:“这儿只有妹妹,哪有姐姐。”

  俞洁道:“有姐姐的,小洁刚刚看到她了!”

  她开始手舞足蹈地比划,却被俞泽像拎小鸡一样带走了,俞泽一路都在骂她:“你这个小傻子,能不能安静些,不要老丢人现眼!”

  俞洁被他说哭了,到上了牛车时,还在抽抽噎噎。沈九娘望着远去的车辙不由一叹,她折返回去时,唐伯虎正在正房中等她。

  沈九娘满脸歉意:“阿越可歇息了,都是我的不是,这才怠慢了他……”

  唐伯虎摆摆手:“都是一家人,我去和你去不都是一样吗。我已经叫栓子他们去买浴桶烧水了,等他们沐浴更衣完毕,咱们再用饭。”

  沈九娘这才安定下来,她不好意思道:“妾身只是觉得,今非昔比了。”李越已经不是无亲无故的少年,她即便在这江南也听说过他的名声,名冠京师的才子,万岁身边的第一红人。他已经成了自己需要仰望的大权贵了。

  唐伯虎却很坦然:“我们是患难之交,再说了,她不是那等人。”

  果然,待用饭时,月池待他们一如往常,沈九娘提起的心这才渐渐落下,她也知道了时春是女儿身,不由笑道:“难怪,小洁非说这儿有个姐姐。想来,这些孩子,眼睛反而要净些。”

  酒足饭饱后,晚间闲聊时,唐伯虎方和月池谈正事。他们连屋里里都不敢待,索性去了地窖里,托时春在门口望风。两人点着昏暗的油灯,坐在白菜堆中,面前放着一碟卤牛肉和一叠花生米。唐伯虎拿起小酒瓶:“这可是青城乳酒,我花大价钱淘来得,一直不舍得喝,就是等你。”

  月池却懊恼道:“可惜这次出来匆忙,不能给您带些好酒。”

  唐伯虎两杯酒下肚,脸上已然起了红晕:“我倒不在乎酒,关键是你的小命!”

  月池即便有千般难处,也不会向唐伯虎吐露。她笑道:“我?我过得很好。”

  唐伯虎皱眉道:“难道,就没有一个人发现?”

  月池摇摇头:“如今市井繁华,服妖倍出,涂脂抹粉,衣红披紫,红丝束发的生员大有其人。我这都算简朴的,再加上我又经历了科举搜身,还去娶了一妻一妾。谁会往这里想。”

  唐伯虎道:“那皇爷呢,我听说你和皇爷、似乎……”

  月池讶异之余又是无语:“此等无稽之言,居然传到了这里。”

  她睁着眼说瞎话:“皇爷待我就如亲兄弟一般,是那些嫉贤妒能之人,为了污我的名声,这才散布谣言。我已然好好惩治过两个罪魁,料想他们以后再不敢了。”

  唐伯虎这才松了口气,而后又不好意思道:“为师不是那个意思,我主要是怕你吃亏。”

  谁知月池又语出惊人:“男欢女爱而已,谈不上谁占便宜、谁吃亏。只是,要找到一个守口如瓶的男人,实在太难了,为今之计,只能先忍忍。”

  唐伯虎:“???”

  他早知道徒弟不是寻常女子,没想到在男女之事上居然有武周之风。他哽了半晌居然鬼使神差道:“找一个倒是不算什么,贾后还不是……”

  他在月池诡异的目光中声音越来越小。贾后是指晋惠帝的皇后贾南风,素以剽悍著称,时常派遣随从去街上绑架美男子,用箱子偷入进宫廷与她私通,睡一个就杀一个,用了马上就宰。只有一个肤白貌美的小吏讨了她的欢心,才留下一条小命,世人因此才能得知贾后的风流韵事。

  唐伯虎鼓起勇气再次道:“找人是小事,可万一,身怀六甲……”

  月池蹙眉道:“不是能避孕吗?”

  唐伯虎已经完全不知话题是如何转到这个方向的,不过风流唐才子还真知道:“为师也只是年少轻狂时听说,南边有一妇人,夫家对她甚好,房中根本不置妾婢。可她连生了五胎之后,实在难以忍受,因而想法子避孕,结果却……血流不止,一命呜呼。【1】”

  月池一时瞠目:“那秦楼楚馆中又是怎么回事?”

  唐伯虎道:“她们是吞食少量水银、砒霜和烟土来避孕,这些都带毒素,稍有不慎,就会中毒身亡,你可千万不要瞎折腾。要绝生育之苦,哪有那么容易,若是能这么简单,高门贵妇也不至于主动替夫纳妾了。”

  月池在怔愣片刻苦笑一声:“我还是想当然尔。我以前以为,女子心甘情愿地扶持兄弟,拼死拼活要生个男孩,全然是被荼毒过深的缘故。可真真在乡下走了这三个月,我才发觉,在小城小村中,若没一个身强力壮的男子,谁都可以欺到家门口。许多男子也不是拿了姐妹的好处,就当个懒汉。他们一面要辛苦做农活、养家糊口,一面要为嫁出去的姐妹撑腰,若是姐妹不幸亡故,还要管外甥和外甥女成长和嫁娶。娘舅娘舅,见舅如见娘,就是如此。时人虽然重男轻女,但许多人也不会将亲生女儿当作牛马。像我生父那样的人,虽然旁人不敢来管闲事,只怕暗地里也对他多鄙夷。【2】”

  唐伯虎点点头:“那样的恶人,实是罕见。寻常人家,不到生死关头,谁又会卖女儿呢?即便是在村里,吃软饭、卖闺女,也会被指指点点的。”

  月池长叹一声:“今日方知,纳妾也是为了保命。即便身子骨如先帝那般,也让太后怀了三胎。若是碰到当今这样的,专宠之人只怕活不到中年,就因频繁生育、过度伤身一命归西了。”

  唐伯虎忙道:“还不快闭嘴,这些话也是胡说的!”

  月池眨眨眼:“我们在地窖里呢。”男女地位失衡不只是因经济基础,也不单是文化洗脑的结果,其背后还有更复杂的社会原因。这并不是一件好事,这意味着,她估计到死的那天都要以男子面目存世了。毕竟,人是无法与时代抗衡的。

第155章 白发愁看泪眼枯

  只要我在世一天,便决不会离弃她

  受了极大惊吓的唐解元全然忘记了问月池此行的目的。而月池在回房休息了一夜后, 就准备将此行的成果向朱厚照汇报。她这三个月主要是查探田赋收纳情况。这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不论是田赋的比例,还是收缴、运输方式, 都非常地不“规范”。月池一时竟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形容词。

  就制度而言, 面对如此庞大的帝国,百年变换的岁月, 如今的大明帝国居然还沿用着洪武时期的税收定额制度!洪武皇帝于一百多年前觉得收一定数额的田赋便足够用了,所以他宣布将每个府缴纳的田赋数目都固定下来,永不再加。

  并且,他还要求每一个府,不论土地、人口的数目都按照统一的税率。月池毫不怀疑太祖爷的用心, 这位出身于穷苦人家的皇帝,是真心实意地不想加重百姓的负担, 然而,他所制定出的这种根本无法执行的政策,反而给子民带来了沉重的包袱。

  一些贪官污吏在固定税额之外,大肆另加摊派。刀笔小吏也能够在钱粮文册上做手脚,反正仕宦不得下乡,只要各府把该交的定额交上去,朝廷大员又岂会横加干涉。但即便是月池亲至, 她也不能一刀切,严惩额外加收摊派的官吏。

  官员也是人, 也要靠俸禄来养家糊口,可是朝廷给的薪资保障,实在是少得可怜。官员不论是外派、还是出差, 亦或是修建官署、买办公用品、招募小吏书记等办事人员等, 朝廷都不会给一分钱。据说, 还有官员借高利贷去上任,这样的官员上任之后,为了防止利滚利,还不是立马刮三层地皮去还债。要是把这些人全部都严惩,明天大明官场就会成为一个空壳子。

  就收缴而言,固定的税率既不可能实现,为了保障固定的税额和额外收入,每一个地方官员都会设置本地的税则,这完全是凭良心做事了,并且一个人的良心说了还不算。官员都是远离家乡到外地上任,并且在当地也只能待三年,即便假设这位老爷是个富家子弟,能够招募并能养活二十个手下,仅仅二十一个人,也管不了几万人的地盘,他只能依靠地头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