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极人臣 第79章

作者:姽婳娘 标签: 女强 女扮男装 朝堂之上 穿越重生

  朱厚照一愣,他道:“朕的确有清理盐政的打算。可惜,盐政中裹挟的势力,也不容小觑。”

  月池道:“那就让臣先去探探底吧。即便不成,也可以去藩王和商人处打秋风回来孝敬您。待到东官厅成型,万岁手握重兵,就是我们磨刀霍霍向猪羊之时了。”

  朱厚照道:“你就不能帮朕把东官厅安定下来之后再走吗?”

  月池道:“东官厅的安定与否,关键要看您的荷包是否充盈。否则,户部只需要扣着军饷,就足够辖制您了。”

  朱厚照默了默:“你们只有三人,如何能携带大批财物。这样,朕再派五个人跟着你。留三个保护你的安全,另外两个负责运输。”

  月池暗自咋舌,这变得可真是快啊,说什么情深似海,还不是利字当头。

  月池一面谢恩,一面道:“那您可得给我派几个可靠之人。如此机密之事,臣死了不足惜,可若是走漏了消息,会坏了您的大事。”

  朱厚照道:“你放心,你若有任何闪失,朕必诛他们九族,噢,还要再算上刘瑾。”

  月池不由莞尔:“刘公公真是,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啊。”

  朱厚照也失笑:“朕的官,本就不是那么好做。”

  两人就此分别,朱厚照回宫就召见了刘瑾。当朱厚照允准月池外放的那一刻起,刘公公就开始紧锣密鼓地布置暗杀和嫁祸计划,一逮着机会,立刻手起刀落。谁知,朱厚照来了这一出。

  刘瑾扑通一声跪在金砖上,地龙里热气不住升腾而上,但他却出了一身冷汗。他还以为是自己的计划被朱厚照察觉了,连忙撇清:“爷,您何出此言,就是借奴才一个熊心豹子胆,奴才也不敢去加害李相公啊。奴才虽然与李相公有些小过节,但那都是陈年往事了。如今我们一同为爷办事,奴才即便有些小心思,也不敢坏了您的大事啊。”

  朱厚照本来也没抓住把柄,不过是敲打他几句:“是吗?你记得就好。朕不仅是要你不去加害李越,更是要你护他周全。若他有什么闪失……”

  朱厚照轻笑一声:“他要是伤了一根手指,朕就剁了你全家的指头,他伤了一条腿,朕就打断你满门的狗腿。总之,他有所损伤,你就要十倍百倍来偿还。你明白了吗!”

  刘瑾一时浑身发麻,汗如雨下,他磕头如山响:“奴才明白,奴才明白。”

  朱厚照又亲自扶起他:“老刘,朕知道你素来忠心,可也知道,你那点小算盘。按理说,你勤勉为朕做事,朕应当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有的事,朕可以当没看到,有的事,却万万不能。但万万不能的事,毕竟是少数,要你及时收手,应当不难吧?”

  这一番连唬带吓,把刘瑾魂都吓散了,只得唯唯而已。朱厚照却还给了他赏赐。刘瑾出了乾清宫时,捧着沉甸甸的金子,已然双腿发软。他在路上时,正碰见了大太监李荣。李荣见他如此模样,忙上前去见他,邀他去司礼监衙门小坐。刘瑾刚刚耗尽了神思,哪有空和他虚以委蛇,是以连连推辞。

  李荣是人老成精的人,哪里会看不出刘瑾的忌惮。他呵呵笑道:“都是一家人,何至于如此。说不定,老朽还能帮你出出主意呢。”

  刘瑾一震,不由看向他,李荣眯成一条缝的眼里精光四射。他心念一动,便真跟着李荣去了。

第152章 势交犹似甘醴浓

  你我兄弟,同气连枝,何必如此客气。

  刘瑾随着李荣进了司礼监衙门内堂中, 一掀帘,温香便扑面而来。俩人一并坐在了临窗大炕上,刘瑾只觉屁股底下的大白狐皮坐褥是又松软又暖和, 背后的大红万字纹靠背也同云团似得。李荣一拍手, 就有小太监送上来酒菜来。

  李荣举起白玉执壶亲为刘瑾倒酒,酒液注入白玉杯中, 一时金浓滟滟,异香扑鼻。饶是刘瑾见惯了好东西,一时也有些愣住了。李荣笑道:“这是括苍的金盘露,取莲花上的露水,并姜汁酿造, 十分醇美。老弟不妨试试。”

  刘瑾呵呵一笑,端起玉质轻盈的酒杯, 抿了一口,只觉一股甘香混着辛辣冲鼻而来。他就呛得眼泪、鼻涕直流。李荣笑得脸都皱成了菊花,忙取出青莲色绸绣花的手帕,递给刘瑾。刘瑾都顾不得道谢,就用来擦脸,刚一触及鼻子,百濯香的芬馥便充盈四周。刘瑾暗呸了一声, 这简直和皇上的日子都差不多了。他狠狠擦了一串鼻涕,然后就把手帕攥成一坨, 这才发现,小小一方帕子,居然还是双面绣, 里面是五福捧寿, 外面是宝相花。

  刘瑾故意啧了一声道:“这如何是好, 把老哥的帕子糟蹋了。”

  李荣平平淡淡道:“嘿,这算什么,丢了就是了,老哥哥别的没有,这种帕子多了去了,待会儿走时送你一叠。”

  刘瑾:“……”明儿就告诉万岁,抄他的家!

  两人又吃酒品菜,不阴不阳地试探了几个回合,才切入正题。李荣道:“老哥已是半截身子入土的人了,勉强在宫里混日子罢了。不像老弟你,这才是如日中天啊。依我看,兄弟日后的成就,定然高出我百倍。”

  刘瑾瞥了一眼他身上的蟒袍玉带,心道,胜他百倍,难不成我还能做赵高?可爷也不是秦二世啊,论难伺候的程度,他估计也就比始皇帝差一点儿。漂亮话谁都会说,他笑道:“您这是哪儿的话,我和您比起来,不过是萤烛之光罢了,若能有您一半的成就,我怕是做梦都要笑醒。”

  李荣夹起一箸爆炒羊肚,笑道:“老弟这就谦虚了不是,我的官位虽高,可是垂垂老朽,哪里比得上老弟你,如日东升。实不相瞒,我日日都盼着能多卖几个人情给老弟,这样日后即便我撒手走了,老弟还能多看顾看顾我的族人。”

  原来是为这个,刘瑾心中放下了几分戒备。到底是宫里的老人精,以前他扶持王岳,王岳倒了之后,就立马能拉下脸来找他,这份机变就是宫中罕见了。但他并未完全松口,因为李荣还没把他的筹码完全摆出来。他道:“老哥这是哪儿的话,我刚入宫的时候,就对您老威名是如雷贯耳,您是四朝元老,深受重用,万岁定会有厚待您家里人,哪里轮得到我这上不得牌面的人看顾。”

  李荣似模似样地长叹一声:“万岁日理万机,只怕记不得我这把老骨头了。我看旁人,不如老弟多矣。我也不求家人大富大贵,只求我死后,老弟指头缝里漏一点儿出来,让他们还能平平安安就好。老弟如能应允我,我必定竭尽全力,帮老弟排忧解难。”

  话说到这个份上,刘瑾也不好再打哈哈。他思索片刻,李太监在宫里经营多年,如今身子骨又这么硬朗,他也不好即刻扫他的面子,不若先应下,日后他一命呜呼了,该怎么办还不是自个儿说了算。想到此,刘瑾就握住李荣的手道:“老哥哥太客气了,咱们都是一家人,在宫中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您若有吩咐,我岂有不应之理?”

  李荣也心知肚明,刘瑾这话至多有三分真,他也不会把鸡蛋放进刘瑾这一个篮子里,但是即便不能结盟,也要把往日的仇怨消除,无论如何,他也得帮刘瑾一把。他感动地淌下泪水:“我就知道,老弟是个厚道人。我李荣也不是忘恩负义之辈,我适才观你从乾清宫出来,却面色不佳,可是遇到了什么难办的差事?”

  刘瑾脑海中立刻就浮现出了李越的脸,他一时心如擂鼓,说来,李荣和李越那厮也有仇怨啊。李越忽悠万岁改革宫廷财政,不知断了多少太监的财路。若能借刀杀人,那不是极好吗?想到此,他就对李荣道:“老哥哥可见过李越?”

  李荣是何等人,立时便会意。他呵呵一笑:“见过,当然见过。是个难得的聪明人,说来,他的聪明劲,还有几分像老弟。”

  刘瑾冷不防听到这一句,当即皮笑肉不笑道:“像我?我与人家比,可是一个地,一个天呀。”

  李荣微笑摇头:“不不不,你们都很能把住上头的脉。老弟可知,我在这宫里沉浮多年,最宝贵的经验为何?”

  怎么又扯到这儿了,心里虽这么想,刘瑾还是侧身道:“洗耳恭听。”

  李荣道:“要想在宫里屹立不倒,关键就是要跟着皇爷走。”

  刘瑾不由笑出声来:“老哥哥,你是在和我说笑吧,这宫里又有谁敢不跟着皇爷走呢?”

  李荣正色道:“那可未必,这说来容易,做起来却比登天还要难。要跟着皇爷走,得先弄明白,圣心何在吧?只这一道关卡,就足够拦住宫里九成的人了,因为万岁根本不会信任他们,更不会向他们吐露自个儿的谋划。”

  刘瑾听着真有几分道理,他问道:“那第二道关卡呢?”

  李荣呵呵一笑:“第二道关卡就是要把持住自个儿,要将皇爷的事放在第一位。我今儿就和老弟说句掏心窝子的话,要为自家谋权谋财是人之常情,但万万不可坏了皇爷的事。若把皇爷的事办好,他自然乐意赏你,甚至宽纵一二,若是既办不好事,还成日想着富贵荣华,皇爷身边可从不养闲人,特别是如今这一位。我瞧着他,眼睛更利。不过这也不是绝对的。”

  刘瑾问道:“怎么说?”

  李荣尝了一口菊花豆腐,淡金色的澄澈汤汁中,豆腐丝如怒发的菊花一般,漂浮其上。

  李荣仔细咂摸了几口,卖够了关子,方悠悠道:“事办得好或不好,不在事本身,关键在皇爷怎么看。有的事做得十全十美,却能让皇爷觉得不成,有的事做得略有瑕疵,可稍加运作也能让皇爷满意。刘老弟是此间高手,李越也是。他不管做什么,都能让皇上觉得,是在为他办事,所以能得到皇上支持。背后有这么一尊大佛庇佑,就是条阿猫阿狗,也能白日飞升,更何况是这么个聪明俊俏的大活人呐。”

  刘瑾听得面色却越发难看:“照老哥这么说,李越是立足于不败之地了?”

  李荣哈哈一笑,他又倒了一盅金盘露,一边抿酒一面道:“非也非也,我的意思是,砍树去砍枝干,八成会徒劳无功,若能断了它的根,才能一劳永逸。”

  根?刘瑾恍然大悟,李越的根,不就是皇权!可李越又不是个傻子,怎会无缘无故和万岁作对,这说了不是等于没说。

  李荣似是明了他心中所想,他道:“对咱们来说,自然是识时务者为俊杰,可对这些牛心左性的文人来讲,那可就未必了。一个皇字,可不单单指皇上,还有藩王宗室呀。”

  这一句,好似拨云见日一般,一下就将刘瑾心中迷雾全然揭开。刘瑾直到此时,才对李荣心服口服,他作揖道:“真真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老哥哥的恩情,小弟铭记在心,日后定当报答。”

  李荣又替刘瑾斟了一杯酒,他此刻已有点微醺了:“你我兄弟,同气连枝,何必如此客气。”

  刘瑾笑道:“正是,正是,咱们再干一杯。”

  两人推杯换盏,就此达成一致,暗中谋划,要趁着月池在外,想方设法除掉她,孰不知月池已然改头换面,开始在民间明察暗访。她希望能深入乡村,了解真实的赋税劳役情况。这种访谈调研,却比她想象得还要难。这时候的村落可要封闭保守得多,对外乡人完全呈警惕状态,更不愿和她谈论这些“国事”。

  这也难怪,中国朝代虽更迭几千年,乡土社会却维持着惊人的稳定,几代乃至几十代村民都在当地土里刨食,外来人难以融入他们,他们也不需要和外人打交道,完全形成了自闭的状态。若是在现代,她应该找个熟人引荐,可在明朝,她连一个熟人都找不到。

  正在她发愁之际,随行的锦衣卫小哥却给她出了一个好主意。朱厚照给她派了五个人,最年长的名叫鲁宽,稍小一点的三个分别是贺一元、姚猛、毛松,最小的只比月池大四岁,名叫耿忠。

  这个主意就是耿忠所出。他皱了皱眉道:“相公,哪那么麻烦,咱们直接绑一个人,把刀往他脖子上一架,管保他祖宗十八代都能说出来。”

  鲁宽却道:“胡闹,相公是朝廷命官,岂能做这些勾当!李御史,依卑职看,咱们还是直接去见地方官吧。”

  月池初听只觉这两个都不是好主意,前一个是让她去当土匪,后一个是让她去被人糊弄。可最后实在走投无路时,她却又觉去威逼利诱,总比被人蒙骗好。她当机立断,先找一个人来试试。当天,两个锦衣卫就给她绑了一个老大爷。

第153章 旅馆寒灯独不眠

  偶尔作一作的李御史要好伺候多了。

  此地名叫孙台子村, 但并不是由孙氏家族一家独大,而是由赵、汤、孙、雷、贺五个小家族共同组成。绑来的老大爷,乃是孙氏家族的族老。鲁宽和贺一元看到他时, 他正在枣林里打转, 红彤彤的枣子挂在树梢,就像一个个小灯笼。而他的子侄正在枣树周围巡逻。

  贺一元是南方人, 他所住之地名叫福岭村,全村都是贺氏家族的人,收获时连看庄稼的人都无,哪里看过这么严阵以待的情景。他不由问道:“头儿,怎么会这么多人, 这怎么抓?”

  鲁宽倒是北方人,对此等情形见怪不怪:“你有所不知, 我们这儿不同你们南边,一村中多是一姓人,即便有一二杂姓,也掀不起风浪。我们这儿一村之中,往往有几个小族,这些小宗族既都不能领头,又个个不好惹, 斗争因此频繁。有时为了自家不吃亏,当然得看得紧张点儿。”

  贺一元听得啧啧称奇:“成天这么个闹法, 怎么受得了。我们可怎么抓人?”

  他眼尖,指着边缘处的一个小伙子道:“要不就抓他?”

  鲁宽眯着眼睛看了一会儿:“嘴上无毛,办事不牢, 怕是不顶事。”

  贺宽又指着一个三十来岁的壮汉道:“那要不就他?”

  鲁宽看了他几眼:“这么结实的一个汉子, 只怕打架时都是主力。咱俩制服他不难, 可要抬来抬去,那就可就费劲了。依我看,就那老头子吧。”

  贺一元一时瞠目结舌:“可他,他老得走路都要杵拐棍了,万一是个又聋又瞎的,不是坏了那位的事儿。”

  鲁宽拍了一下他的脑袋:“动脑子!要是又聋又瞎,族里怎么会派他出来检查枣树。我看他非但不聋不瞎,说不定还识文断字,精明得很。”

  鲁宽和贺一元躲在大树旁,一等孙老头靠近,一个人堵嘴蒙眼,一个人绑手绑脚,孙老头只来得及支吾几声,就被拖走了。

  月池和时春正在林子中漫步,枯黄的落叶被踩得沙沙作响,一仰头就能够看到寡淡如水的日光和浅蓝色的天穹。而在不远处,暗灰色的房屋整整齐齐地蜿蜒到了远方。月池不由拥了拥身上的棉袄。时春微微皱眉:“还是把披风披上吧。”

  月池摇头:“咱们可是在假装访亲的平民百姓,那披风和这一身可不搭。”

  时春道:“咱们这样,真能问出什么来吗?”

  月池信心满满道:“一定能的。从下往上看和从上往下看,必定是天差地别。”

  这点时春倒是相信,可看了真的能变吗?她有些犹疑,但还是没有吐露,无论如何,有改良之心就是好得,能改一点是一点,总比一直固步自封得要好得多。

  两人正说话间,头晕目眩的孙老头就被鲁宽和贺一元扛回来了。就在孙老头被扯出口中的布条的第一时间,他就大吼道:“来人啊!绑……”

  一语未尽,他就感觉脖子上被架上一个冰冰凉凉,寒气逼人的家伙什。孙老头立刻识时务地闭嘴。月池见状呵呵一笑:“老丈不必惊慌。我们是锦衣卫到此办案,有些事务相询而已。老丈只要如实告知,我等一定把您全须全尾地送回去。”

  孙老头眼睛上还是蒙着黑布,可虽然看不到,但锦衣卫三个字,就足够把他唬得魂飞天外。他虽觉得这个声音听起来太年轻了,但刀架在脖子上,也不敢说半个不字。

  月池见他识趣,就对贺一元挥了挥手。移走了刀,松了绑,孙老头方觉长舒一口气。他哆哆嗦嗦开口道:“老爷尽管问,小老儿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只求您饶小老儿一条小命。”

  月池道:“这是自然,我们是朝廷命官,怎会草菅人命。”

  她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此地税有几何?”

  本以为问不到半个时辰,谁知足足问了快一个半时辰才勉强问完。孙老头已是说得口干舌燥了。

  月池也不好虐待老人,于是便打算收尾了:“敢问老丈,可有何难处?”

  谁知这一句,犹如捅了马蜂窝,孙老头就开始义愤填膺地求青天大老爷。北方的村庄本就缺水,前几年又突发旱灾,使得水早已是稀缺资源。孙台子村中的各大家族,为争水闹出过不少事端。孙老头的儿子——孙牛就因争水和雷家人大动干戈。两族的男丁甚至为水打得头破血流。

  孙老头絮絮叨叨道:“您是金贵人,不知道在我们这些地方,一碗土巴和一口水都是贵重得。全家都要仰仗着吃饭……”

  月池明白他的用意,她抽了抽嘴角:“老丈是想我们帮你孙家抢水?”

  孙老头老脸一红:“也不是抢,就是公平地分一下……”

  鲁宽听了对月池道:“头儿,这事儿插手不得。咱们只是过路人,即便如今管了,待我们离开之后,还是一切如常,指不定闹得更厉害。”

  月池微微颌首:“老丈,难道绅士老爷不管这事儿吗?”

  在明代待了十余年,她根本都不会问是否报官。传统社会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无讼,哪怕是城里也是一样。这是一个礼治的社会,传统规则如同经纬纵横交错,一个婴孩呱呱坠地时,他就在礼治的框架中做事。礼俗的规矩早已深入他的内心。【1】

  谁要违背规矩,他的父母、乃至先生甚至都要受到乡老、族老的责罚。在这样的情况下,打官司既是没必要的,也被大家认为是可耻的。但是这种无形的礼俗也不是无所不包。前两年的旱灾就打破了原本的规矩存在的形态,使之变得不适用起来,所以又需要大家相互磨合,产生新的稳定的规矩。这个过程需要一个领头羊。

  孙老头叹了一口气:“原来的汤老爷住在城里去了,他管不了这档子事啊。”

  难怪还在闹,月池正打算开口之际,远处居然传来了叫嚷和厮打声。时春道:“坏了,一定是他们以为老爷子被仇家绑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