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极人臣 第65章

作者:姽婳娘 标签: 女强 女扮男装 朝堂之上 穿越重生

  一群猴子们立刻动了起来,分别站在自个儿的将军身后。而负责它们的训猴人忙齐齐涌了上来,给它们穿上或红或蓝的小马甲。每只猴手里还都发了木制的兵刃。月池凝神细看,有拿刀的,有拿剑的,还有拿长枪的。

  耍猴人朗声道:“两军交战,以和为贵,谁抢得马多,谁就是赢家。”

  朱厚照此刻已然大笑出声:“它们还真听得懂?”

  一旁的小太监凑趣道:“肯定听得懂,猴子这东西,可聪明着呢。”

  月池却心知肚明,这一场把戏不知训了多久,猴子们只怕早就了然于心了,这话是摆明是说给我们规则的。只听鸣锣一响,两群猴子即刻打成一团,什么刀枪剑戟,一律当作木棒使用,乒乒乓乓打得热火朝天。而狗早如离弦利箭一般射了出去,在遇见敌方时,狗汪汪直叫,猴子也叽叽喳喳地吵嚷。没说几句,双方就开始在“马背”上推攘。有几只红队的猴子立刻就被推下马,地上的蓝队猴见状一股脑地冲上去,居然有三只猴站在一只狗身上的奇景。狗当然不乐意,开始满地狂奔,可无论如何,都没法把猴甩下去。还有的猴虽然气力不足,但脑筋灵活,一见敌不过,就立刻旋身吊在狗肚子上,然后啃了狗一口,狗吃痛汪了一声就跑,就此逃过一劫。

  这情景实在是既有趣,又激烈。朱厚照不住地拍掌欢呼,到这一场大战结束,他的手都拍红了,朗声道:“来啊,朕要重赏蓝队,连人带马,都赏!”

  蓝队的耍猴人面上满是狂喜,跪下不住地磕头,猴子们也乖乖巧巧地作揖。

  红队的人却面色不佳,其中一个出列半真半假道:“启禀万岁,我们红队一向厉害,适才不过是大意失荆州,我们斗胆恳请万岁再给我们一次机会,让我们一血前耻。”

  朱厚照本来就没看过瘾,一听还有这出,当然是立刻应允。这下又是声势浩大的一场对战。红队果然不负众望,大获全胜。朱厚照同样也是喜笑颜开,重重有赏。两支猴军就因为皇帝的兴致高涨,这一上午被迫打了四次。

  人因为赏赐而不知疲倦,猴却已经累得不想动了。月池既不想虐待国家保护动物,也不想在这儿继续呆下去。她眼见朱厚照还要再看一次两军对垒,忙插嘴道:“万岁,您这是何必,反正不论谁胜,您都有赏赐,那这么打下去又有何意味,不如就到此为止吧。”

  朱厚照笑道:“看这个不就是看个乐子吗,再说了,这两队都是朕的猴,不论谁赢,都是给朕长脸,朕当然都要赏了。”

  月池还待再辩时,却突然动作一顿,她仔细将朱厚照的话在嘴里翻来覆去嚼了几遍,一时灵光一现,福至心灵。她的心头涌现出巨大的喜悦,让她一扫从戴家出来时的颓废。

  这变化太明显了,朱厚照几乎是立刻就察觉到了,他难掩惊异地问道:“你怎么了?你刚刚在想什么?”

  月池抬头,明眸宛若琉璃瓶:“您看乐子,也不能竭泽而渔啊。若累坏了猴,岂不是得不偿失。”

  朱厚照这下足以断定,他绝对是想到了什么,可他回忆适才和他说的话,明明是在说猴啊,是什么能让他欢喜成这样?

  对君主来说,最好的臣子需兼具才干、美德、顺从三种特质。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十全十美的大臣根本不存在。最得用的一般是两类,一类是如刘瑾那般,虽听话能干,却是狐鼠之辈,可以重用,但必须时时牵制敲打,才能避免他利欲熏心,铸成大错。还有一类就是李越这样,才德兼备,却桀骜不驯,可以作为心腹,却必须防备他自作主张。

  朱厚照过往的经验告诉他,一旦发现他有着这样的端倪,以势压人完全行不通,昨晚他那样敲打他,他居然还是固执己见,看来关键还是要费些周折,以理服人。这是他驾驭臣下必须要付出的代价,他不能只享受持正不阿之辈带来的益处,却不承担弊端。

  想到此处,朱厚照也定下神来,他终于大发慈悲放了猴子一马,还命人送了几车瓜果犒劳这些辛苦的“将士”,接着他就屏退左右,和月池漫步在金鳌玉蝀桥之上。时值金秋八月,秋风送爽,天清气朗,站在桥上遥望太液池,只觉水平如镜,心旷神怡。

  朱厚照道:“朕知道你同情戴珊的遭遇,不忍心让他们家吃下这个哑巴亏。”

  月池一愣,她看向他,朱厚照叹了口气:“朕虽然不喜戴珊冥顽不灵,可他毕竟是出自忠心,一想到那三个孩子就这样平白无故被毁了一生,朕又何尝不心生怜悯。只是朕身为天子,不能事事从心而为,必须顾全大局。现如今边军和京军正在逐渐轮换,京中护卫交替,正是空虚的时候,即便要动手,此刻也绝不是良机。成大事者,需知百忍成金。”

  月池心念一动:“您是说,军队轮换过后,您就会着手给戴家一个交代了。”

  朱厚照道:“一旦时机成熟,朕自然会还戴家一个公道。可在那之前,你不能一直将徐延昌扣在牢中徒生枝节,先把他放出来。剩下的事,我们再慢慢从长计议。”

  这听着倒是诚意满满,言辞恳切的样子,可仔细一思忖就会发现,他这完全就是一个拖字诀,借她的口,去安那些文官的心,时间一长,此事自然不了了之,毕竟天知道时机成熟是什么时候。

  可这对她来说,却是一个机会,她大可将计就计。想到此,她忙作心悦诚服状:“万岁英明,是臣一时心急了,反倒错怪了您。”

  朱厚照道:“咱们之间,何须如此客套。你不要真以为朕是铁石心肠之人就好了。”

  月池笑道:“怎么会呢,我知道,您昨晚说得都是气话,说来也怪臣口不择言。”

  两人各怀鬼胎,面上却是一派其乐融融。一旦背过身去,立刻就开始了自个儿的打算。月池前脚一走,朱厚照就叫来谷大用,他还是不放心,要找人盯着她。而月池则直接去找了谢丕,开始了她的移花接木大计。

  谷大用被匆匆召来,一听朱厚照的命令愣在当场。他低头问道:“奴才斗胆,若是李相公一意孤行,奴才待如何?”

  谁知这话一问,皇上却久久没有回应,他忍不住抬头一看,皇上皱着眉竟然无言以对,半晌方道:“你尽力拦住他,但愿他不要辜负朕的苦心。”

  谷大用心下震动,昔年李越欺瞒还是太子的万岁,被罚到静室内抄书,抄得满手都是血。可如今,他可是要公然抗旨,万岁居然不知道该怎么处置了。这是何等的破天荒。谷大用与刘瑾、马永成等人不同,他能年纪轻轻在东宫时就混成朱厚照身边的近侍,就是靠他聪明果敢,并且会抱大腿。刚入东宫时,他依附的是马永成。后来马永成不敌刘瑾,他便又通过李越攀上了王岳,并同时与李越打好交道。

  这个策略果然得当,他未满三十岁就当上了御马监的掌印太监,由一个被大太监揉扁搓圆的小内侍,变成一言就能杀人的大宦官。昔年那些肆意折辱过他的人,如今都要在他面前痛哭流涕,哀求他不要揭发他们的罪过。可他既然高升,怎能还像以往一般忍气吞声。他被朱厚照营造的表象完全迷住了心神,在内宫大动干戈,午门外的鲜血有他一大半的功劳。

  等一场大清洗过后,他才慢慢回过神来,他根基不深,得罪的人却是一大串,除了那些有意攀附他的人,他几乎没有盟友。他这才开始后怕,可是事已至此,他也只有紧紧攀附皇权,同时抓住他没有得罪过的外朝官员,第一要紧的自然是李越,他一心一意地跟着这位惊才风逸的心尖子走,时时给他传递宫内的消息。本以为是背靠大树好乘凉,毕竟万岁对李越一直是恩宠有加,可这李相公不知是怎么的,怎么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非要作死,害得他还以为又要换大腿了。

  谷大用深吸一口气,还好万岁顾念旧情,只要他能把李越说回转过来,不仅能在万岁面前卖好,李越也会感激他的恩德。想到此,他忙躬身道:“爷放心,奴才一定将此事办得妥妥当当,绝不会让李御史步入歧途。”

  朱厚照点了点头,按理说监视臣下不是御马监的活,可王岳忙着查出凶手,刘瑾又与李越有隙,只有与李越素来关系不错的谷大用去,他才能放心,希望李越能够安分守己,他既不想下狠手磨平他的棱角,就只能指望他自己想通识时务一点了。

第129章 人生交契无老少

  切记不要忘记此刻的初心,不要为功名利禄遮蔽双眼

  可惜, 朱厚照的指望注定要落空,若是真学会了识时务,李越也就不是李越了。她和谢丕站在了戴府门口, 谢丕面露难色, 几次欲言又止,待就要进门时, 他忽然拉住月池:“我们、真要进去吗?”

  月池回眸好笑地看着他:“以中兄,都到门口了,你莫非还要打退堂鼓。”

  谢丕道:“我不是打退堂鼓,我是怕被戴御史打出去,这的确是强人所难了……”

  月池向他指了指身后的时春:“不要怕, 我们大姐武艺高强,会保护我们的。”

  谢丕目瞪口呆地看着一身男装的时春:“真的吗?”

  时春翻了个白眼, 月池道:“比真金还真,走吧,走吧。”

  说着,她就推着谢丕进去了。戴家的家仆都认识这二位,忙引他们去前厅小坐,然后去禀报戴珊。他们才喝了一盏茶的功夫,就听人道:“老爷有请。”

  谢丕与月池对视了一眼, 时春就守在了卧室门外。月池第二次步入戴珊的卧室,房中只有戴珊一人, 他的气色仍没有明显的好转,但却精神了许多。他虽仍坐在床上,靠着软枕, 须发却梳得整整齐齐, 一见他们来, 便道:“二位请坐,请恕老朽无礼了。”

  谢丕和月池谢过之后坐在凳子上,谢丕道:“世叔委实太客气了,近日未来,不知您身子可好转了些。”

  戴珊答道:“胸口尚有一腔意气在,自然还能勉力支撑。二位光临寒舍,可是有了新的消息。”

  他这样直奔主题,倒让谢丕觉得越发难以启齿。月池心知,只能她来开这个头。她道:“戴御史容禀,下官与谢兄已想到了替二位小公子报仇之道,只是若要成功,还需想您借一样东西。”

  戴珊明显不相信,他从谢丕的脸色就揣度出不对劲,他道:“莫不是要老夫的项上人头。”

  月池道:“您说笑了,只是借您的几分耐性罢了。”

  戴珊心一跳,他问道:“不知此话何解。”

  月池道:“您得先将徐延昌从牢里放出来,并表示他并无罪过。”

  这一句,好似沸油泼水,炮仗点火,戴珊一下就炸了。他先是气得浑身发抖,接着就举起手指来指着他们:“你们,你们!亏老夫还以为你们有几分良知,谁知道你们个个都是贪生怕死,丧尽天良之辈。是定国公让你们来做说客?回去告诉他,莫说只害了两个孙儿,老夫就算全家死绝,就算只剩一口气,也要让他伏法。”

  谢丕一叹,他就知道一定会这样,他道:“世叔莫气,我们不是那个意思。就算您信不过我们,难道还信不过家父吗,您与他共事多年,岂会不知他的人品。若小侄真敢如此,早就被他家法处置了。我等此来,的确是来为您排忧解难的。”

  戴珊听及谢迁之名,这才冷静了几分,他目光如电,直视谢丕:“于乔公为我排忧解难的方法,如是让我服软,那就不必再说了。”

  谢丕无奈道:“不是让您屈从权势,而是迂回而为,您这般硬碰硬,除了损伤自身,又有何益。”

  戴珊怒意又起:“哼,真是‘莫信直中直,须防仁不仁。山中有直树,世上无直人。’迂回而为,简直笑话,我行得正,坐得直,为何不能直去庙堂之上讨回一个公道来。老夫不信,皇天当真无眼。”

  月池道:“皇天有眼,而且比您要看得清楚得多。您是天顺八年的进士,曾任学政,博古通今,可知太祖洪武爷在打天下时一面称‘北逐群虏,拯生民于涂炭,复汉官之威仪以民族革命相号召’,另一面,却又承认元朝正统,言说‘天择元君,起于草野,戡定朔方,抚有中夏,混一南北。’洪武爷既说元是正统,却又要攻打他,这是何故?”

  戴珊不想作答,谢丕自觉主动地扮演捧哏的角色:“这是因为元能够统治中原,的确是得到了上天的眷顾,但是他们毕竟是夷狄,不能长久,于是会‘天厌其德行而弃之’。而我大明身为华夏子民,秉承天命,自然当取夷而代之。”

  月池道:“可自古以来,不都是内中外夷,在先贤看来,夷狄之辈,与禽兽无异,为何洪武爷要改变先贤的说法,不直接说他们不配统治中原呢?”

  谢丕一愣,他显然是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月池轻笑一声:“因为自古至今,从来没有一个少数民族能像元一样建立一个庞大的帝国,仅靠原来的内中外夷说法无法解释这一现实,二来当时有士大夫为元亡而自尽,各少数民族心生畏惧,北元将领纳哈也在负隅顽抗,为了收拢这些人心,实行攻心之战,洪武爷才要承认元朝的正统。但是他承认,并不代表他真心认可。在他真正坐稳天下后,在《赐占城国王阿答阿者书》中,他又说‘向者我中国为胡人窃据百年’。打天下时是正统,坐天下时是窃据,这就足以论证我适才所言非虚。”

  谢丕一时哑口无言,戴珊道:“你说这些,是什么意思?”

  月池道:“我只是想告诉您,义或不义,在帝王眼中根本不重要。他们看重的,从来都不是公义,而施行公义是否能给他带来好处。如果以往的公义不能有利于他,他不会践行,反而会再创一种论点来改变公义。您家的事,也是如此。”

  戴珊如遭重击:“老夫不明白,如果让老夫蒙冤受屈,让士大夫寒心,又能给皇上带来什么好处?!”

  月池道:“谁说您会蒙冤受屈,我可以向您保证,皇上一定会找出并严惩凶手,但是那个凶手一定不会是定国公或者其他勋贵。您明白我的意思吗?在边军和京军交换期间,皇上不会动摇军队的稳定,在两军交换之后,皇上也需要勋贵来统摄各营,以形成文武制衡之局。”

  戴珊一时之间仿佛老了几十岁,他脱口想叫一句苍天啊,可话到嘴边却又想起了月池适才所说的皇天有眼,不由老泪纵横,他喃喃道:“我明白了,我明白了,皇天不是无眼,而是有私。多谢你们,多谢你们来让我这个瞎眼固执的老东西认清现实……”

  他胸中的一腔意气正在逐渐散开,他低垂下头,就像干瘪的老树。月池见状也不由生出怜悯之情:“您先不必灰心。认清现实,才能改变现实。”

  谢丕脱口而出:“这还能怎么变,总不能不要文武制衡吧?”

  月池赞许地看了他一眼:“武当然是必要的,可皇上只是要武官势力,却不是一定要现在这些人。”就像猴子相斗一样,是红队赢,还是蓝队赢,又有什么关系,只要是他的猴,就够了。

  月池继续道:“说来这些纨绔子弟,成日为非作歹,又能为皇朝的军队起到什么助力,为什么不让那些一心报国的平民子弟出头呢?有了新的,旧的就成了阻碍,成了需剪除的东西。到了那时,即便无数人反对,皇上也一定会为您家平冤昭雪的。您明白我的意思吗?”

  戴珊和谢丕同时瞠目结舌地看着她,半晌戴珊才道:“可是许多平民武将,大字不识,才智平庸……皇上未必会用。”

  月池失笑:“我适才告诉您,比起义或不义,帝王更看重的是利或不利。我现在再告诉您一条,相较利或不利,帝王更看重的是信或不信。勋贵根基深厚,又几家同气连枝。比起他们,当然是平民武将,皇上用起来才会放心。不要说只是才智平庸了,只要有一二分可造就之处,皇上都会耗费人力物力,让他们山鸡变凤凰。”

  时春在门口等得百无聊赖,李越今儿突然把她叫来,说让她替他把风,防止东厂人士窃听。她一口就答应了,在李家住了这么些日子,自觉也该为这个家做些什么。可她没想到,在这里一等居然就等了一上午。他们到底在屋里说什么能说这么久,她嘀咕间,正房的大门终于打开,她看到身披外袍,有气无力的戴珊居然亲自把李越和谢丕送了出来。戴珊拍了拍李越的肩膀道:“后生可畏,非虚言也。您年纪轻轻,可看人看事,却高出老朽太多了。”

  李越谦和道:“您是端方的儒家君子,这些小道本来就不入您的眼。”

  戴珊道:“这不是小道,而是机变。在官场之中,这份才智才是最难的。只是,老朽勉强为您的前辈,还是有一言相告。”

  李越越发恭敬:“您请说,小子洗耳恭听。”

  戴珊气喘吁吁道:“您为天子所信,也能为天子谋利,这二者就足以让您飞黄腾达。但是作为圣人的门徒,切记不要忘记此刻的初心,不要为功名利禄遮蔽双眼,须引他向善,须要为天下人为求义。这才是一个官员应该做得事。”

  李越仿佛受到了极大的震动,他深深地弯下腰:“谨受教。”

  他们三人一同出了戴家的门,漫步在北京的胡同里,谢丕忽然道:“其实我以前一直对你不服气。”

  月池一笑:“为何?”

  谢丕笑道:“家父是内阁大学士,我是他最得意的儿子,自幼手不释卷,未尝有一日懈怠,只为习得文武艺,售予帝王家。可皇上却对我平平淡淡,反而倚重你。你的才学并不如我,所以我一直料想,他就是看你生得好。”

  月池大笑:“可现在你该明白了,正因你的父亲是内阁大学士,所以皇上才会对你平平淡淡。而我却出身贫寒,如水中浮萍一般只能依附皇权,所以皇上才会对我加以重用。”

  谢丕点点头:“这只是一个原因,我到今日才明白,天下贫寒之士那么多,皇上却独独看重你,必是发觉你的过人之处。我不过是略长于舞文弄墨,可是你却有宰辅之才。”

  月池一惊:“以中兄谬赞了,我从未敢如此想过。”

  谢丕笑道:“可是皇上和我们这样的人,只怕都这样想过。如蒙李兄不弃,某愿与李兄义结金兰,一同辅弼圣上。”

  月池忙道:“认您为兄,我自然是荣幸之至,只是你我只能私下结义,明面上却不能太过亲近。”

  谢丕道:“我明白。”

  两人立刻偷偷找了一条路,让时春帮他们注意四周,他们跪在地上就开始对天结拜。时春委实不知事情是如何发展到这个地步,只听谢丕对着李越和她道:“贤弟有礼,弟妹有礼。”

  月池失笑:“见过兄长。”

  时春只觉汗毛直竖,她依着贞筠所教,生疏地行了一个礼:“兄、兄长有礼。”这只是望了个风,就望出了个兄长了?

  谢丕又道:“那接下来,不知我们当如何施为,才能达成目的。”

  月池道:“小弟能做的已经做完了,接下来就是看兄长的本事了。”

  “我?”谢丕不解地看向他,“我还以为,我只是来撑个场面……”

  “是极,是极,若不是兄长陪我,我只怕说了第一句话,就被戴御史打出去了。”月池笑道,“可若只是撑场面,岂非屈才?”

第130章 论交何必先同调

  你还真是,滴水不漏啊。

  谢丕其实心知肚明, 李越来找他,就是明晃晃的阳谋。他的父亲本指望借武将齐齐反对翰林下放,来引起万岁的警惕, 然后让他和叔叔谢迪暗自揭露阴私, 以立功业。谁知,李阁老横插一杠, 竟说动万岁改变了主意。局势本该就此风平浪静,岂料万岁又将张延龄下狱,就此为文官和勋贵相争搭了一个擂台,甚至到了不死不休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