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极人臣 第48章

作者:姽婳娘 标签: 女强 女扮男装 朝堂之上 穿越重生

  午门外的地砖还是被飞溅的血肉浸透。

  月池知道, 以朱厚照的心性,他所采取的办法,一定不是什么正道, 但她万万没想到, 他手段竟是如此的……他的第一步动作,就是对御马监换血。只此一步, 月池便明白,他是真动了杀心。御马监虽名字带马,亦负责养马,但其职责却不仅限于马。御马监与兵部及督抚共同执掌兵权,同时还负责管理草场和皇庄。御马监太监宁瑾就曾宣称: “腾骧等四卫勇士旗军, 乃祖宗设立禁兵,以备宿卫扈从, 名为养马,实以防奸御侮也。”

  腾骧等四卫勇士是指从永乐时期便建立的一支禁军。最开始这支禁军是由各地卫所挑选的精英和从蒙古地区潜逃回内的蒙古族和汉族青壮年男子组成,名称“羽林三千户所”。后来又改编为腾骧左右、武骧左右四卫,被称为“四卫军”,后又抽调其中精壮,组成四卫营和勇士营。【1】其战斗力极强,主要负责禁宫的安全。而这支强大军队却由御马监以兵符火牌统帅, 这就相当于太监的利爪与尖牙。而朱厚照要整治太监,怎能不先拔牙剔爪呢?他直接让谷大用和马永成空降进入御马监, 成为一把手和二把手。他们的作用之一,就是替她背锅。

  宫里的人精子都明白,太子不可能无缘无故大动干戈, 第一次还能说是他自个儿看了《大明会典》, 可第二次明显涉及那么多内幕消息, 若说没内鬼,谁也不信。与其让他们猜,不如直接把靶子竖起来。于是,朱厚照就选择了谷大用与马永成。一个是区区尚膳监的太监,一个甚至被发配到了皇陵,如非立了大功,怎会一步登天。这下宫内外就会将目光和炮火全部集中在他们身上,至于李越,一个年幼的伴读而已,谁会注意他。

  马永成和谷大用的情状一直在月池眼前回荡。短短数日不见,马永成更瘦了,一袭阳生补子衣穿在身上,就像晾在竹竿上一样。竹丝为胎的钢叉帽戴在头上,竟也有些不稳。他脸上的皱纹堆叠,仿佛暴雨冲刷下黄土,千沟万壑,深深地嵌在脸上。因着这个,即便他极力咧嘴大笑,可这笑容却总带着一股苦味。他显然是明白一切的,可是明白又如何?他只能听命,特别是已经将宫内外得罪干净之后,他只能对太子俯首帖耳,成为他手下指哪儿咬哪儿的狗,唯有如此,才能得到太子的庇佑,保住自己的性命。

  只是月池,仍从他的偶尔一瞥中窥见了他内心翻滚的毒汁,刻骨的怨恨,这是冲着她来得。在中国传统的政治文化中,对君主总是抱有不同寻常的宽容。不论是士人,还是贫民,都先将其所遭受的痛苦归罪于贪官污吏,奸佞小人,而对“被蒙蔽”的皇帝尚存期待,“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就是一个真实写照。只有当这种痛苦出现的频次、程度超过了他们所能承受的极限,这种失望才会演变为对整个王朝的绝望。毫无疑问,马永成将接下来的悲惨都归罪于她。朱厚照只是一时被她的花言巧语蛊惑了。他说不定还计划在朱厚照面前揭穿她的真面目呢。

  相比于较为清醒的他,谷大用就要晕晕乎乎得多。他只是一个普通的青年太监,骤然擢升,使得他被野心、权势蒙蔽了头脑。朱厚照的温言勉励,更是让他心中只余一腔热血。月池就静静看着太子演戏。他先回忆了一下自己在谷大用伺候下的童年,大肆夸赞他:“做事勤勉,忠诚可靠,有勇有谋,堪当大任。”而在谷大用感动得涕泗横流之时,他又话锋一转:“当前宦官中,尸位素餐,贪赃枉法之辈太多,深负皇恩。孤有时想到,不由既愤怒,又懊恼。内宦虽多,可倚重得不过你们几位老人而已。你可千万不要辜负孤的期望。”

  谷大用还能怎么说,当下磕头如捣蒜,大立军令状。马永成无奈,他是副手,只得跟着一起磕。朱厚照果然大悦,赐他们一人一件麒麟补服及数件珍玩。只是,旁的都给了,唯独没有将调动禁军的兵符火牌交给谷大用。没有兵符,禁军就不会听其指挥。没有禁军的御马监,也就是个绣花枕头。谷大用估计到现在都没回过味来,马永成即便心知肚明,也不敢开口。

  月池感叹道,真是好心机,好手段呐,愣头青的谷大用一个劲往前冲,老奸巨猾的马永成在后方替他补漏。这样一来,宫中第二大监的御马监,就已是改革的沦陷地了。只要有了一个口子,其他也就不难攻破了。

  而朱厚照的第二步,就是将石义文提拔回来,让他去核对各监的账面和实物。与马永成同理,石义文也被众人认为是罪魁之一,即便他愿意替人遮掩,大家也不会摒弃前嫌,为今之计,他亦只能听命而行。至于朱厚照的第三步,亦是最后一步,则是正式推行预算和决算制度。他深谙温水煮青蛙的道理,并不想一步到位,引起太大的反抗。

  可即便如此,午门外的地砖还是被飞溅的血肉浸透。朱厚照命人将罪证确凿的太监拖到午门外廷杖,同时命宫中七品以上的太监全部前往观看。犯事的太监被按到在白布上,屁股和大腿露在外面,粗重结实的乌木仗重重击下,在皮破肉烂的痛苦下,没有一个人能忍住闭口不言,撕心裂肺的惨叫响彻广场。而两厢的公公们根本连看都不敢看,有的人甚至用软布将耳朵偷偷地塞住。可这惨叫声无孔不入,似汹涌的浪潮似得,一波一波往耳洞里钻去,让这些公公们吓得瑟瑟发抖,两股战战。

  有些人当场就被打死,有些人还有一口气在,可被打坏的肉都腐烂了,听说请来的大夫无计可施,只能把腐肉割下来,露出森森的白骨。这也就相当是彻底瘫痪,是个废人了。

  这一番组合拳,引得朝野内外,议论纷纷。譬如内阁三公等忠直之辈一面觉幼主英明,另一面又觉他下手太狠,心生畏惧。至于一众贪官污吏,更是唬得夜不能寐,连睡梦中也会被惊醒。刘瑾就是其中吓得最够呛的一个。在朱厚照擢升谷大用和马永成之后,刘公公就觉寒毛直竖,万分不安。他鼓起勇气来拜见朱厚照,谁知朱厚照待他的态度并无任何变化。

  太子那时正靠在贵妃榻上吃杏仁酪。宫中秋冬本就有食用牛乳制品的习惯,再加上朱厚照这些日子的睡眠越发不好,故而也用得多些。上好的甜杏仁用水磨磨出汁来,与去腥的牛乳一道,加上一勺桂花蜜,色泽金黄,香气诱人。见刘瑾来,朱厚照还特特命人赏他一碗。刘瑾一面味同嚼蜡,一面试探性道:“爷,不知宁瑾是哪里触怒了您,才被免职?”

  朱厚照连眼都不抬:“这事当问他自己才是。孤已命他自述,届时你便知晓了。”

  这相当于把皮球又踢了回来。刘瑾又问道:“爷,奴才并无旁意,大用虽然聪明,立有大功,但骤然为一监之首,是否有些勉强了?毕竟,宫中劳苦功高之辈还有很多……”

  这一句话有两层意思,一是在试探谷大用是否真是揭露内廷阴私之人,二是在质疑谷大用的资历,力图拉他下马。谁知,朱厚照来了一句:“若真是劳苦功高之辈,多得是位置等着他们呢。”

  轻飘飘一句,却是杀气腾腾。刘瑾一时只觉神湛骨寒,正恍惚间,忽然手臂一重,一碗杏仁酪就全部浇到了身上,将那件斗牛服污了个彻底。刘瑾一时魂飞胆裂,忙跪下请罪,朱厚照自然是宽厚大量地饶恕他,还是:“无妨,想是这衣裳,与你无缘。”

  刘瑾如遭重击,满头大汗,他心知必是走漏了消息,可朱厚照并未问罪,他一时也不知要如何请罪,若是和盘托出,那只有死路一条,若是隐瞒一部分,又不知要到什么尺度。正当他嗫嚅着准备开口时,太子却说他辛苦了,让他告退。刘瑾只得晕晕乎乎地滚了。

  月池那时正坐在炕上看书,朱厚照敲打完刘瑾问她:“这书就这么好看,让你连这些大事都顾不得了。”

  月池答道:“在臣看来,书里书外,并无差别。”

  朱厚照一愣,问她:“你在看什么?”

  月池暗叹一声道:“《晏子春秋》,二桃杀三士。”这说得是,春秋之时,齐国君主齐景公手下有三位勇士,分别是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此三人皆勇武过人,却依仗功劳横行无忌,不分尊卑。晏子于是建议景公去之。晏子让景公召三人至,却只赏赐两颗桃子,要求他们计功食桃。三人因攀比功劳,起了争执。公孙接与田开疆因自觉功劳不及古冶子,羞愧之下拔剑自刎。而古冶子亦觉自己不仁不义,当场自杀。就这样,就用两颗桃子,便除掉三个心腹大患。

  月池道:“古用二桃,今用三衣,形式虽不同,道理却是别无二致。”

  朱厚照闻言大笑出声:“你的学问做得越发好了。”

  月池垂眸道:“远不及您。”

  她觉得不寒而栗。归家后,她独坐在西窗下,看着屋外潇潇的秋雨,雨打在瓦片上,滴滴答答奏着轻声,墙角幽绿的苔藓在这靃靃霏霏中肆意生长,而随秋雨、随绿苔所蔓延出的一股子湿冷凄楚,将她的舌头都沁得透透得,余下的苦涩使得它僵硬得像块木头。

  她的计划都实现了,灾区的百姓有了足够的赈灾银两,负责的官员心生畏惧,想必亦不敢再像往常一般肆意妄为。宫中的太监自此更是夹起尾巴做人。可她心中没有半分的欣喜,反而只有沉重。月池喃喃道:“我应该是没做错的啊。”可是,为什么,这践行方式让她如鲠在喉呢?

  上天真是待她太过残忍,要么就让她自由自在地生活在二十一世纪,就算不成,让她早来个十几年亦好。她宁愿在弘治帝手下当一个芝麻官,也不愿在朱厚照身边做红人。可惜,弘治帝的性命只怕已如风中之烛。朱厚照今年甚至要求她留在宫中过年,不允她回到苏州老家。这已经充分证明,变天的时候真的要到了。

第94章 易象飞龙定在天

  只要您想,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已进入隆冬的京城, 此刻是已是一片洁白。即便是夜里,空中也如搓绵扯絮一般。刘宅中奴才直冻得清鼻涕直流,可碍于失眠的主人, 他们只得强撑着, 一撸鼻涕,将炖好的补品送进去。一掀貂鼠毡帘, 一股暖香迎面而来,刘瑾与妹夫孙聪及门客张文冕正坐在一处。刘瑾坐在大炕上,身下是织金缎大条褥,靠着得是天孙锦引枕。而孙聪与张文冕则坐在他面前的黄花梨椅子上。入内的奴仆早就在空气里嗅出了刘瑾身上的郁气,连大气都不敢出, 眼观鼻鼻观心,将手里的汤盅放下就迅速退了出去。

  可孙聪明显没有这样的眼力见。他本正与美妾厮混, 正温香软玉抱满怀的时候,就被刘瑾差人叫来,当成就吓萎了。他一面在心里抱怨这个狗太监大舅哥不知正常男人的夜生活,可另一面碍于刘瑾的威势只得赶过来。可由于暗藏不满,他一开口就是半讽半嘲,嬉皮笑脸:“大哥,不是小弟说您, 您未免也太胆小了吧。不过是在殿下处不小心污了袍子,送去浆洗干净也就是了, 殿下又没降罪,您怕什么。”

  说着,他打了个哈欠:“大晚上的把我们叫来, 二姐回去, 又要骂我……”二姐便是刘瑾之妹谈二姐。

  刘瑾本就心情不豫, 恰好这个蠢货撞上来,怎能不一泄怒气。他抬脚就是一下,别看刘公公年事已高,身体倒是颇为健壮,这一脚含怒而出,竟然生生将孙聪连人带椅子踹了底朝天。张文冕见状忙请刘瑾息怒。这个张文冕是华亭人,据说是受人引荐给刘瑾,此人不仅通文墨,而且颇有才智,在刘瑾初掌大权时,表现得十分能干,故而深得刘瑾看重。他生得面白无须,文质彬彬,说话亦是和缓,三言两语就将刘瑾的怒火平息下来。他道:“二爷只是年轻,一心只想宽慰您,故而才失了妥当。您既教导了他,他想必也知错了。”

  孙聪挨了这一下倒是把聪明劲都找回来了,忙爬起身道:“大哥,是我嘴臭,晚间灌了几杯黄汤,酒还没醒,我知道错了,您大人有大量,饶过我这一遭吧,啊。”

  刘瑾不置一词,反而将汤盅的小盖打开,一股浓香立刻散发出来。孙聪别过头去,压抑腹中翻滚恶心。俗话说,缺什么补什么,这话在太监身上,也同样适用。而他们最缺的,自然是男欢女爱之乐和身下的“宝贝”,所以,他们在冬季时最常吃的补药就是牲畜的生殖器官,包括牝具、牡具和外肾卵。

  其中,白牡马之卵尤为珍奇,价值数银,被大家称为“龙卵”。刘瑾喝得正是这龙卵汤。龙卵腥臊,所以才以重料烹调。纵闻起来异香扑鼻,可一想到这是何物,一般人都会大失胃口。刘公公自然不是寻常之辈,他将那物什在嘴里细细地嚼碎,将滋味都品尝干净了才咽下去。直到把最后一口汤喝尽了,他方叫孙聪起来,接着又问张文冕道:“文冕,你怎么说?”

  张文冕面露愁色:“以在下看,刘公的处境不妙。殿下,明显就是对您心生不满,之所以不明着发作,是因他金口玉言,刚刚提拔您不久,如此刻将您黜落,岂非打自己的脸。故而只能先敲山震虎。”

  刘瑾扶额道:“你和咱家想得一样。”

  孙聪听得一惊,他全部的富贵就来自于刘瑾,而刘瑾的富贵又依托于朱厚照,想想三年前刘瑾被下狱时他们全家的日子,孙聪就不寒而栗。他忙道:“大哥,咱可不能坐以待毙啊,在殿下隐忍不发的这段日子,咱们就要绞尽脑汁将殿下的欢心博回来啊。”

  刘瑾嫌弃道:“这还用你说。我叫你们来,就是商量该怎么办。”

  孙聪一拍手道:“您前阵子不是一直再找美男子吗,那人到了吗,赶紧送进宫去,让他吹吹枕边风,替您圆缓过来呀。”

  刘瑾略有心动,到底还是摇了摇头:“时候不对,万岁的身子不好。若是马屁拍在马腿上,惹得太子震怒,是偷鸡不成蚀把米;若是马屁拍得恰到好处,惹得太子在这个节骨眼上失仪,咱们还不被文官给撕了。”

  孙聪一时垂头丧气,张文冕这才开口道:“刘公此刻,还得在正经政事上使力。”

  刘瑾同样不赞同:“总不能让我和谷大用那厮混到一处吧,宫里已然是沸反盈天,若我再明火执仗地插手,日后哪里还有脸面在内廷行走。”

  张文冕道:“内廷不行,不是还有外朝吗?”

  这一句惊醒梦中人,刘瑾若有所悟,当即苦思冥想,寻求发挥之径。张、孙二人会意,乖乖告退。这厢刘瑾因前程彻夜难眠,而另一厢,马永成也因仇恨而钻心刺骨。头发花白的老太监躺在锦被里,一只花猫卧在他的怀里。他干枯如芦柴棒的手在猫儿身上摩挲着,猫兴许是困了,小小打了个哈切,避开了他的手。马永成的动作一顿,他掀开被子,扬手将这只奶猫丢出去。猫受惊了,绒毛全部炸起,像一只蓬球。守夜的小太监被惊醒了,忙绕过屏风进来问道:“师傅,怎么了?”

  马永成无力地瘫回被窝里:“没事,把它的皮剥了吧。”

  那小太监一愣,应了声是,轻车熟路地把猫掐死抱走,小猫发出短促的尖叫就没了声息。房门一开一闭,发出嘎吱声,小太监很快就又抱了另一只小猫过来。

  马永成搂着猫,望着漆黑的帐顶喃喃道:“大风大浪都过去了,竟然在小阴沟里翻了船。这一翻,还翻得这么的……”

  他一时说不出话来,眼角发酸,舌尖发苦,他心知肚明,光靠宦官是扳不倒李越了。这小子太聪明,又生得太好,爷早就离不开他了。而他如今尴尬的位置,也根本无法从宦官队伍里获得一星半点的助力。那就只能靠外朝了。

  “忍,忍,忍,百忍成金。”他絮絮地念叨,明年二月,这个小瘪三就要入朝了。他忍不得奸宦,又岂会放过贪官。大明的贪官可不少,等到他自寻死路要去踢铁板时,他就添上一把火,不把这小龟孙烧得尸骨无存,就对不起他一把年纪吃得这顿苦!

  太监们的怨气仿佛凝结成了实质的阴云笼罩在金碧辉煌的紫禁城上空,在他们各自心怀鬼胎之际,终于迎来了弘治十五年的春节。腊月二十四日,宫中开始祭祀灶王爷。在灶王慈眉善目的神像前,摆上了糖瓜、猪血糕、黄羊肉和美酒等来佳肴祭祀。糖瓜、猪血糕等都是粘牙之物,为得是堵住灶王的嘴,让他上天莫说本家的坏话。至于黄羊肉,是汉代阴子方为人仁孝,一日见灶神,便以家中黄羊祭祀,因此暴至巨富,三代不衰。世人为求阴子方好运,也如法炮制,这一习俗就延续下来。

  拜过灶王,新年就正式开始了。宫中所有太监都换穿葫芦景补子衣。乾清宫丹墀内,也自廿四日起,至次年正月十七日,天天放花炮。弘治帝在噼里啪啦声中无法安眠,可这是习俗,扫除旧年的晦气,他也只得忍了。这还不算完,在乾清宫的院子里还烧上了柏树枝。俗话说:“柏树枝儿烧一烧,妖魔鬼怪全都跑,腿脚不痛眼睛明,大病小痛飞云霄。”因为弘治帝重病,今年烧得柏树枝就格外多。整座宫殿都被花炮和树枝烟气笼罩。弘治帝咳得上气不接下气,只得让人紧闭门窗,多多洒水。

  端本宫也是如此,月池一到宫门口,就看到了门外威武的门神像和新挂上的桃符。她不由想起了王安石的诗句:“真是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一入宫门,她又见小太监们搭着梯子正在屋檐上插东西。月池好奇地问道:“这是作甚?”

  丘聚陪笑道:“这是在插芝麻杆,取节节高的好兆头。”

  月池失笑,没想到宫里也信这个,只是碧瓦朱甍之上遍插此类乡土味重之物,怎么看怎么不搭调。她抬脚入内,没想到,端本宫里的年味儿更浓,她忍着烟熏火燎,进了朱厚照的卧室,就被床上的金光闪闪晃花了眼。锦帐的四角全部坠上沉甸甸的金银八宝,而床边的一串串编好黄钱挂得密密实实。朱厚照正坐在钱中央,让小太监伺候着穿靴。

  这次都不消月池问,丘聚就答道:“帐上挂这些,亦是为招财纳福。”

  月池忍笑点点头,朱厚照一见她的神色就知她在想什么,没好气道:“怎么,你们家不挂吗?”

  月池摇摇头揶揄道:“我们哪有您这样的好福气。”

  朱厚照翻了个白眼:“大过年的,孤就赏一份福气给你。来啊,把钱串给他也拿几条,让他回去挂好!”太监们含笑应是。

  月池牙酸:“大年初一来拜见您,尚未呈上礼物,您怎么就先赏了呢?”

  朱厚照戴上翼善冠:“哟,太阳打西边出来,铁公鸡也拔毛了。呈上来看看。”

  月池道:“您且等等,上次的铁板可好了吗?”

  朱厚照道:“早就好了。”

  他命人抬上来,果真将铁做成了现代支架式黑板的模样。只是这宫里造物,支架上尽是雕龙刻凤,就连铁板的边缘都是呈海水龙纹。月池嘴角抽了抽,又让人把《大明混一图》取来。这是洪武年间,太祖爷钦命绘制的一幅世界地图。在彩绢之上,不仅有大明的行政区划,山脉河流,镇寨堡驿等,还有欧洲、非洲的图景,甚至连尼罗河和德雷肯斯山脉都画了出来。当月池看到这一幅稀世珍宝时,内心的激动可想而知,可在激动过后,生出的是不解,中国人明明在六百年前就开始认识世界,为何后期又如此封闭无知,甚至还有君主问出能不能走路到英国的奇葩问题。可惜,历史的真相,即便她到了五百年前,也无法完全揭露。她能做的,只有竭尽全力,让历史不再重演。

  她让太监们把地图放在铁板上,从带来的木匣里取出小旗。这些小旗子的底部是磁铁做得,故而能够吸附在铁板上,而在小旗之上,则用整齐的小楷写上了官名人名。月池一一将小旗放到其所属的行政区划上。朱厚照会意,眼前一亮,他也上前来,两人一道,很快就全部放好。

  彩绢之上,小旗密竖,大明山河,官场风云尽收眼底,可其集中之地,只在中央这一块。朱厚照心中经天纬地,执掌乾坤的豪情不由一黯,月池只听他道:“要是整张图都插满,该有多好。”

  她心在狂跳,她望着朱厚照神采四溢的模样,接口道:“只要您想,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第95章 回首茂陵松柏树

  除夕不是已经过了吗,这是敲哪门子的钟?

  他们并没有再细谈下去的机会, 这毕竟是大年初一正旦日,即将到来的是极为盛大的朝贺礼。在看完地图之后,月池便识趣告退了。而朱厚照得先去拜见父亲、祖母和母亲, 然后再到华盖殿和父亲一起接受百官朝贺。他头戴九旒冕, 五色玉珠在额前如水波一般晃荡,上身是玄衣, 绣有龙、山、火、华虫、宗彝五章,腰间描金云龙纹的玉佩由玉珠相连,行动间,美玉相碰,发出清脆的声响, 佩下的四彩小绶在微微晃动。这一身沉重的衣冠穿上,素来跳脱的太子也不得不庄重起来。他在司宾的引领下在殿前行鞠躬叩拜之礼, 这拜完之后,方能在内赞的引领下入殿,向弘治帝致辞称贺。

  朱厚照幼龄便做了太子,不会说话时,便由太监抱着行礼,多年以来,早已轻车熟路。他仰头看向宝座上的父亲, 他首先看到的是父亲脚上如意云头的赤舄,接着是纁色的下裳, 大绶六彩,然后是多了日、月、星辰纹饰的玄衣。弘治帝的头上戴着十二旒冕,朱缨系在他的下颌上。这身冕服华丽威严依旧, 可父亲却明显苍老了, 他不复少年时的精力, 只能极力在宝座上坐正,稳住身躯。在察觉到儿子的视线时,弘治帝露出一个微笑。朱厚照敏锐地察觉出父亲的勉强,他不知不觉加快了语速,一旁的内赞瞪大双眼,可又不敢开口。在致辞完毕之后,朱厚照又行叩拜之礼,他想和父亲说点什么,可礼官又将他引到殿外,他只得又对着宫室鞠躬叩拜。

  接下来是去咸熙宫拜见王太后,去坤宁宫拜见张皇后,紫禁城的女主人们早就戴好了九龙四凤冠,在凤位上端坐如仪,祖孙与母子之间同样没有说家常话的机会,大家抓紧时间走完仪式流程,就准备接受朝贺了。弘治帝与朱厚照要接见百官和外国使者,而王太后和张皇后则要接见命妇。这个年,帝国第一家庭所有成员过得都不容易。

  在正式的朝会开始前,鼓手会击三次鼓,第一次为“初严”,这如雷鸣般的鼓声响起时,所有文武百官就需穿好朝服,立在午门外等待,接着击第二次鼓为“次严”,大臣们就从左、右掖门鱼贯而入,分列在丹墀两侧,到了第三声鼓即“三严”时,皇帝方在华盖殿升座。接下来就是没完没了的跪拜,入殿之前臣子们先来五拜,内赞官唱宣表目和宣表时,大家再跪下去,大声以文雅的方式,华丽的语言祝皇帝新年快乐。之后,序班在殿东举表案时,满朝文武又跪下去。内阁首辅李东阳作为大臣的代表,跪在丹陛之中,再次向皇帝致辞,他洪亮的声音在殿中回荡:“兹遇正旦,三阳开泰,万物咸新!”这次说完之后,大家再跪四次。弘治帝这才颤颤巍巍地起身,朗声道:“履端之庆,与卿等同之!”【1】

  臣子们深深地伏在地上,开始山呼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声音响彻天穹,可被祝万岁的弘治帝却在龙椅上头痛欲裂。可是这时没有一个人能去扶他下来。他是至高无上的,谁能在此刻代替他接受百官朝拜呢,就算是朱厚照也是如此。他能够帮自己的父亲监国,却不能代替他做皇帝,这是极大的僭越。朱厚照所受的教育不允许他这样冒犯皇父的权威。弘治帝只能含着参片坚持,他不能在这种场合公然离席。接下来还有大宴群臣,弘治帝一连喝了三杯方离席。虽然金樽里装得都是水,但他还是劳累过度,最后在太子的搀扶下回到乾清宫服药休息。

  这让一些外地官员们欢欣鼓舞的心情又蒙上了一层阴霾。见到皇帝出席时,他们还以为陛下已经好转了许多,毕竟宫里传来的消息是,陛下正在安心静养,谁知道,万岁竟然来一场宴会都无法支撑。刘健等人只能极力将浮荡的人心镇压下去。可看来这一切功夫都是白搭,因为在元宵十日假期都还没结束时,乾清宫就急召内阁三公,皇帝已然不起。皇帝重病日久,因太子监国,才得以修养一段日期,可攒下的微薄精力只能维持他虚弱的生命,却经不起劳累消耗。

  在他们赶到之前,王太后与张皇后正在弘治帝的病床前。弘治帝先看太后,腮边滚下泪珠:“是儿子不孝。”

  王太后凹陷的眼眶也在发酸,她的嘴唇抖了抖,极力忍住眼泪,挤出一个微笑:“哪儿的话,再也没有比皇帝更仁孝的君主了。哀家能够有子如此,是三生有幸。”若不是抚养弘治帝,她早就同其他宪宗嫔妃一样,在冷酷的宫闱里以未亡人的身份慢慢腐朽枯败,可由于弘治帝,她虽不曾生养,却能体会到天伦之乐。

  弘治帝从锦被中伸出手来,拉着王太后道:“儿子还有一事……要劳烦母亲……”

  王太后如遭重击,弘治帝对她的称呼一直是娘娘、母后,却从来没有这般亲切的像寻常百姓一般,叫她一声母亲。就这一声,让她的眼泪再也止不住了,她的泪水簌簌地落下:“佑樘,佑樘,我的儿子,我的儿子啊。”

  弘治帝哽咽道:“儿子不孝,让母亲白发人送黑发人……照儿年幼,他的大婚和后宫,还劳您多多费心……”

  常人以为后母难当,孰不知嫡母更难当,特别是皇帝的嫡母。王太后在宪宗时代就老老实实当布景板,在弘治帝时,她也从来不与张皇后争锋,呆在自己的咸熙宫安享晚年。可她清闲了一辈子,到头来,听弘治帝这话的意思,竟然是让她越过张皇后照管太子的内宫,甚至隐隐有辖制张皇后之意。

  她下意识就要推辞,不愿插手到皇后与太子这对亲生母子之间。可弘治帝十分恳切:“算是儿子求母亲,史家工笔,必会铭刻母亲的恩德。”

  王太后大为震撼,提及史家,相当于是公然赋予她巨大的权力。她念及与弘治帝的母子之情,最终点了点头。

  弘治帝这才看向呆若木鸡的张皇后,她的双眼已经肿得如核桃一般,早在弘治帝正旦回来时,她不顾自己的疲累,在卸下严妆后,便日夜不休地守在弘治帝身旁,在他昏迷时,不知流了多少眼泪。可到头来,在临走的时候,他居然将王太后抬了起来,就为以孝道压制她!

  可她说不出一句不满之语来,弘治帝的脸上生机已然如潮水一般退去,张皇后唯一能做的,就是紧紧攥住他的手。弘治帝微微一笑,他想说一些柔情的话,可言语到了嘴边,却变成了:“好生约束外戚,勿要再生是非。切记,后宫不得干政。”

  张皇后手中一紧,其上青筋鼓起,她的脑子里仿佛装进了上百只蜜蜂,嗡嗡乱窜得声音搅得她气血翻腾,她的身子仿佛在云端,又仿佛陷入泥沼,她艰难地开口:“你、你没有旁的话要同我说了吗?

  弘治帝嘴唇微动,可就在此刻,内阁三公求见。按照规矩,外臣入内,女眷要回避,张皇后死不松手,王岳无奈,万一耽搁了遗诏下发,他们都万死难赎其罪,他只能亲自上手将皇后苍白的手指一根根地掰开。身强力壮的宫女将她强行架起来,拖到了内室。朱厚照对母亲的眼泪毫无反应,他跪在弘治帝的床前,一言不发。这时,李东阳、刘建与谢迁已然入内,三个垂暮老人跪在弘治帝的病床前,送这位年仅三十六岁的皇帝最后一程。

  弘治帝发出了剧烈的喘息,他的嗓子就像一个破风箱,却要竭力发出最后一点声音:“太子聪慧刚毅,但是年龄尚小,行事难免有疏漏……还望先生们尽心辅佐,使他担得大任,朕死也瞑目……”

  内阁三公伏地痛哭,连声应是。弘治帝这才看向了自己的儿子。他只来得及抬起手摸摸他的脸,艰涩道:“要好好的……”就溘然长逝了。朱厚照茫然地看着父亲的手重重落下,跌入锦被中,他的世界也随之崩塌了。

  月池此前还在吃元宵,五色的元宵在藕粉中,红、绿、紫、黄、白的团子在晶莹剔透中徜徉,金色的桂花点缀其上,这带来的不仅是味觉,更是一种美妙的视觉享受。贞筠坐在一旁,笑道:“怎么样,不错吧。”

  月池还未答,时春就道:“看着是不错,吃着如何,就不知道了。”

  时至今日这两人还是同猫狗相见一样,贞筠哼了一声:“谁问你了!爱吃吃,不吃拉倒。”

  时春端起自己的黑芝麻汤圆:“本就没想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