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极人臣 第129章

作者:姽婳娘 标签: 女强 女扮男装 朝堂之上 穿越重生

  瑞和郡主继续道:“臣妇仰赖天家恩典,享了一辈子的福,到了这把年纪,自知时日无多,徒留这些身外之物又有何用,不如献于边军将士,权做功德。神佛有灵,还能庇佑子孙平平安安。良儿听说后,即刻自请要押送物什去宣府。他说自己虽是开国豪杰之后,却全无祖上的弓马本事,只是略通些文墨而已,平日里是白拿俸禄于社稷无功,如今好不容易有这样的机会,自然是要略尽绵薄之力。我和他娘是想,就是跑了一趟而已,能有什么大事?可没想到啊……”

  曳夫人恨声道:“郭永他、他和良儿也是自小一块长大的,他怎么下得了手啊……”

  王太皇太后心中同明镜似得,这又是子孙,又是郭永,还是在剑指爵位。这就不是她能够插手的事了。她尽管同情,仍只能道:“皇帝一定会秉公处置此事的。”

  瑞和郡主靠在玫瑰椅上,一脸心如死灰:“娘娘,臣妇知闹成这样,都是因长房不肯放弃爵位的缘故。事到如今,良儿也没了,我们还争那些虚名作甚。臣妇今日来见娘娘,不敢抱有一点不该有的奢求。只有一桩事,想求娘娘的恩典。臣妇是即将驾鹤西归的人了,长房如今只有一根独苗,若我去后,勋儿也遭人……”

  一语未尽,瑞和郡主已是泣不成声。王太皇太后忙道:“郡主何必如此,哀家不信,谁敢如此放肆,要使永嘉大长公主一脉绝嗣!”

  瑞和郡主感激涕零,她道:“有娘娘这句话,臣妇即便到了九泉之下也能安心了。”

  她又跪下叩首。王太皇太后看得心下酸楚不已,心中已对郭聪一脉生了不满之心,这得是有多跋扈,才敢公然杀害族兄弟,逼得一个皇室郡主无路可走。她难得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厚赏郡主、曳夫人及郭勋。流水似得的赏赐端入郭府中,瞧在郭聪眼中,让他简直是如坐针毡。

  他在房中急得似热锅上的蚂蚁一般,本以为是万无一失,谁知却被倒打一耙。他的嫡长子啊,居然要被当作罪犯押解回京了!他急急唤人进来道:“宣府那边的情况如何,叫你找的证人找到了吗?”

  下人面如土色,期期艾艾道:“老、老爷,小的们什么法子都用光了,只是事到如今,已经无人敢出来作证。他们都忙着给李越大办丧仪呢。”

  “什么!”郭聪啐道,“人他妈的都死了,还搞这些作甚?”

  下人道:“就是因着人没了,所以才好赚表现呐。”

  郭聪被气了一个倒仰,一时竟然无话可说。

  刘太监正在和众官僚一起,给李越挑棺材板。刘公公就像恶婆婆挑媳妇似得,翘着兰花指道:“这个不成,那个不好,再换、再换……”

  正闹腾间,巡按察院的周御史满头大汗跑了进来。刘瑾嫌恶道:“跑什么!”

  今时不同往日,周御史吓得一哆嗦,忙道:“督主恕罪,下官家中有一块好板,将将才送来。特请督主去过目。”

  刘瑾懒洋洋问道:“是何材质啊。”

  周御史忙喜道:“是上好的紫衫木。”

  刘瑾挑挑眉道:“那可是件稀罕物啊,就抬上来看看吧。”

  周御史忙招了招手,几个挑夫气喘吁吁地将大棺抬上来。众人一见,果然是好板,厚有五寸,纹理皆美,其上还绘着松鹤鹿等图样,俱是栩栩如生。刘瑾轻轻敲了敲板子,声音清脆动听,如鸣钟击缶一般。他问道:“这板子有些年头了吧。”

  周御史道:“回督主话,这板子是家父早年寻得,一直藏于家中,本想用于他老人家百年之后。但如今李御史仙逝,李御史高风亮节,待我等属官皆如亲族一般。我等无用,只能为他料理好身后之事……”

  说着说着,他竟然哭出声来,刘瑾嘴角抽了抽:“这么说,你是打算将你自己亲爹的棺材,送给李御史用了?”

  周御史恳切点头:“李御史本来就是我等的再生父母啊。”

  他的同僚见他占了先,心中忿忿不平,忙也挤上来表忠心。

  “李御史阳煦山立,志洁行芳,对我等是言传身教,虽无师生之名,却有师生之实啊。”

  “晚生跟随李御史做事,御史年纪虽轻,行事却老成持重,德才兼备,晚生对其的敬重,与对自己的亲生父亲一般无二呀。这是下官多年的积蓄,愿为李御史的丧仪尽绵薄之力!”

  一个人认了爹,愿意掏钱来为“亲爹”办丧事,其他人当然也不能落后,只能咬牙都认了爹,掏出银两来,希望能送“圣人”一样的李御史早登极乐。刘瑾看着这一场闹剧,突然回过神来,他们其实一直都想送李越往生,只不过送的方式,前后截然不同罢了。

  都御史刘达经此一遭,仿佛老了十岁,脸上沟壑深刻,他颤着声音道:“是否还得办一些法事?”

  此言一出,立马就有人附和,有的人说要请一百零八位高僧来念经超度,有的人说要做七七四十九的水陆法会,还有人说要为李御史建庙立碑,以供后人瞻仰。更有甚者,有人主动提出,李御史没有子嗣,他自己的儿子聪明伶俐,乖巧可人,愿意过继给李御史,好给他披麻戴孝。

  刘瑾回头看了一眼李越的牌位,突然笑出了声。一时四座皆静,大家都傻傻地盯着他。刘瑾乐不可支道:“好一群孝顺的乖儿啊。你们要早有这份孝心,你们亲爹何至于被围困一个多时辰,至今尸骨无存呀。”

  一众人闻言立时面如死灰,刘达是又惭又怕,半晌方颤颤巍巍道:“刘太监,你、这话不可胡言,别忘了,你也在场!”

  刘瑾一面摆手,一面道:“好好好,不说了,不说了。咱们再议。依我看,什么念经超度,水陆法会都不必办了。”

  有人脱口而出:“这怎么成……”

  刘瑾冷笑一声:“怎么不成。你以为李越在乎这些吗?按我的意思,就把这银钱一半给那些受伤的士卒瞧病,一半分给战死之人的亲属。也不算大家伙都烂了心。”

  刘达面色一白,他道:“可是,是不是太多了……”

  刘瑾粗粗点了点数目:“是多了些。这样吧,李御史素是怜香惜玉之人,要是还有多余的就分给贫苦人家的女孩,权做嫁妆,也免得她们没钱嫁不出去,熬成了老姑娘。”

  刘达默默无言,算是同意了,可其他人仍满面犹疑。刘瑾不耐烦道:“行了行了,不就是眼见风向不对,想重新站队,好推卸责任吗?咱家不比你们了解圣上,了解李越,按我这个法子办,才能安然无恙,知道吗!”

  众人只得点头。之后几天,虽免了大部分繁文缛节,但最基本的吊唁之礼还是得有。比起官员们的装模作样,百姓与士卒就要真诚得多。他们自发地披麻戴孝,在李越的灵位前上香。贞筠就是在这一片雪白中,来到了宣府。

  这些日子,她早已将眼泪都哭干了,她望着巍峨的城墙,扯了扯嘴角道:“你不要我来,我偏要来。你看,我到底还是来了。阿越、时春,我来带你们回家了……”

  牛车在东岳庙前停住。夏启前往叩门。一听是国舅爷和李越的夫人至了,宣府的大小官吏都迎了上来。

  贞筠根本无暇同他们闲扯。她直奔主题道:“灵堂何在?”

  刘瑾道:“恭人请。”

  然而,当一身素服的贞筠来到灵堂时,她发现这里是香烛纸马,纸扎花圈一应俱全,独独没有的,居然是李越和时春的遗体。

  她霍然回头,双目都要喷出火来:“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她们人呢!人到哪儿去了!”

  刘瑾叹了口气道:“实不相瞒,当我们的人赶到时,只找到了这两样。”

  他招了招手,下人们将一把沾满血污的刀和一具马尸送了进来。这一匹黑马的后身遍插箭矢,伤口狰狞,叫人触目惊心,不忍再看。贞筠双手发抖,她拿起了这把刀怔怔不语。夏启急急道:“这,这是我那妹夫的东西?”

  刘瑾沉痛道:“对,刀是李御史的物件。而这马是李御史的坐骑——神驹玄青。”

第237章 等闲离别易销魂

  郭永的脸直接嵌在粪土堆里。

  大黑马在活着的时候被人称为畜生, 日日打骂,死了之后却成为神驹,有了名姓, 受香火供奉。无人想过, 它只是一匹马,最想做的只是在原野上飞驰。李越在活着的时候被人憎恶, 多少人费尽心机想取她的性命,死了之后却被众人奉为高士,受到顶礼膜拜。无人想过,她只是一个普通人,最想做的也只是能够在一个美好的世界和家人一起安稳生活。

  到了这个地步, 不论是大黑马还是李越,都已不再是他们本身, 而是成了一个符号,成了人心利用的工具。

  贞筠却无心感慨这些,她满心满眼都被希望填满,她一个箭步上前:“那她们是还活着……没找到人,就说明她们还有活着的希望!你们办什么丧仪,出去找人啊!快,立刻派人出去。表哥, 咱们俩也去找,一定能找到, 一定能找到……”

  夏启被她紧紧攥住,他看着她血丝密布的眼睛,一时说不出话来。在贞筠的再三催促下, 夏启开口道:“刘太监, 咱们还是再去找找吧。”

  在李越的灵堂中, 这满堂的官员没有一个肯动,包括刘瑾。贞筠烧得火热的心,仿佛被谁丢进冰水里,刺啦一声,炙烈的红光褪去,渐渐变得灰暗。她忽然反应过来:“你们都不想去,是不是?你们根本就不想李越和时春活着回来,对不对?”

  众人都避开了她的目光,贞筠几乎要把一口银牙咬碎:“好,好得紧,我要去告你们,我要去告御状,我要你们所有人,都给她们陪葬!”

  她的歇斯底里把所有人都吓坏了,刘达忙道:“恭人莫慌,我等并非不尽心,而是已然将方圆五十里都搜寻过了一遍。确实不见李御史和二夫人的踪迹,想来是遭鞑靼人……唉。”

  贞筠喘着粗气:“你们不是马上就围剿救援了吗,你们不是立刻就追上去了吗!”

  镇守太监邓平辩解道:“恭人,武定侯府的郭永将我等囚禁,我等拼死闯出。在郭良公子的帮助下制服郭永后,方能够调兵救援。但战场上瞬息万变,我等的确来得有些晚了,所以一直与外围的鞑靼士卒交战,等到我们赶到时,李御史已然……”

  朱振叹道:“鞑靼小王子恨李御史入骨,落入他手,只怕是凶多吉少。”

  贞筠的身子踉跄了两下,夏启忙架住她,贞筠道:“那难道,连尸首都找不回了?”

  刘达躬身一礼道:“还请,恭人节哀。”

  贞筠放声大哭,几乎要将心肺都呕出来。所有人嘴里安慰不断,心里却松了一口气。他们都以为,这事儿算是糊弄过去了。

  然而,贞筠在回房后的第一时间就擦干了眼泪。夏启被她翻脸如翻书的速度惊呆了,他犹疑道:“筠儿,你这是?”

  贞筠沉声道:“他们在撒谎。既是拼死杀出,身上怎无什么大伤痕。再说了,一个无兵权的小侯爷,凭什么能在宣府同时囚禁三位最高长官。他们三个只要高声叫嚷,郭永还敢动手杀了他们不成?”

  夏启倒吸一口冷气:“不是囚禁,那就是,你是说,是他们合谋?”

  贞筠道:“对,一定是。”

  “那妹夫呢?”夏启急急问道。

  贞筠摇头叹息:“我也不知道。表哥,你一定要帮我,我们一定查明真相。”

  夏启点点头:“好好好,你放心,我现在就派人去。”

  说着,他抬脚就要走。贞筠忙叫住他,她犹疑片刻道:“千万小心。人前莫要露出端倪,否则,恐怕连我们都有性命之忧。”

  夏启吃了一惊:“他们敢?咱们是什么人,他们吃了熊心豹子胆不成。”

  贞筠叹道:“防人之心不可无,怕就怕他们狗急跳墙。”

  夏启点点头,他前脚刚走,后脚贞筠开始写书信。然而,她的这份信却没有如她所愿,送回京中,而是在半路就被拦截下来。刘瑾拆开火漆,一目十行看过后道:“她可比那几年聪明多了,只是,到底还是年轻。”

  董大道:“督主还没明示,为何要巴巴地将她的信拦下来。”

  刘瑾摸了摸下巴道:“秦竺、柏芳等锦衣卫在大战之前,就已然启程返回京都。按理说,到了今日,万岁早就知晓一切了,为何他迄今都没有发作呢?”

  董大身为北直隶的锦衣卫番役之首,自然也不是傻子,他道:“以圣上对李越的看重,的确不该如此。”

  刘瑾幽幽道:“我们脚下踩得是粪坑,很多人都知道,但很多人都不说。大家或是种花种草,或是捂紧口鼻,就是要将这粪坑粉饰成一个漂亮的大花圃,然后其乐融融地过日子。但李越是个怪胎,他既不想粉饰太平,又不想闭目塞听,清理吧又打扫不干净。所以,他破罐子破摔,干脆把粪坑炸了。但他只是炸了一个口子,粪水要淌出来,还得需要时间呐。只有这些脏得臭得都大白于天下,才能一扫帚扫干净。”

  董大会意:“他们如今越粉饰,到了真相揭露时,反差就会越明显。”

  刘瑾道:“所以不能让这小丫头,一下把人吓回去。最后要是只抓几个小鱼小虾了事,那李含章不是白折腾这么多事。”

  董大挑挑眉道:“我听闻,您老和李越在过去是水火不容,怎么今儿看来,倒多了几分亲近了。”

  刘瑾呸道:“亲近个屁。都是为了混口饭吃啊。李越如今死了,人死万事皆休,即便他往日有千般的不驯,如今留在万岁心中的都只有好处。我要是这时还和一个死人较劲,是既掉价,又自讨苦吃。”

  董大皱眉道:“万岁对李越的亲厚,的确是远超寻常臣子,难不成,他们之间真的……可是李越不像那等人呐。”

  刘瑾嘿了一声:“这谁知道。这世上道貌岸然的人多了去了,也不差他李含章一个啊。”

  董大无奈道:“您这嘴也真够损的。我看,您还是去和恭人说说。我瞧着她,可不像是能消停的人。国舅爷毕竟在她身边,万一真闹出什么事来。或者,最后不若让她出面去揭露真相……”

  刘瑾啐道:“那可不成。这是李越允诺给我的好处,岂能拱手让人。可惜了,这个张彩啊,不知道是哪根筋搭错了。本来他身为文臣,还能给我当个证人。”

  董大叹道:“李越刚去,真相不明,朝廷只怕无暇顾及他。”

  刘瑾道:“哼,朝廷……”

  两人正相对无言间,忽听见董大手下的番役来报,说是贞筠已然在打听曹闵的住所。刘瑾翻了个白眼:“这才到宣府,她就不能安分一下吗?”

  董大摇摇头道:“到底是结发夫妻。”

  刘瑾道:“没办法了,只能去见她了。”

  贞筠正在月池所住的房中,一点点搜索她留下的印记。她一看书架就知此地定然被翻过了。月池放书都有一定的规律,皆是分门别类,排序放置,可这儿的书虽也码得整整齐齐,可贞筠一打开书底的编码,就知已是被人动过。

  她的手不由攥紧,青筋鼓起:“这是在捂嘴啊。”

  李越和时春究竟是怎么没的,如今看来疑点是越来越多。钦差曹闵和刘瑾会和她一道带李越的灵柩回京,朝廷届时断案,主要是依据这二人的奏本。刘瑾明显是和这群恶人沆瀣一气了,接下来只有依靠曹闵。他是李越在都察院的同僚,素有清名,或许他会愿意和她合作……

  她正思忖间,窗户忽然被敲响。她身边的丫鬟一惊,问道:“谁呀?”

  没有人应答。丫鬟面露疑色,仗着四周护卫众多,走过去掀开窗户一看,就在窗台处发现了一张小纸条。她忙将此物递给贞筠。

  贞筠接过来一瞧,是约她明日清晨在庄严寺的禅房中相见,有要事相商。丫鬟不识字,只觉不大对,只是问道:“夫人,这是?”

  贞筠忙将纸条放好,她道:“没什么,都去安置吧。”

  丫鬟不敢作声,只得应声去了。贞筠躺在卧榻上,却是一夜辗转反侧。到天蒙蒙亮时,她就起身。她还是打算去看看,事到如今,只要有一点儿机会,她都不能放过。庄严寺是正统年间修建的一座宝刹,屋宇众多,俱中巍峨宏丽,其中的神佛塑像也都是由高明匠人彩塑而成,是以观之藻丽采粲。贞筠入寺庙后,并没有直奔禅房,而是先去上香,与和尚交代法会仪式后,方提出想去一间清净禅房小憩片刻。

  方丈自然无有不应。贞筠设想过许多人,可没想到,一推开房门,她看到的居然是刘瑾。她蹙眉道:“怎么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