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干饭人 第764章

作者:郁雨竹 标签: 穿越重生

  王导坐在位置上看着大堂上泾渭分明的两拨人,缓缓露出了笑容,“就是你们吵架扰邻,因宣德侯的诰封要和离,要分家?”

  八家一起点头,然后问王导,“使君,宣德侯的诰封到底是该给其娘家,还是夫家?”

  王导问他们,“你们八家,谁有女儿?站到中间来。”

  八家皆站到中间来。

  王导又问,“谁家有儿子,站到右边来。”

  八家又齐齐站到右边去。

  王导道:“认为儿媳将来有能力为父母请封诰命当诰封夫家的,站到左边来。”

  八家齐齐站到左边去。

  王导又道:“认为女儿将来有能力,不论出嫁与否,都应当请封亲生父母的站到右边来。”

  八家隐隐明白过来,踌躇不肯挪动,王导就笑道:“如此,你们的决定不是挺一致的吗,都认同女儿当诰封夫家呀。”

  八家不认了,连忙站到右边。

第1307章 明星

  王导便叹道:“可见你们的决定还是一致,不过是为利而已,但须知,世上除了利外,还当有德,这世间的种种好处怎能都尽归你家?做你们的儿媳,诰封当归夫家,做你们的女儿,诰封又当归你们娘家。”

  “唉,圣人以己度人者也,以心度心,以情度情,以类度类,你们做不到圣人,也不该蒙蔽自身的良心,做这样只利自己而损害他人的事,”王导叹息道:“作为扬州刺史,本官甚是羞愧。”

  堂下站着的人面红耳赤,也都羞愧不已。

  外面围观的百姓中有人喊道:“使君,小民有话说。”

  王导立即将人请进来。

  进来的是一个年轻男子,他一身补钉,却并不羞怯,到大堂后就跪下。

  王导和颜悦色的问:“你有何话说?”

  男子道:“一个孩子从出生到长大,前三年需要大人日日看顾,三年之后需教导孩子为人处世,再四年,便要送到学堂里读书识字,而一个学子想要做官,只靠在学堂里读三年书是不够的,其中付出最多的便是养育他的家庭,不论男子,还是女子,皆如是。”

  王导点头。

  “既是生身父母付出最多,女子为官后请封诰命自然也当以生身父母为先,这也是孝道,世人争论,不过是因为世风日下,多年来民间只以利较得失,而忘了德,今日就请使君代我等向上请命,将此事定下,以正世风。”

  外面的百姓纷纷跟着附和,都认为这个年轻人说得对,王导大手一挥应下,当即就让人拿来笔墨,现场写好信进上。

  这件事被扬州的士族看在眼里,当即有人写了一篇文章送到书局。

  书局一看,立即就刊印,因为文章好,不仅写的人名扬全国,成了名士,连那年轻男子也立即成了道德的典范。

  王导将人收下,向朝廷举荐他。

  因为这篇文章,全国的争论有了偏向,范颖在这时候写了一篇文章刊登在邸报上,彻底为这事做了定论。

  将来,即便是女子出嫁,女官若为长辈请封诰命,也当以母家为先,这是孝道,也是回馈养育她的母家。

  此论一出,全国主动送女儿读书的人更多了,少有人再想着将女孩藏匿起来,或是强迫他们到学后逃学回家干活。

  因为,孩子逃学是罚不到父母的,执法的衙役要是上门,他们会以孩子不愿学习为由躲过罚役。

  如今,这样的情况大大纾解。

  陈四娘将写好的公文放到一侧,看到地面上投下的阴影,抬头看去。

  范颖冲她微微一笑,晃了晃手中的酒坛子,“喝吗?”

  陈四娘微微一笑,起身将灯灭了走过去,她才接过酒,目光穿过范颖的肩膀便看到堂下树下站着的赵含章,脸色微变,立即把酒塞回范颖怀中,上前行礼。

  赵含章挥了挥手道:“无需多礼,你没看到吗,我现在穿的是便装。”

  范颖拎着酒跟在后面:“这酒是陛下出的。”

  赵含章道:“走,我们找个僻静地方喝酒去。”

  陈四娘:“……陛下,天色已晚,您怎好出宫?”

  “我平时也没少出宫,这还是在皇城里呢,怕什么?”

  片刻后,三人爬到了礼部的屋顶上,选择礼部,自然是因为他们就在礼部的院子里啦。

  范颖这几年跟着赵含章南征北战,自也练了武艺,所以爬屋顶不在话下,她刚坐好想要拉一把陈四娘,赵含章已经扶住她的腰将人半抱着轻轻踩过瓦片跃上来……

  范颖有些嫉妒的看了陈四娘一眼,特意挪了挪,让赵含章坐在中间。

  赵含章也不客气,从屋顶上一跃而下,将石桌上的三坛子酒一抱,又踩着墙壁飞跃而上,轻巧的在俩人中间落下,给她们一人塞了一坛。

  陈四娘抱着酒问,“你们不觉得冷吗?”

  赵含章和范颖一起摇头,“冷了就喝酒,看这漫天的星星,皇城这么安静,多适合吹牛和谈心啊。”

  陈四娘哭笑不得,“陛下……”

  她剥开包着酒坛子的布包,这才发现酒坛子是温热的,显然是热过的。

  陛下虽细心,可一定没有这个热酒的耐心。

  她目光往下一扫,终于在院门口的阴影处看到听荷和几个女侍,她悄悄松了口气,曾越和侍卫们一定也藏在附近,只是她没找到而已。

  范颖拍开酒坛子,先深吸一口酒香,“来,我们先来碰一坛子。”

  赵含章也拍开酒坛子,与她碰了一下,陈四娘提醒道:“可别喝醉了。”

  范颖道:“明日休沐,便是醉了又怕什么呢?”

  赵含章认同的点头,她明天也不需要上朝。

  陈四娘便低头喝了一口酒,她不擅喝酒,一时被呛得咳了两下,她摸了一下身上,没摸出帕子来,赵含章递给她一条。

  陈四娘接过,擦掉咳出来的眼泪,轻声道:“陛下不必担忧我,能有如此功效,臣万死都可,何况只是被人议论而已。”

  “当年被陛下从乱军中救出,不知多少人对我指指点点,后来跟着陛下离开西平,不知多少人当着我的面质疑我,鄙夷我,连我的父母兄弟都不愿再认我,现在他们议论还是避着我的,我有何惧呢?”

  赵含章喝了一口酒,看着头顶的星空道:“所有人都在争论,却忘了这封诰命是我的宣德侯请封的,自能代表宣德侯的意思,可没人想起来问一问宣德侯的意思。”

  她伸出酒坛子道:“希望将来有朝一日,天下女儿都能自由自在,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思荫封家人,而不是受制于法律。”

  陈四娘和范颖齐齐和她一碰,“陛下所愿,一定能实现。”

  三人畅快的一口气喝干了半坛。

  这一坛酒对赵含章来说就跟饮料似的,但对陈四娘和范颖来说却是后劲强大,俩人被带下屋顶时都快站不稳了。

  赵含章叫来女侍卫,命她们把俩人安全送回家中,这才自己拎着酒坛子慢慢的往回走。

  走回到德阳殿时正好一阵风过,天上很亮,映照得地面似乎铺了一层的白霜,赵含章猛的扭头朝天上看去,就见天幕之上,银河倾泻而下,漫天的星星就好像是迎着阳光的宝石一样闪亮。

  繁星之中,有一颗星极其明亮,亮得耀眼,可她周围的星星并不见逊色,一闪一闪的散发光芒。

第1308章 新年新气象

  躺在阁楼里喝酒的郭璞仰头便可见漫天星星,他自也看到了夜空中的明星,痛饮一杯后喃喃道:“盛世将临啊……”

  对于苦难,百姓身上展现出了最强的韧劲,只是半年,他们便淡忘了上半年那场水灾带来的苦痛。

  用他们的话说是,只要还能活下去,总要笑着活的,哭是一天,笑也是一天,为何不笑着呢?

  陛下宽仁,一直在帮他们,他们看得到希望。

  所以秋收结束后,他们交上赋税,发现家中还能剩下粮食,便高兴起来,也愿意拿出一些粮食来犒劳一下家人。

  朝廷这一年减少了劳役,一些地方组织服役,也多以赈灾和自愿为主,前者是报名劳役,可以拿到赈灾的粮食或者钱,其实就是工钱,不过假以赈灾之名;

  后者多为里正或村长组织,主要修缮的是村里的道路、沟渠等。

  除此外,一些郡县还冒出了工程队,即,一人招募同乡或年轻的劳力,接一些富户的单子,去帮富户盖房子,挖沟渠,挖池塘等。

  甚至连县衙都会出钱雇他们。

  趁着农闲,不少人都赚到了钱。

  不过也只能到年前,因为天气越来越冷,中原以北的地方已不适合出行,更不要说劳作了。

  今年的雪下得很厚,郭璞全都提前预报了,各地做好了防寒救灾工作,房屋在大雪来临前加固,家中也准备了大量的木柴和木炭,雪虽大,但没有造成大的灾情。

  赵含章长舒一口气,这才有心情道:“瑞雪兆丰年,明年定是一个丰收年。”

  郭璞惊讶的看了她一眼,赞道:“陛下利害啊,我也才计算出来,明年的降雨量大体不错,虽个别地方会有小涝小旱,可问题不大,全国来说,还是算风调雨顺。”

  赵含章闻言大喜,第二天就把这一好消息和群臣分享,叮嘱道:“开春之后,一定要做好劝课农桑的工作。”

  百官精神一振,全都应下,安稳的局势就要来了吗?

  多年的奔波打击不仅让他们身体劳累,心里也很累,百官眼泪汪汪,都盼着盛世到来。

  新年一过,赵含章正式改元,今年为元贞元年,同时,增添和修改的新律法新朝政等也一一通告全国。

  第一项便是,赵含章废除活人殉葬制,严禁活人殉葬。只要发现有人以活人殉葬,不论殉葬者的身份,主人的身份,一律以谋杀良民罪论处,其三代不可考官入仕……

  第一条法规便让人感觉到了赵含章的强势和坚定。

  京城里的赵瑚心脏剧跳,怀疑赵含章此法是专门针对他。

  “莫非她还记着当年之仇?”赵瑚有些不满,“我和成伯都和好如初了,她还计较什么?”

  五银腹诽,您是主子,成伯也不敢不与您和好如初啊。

  他连忙道:“肯定不是针对郎主,奴听人说,好多地方都会用活人殉葬呢,远的不提,汝南陈氏,前年他们家老太爷过世,他身边伺候的人不都跟着他去了吗?”

  赵瑚心气这才顺了点儿,然后惋惜的看着五银道:“唉,本来我还想着将来要让你也受我赵家子孙的香火,可现在看来不行了。”

  五银热泪盈眶:“是奴才没有福气,只能活着时多伺候郎主。”

  他决定明天就偷偷去一趟城外的道观为陛下立长生牌位。

  第二条法规就是废除奴隶的死契制度,只留活契,并对主仆双方的权益和责任做了详细的划分。

  赵瑚看得一愣一愣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不信,难道成伯和青姑也要从死契变活契?”

  赵含章还真把成伯和青姑都变成了活契,王氏还想把活契取消,直接让他们还良呢。

  赵含章道:“阿娘,他们留在您身边就得签契,这就是活契,他们已是良籍,现在我们之间的是用工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