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干饭人 第715章

作者:郁雨竹 标签: 穿越重生

  冯姐连连点头应下,问道:“女郎是更缺纺工、织工还是医工?”

  “都缺,”赵含章道:“还缺利害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和各种匠家。”

  她指着不远处放着的挖车道:“可别小看了工匠,工匠曾属于墨家,墨家工艺天下无人能敌,一件好的工具,可省人力过十。”

  冯姐瞪大了眼睛,“也就是说一件器物就等当过十人?”

  赵含章点头。

  围观的人群嗡嗡说起话来,“尚书做出来的东西都达不到此效……”

  一旁的傅庭涵道:“我和厉害的墨家比起来还差得远呢。”

  见过这个营地的民工,赵含章便和傅庭涵去其他营地探访慰问。

  傅畅几人这才能挤到赵含章身边来。

  赵含章问傅畅,“我听庭涵说,你们负责的那一段河床增高了不少,须得加高堤坝,很不好修建?”

  傅畅点头:“是不好修建,但现在有火药开石,又有大量的石灰,不论是花费,还是修建速度都要快很多。”

  赵含章问:“之前有人提议用水泥修筑河堤,为什么没有用?”

  傅畅看了一眼傅庭涵:“这……”

  傅庭涵解释道:“水泥粉碎需要很大的力,此时赶工程再建造一个合适的水力打磨坊造价高,又费时间。”

  “我问过历年在此筑堤的工匠,他们都是用当地的黄泥土混合稻草矿石修筑,外面再涂抹一层灰土层,那层灰土是一种灰黏土,也是从当地取的材料,加上石灰和糯米汁,以及当地一种藤树汁搅拌,有很好的防水效果。”

  “我计算过,你要赶在二月前完成,又压缩了花费,这是最好的方法。”

  赵含章要不是把工期压得这么短,哪怕是钱给少一点,他也能做得更好。

  但她说三月就有可能暴雨,那他们就得提前一个月修好堤坝,这是性价比和效率最高的方案了。

  赵含章点头,扭头去看此时安静又祥和的黄河,“这么好的水,我将来一定要把它用起来。”

  傅畅感叹道:“是啊,黄河害人,但也活人无数,若能治理好黄河,使物尽其用,灌溉起两岸田地,不知能造就多少良田,养活多少人。”

  傅庭涵却知道赵含章说的不仅是灌溉,水力的应用那可就太广泛了,前提是,他们的技术能到位。

  其需要用到的技术之繁,只靠傅庭涵一人显然是不可以的,所以,他们不仅需要从小培养技术人才,也得吸纳现有的。

  就不知道还能在世间找到几个墨家子弟。

  傅庭涵看了赵含章一眼,牵过自己的马道:“走吧,二营已经在等着了。”

  赵含章就上马,带一百骑兵和傅庭涵等人一起去探访各营。

  上至官员将军,下至民工士兵,皆欢欣鼓舞。

  大部分营地建造在南岸,但北岸也有三个营地,因为那一段黄河最险恶,北岸和南岸一样比河床要低一些,每每泛滥,不仅南岸受损严重,北岸亦是。

  这些年晋廷没有大规模的治理黄河,全看两岸的县令和郡守良心,良心大一点的就组织民役修补一下堤坝,清理一下泥沙;良心小一点的,被局势所累,就听之任之。

  所以河床比从前高了不少。

  幸而此时是冬季,河水少,她看了一下痕迹,只怕到了雨季,这水就会漫出河床。

  这破损的堤坝根本挡不住。

  一般漫延还好,最多是河岸两边的地被冲刷,要是大水冲漫,两岸的田地村庄都别想要了。

  因为,河床是比两岸的村庄还要高的,堤坝被冲垮,就相当于从天上冲下来一道瀑布,直接把田地村庄给淹了。

  赵含章巡过这边的营地,还渡河去对面看,看过人,还去看了一下他们正在修筑的堤坝。

  他们负责的这一段已经完工三分之二,剩下的三分之一也有了雏形,石头垒了一层又一层,不稳的,便用搅拌好的黄泥糊一下,然后再填充。

  这样筑起来的堤坝更不容易垮。

  赵含章踩着堆积的石头往前走,问道:“这石头从哪儿运来的?”

  傅庭涵就指着远处给她看,“那边还驻着一千人,他们的任务就是炸石头和敲石头,这边会派人过去运输。河对岸另有五千人负责此事。”

  石头并不是用炸药炸过就可以了,有些石头炸出来时很大,就得敲开,这样便于运输和修筑。

  而有的地方还需要特别大的石头,对大小,形状都有要求,这种也不能全用炸药,得靠人力开凿。

  修筑黄河已经很辛苦了,但开山凿石和运送石头更辛苦。

  赵含章低头看着他们运输泥沙和石头的独轮车,拳头握了握,生产力还是太低了,太耗费人力,人也太辛苦了。

  天黑了,他们这一行人并没有再渡河回一营,而是就留在对岸住下。

  陈参将喜滋滋的把主帐让给赵含章和傅庭涵住,然后要给他们守帐门。

  赵含章拒绝了,“有亲卫呢,你们明天不是开工了吗,今晚给我守帐门,明日岂不是要耽误工时?”

  她道:“不要因我等之故拖延时间,早点完成,也让士兵们早点回营。”

  陈参将在火光的映照下显得有些紧张,几次张口想问又不敢问。

  赵含章瞥了他一眼后道:“扭扭捏捏的像什么样子,有什么话便敞开说。”

  陈参将这才吭哧吭哧的小声问道:“大将军,我们修好黄河,还要回营练兵打仗吗?”

  赵含章反问他,“你想打仗吗?”

  陈参将立即大声的道:“想!只要大将军一声令下,末将必不怯战!”

  赵含章没说话,而是扭头看了看身后数不清的篝火,以及篝火旁兴高采烈的士兵们。

  因为她的到来,今晚他们依旧狂欢,今天又杀了十五头猪,连着昨天的猪脚、下水等一起做了美味的一顿晚食,此时吃饱喝足,大家正在篝火边唱歌跳舞。

  偶尔两个队之间还要比斗一番。

  这是军营,他们曾并肩作战,彼此也算相熟,所以气氛比对岸的民工营还要亲密轻松。

  相比于一般的平民,他们更懂得及时行乐。

  大家都在欢快的闹着。

  赵含章就起身,示意陈参将跟上,随意选了一个火堆坐起来。

第1243章 算出来了

  士兵们大多见过赵含章,对她既亲近又恭敬,有年纪小又活泼的,还想邀请她一起跳。

  赵含章笑着拒绝了,让他们自己玩。

  她选了一个年纪不大不小的兵问,“修完黄河回营,你还想打仗吗?”

  士兵单纯,没有多想,立即遵从心意的摇头,“不想,我想回营屯田种地。”

  他喜欢种地。

  赵含章笑问:“种地之后呢?”

  士兵不好意思的低头笑了一下,没吭声。

  旁边的战友就替他说,“大将军,他想娶媳妇。”

  赵含章哈哈大笑道:“娶媳妇好啊,到时候多置几亩地,再生两三个孩子,此生也算圆满了。”

  士兵连忙道:“卑下就是没事跟他们瞎想的,并不敢真的实现,军中退伍年纪最小的,也得三十五,我不知能否活到那时。”

  三十五岁,当下的平均寿命都不满四十,之前她问太医院,他报说,目前的数据统计,国家的平均寿命是三十七,所以三十九岁以上算高寿了。

  这个平均寿命,不断的战祸和天灾算主因。

  只要能保证不再发生大规模战乱,天灾时可以及时救灾,不再发生像前年旱灾蝗灾之下的人祸,致使生灵涂炭,平均寿命完全可以大幅提高。

  赵含章看着士兵黑瘦的脸颊,认真的道:“你一定可以的。”

  她扭头看向其他士兵,问道:“你们呢?”

  他们也纷纷表达了类似的愿望。

  没有人想打仗,除了急于立功的将军。

  士兵们最小的愿望就是屯田种地不打仗;中等的愿望是能及时领到军饷和粮草,吃饱饭,不饿肚子;最大的愿望就是退伍,回家娶媳妇,生两个孩子。

  赵含章这两年陆续放归老兵,三十五岁,是一道坎。

  退伍的最低年龄限制是三十五岁,所以一群十七八岁的士兵们已经在盼着十七八年以后的三十五岁了,希望能够快点来临。

  赵含章领着陈参将走了一圈,问了好几个篝火边的士兵,等收集到的意见差不多了,她这才把陈参将往回带。

  陈参将不说话,眼中依旧有些不服气,哪有士兵喜欢打仗的?

  此事就不该问士兵,而要问将军们和朝臣才对。

  难道每次出兵打仗还要问士兵们愿不愿意打吗?

  自然是将军如何下令,士兵们就如何执行。

  赵含章扫过他的脸,道:“历来名将都爱兵如子,你想在战场上有所成就,就得学着想士兵们所想。”

  “有的战争是不得不打,有的战争却是可以不打,你要想士兵们拿命拼杀,你就得告诉他们不得不战的理由。”赵含章盯着他的眼睛道:“是为国,为民,为君,还是只为了你的军功。”

  陈参将脸色变换,沉思不语。

  赵含章收回目光,“先修河吧,你若能领着他们将黄河修好,也算一功,到时候你要是还想去战场,我会满足你的。”

  她的眼睛看向远处,望向西北方的星星,轻声道:“我们的国土还未完全收回不是吗?”

  陈参将一听,热血沸腾起来,正想大声应一声“是”,突然意识到了什么,便压低声音应道:“是!”

  赵含章回到篝火边,傅庭涵给她烤了一只羊腿,“尝尝。”

  赵含章吃了一点便让给大家,起身道:“天色不早,我们先去歇着了。”

  她可是肝了一天一夜,也就仗着年轻了,从昨天晚上到现在,她一共就睡了两个时辰,而明天她还得连夜赶回去。

  傅庭涵和她回到帐篷,没有立即休息,而是拿出怀里的草稿看。

  赵含章打了一个哈欠道:“今天太累了,先睡吧,明天等我走了再算,算好了电报给我就行。”

  傅庭涵应了一声,人却没动,“你先睡吧,我再看一会儿。”

  这一会儿就是到鸡鸣时。

  军营伙房里养的鸡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