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干饭人 第714章

作者:郁雨竹 标签: 穿越重生

  “吃了东西你睡一下?”

  赵含章点头,“我眯一个时辰,然后去看一下民工们,所有营地我都得走一遍。”

  傅庭涵应了一声,正要下去准备,才转身,傅安就端了早食过来,“郎君,我将您的早食一并端来了。”

  赵含章看他,“你没吃早饭?”

  傅安就道:“伙房的人起晚了,小的睡得也死,没想到郎君早早就起了,饿着肚子忙了一上午,到这会儿都没用早饭呢,今日伙房肯定只做两顿,这是早上中午一块儿吃了。”

  赵含章就挪出一个位置来,“快快快,先吃饭,吃饱了再做事。”

  傅庭涵没跟她挤,将她对面堆着的公文等都抱到一旁,在她对面坐下了,“你应该早点告诉我的,两天前我问你,你还说不来。”

  赵含章:“临时决定的。”

  “什么事促使你下定了这个决心?”

  赵含章:“我看到了你和郭璞的日食计算,我觉得我得来看一看黄河,看一看你们。”

  傅庭涵蹙眉道:“已有的数据算不出来具体的时间。”

  “大概的呢?”

  傅庭涵停顿了好一会儿才道:“应该在上半年,二月到四月的时候。”

  赵含章轻声道:“三月,黄河流域会有暴雨,而且一下就是三个月,日食出现的节点就很重要,如果是三月前,那一切都好说,要是和暴雨同时,我……”

  她顿了顿后道:“要么我和小皇帝死一个,要么天下大乱。”

  傅庭涵惊讶,“这么严重?”

  赵含章冲他笑了笑,安抚他道:“我大概率能活着,大不了接下来几年更辛苦点。”

  可她也不想杀小皇帝。

  异象和天灾要是同时出现,世人不会接受她所谓科学的解释的,上至朝臣,下至黎民,都会要她给一个交代。

  这个锅,不是她背,就是小皇帝背。

  妄想两个人都不背,天下有的是野心勃勃的人,到时候以此为理由,一反一个准,她绝对不允许天下再大乱。

  显而易见,她不背,那就只能小皇帝背了。

  其实这于她来说不算坏事,她大可以趁此逼小皇帝退位让贤,但他要是背着这锅下位,可未必能活到成年。

  不背这口锅,他不当皇帝了,世人骂的是她,而不是他,只要她不动手,他可以从从容容活到寿终正寝。

  傅庭涵理解后问,“要是日食在三月前出现,这口锅你和小皇帝就不用背了?”

  赵含章“嗯”了一声道:“你要是能确定它在三月前,我现在就开始操作,把这口锅盖到天灾上,日食出现是为了预示天灾,不是因为君主不明,也不是因为有佞臣作乱。再不济,还能搅混水,把锅盖到司马家先祖头上。”

  “可日食要是晚于暴雨出现,那就不妙了。”锅太大,天灾和司马家那一伙已经死了的人是扛不住的,只能让活人扛了。

  傅庭涵道:“我得看最近几个月的黄道和白道的记录数据,不确定就可以算出来。”

  “我带来了,”赵含章决定来慰问时就和郭璞要了这些数据,她道:“今天是正月初一,此刻午时,如果今天没有日食,那就是二月初一,三月……历史上的记载暴雨在三月,而后持续三个月,但我知道,历史对雨和旱这一类天灾的记载其实有些笼统,第一场暴雨到底是三月落下,而是二月末,我不确定。”

  傅庭涵:“我明白了,三月初一日食也是不保险的。郭璞算不出来暴雨的时间吗?”

  “他就算得出今年春夏多雨,要防洪涝。”

  傅庭涵叹息:“没有气象卫星的情况下能算到这点已经很了不起了。”

  赵含章点头,所以她一定要把郭璞留住,不能让他再想着出去浪迹天涯了。

  用过饭,赵含章就去床上眯了一下,傅庭涵则拿着她给的一沓资料在案桌上写写画画起来。

  一个时辰后,赵含章自动醒过来。

  傅庭涵就特别佩服她这一点,明明没有闹钟,也没人叫她,可她就是能在自己预定的时间内醒来。

  赵含章翻身下床,开始穿衣服,“算出来了吗?”

  “还没有,”傅庭涵将草稿叠好塞进怀里,跟在她身后,“我和你一起去。”

  赵含章回头,“要在一天一夜的时间里走过所有营地,很辛苦的。”

  傅庭涵笑了笑道:“我是这次治理黄河的总管事,大将军来巡视,我怎能不陪同左右?”

  赵含章就答应了。

第1241章

  赵含章从一营开始巡视。

  一营的官员已经知道赵含章来了,但她进了大帐后就没出来,没人敢去打搅。

  因为民工的一嗓子,不少民工也知道了,他们骚动了一阵,不断的从傅庭涵的大帐门前经过,企图能看一眼传说中的大将军。

  可大帐的帘子很紧实,帐前还增添了士兵把守,他们也不能凑得很近了。

  在第五次路过大帐门前时,瘦柱已经不抱希望了,但他都走过去了,刷的一下帐篷掀开了。

  他眼睛登时一亮,扭过头去,眼睛一下就直了。

  尚书身边跟着一个与他差不多一样高,英姿飒爽的女子,她敏锐的感觉到他的视线,目光直直的看过来。

  瘦柱吓了一跳,连忙低下头去。

  卑贱之人岂能和贵人对视?

  这是要挨抽鞭子的。

  赵含章却一笑,冲他的方向招手,“那位兄弟过来一下。”

  瘦柱没敢抬头,一个士兵就走过来拉住他的胳膊,小声道:“愣着干什么,大将军叫你呢。”

  瘦柱心底有些后悔,虽然大将军是对人好,但他也不能忘了尊卑,直直的去看大将军呀。

  他战战兢兢的上前,离着还有六步远时就跪下,赵含章愣了一下,在他弯腰磕头时大步上前伸手拦住,将他拉起来,还伸手帮他拍了拍膝盖上的泥土,笑哈哈的道:“不必如此多礼,我就是来见你们的,这营地一万多人,每个见我都要磕一下,我可扶不过来。”

  听她声音温和,并不恼怒他犯颜直视,瘦柱就悄悄抬起头来看她。

  赵含章见他脸色蜡黄,就问道:“你怎么这么瘦?是吃不饱吗?”

  瘦柱一听,连忙摇手,“不不不,吃饱了的,尚书说我们干的是苦力活,最不能饿肚子,所以每顿饭都给我们吃饱的,我这是天生的。”

  赵含章就盯着他的脸色和嘴唇看,片刻后叹息道:“哪有什么天生的,这是营养不足呢,希望以后多种地,多吃饭,能将营养补起来,至少,脸色不会如此蜡黄。”

  又去看他的手和脚。

  他脚上是一双破洞的布鞋,裤子也单薄,两条腿在寒风中抖啊抖,而一双手又红又肿,爆裂开缝,食指靠近拇指一侧更是爆出血来。

  而像他一样的民工比比皆是。

  寒冬腊月的在这里清淤,有时不免要接触到冷水,手脚生冻疮都是极正常的事,在他们看来,这次服役是他们历年服役待遇最好的一次了。

  饭菜管饱,官兵也不会拿着鞭子抽打,不会驱赶他们下河,不会逼他们日夜兼工加快速度,尚书令那么大的官都跟他们吃一样的东西,同样在前线陪他们。

  偶尔尚书令还能造出一些稀奇古怪的工具来帮忙,比如独轮车,从前服役他们是没有这东西的。

  但只十天不到的时间,尚书令便让人造出了近两万辆独轮车,有了它,他们运泥就省力很多。

  还有一种机械车,那种车可以下到河里,人踩在车上操作,可以将河里的淤泥挖了送到木框里,不必踩到水里。

  要知道,这个天气站到水里挖淤泥,站久了是会死人的。

  服役到现在,有劳工伤退离开,但就是没有死的。

  而生病或者受伤离开回家的,不仅可以在营地里拿三天的药材,回家后拿着条子还能去县衙的医馆里拿七天的。

  正是因为这一条条政策都落实到位了,劳工们即便被留在黄河过年,他们也毫无怨言。

  每个人都知道,这已经是大将军当下能给他们最好的了。

  而现在,大年初一,大将军没留在洛阳,而是连夜赶路来看他们,还和他们吃一样的粥,一样的馒头。

  渐渐围拢过来的民工越来越多,赵含章一一看过去,心疼不已,“今年让你们受委屈了。”

  众人连忙摇手,脸上是压不住的笑容,见她抓前面的人的手看,也纷纷把自己的手伸出去,想让她也摸一下,“不委屈,不委屈。”

  冯姐从后面也想被摸,用力的将前面的人挤开,想要挤到最前面去,她不就是洗锅晚了一点吗,怎么好位置全叫人占了?

  前面的人被摸到手了,赵含章还轻柔的摸了摸他的冻疮,问了一句疼不疼。

  对方哪儿还觉得疼,只会傻笑着摇头,表示治理黄河要命都行,一只手而已,根本不值一提,“俺家就在黄河边上,听大将军的,大部分的地都留着咧,只种了五亩小麦,剩下的等开春后种耐涝的豆子和高粱。”

  赵含章连连点头,“对,今年入春后多雨,要多种豆子和高粱,水稻、小麦、粟这些先放一放,等雨季过了再说。”

  赵含章从去年夏收过后就在做宣传铺垫了,秋收过后还特意去信幽、冀、兖、青四州刺史,让他们做好预防洪涝的工作。

  秋收过后,一定要减少黄河中下游部份地区冬小麦的种植,提醒农户种植抗涝的作物。

  至于其他地方,她则是提倡多种植冬小麦,想着到时候一部分地区缺粮,其他地方的粮食可以填补一部分亏空。

  见真的有农户记得,赵含章欣慰不已,拉着他的手连着夸赞了好几句。

  冯姐终于挤出来,就好似瓶盖被撬开一样蹦的一下从人群里出来。

  守在赵含章右侧的赵雅目光一厉,上前一步挡在赵含章身前,一把抓住人的胳膊就要压下去,赵含章笑着伸手按住她的手掌,一脸高兴的看着冯姐,“这营中很少看见女子,你也来修河?”

  冯姐没察觉到赵雅的戒备,一双眼睛里只看得到赵含章,“大将军不是说,这天下人女子占一半吗?男子来得,女子自然也来得。”

  她道:“我家是女户,我是户主,他们一说服役我就来了。这营里像我一样来服役的女子有三百九十八人,我们可以做饭,可以挖泥,也可以运泥。”

  赵含章点头,赞许道:“好,巾帼不让须眉!”

  见她满面风霜,梳着妇人的发髻,她就问道:“家中还有谁?”

  冯姐咧开嘴笑,“还有两个女儿,都在学堂中读书。”

  说到这里,她眼眶微红,“幸而有女郎,她们这才能在这世间立足,可以读书,将来还能谋条生路。”

  所以,朝廷抽役时明明没抽中她家,她也硬是要来了。

  她承了大将军这么多恩情,总要还一些的。

第1242章 慰问

  赵含章:“那你让她们好好的读书,还可以学一些纺织医工类的才艺,有一门才艺在手,将来再怎样也不会饿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