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干饭人 第461章

作者:郁雨竹 标签: 穿越重生

  苟晞脸色青白道:“十五万!”

  “但匈奴大军有二十万!”

  “石勒还分兵往豫州和司州,不知有多少兵马?”

  “匈奴人这是举国之力南攻,难道是为了阻止陛下夏至祭天?”

  不然这时间也抓得太巧了吧?

  于是有官员提议,“陛下当继续祭天,得天道相助可一举灭掉匈奴!”

  “不可,陛下,此时匈奴南下,可见祭天一事有违天道,应该立即取消,下罪己诏才是。”

  “放屁,我们为祭天准备了半年,耗费巨大,就因为匈奴攻打就不祭了?陛下,我们可是为了祭天才丢下政务千里迢迢来京城的,您可不能言而无信!”

  皇帝曾表示祭天过后分封功臣,重新册封官职和爵位,不然各地官员怎会冒着贼匪的危险千里迢迢来郓城?

  “此时应该先议抵抗匈奴的布置吧,祭天一事可以之后再讨论。”

  朝堂上嗡嗡嗡的吵起来,说什么事的都有,比早上的菜市场还杂乱,赵含章听得头都大了。

  她去看苟晞,就见苟晞正垂着眼眸不知在想什么,一声都没吭。

  赵含章忍了忍,到底没忍住,重重地拍了一下桌子,摆在她面前的矮桌就这样被她给拍裂了,桌子上的茶盏等衰落在地,众臣这才慢慢安静下来。

  赵含章目光锐利的扫视一圈,抿嘴道:“以现在匈奴攻城的速度,明日就有可能打到京城,此时祭天,迎接匈奴人杀进来吗?”

  她也不问他们该怎么办,直接看向坐在她对面的苟晞,“大将军,这一仗你想怎么打?”

  苟晞心里已经有了计较,道:“让苟纯从郓城点两万兵马去顿丘阻击匈奴,我自查军中,有反叛者,一律拿下;从兖州各地调派兵马,短期内可调十万人,三日可达郓城。”

  赵含章道:“我有八万兵马在边界,只要大将军下令让开道路,他们三日也可到达郓城支援。”

  苟晞抿了抿嘴,抬头厉目看向赵含章,“领兵的是谁?”

  赵含章:“赵驹!”

  苟晞没多迟疑,当即点头道:“好,我让开道路,但人到了,得听我调遣。”

  赵含章:“自然,大将军是为大元帅,调令自是听你的。”

  皇帝见他们俩人愿意互相让步,大松一口气,众臣便来回看着俩人,见他们一来一往就谈妥了。

  根本不给他们插话的机会。

  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赵含章提了一句,“粮草呢?”

  苟晞:“三日内,我能出十万人一旬的粮草,半个月内,我能出两旬的粮草,多余的没有了。”

  这是打算直接和百姓征收了。

  赵含章抿了抿嘴,并没有反对他的决策,而是道:“我可以保证我的八万兵马半个月的粮草。”

  “这不够,”苟晞道:“荆州、扬州、徐州和蜀地要出粮草。”

  众臣一起看向这几州来的刺史或者官员。

  赵含章眉头跳了跳道:“荆州不行,荆州刚结束叛乱,此时强征粮草一定会再生变。”

  “我们蜀地也不安宁,流民众多,也不可强征。”

  “扬州更甚,况且今年给郓城的粮食已经很多了。”

  “徐州更是艰难。”

  苟晞可不是和他们商量,直接道:“给他们定好粮草数量,每一州都必须完成。”

  赵含章也和他们道:“诸位,我们现在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兖州若破,其下的徐州、扬州,没有一个地方能幸免。”

  淮南和江南的官员不以为意,他们之间隔着一条长江呢,只要把住关口,还是可以独善其身的。

  赵含章似乎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冷笑道:“北地若失,我和大将军就护卫陛下南下,到时候少不得要诸位给腾一下位置了。”

  两地官员闻言浑身一凛,看了一眼沉肃的苟晞,互相对视一眼后低头应下。

  不是说赵含章和苟晞要生死相斗了吗,怎么俩人这么要好了?

  除了粮草外,苟晞还要他们出兵支援呢,光州刺史王敦一口应下,其他刺史和官员犹豫了一下也应了下来。

  苟晞就看向赵含章,“赵刺史,司州和豫州……”

  “我来守,”赵含章脸色沉凝道:“陛下和大将军放心,我会尽全力守住司州和豫州,绝不让兖州背部受敌。”

  苟晞“嗯”了一声,很相信她的承诺。

  皇帝更是感动,直接从龙椅上走下来,握住她的手,拉着她起身,又去牵苟晞的手,泪眼朦胧道:“有两位爱卿协力抗敌,朕还有何惧?”

第790章 送走

  各州刺史和官员来参加祭天,最多就带了几百兵士护卫,赵含章带的人最多,一千多人,这还是因为她是苟晞最重要的对手,怕他趁机把她给杀了。

  这几百上千人在二十万匈奴军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相反,匈奴若是能快速围住郓城,像圈住东海王一行人一样圈住他们,直接把大晋的皇帝、朝臣和地方来的官员们一网打尽,那大晋一定灭国灭得很彻底。

  此时在城中的大晋皇室可不少,对了,东晋的开国皇帝司马睿也在这里。

  此时的司马睿只是大晋的一个普通宗室,地位远不及太子司马诠、吴王司马晏、秦王司马邺等。

  因为司马睿只是皇室远支,不是晋武帝的直系子孙。

  除了赵含章外,没人知道他将来会越过晋武帝的一群子孙后代成为正统,就连他自己都不知道。

  不过司马睿很惜命,他答应下来会给粮草,回去后会领军来支援,前提是,他得回去,所以他当堂和皇帝辞行,表示立即回去筹措军粮和招收兵马。

  司马睿一开头,其他刺史和地方官员也跟着站出来辞行。

  对于赵含章和苟晞刚刚下派的任务他们全都接受,前提是得先回去呀。

  苟晞脸色很难看,不由的看向赵含章。

  赵含章脸色也不好看,但依旧轻轻点了一下头,对站在她和苟晞中间的皇帝道:“强扭的瓜不甜,强留他们不是助力,反而会坏事,让他们走吧。”

  苟晞也听到了,抿了抿嘴,见皇帝看过来便微微点头。

  赵含章低声道:“陛下亲自去送他们。”

  苟晞目光一闪,咬咬牙道:“待我去换布衣来,与陛下一起将他们送至城外。”

  苟晞这是要请罪呀。

  赵含章没有表示反对。

  皇帝感动不已,立即应下,同意了他们的请辞。

  他当即和换了一身布衣的苟晞领着文武百官将人送到城外,一一拉着他们的手道:“朕和大将军在此坚守,等着诸卿来援。”

  本来想一跑了之的刺史和官员听罢,心中一酸,眼泪不由的滚落下来,忙保证道:“陛下放心,我们一定来!”

  苟晞身穿布衣上前,与众人作揖请罪,“这两年浑浑噩噩,大误国事,是某之罪,待此事结束,某再与陛下请罪,与百姓请罪,还请诸位能够不计前嫌,抗敌为要,有再多的怨气,待此战过后再与我算。”

  不少人偷偷看向赵含章。

  本来站在皇帝侧后方的赵含章见状便走出两步,侧身和苟晞回了一礼后应道:“好,恩怨暂且放一边,大将军,我们同心协力先抗敌。”

  众人见状,纷纷跟着回礼应下。

  行过礼后,他们上车的上车,上马的上马,带上自己的幕僚属官们就跑了。

  皇帝看着他们远离,嘴唇抖了抖,直觉他们这一走就不会再回来了,他不由去看站在一侧的赵含章和苟晞,“两位卿家,他们真的还会回来吗?”

  赵含章面色淡然,“心不甘情不愿,他们在这里不是助力,但散开可做火种。”

  她停顿了一下,似乎觉得自己的话语太过悲观。

  苟晞瞥了她一眼后和皇帝道:“陛下放心,臣定会护您周全。”

  赵含章道:“臣亦然!”

  人走了,也就没有必要再争执是否祭天了。

  大家商量后决定,还是应该固守郓城。

  郓城的地理位置很重要,一旦被攻下,整个兖州都保不住,到时候匈奴大军不仅可以从北面进攻豫州,从东面也可以。

  所以这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事。

  赵含章调赵驹大军来援的命令已经出发,她也得离开回豫州主持大局了。

  最要紧的是洛阳。

  苟晞也道:“赵刺史,洛阳不容有失,陈县也不能失守。”

  赵含章一脸严肃,“大将军放心,我在,那陈县就在。”

  陈县是中原的最后一道防线,如果陈县也被攻破,那她就真的要考虑家族南迁了,而这是她这么多年努力想要避开的劫难。

  想到历史上苟晞的操作,赵含章抬眼看向他,认真道:“大将军,我为你后盾,也请你信任我,莫要轻言胜败。”

  苟晞随即点头。

  一旁的皇帝看着俩人,发现所有事情他们两个都商量完了。

  赵含章看向皇帝,亲自将他送回皇宫,低声和他道:“还请陛下信任大将军,同心协力共同抗敌。”

  皇帝就小声问她,“爱卿,若是郓城有失,朕该去往何处呢?”

  赵含章对上皇帝带着泪光的眼睛,顿了顿,有些心软,算起来,皇帝才二十七岁而已,自他二十一岁被封为皇太弟开始,他就一直被人当做傀儡一下操作,身不由己。

  赵含章抿了抿嘴低声道:“陛下可以去陈县,洛阳还在,那就还都洛阳,洛阳若不存,我迎陛下进陈县,去西平,或是去江南、淮南……”

  皇帝眼泪汪汪。

  赵含章:“但此时,陛下是晋的定海神针,还请陛下镇守郓城,安天下万民之心。”

  皇帝狠狠地点头,“好!”

  赵含章这才抬手告辞。

  皇帝连忙要送她,赵含章拦住他道:“陛下刚从城外回来,何必再奔波?臣可以自己离开。”

  她道:“陛下安心在此,大将军定能护您周全,臣一定会带领大军来援的。”

  皇帝连连点头,只能站在原地目送她走远,片刻后想起什么,忙叫来周内监道:“快去叫赵尚书,让他去送一送赵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