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干饭人 第154章

作者:郁雨竹 标签: 穿越重生

  陈方憨笑,“也不做什么,见到女郎安好我们就放心了。”

  赵含章笑起来,颔首道:“我挺好的,如今天冷,你们也要注意身体,开春以后还需要你们耕种土地呢。”

  上角村的村长和族老悄咪咪的挤过来,老远的,钱进就认出了赵含章,于是把她指给村长他们看。

  村长挤过来,几次欲言又止,但又不好当着众人的面说,等赵含章总算应付完里正们要走时,村长立即上前。

  秋武瞥了他一眼,手中的刀鞘转了个方向,手放在了刀柄上。

  赵含章瞥了他一眼,这才笑着迎向村长,“老丈是哪个里的?”

  村长不好意思的道:“我是上角村人……”

  赵含章立即道:“原来是友村人啊,过来是买年货,还是特地过来参加活动?”

  村长忙道:“都有,都有……”

  他一脸为难的样子,赵含章就做倾听状。

  村长这才干巴巴的问道:“女郎先前收留流民,不知现在还收吗?”

  赵含章见他左脸刻着“你要是收,我回去就变流民”,右脸写着“快说收,快说收”,她要说的话就堵在了喉咙间。

  她答应过汲渊悠着些,暂时不对上蔡县出手。

第257章 婉拒

  赵含章顿了好一会儿才道:“收是收的,现在进入西平县的流民多是失地之人,但我们地多人少,需要耕种的人多,此次修理河道你们上角村人出了大力,”

  “我看过那些青壮,都是干活的好手,以后我们西平县再有这样的短工,还得找你们帮忙啊。”

  听出了她的拒绝之意,村长有些失望,又有些庆幸,其实不到迫不得已,谁又想离开祖辈生活的村子呢?

  赵含章目送村长离开,眼中满是惋惜。

  傅庭涵道:“以现在西平县和上蔡县的发展差距来看,用不了多久,他们就会属于你,没必要太过惋惜。”

  赵含章一想也是,拉了他道:“走,我们沿着主街往下看看,听说有些商家跟着一起搞活动,也准备了不少礼品。”

  商家的礼品多是他们自己的商品,既可以吸引到顾客,又能够清掉一些库存。

  连珍宝阁都加入搞了个小活动。

  活动奖品就是香皂。

  连诸传这样的贵公子都忍不住抛弃用惯的皂角而选择香皂,可见它有多好用了。

  珍宝阁里其他东西贵,但香皂的价格却很亲民,就是一般人家咬咬牙也能买下一块回去试用。

  听说这是赵含章的产业,里面有可以分毫不差照出人全身的镜子,还有最近县城里流行的炒锅。

  没错,饕餮宴后炒锅火起来了,从诸传那里买不到更多的炒锅,大家这才把目光放在赵含章的珍宝阁上。

  但珍宝阁里的铁锅就跟难产似的,很久很久才出来一口,往往刚放到架子上就被买走。

  除了各豪强家里想要买外,还有各酒楼饭馆。

  赵含章并不隐瞒各种炒菜的方子,好几道菜味道是很不错的,有人用釜和罐子试做过,但口感都远不及铁锅,于是铁锅就更火了。

  现在就有人时时的盯着珍宝阁,只要铁锅一放上,立即有人进来买。

  偶尔那些公子老爷也会亲自来看,既然进来了,自然不能只看锅,这架子上各种香型的香皂,还有各种琉璃制品和大小镜子,都可以看一看嘛。

  最先的琉璃制品和全身镜已经趋于饱和,于是琉璃作坊创新了一下,开始做些精美容易携带的小镜子,受此启发,便有工匠做出了更多式样的琉璃制品,让每次进店的人都有被宝物环绕的感觉。

  而且这些东西的价格并不是十分贵,家里略有一些钱的人家便可负担,更不要说来逛珍宝阁的富商士绅了。

  于是他们就忍不住买买买。

  尤其是大晋的郎君们,他们并不是很把钱财放在心上。

  今日热闹,不少夫人小女郎们都出来逛街,于是就逛到了珍宝阁里。

  她们当中很多人都是第一次来,看到里面这么多精美的东西,忍不住小声的惊呼起来。

  赵含章只是到门口便听到了里面叽叽喳喳说话的声音。

  她顿了一下,当机立断拉了傅庭涵就要走,珍宝阁里的人已经眼尖的看见她,立即叫道:“三娘?三娘快进来,你娘也在这儿呢。”

  赵含章只能扯开笑容转身,一脸乖巧笑容的进店,“伯母婶娘们怎么有空过来?”

  “县城里这么热闹,我们自然要过来看看的,快来,这是你在新息的姑母,那是阳安县方家的大太太,也是我们家亲戚……”

  全都是听说西平县热闹,趁着出门购置年货的机会跑来凑热闹,顺便走一下亲戚的。

  赵含章晕头转向的认这些亲戚,留在门外的傅庭涵一直竖着耳朵听,等她认得差不多了,这才带着傅安和秋武进门,行了一礼后道:“常主簿有事要请你商议。”

  赵含章立即和众人告辞,一直没怎么插上话的王氏立即道:“快回去吧,别让常主簿久等。”

  她和女客们笑道:“这孩子忙,我们也不要她在跟前碍眼,这珍宝阁里的东西只怕她还没我熟呢。”

  大家一听,这才放过赵含章,在店里逛起来,“这小镜子真好看,后面的漆画很有灵性。”

  赵含章出了店铺,立即道:“我们不逛了,快回县衙。”

  天知道这条街上有多少亲戚?

  傅庭涵笑着应下,和她回去。

  西平县的商家们迎来了一波消费潮,上到东家,下到掌柜伙计,都开心得好像捡到了金子。

  就是最穷的佃户长工,也因为赵含章以工代赈,这一个冬季做工赚了不少钱。

  虽然很多家庭想要把钱存下来,但来到县城看到比往年便宜那么多的商品,他们还是忍不住买买买。

  买了便宜的针线,自然会忍不住买一两块便宜的布料给孩子做衣裳,很多消费都是这样一带一顺着起来的。

  赵含章见商业恢复了生机,满意的笑了笑。

  经济嘛,只有这样流通起来,那才能长久不衰。

  回到县衙,老衙役立即把收着的篮子交给赵含章,“是育善堂里一个叫乙贵的小娘子送来的,她说这些东西都是她赢的,带回育善堂无用,所以想要送给县君。”

  赵含章笑道:“怎会无用呢?交给厨房加餐便是。不过既然送来了,不好再退回去。”

  赵含章把篮子递给傅安道:“交给厨房,让他们做出来,今日就吃这赢回来的东西。”

  又和老衙役道:“你拿一串钱去育善堂,交给那小娘子,就说她的好意我收下了,只是我是西平县的县令,得带头守我定下的规矩,说了县衙里的人不能收百姓的东西,那就是不能收的。”

  赵含章看向傅安。

  傅安便在身上摸了摸,摸出一串钱来给老衙役。

  老衙役收下钱,应下后一脸高兴的去了育善堂。

  和乙贵不一样,范颖便是参加了节目也拿不到奖品,不过不要紧,她可以花钱买!

  她上午玩儿,下午轮到她值守摊位,她就找赢了的人说话,“你才赢的麦粉卖不卖?”

  对方本不想卖的,但见范颖好看,出的价也不低,便卖了。

  她又花钱买了些豆油,然后下衙后拿了这些买来的东西就兴冲冲的来找赵含章,“女郎,我买了些赢来的东西,我拿这些麦粉和豆油给你做炊饼吃吧?”

  赵含章觉得她好有活力啊。

第258章 悲喜不同

  西平县热闹了三天,官民同乐,大赚一笔的商人们也很快乐。

  和诸传一样喜欢热闹和玩乐的公子们也觉得很快乐,只除了他们的一些爹和兄长。

  这一次西平县的活动让他们直面了赵含章的能力和威望,这一刻他们隐约感知到,就算赵含章没有赵氏做后盾,她在这西平县里也能站稳脚跟。

  而很快,上蔡的消息也传到了西平。

  赵含章在上蔡的威望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汲渊听从赵含章的建议,让人磨了大量的豆粉,和麦子稻谷等粮食一并捐献给上蔡县衙,除此外,还有一批豆油。

  然后为了响应西平县城的活动,上蔡庄园内部也搞了个活动,主要是给部曲、长工和佃户们发福利。

  本来嘛,汲渊跟着人一起捐献的东西,柴县令没有特别宣传,偏远地方的百姓自然不知道这是赵含章捐的;

  但赵氏庄园里搞了这么个活动,和西平县城的活动一呼应,知道的百姓便忍不住羡慕和嫉妒,然后就扯出了今年赈济物资是赵含章捐献的事。

  当然,不止她一个人捐了,上蔡还有不少豪富捐了,只是无人传说,于是赵含章就被凸显出来了。

  赵含章在上蔡县的名望直线上升,相应的,柴县令的声望直线下降。

  他知道此事时都不知该做出什么表情来才好,他扯了扯嘴角,最后一抹脸问道:“这是汲渊设计传出去的?”

  “不是,”主簿低着头道:“是民间自己流传的,汲先生似乎还解释过,只是效用不大。”

  柴县令就哼道:“一群愚民,只愿认自己认为的事,根本听不进人话,若没有我周旋,赵氏庄园会捐这么多东西吗?”

  “是,这都是县令的功劳,百姓愚昧,哪里能领悟县令的苦心?”

  主簿担忧的问道:“那接下来该怎么办呢,开春在即,若太多的人离开上蔡去往西平,明年我们上蔡的赋税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

  柴县令只能下令,不许百姓随意离开乡村,凡要出行必须和里正报备,又放出风声,明年县衙会给出一批粮种。

  赵含章也正在操心粮种的事。

  小年以后,大年即将来临,过了大年,天气会渐渐的暖和,那就要开始准备春播了。

  而在春播之前,她得准备好今年需要发下去的粮种。

  当然,不是所有的县衙每年都会给粮种,也不是家家户户都能拿到的,还得看当年县衙的财政情况和县令的良心。

  很巧,赵含章不仅有良心,还很有钱,于是她把此事交给常宁,“一定要细细挑选,选出好的粮种来。”

  常宁应下了。

  和西平县过小年的热闹相比,西平县的大年过得很肃穆和低调,大年二十九那天,幸存的人去祭拜在那场战乱中死去的亲人。

  育善堂里也都是哭声,赵含章特意给他们拨了一笔钱,容许他们和厨房要祭品去祭拜亲人。

  而有的孤儿就不是西平县人,是流落到了此处,他们就可以沿路而祭,所以大年二十九和三十两天,大街上很多祭拜的痕迹,气氛有些肃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