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八零种辣椒 第47章

作者:己亥之冬 标签: 女强 基建 穿越重生

  没想到小魏同学“被点击率”着实过高。

  笑死, 李烛想聊根本没机会,要排队。

  下午的课刚上完,魏檗便被纪大姐拉走, 宿舍搞“团建”,和谢英、温荣一起去农资市场。

  八十年代的城市,还没有像摊大饼一样四散摊开, 农资市场离学校, 纪大姐说, “十多里路”。

  才五公里, 不远,开车十多分钟。

  魏檗正想说不远, 谢英和温荣却齐齐叹了声“好远”,要打退堂鼓。

  魏檗这次一愣, 反应过来。

  她们现在出行,别说汽车, 自行车都没骑过来, 要腿着去。

  “啊……”她也真心实意感叹了一句,“好远啊,出行不易。”

  “瞧你们一个个的。”

  纪大姐点点她们三个,温荣和谢英无所谓,魏檗她是一定要拉去的。但大家都是一个宿舍里的,如果只拉魏檗去,分成两拨, 似乎在拉小团体,显得不太好。

  纪春兰学历不高, 能到如今的位子, 靠的全是会做人。

  她点点魏檗三个人, 拿出老大姐的派头,跟她们说:“不要抱怨路远,今天大姐带你们开开眼界,请你们坐车。”

  “哇!”

  “那怎么好意思。”

  谢英和温荣立马转变了态度,嘴上说着不好意思,身体却很诚实的往校门外站台走。

  魏檗真的有点不好意思,她掏出一把零钱,还没点齐,被纪春兰一把抢过。

  纪春兰强硬把零钱塞回魏檗包里,“这点能力姐姐还有。再掏钱,就看不起姐姐了。”

  好吧。魏檗不再和纪春兰争辩,只是和纪春兰约好,下次再去,由自己付钱。有来有往,关系才能长久。

  四个人说着话站在街边。

  不一会儿,过来一辆售票的公交大巴车。谢英往前走了两步,被纪春兰一把拽了回来。

  纪春兰指指被她挥手招过来,停在公交后的黄色面包车说:“坐那个。”

  “啊?啊!”

  谢英的神色从迷茫转为震惊。

  魏檗和温荣也吃惊的看着纪春兰。魏檗吃惊于现在竟然已经有了招手即停的出租车。而温荣本来以为,纪大姐请客,让她们坐公交车已经很奢侈了。

  要知道,前几年,这些“面包车的士”可是只收外汇的。只有外国领导人、外宾来,才能约到。

  纪大姐竟然,竟然请她们坐“专车”?!这得多少钱啊。

  温荣看看纪春兰,竟然有点不敢上车。

  纪春兰爽朗大笑,她相信,这次出行,会让三个“小妹妹”印象深刻。

  “走啊,上车,都傻了吗。”

  魏檗率先反应过来,做了个请的姿势,让纪春兰先上车:“大姐,你请。我们跟着你。”

  有了魏檗提醒,谢英和温荣也反应了过来,连连请纪大姐先上车。

  纪春兰也不推辞,打开前门坐了进去,见魏檗三人从后门上了车,对司机说:“走青年路,去农资市场。”

  “好嘞。”司机师傅十分复合魏檗的“刻板印象”,及其健谈。

  就着纪春兰的话头往下聊,“看来您常去。路熟。”“是学校里的教授吗。”“科学院的专家啊,不得了。”“农科院不就是农业科学院?”

  “现在农资市场可比以前乱。”“您了解啊,您肯定比我了解。”“公家单位都没饭吃吗,不能够吧。”…………

  一路上,师傅话就没落地。

  魏檗坐在后排,窗外高大的法桐掠过。通过纪春兰和司机师傅的聊天,她才琢磨出来为什么纪春兰对自己这么热情。

  她穿来之前,也在农科院待过。虽然地方不同,每家单位各有际遇,但在时代的浪潮前,总体经历是大差不差的。

  八十年代之前,农资——化肥、农药、作物种子,作为战略物资,一直是国家统一调配。特别是作物种子,有严格的适种区域和主要栽培区域。比如,湖南的水稻,卖到黄淮地区种,是犯法的。

  这个规定,其实有一定道理。

  因为各地气候环境不同,在一个地方种得好的品种,拿到另一个地方,可能会因为不适应另一个地方的环境,导致产量大幅度下降。

  在粮食极为紧张的事情,一个地区当年收成不好,是要饿肚子的,不得了的大事情。

  并且长途运输,还容易造成各地病害、虫害大交流,造成病虫害大爆发。

  所以八十年代之前,各省统一调配农资。农科院负责研究生产种子,每年财政直接给钱,按照下发的计划任务,有多少需求生产多少。

  但到了八十年代后,市场全面放开,农资经营一步一步变成了纯粹的市场行为。

  连水稻、玉米、小麦这些战略性主粮作物,也没有强制手段要求必须种某一品种,只能通过引导、宣传,让当地更多种植适宜本地的品种。在魏檗工作的时候,政策监管和市场已经相当规范,还会偶尔出现种了本地不适宜品种,导致没有收成的情况。

  更别说现在,一切向钱看,各家农科院、研发单位手段齐出。

  魏檗听到纪春兰抱怨,“现在成啥了,每家单位都要自己创收,不断推新品种。我们所地不够,新品种出的慢,都快被兄弟单位挤得工资发不下来了。”

  说起来,纪大姐在的北南市,虽然不是省会城市,但因为离沪市近,比省会城市更像省会城市。农用地少,经济发达,人工贵,大家伙儿宁愿去沪市打工,也不愿意留在家乡种地。

  纪大姐她们那边,必定缺土地,人工贵,所以她才想在外地找代种基地。

  巧了不是,魏檗她们西河市,黄淮大平原,一个字,穷,两个字,土穷。

  地多,人多,没钱。

  和纪大姐她们两下里必定一拍即合。

  “工资都要发不下来了啊。”

  魏檗琢磨着纪大姐的话,油山西村里的大家伙儿,可不面临什么火烧眉毛的急事儿。她和纪春兰感情是感情,在商还是要言商。现在,是纪春兰更急切,她可以再观察观察看一看,货比三家,稳坐钓鱼台。

  车窗外飞快掠过“XX市农科院”的字样,是省会城市的农科院。魏檗浅浅勾了下嘴角。

  没几分钟,到了农资市场。十多里路,不堵车,一会儿就到了。

  司机师傅停在路口,跟她们说:“从这小路进去,走到头左拐就是。”

  温荣意犹未尽下了车:“咋这么快,眨眼到了,我还没坐够。”

  大家哈哈大笑,走过小路,往左一拐。

  魏檗被乍然出现在眼前的“农资市场”吓了一跳。

  怎么这么多人!

  农资市场乌泱乌泱,人声鼎沸。和她之前去过的,以及她认为的,完全不一样!

  她以为的市场,是一个集中大园区里,有水泥路,有很多商铺。有来来往往的车辆装卸货物。每家商铺挂着标牌,或者简陋一点,没有标牌,甚至更简陋一些,化肥种子农药乱糟糟堆在门口。人多的时候,在某家店铺里还会传来争吵、嚷嚷的声音。

  ——这样的场景,已经是魏檗想象中最初级、最凌乱的市场了。

  然而眼前的景象,比她想象中的还要混乱拥挤,完全超出魏檗的认知。

  还能叫“市场”吗?如果能叫“市场”的话,至少也得是个“狂野版”。

  门店几乎看不到几家,所有的人,都席地而坐,凉席一铺,直接开摊!

  地方虽然大,但因为人多,便格外拥挤。

  纪春兰伸出手牵住魏檗,然后魏檗、谢英和温荣一个牵住一个,四人紧紧牵在一起,免得被拥挤的人群冲散。纪春兰打头,在人群的缝隙中游鱼一样往深处去。

  好在,过了进和出交汇,格外拥挤的狭小路口,里面人群分散之后,还算宽敞一些。

  魏檗沿街看去,有卖大豆种子的,有卖小麦玉米种子的,有卖各种蔬菜种子的,她看到有一个老头,看起来五六十岁的样子,在卖果树苗子的。果树苗子旁边放着用红色塑料袋装着的一大包,看起来像辣椒种子一样。

  魏檗弯腰捡了根果树苗,苗子上绑着红绳,离根部大概20公分左右,有一个凸起的疙瘩。根下面还带着土。

  摊主声音嘶哑,向她介绍:“这是苹果苗,一块钱根。别看我卖的贵点,拿回家栽下就能活。不信你问问,数我们家苗子长得好,结的果多。”

  魏檗没作声,点点头,放下苹果苗,又抓了一把塑料袋里的种子。

  种子白色偏黄,魏檗抓起来就发现,这不是辣椒种,是西红柿种。

  “这是洋柿子,1毛钱20粒。”摊主大爷又出声了:“结的可好了,你买点回家种上就知道。”

  魏檗依旧没作声。她第一次来市场,一路看过来,卖的东西真真假假。

  老大爷这边卖的倒是实在货,但价格有点高了。

  市场里鱼龙混杂,她摸不清头绪,担心一出声询价,便被人赖上。

  魏檗把手里种子全部放回塑料袋,跟摊主大爷说,“再看看。”转身去寻找纪春兰三人。

  纪大姐她们已经走过去快二十米,谢英和温荣在小摊子前走走停停,纪大姐却熟视无睹,看都不看一眼,时不时停下脚步回头叫她们三个快点跟上,抓紧往里面走。

  魏檗快走几步追上纪大姐,问:“姐,你不看这些摊子?”

  纪春兰点点头,等谢英和温荣也走到近前,说:“别图摊子上便宜,他今天在这里,明天说不定就跑了,找都没地方找。”

  魏檗反应过来,问纪大姐:“里边有固定的?”

  温荣说:“我就看看,哪能在摊子上买。”谢英也笑道:“想买也没钱啊。”

  “不买最好。”纪春兰说:“骗子太多。咱都拿的是公家的钱,别因为个人错误给公家造成损失。”

  “来了来了~快快快!!”

  纪春兰还想再嘱咐她们两句,一下子被人群冲了个趔趄。

  她们前边不远处,突然呼啦啦围了一群人。

  “怎么了怎么了?”温荣眼睛骤然发亮,兴奋的踮起脚,快速拉扯魏檗的袖子:“去看看去看看!”

  小城市里热闹少,到省会城市赶大集已经够兴奋了,看热闹更难得。

  谢英也蠢蠢欲动。

  “好~~!”“给我,给我五十斤!”“我先来的!”“给我!!”

  人群中忽然爆发出一阵阵叫好声,争抢声此起彼伏。

  魏檗远远瞧着,围成圈的人手里挥舞着各色编织袋,疯了一样往里挤。

  “这是卖什么的?”她问纪大姐。

  纪春兰摇摇头,“不知道。新兴的吧,我之前来没见过。”

  “看看去?!”

上一篇:枕边人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