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胡同姑娘 第116章

作者:萧笛 标签: 时代奇缘 现代架空 穿越重生

  投了产业,他们就可以把手下的人派过去,名义上是在管理公司,实际上也是在保护盛景。免得盛景在国内发生什么事、受了什么委屈他们都不知道,知道了也鞭长莫及。

  盛景手下的连锁超市,因唐家入了股,有什么事唐家人就能处理,对于管理人员也能做到监管,不需要盛景操太多心。

  于是她于八三年九月飞回了北城。

  走出机场出站口,她一眼就看到了方毅。

  方毅只花了一年时间就修完了学分,顺利拿到毕业证,在去年的夏天就回国了。回国后他就进了国家经委。

  他在米国的一年里,盛景跟他见面也不多,一共才见过两次。

  或许是离开了故土一个人在异国他乡打拼,又或许是回国后进入机关部门上班,跟当学生时不一样了。此时的方毅气质更为成熟稳重,年长了两岁的他五官更加深邃,身材似乎也更为颀长。

  他站在那里犹如鹤立鸡群,让人一眼就能看到。

  “盛景,这里。”他朝盛景招手,脸上露出了一个笑容。

  盛景也露出了一个笑容,视线往方毅周边扫了一圈,就发现盛河川也来了。

  盛河川今年六十五岁了,头发白了许多,脸上的皱纹也更深了。不过精神头还好,脸上的笑容也够灿烂。

  “舅舅。”盛景奔过去就给他一个大拥抱。

  “瘦了瘦了。”盛河川拍拍盛景的背。

  盛景就笑。只有最疼爱你的人才会觉得你瘦。

  她吃得惯外国的菜。而且为了让她吃好喝好,盛茹慧特意派了一个会做菜的佣人去她公寓做饭打扫卫生,这两年她其实并没有委屈自己的胃,体重也没有减轻。

  她转身把身后的两个年轻男子介绍给他们:“舅舅,方毅,这是哈里.詹姆斯,这是陈斯特。”

  双方打了招呼。

  这时候有三个男子走了过来,其中一个用英语问哈里是不是从米国来的哈里.詹姆斯先生。

  得到答案后他十分热情地上前握手:“我们是对外经济贸易部的。我叫乔关,这是我同事钱书谊、袁方。”

  “你好,你们好。”詹姆斯礼貌回握,介绍了盛景、陈斯特和盛河川、方毅。

  乔关先跟陈斯特热情握手,转过头来又笑道:“哈哈,盛局长,没想到在这里遇见您,您是来接盛景同学的吧?方科长也在啊?盛景同学,欢迎你学成回国。”

  大家寒暄了两句,乔关问盛景:“你是跟詹姆斯先生他们一起去国宾馆住,还是回家住?”

  “谢谢乔司长,我回家住。”盛景笑道。

  客气了两句,她转脸跟哈里两人挥手告别:“那我们先走一步了。”说着拉起了行李箱。

  “我来吧。”方毅接过行李箱。

  等上了车,轿车驶出了机场,盛河川才问盛景:“那两人是在飞机上认识的,还是你爸妈那边派来的?”

  “是我爸妈派来的。”盛景道。

  其实并不是。

  哈里是地道的米国人,陈斯特是中米混血。两人原来是在米国帮她管理超市的。

  他俩一个对中国文化感兴趣,一个想要寻根,更重要的是觉得盛景这个老板能力强又大方,愿意跟着她,所以盛景就带他们回了中国。

  她回国开厂,是用米国公司的名义来进行投资的。

  中国是个人情社会,有些人官僚气息还挺重。如果知道公司是她开的,不管她要做什么,这些人都能“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甚至不惜做盛河川的工作来劝她,让她多奉献一些,狮子大开口还不让她讨价还价。

  她赚了钱自然会回馈社会,但又不是冤大头。而且她让了利后国家不一定能得到什么,反而肥了一些贪官污吏的腰包。

  所以她让哈里和陈斯特两人出面,并撇清她和他俩的关系。

  盛河川和方毅自然是心向着她的。但他们身为国家机关干部,又要维护国家利益。这事他们还是不知道的好。

  小车进了市区,盛景见车子不是往城西开,诧异地问盛河川:“咱们这是去哪儿?”

  “宋津东爷爷你还记得吧?”这话一出,盛河川就觉得不对了。他怎么就跟宋津东差着辈儿了?

  “记得。”盛景点头。

  当年她还为宋津东的离世伤心过一阵子。

  “你宋爷爷旁边那个小院的主人出国了,我把它买了下来。”说起这事,盛河川就叹了口气,“你宋伯伯他们也打算出国,还问我要不要那小院呢。”

  国门一开,很多人就往外跑。跟方毅一起去公费留学的,就有几个没回来。

  盛景愣了愣。

  看到盛河川伤感的面容,她赶紧安慰地搂了他的胳膊:“有人出去,就有人回来。您看,我和方毅都回来了。没准宋伯伯他们出去后感觉不习惯,又回来呢。”

  “哈哈,那倒是。”

  “宋伯伯如果不缺钱,就让他把小院留下来吧。以后回来想买都买不到了。”

  “我再劝劝吧。要是他们一定要买,咱们就买下来。”盛河川道。

  盛茹慧回国时,给了他一笔钱。他自己的工资又高,平时也没什么花销,买两个四合院完全没问题。

  不久,汽车驶进槐花胡同,在一个小院门口停了下来。

  盛景刚下车,方七的就打开院门走了出来,冲着盛景笑道:“小景回来了?方爷爷给你做了好吃的。几年没吃方爷爷做的饭,想了没有?”

  “想,想死我了。”盛景笑嘻嘻地跑过去,“方爷爷您怎么过来了?”

  “哈哈,我也在这附近买了处小院,又搬回来了。”方七挥了挥手,“在那边住着没意思,还是这边住着舒服。”

  出国潮来了,有不少人卖宅子出国,方老爷子也是有投资眼光的,赶紧掏钱把一处四合院买了下来。

第128章

  ◎回了大杂院去拜访老邻居◎

  洗了手脸, 坐到饭桌旁,盛景仿佛又回到了五年前。那时候她和盛河川还没搬家, 四个人还住在槐花胡同里, 时不时地四个人就聚在一起吃饭。

  方老爷子的厨艺比她好,每次她都吃得很开心。

  饭后,方毅去洗了碗, 把厨房卫生收拾干净,方家爷儿俩这才告辞离去。

  他们的四合院不在槐花胡同,而是在另一个胡同里, 离这里步行有十来分钟的距离。

  自从建了李家庄的宅子, 感觉以后的房子会增值后,方七就有意关注这附近的四合院。

  他十来年没上班,常年混迹于四九城, 三教九流都有熟人, 要打听什么消息,可比盛河川要灵通。他买下的是一个二进四合院,比盛河川买的这一进院子要精致宽敞得多。

  盛河川买的这处院子,跟隔壁宋家的面积结构简直一模一样,居说是同一个设计师设计的。

  “坐飞机累了吧?早点休息。”盛河川看盛景坐在沙发上没动,关切地问道。

  盛景摇摇头:“我得倒倒时差。现在睡不着。”

  “那就聊聊天。”盛河川道,“你出国半年后我就买下了这院子。你也知道我工作忙, 十天半个月不着家是常事,住在哪里都一样。这边离单位近些,我图方便,就搬到这儿住了。”

  他看向盛景:“我知道你喜欢城西清静, 我也喜欢。但知青返城, 很多人没工作, 小偷小摸就多,社会秩序乱得很。城西那处的房子离邻居远,你一个人在家我不放心。所以想了想,就没收拾那边。”

  以前他也不放心,所以每个周六晚上他都尽量回家;如果不能回家就打电话通知盛景,让她呆在学校里别回家了。

  现在盛景不用上学了,暂时也不用上班,天天在家呆着,他就不放心让盛景回城西住。

  盛景叹了口气。她确实喜欢城西宅子的清静,而现在的社会治安也确实不好。

  就是很怀念安保状态特别好的小区。可惜现在还不宜搞房地产,否则她都想亲自建一个小区,再搞个物业公司出来。

  “以我的级别,是可以配生活服务人员的。要不我现在配一个?”盛河川又问。

  他没在盛景回来前把生活服务人员安排好,就是担心盛景不喜欢家里住个陌生人。

  盛景点头:“也行。这么大个宅子,我就算不在家,您回来也得有个热菜热饭吃,还得有人搞卫生。”

  敲定这件事,盛河川就聊起了方家的事:“方毅刚才没跟你说吧?方勇刚和柳茹离婚了。”

  “啊?”盛景倒水的手一抖。

  她连忙放下茶壶,把水杯放到盛河川面前,问道:“怎么回事?”

  “方旭泽心高气傲,在首钢跟领导、同事都相处不好,工作做得不细致,被领导批评了两次,他没跟家人商量就辞了职。”

  盛景点头。

  原著里,虽然方旭泽借方勇刚的人脉去了经委,但他骄傲自负,总觉得那些领导就是酒囊饭袋,除了拍马溜须就没什么真本事,他对这些领导的工作安排不以为然,言行里都带了出来。

  除了领导,他也看不起同事。

  这样的方旭泽,肯定被穿小鞋啊。

  然后他就受不了,直接辞职不干了。辞职后他倒卖批文,积累了第一桶金,然后才开公司,把生意做得风声水起。

  “那他现在在干嘛?”她好奇地问道,“这事跟方伯伯离婚有关系?”

  原著里方毅和方七这会儿早就死了,方勇刚拿方旭泽当亲儿子,就算知道他利用自己的权势倒卖批文,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现在方毅和方七都没死,方勇刚敢让方旭泽借自己的权势,方七怕是要提着鞋子追得他满军区大院跑。

  盛河川看了盛景一眼。

  盛琳去学校闹事,说盛景勾引方旭泽的事他都知道了,也知道那段时间方旭泽确实经常在学校门口和城西宅子附近偶遇盛景。

  所以他百忙之中,还关注了一下方旭泽。

  “他看朋友倒卖批文,就打着你方伯伯的旗号也打算倒卖批文。当初他去首钢就是柳茹借着副军长夫人的名义把他塞进去的,还安排了一个副厂长的女儿进了文工团,又暗中操作让一个科长的侄子提了干。借着这层关系,那位副厂长和科长给方旭泽批了两回钢材。”

  “柳茹这女人长袖善舞,把几方的利益者交集起来,本来做的事不易察觉,不知怎么的就被人捅到了你方伯伯面前。这要是被人举报可是要受处罚的,你方伯伯一气之下就跟她离了婚。”

  说到这里盛河川满身不自在。

  他没比方七小几岁,原先可是跟方七一辈的,结果倒好,他竟然轮落到跟方勇刚一个辈份,怎么想怎么不得劲儿。

  可谁叫他跟妹妹的年纪相差大,盛景又是盛茹慧三十八岁生下来的女儿呢?

  “你接下来有什么打算?”盛河川问盛景,“你要做好思想准备,明天经委和外经贸委的领导就有可能登门。”

  盛景不光是哈佛毕业的硕士,她亲生父母还在国外,家里有许多产业,在华侨圈子里相当有地位。因此国家对盛景非常重视。经委和外经贸委对她都虎视眈眈。

  她还没回国,两个单位的领导都来探过他的口风,做他的思想工作了。

  今天大概是不想当着外国人的面说这事,外经贸委的人才没对盛景太热情。

  “哈里两人不是要办厂吗?毕竟是家里的产业,我是要帮忙的。家里给了我股份。等这里的厂子建起来,他们还要去鹏城,我也会一起去。”

  “至于两个单位的领导,我明天委婉拒绝吧。”盛景叹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