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胡同姑娘 第115章

作者:萧笛 标签: 时代奇缘 现代架空 穿越重生

  现在知道方旭泽只是个继子,方勇刚还有个亲儿子在读大学,柳茹求大家帮方旭泽安排工作,大家哪里愿意?

  所以柳茹折腾了半天,没办法,只得向方勇刚哭诉,希望他动用人脉帮方旭泽安排工作。

  方勇刚自然不肯。

  只要他帮了方旭泽,老爷子那里就能提着鞋绕着军区大院追着他打。而且他也知道,自己的亲儿子还没管呢,哪有那么多人脉管别人的儿子。

  最后没奈何,方旭泽进了首钢。

  他倒是想去留学呢,结果在英语那一关就被刷下来了。

  “对了。”盛景想起一件事,提醒道,“方旭泽估计不甘于在首钢呆着。现在国家经济搞活了,他怕是要自己出来赚钱。你可要提醒你爸,别为他的生意提供便利。现在姓资还是姓社还没闹明白呢,为他提供了便利,你爸没准就得犯错误。”

  前世方旭泽可是靠着倒卖批文发家的。他为什么能倒卖批文?还不是靠着方勇刚的权势与人脉。大家都要给军方大佬的儿子一个面子嘛。

  方毅脸上的表情凝重起来:“我会提醒他的。”顿了顿他又道,“我会让老爷子盯着他的,不让他犯错误。”

  他要去米国了,实在管不住方勇刚。这个艰巨的任务还是给老爷子来完成吧。

  盛景前世全世界到处飞,完全没把出国当回事。

  外交部的马同志一把票送来,她就收拾了东西,跟盛河川告别,上了飞机去了米国。

第126章

  ◎生意迅速扩张◎

  “小妹, 这家公司没听说过啊,你为什么买这么多他家的股票?”

  唐琪泰目瞪口呆地看盛景购入了一万美元的家得宝股票, 忍不住想在上前阻拦。

  “这些年股市都在盘整, 炒股风险极大。你与其把钱投到股市,不如开一家店子。”

  唐家有祖训,就算是唐家移居到了海外, 这个祖训也依然执行了下来,只是因地制宜地修改了一个金额。

  唐家子女,每人到了十八岁, 就能得到一万美元的创业资金。

  如果能用这资金在两年内做出点名堂, 并创造出一定额度的收益,那就能得到第二笔五万美元的创业资金;如果失败,那就尽早调整自己的就业方向, 转向如医生、律师、建筑师等职业, 再拿家里公司的分红过日子。

  如果第二笔资金也赢利,家族通过分析,觉得这个行业确实值得投资,会跟这孩子商议参股比例后,继续投入资金,把它做大做强。

  盛景到了米国后,唐宣文就问她要不要这笔钱, 盛景自然欣喜不已,直接来了个:“要要要。”

  1982年美国股市结束了盘整二十年的状态,来了个五年期的疯狂大牛市。她现在股市上扬前抄个底,真是再好不过了。

  尤其是今年, 大牛股家得宝上市, 一美元一股, 简直跟不要钱似的。接下来二十几年持续上扬,回报率惊人。

  所以就算唐宣文不给她钱,她都忍不住要问他和盛茹慧借点。她可不想错过了这种牛股。

  不光是家得宝,1986年上市的微软,1988年的戴尔,1990年上市的科思,她都要腾出资金来购买原始股。不用费精力去管理,也不用怕亏本,只需要像存钱一样把钱投进去,以后她都不愁钱用。

  相对于米股,她对国内的股市更熟悉。等国内交易所成立,她也会投入资金进去炒一炒。

  “哥,二战后的婴儿潮你清楚吧?这七千五百万婴儿从六九年陆续成年,米国住房需求急剧增长,这些情况,你应该也知道吧?”

  唐琪泰点点头:“知道。”

  他自然知道。

  唐琪泰今年29岁,刚从哈佛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米国的经济状况就是他们研究的课题。

  也正是如此,当盛景来米国,说要那一万美金的创业资金时,父母就让他跟着妹妹,担心她什么都不懂,把那一万美金给亏光了。

  这点钱不算啥,但会让大爷爷那一支的亲戚和大伯那边的堂兄弟们看不起盛景。这是他们一家都不愿意看到的。

  盛景这一问他就反应过来了:“家得宝是做家居建材零售的,你是看好他们公司的前景?”

  说着他又皱眉:“我承认你选这个行业是可行的。但家居建材行业的上市公司不止这一家。一个公司发展得好不好,还得看他们的管理与执行者的目光。”

  “我研究过他们公司的资料了。”盛景从包里掏出她准备的资料,对着唐琪泰侃侃而谈。

  她要买家得宝的股票,就知道要对唐宣文和唐家三兄弟做出合理的解释,因此她做足了功课。

  “另外,米国股市都盘整二十年了。当年婴儿潮的婴儿们都长大成人,成家立业,必然会带动米国经济,米国股市将会迎来一个上扬的趋势。”

  唐琪泰看着手中的资料,听着盛景的解说,微皱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

  “我认可你的观点。”他朝盛景点了点头,转头对操盘手道,“给我也买上两万股。”

  盛景啧舌。

  唐琪泰这些年虽然一直在读书,但也用他那一万元创业资金开了一家零食店,当年就实现了赢利。之后他又开了几家连锁店。再加上每年公司分红,他年纪轻轻就身价不菲。

  “哥,你还有钱吗?咱们合伙开几家快餐连锁店吧。”盛景狗腿地给唐琪泰捶了捶背。

  或许是年纪相近,又或许是唯有唐琪泰还没结婚,也没有女朋友,虽说三个哥哥对她都很好,但她跟唐琪泰最亲近。

  而除了这一万块钱创业资金,她还有唐宣文和盛茹慧、三个哥哥给她的钱,统共两万九千块美金;大爷爷、大伯那边亲戚也给她打了封包,加起来有三千多。

  所以买了家得宝的股票,她还是一个小富婆。

  “快餐连锁店?”唐琪泰看了妹妹一眼,眼里都是赞赏和笑意,“你先写一份策划书给我看看。

  “没问题。”盛景一看唐琪泰这表情,就知道这事没问题了,顿时高兴起来。

  快餐业可是八十年代米国最赚钱的行业之一。除了赚钱,这个快餐连锁店也将成为她以后国内食品公司产品的使用者和推广者,对她而言十分重要。

  把策划书写出来,得到唐琪泰的首肯,把钱交过去后,盛景对于这快餐连锁店就不管了。剩下的钱,她转头又投入了股市。

  八月份方毅来了米国,盛景跟他匆匆见了一面,交换了联系方式。

  临分别前方毅欲言又止:“盛景……”

  盛景抬眸看他。

  “你会回国的吧?”

  “会。”盛景很肯定地道,“拿到文凭后就回去。我爷爷还在国内呢。他老人家就算来米国,也肯定呆不惯。况且老人都讲究一个落叶归根。”

  方毅这回放心了,对盛景挥手笑道:“常联系。”

  哈佛大学是学分制,只要修够学分,研究生一年都可以毕业。

  但盛景打算利用这两年时间,多学点东西;另外国内还不是最好的做生意的时候,米国这里却十分好赚钱,她打算用这两年时间把手头的钱翻上几番。

  因此她并没有急着去修学分,而是按步就班的学习,步履从容。

  她在去读书的半年后,摸清楚了波斯顿的市场,在波斯顿一个宅区附近开了家超市连锁店。这连锁超市因为选址好,产品质量有保证,价格也不贵,赢利十分可观。盛景接下来又陆续开了几家。

  没等唐宣贤去找她,她就找上了门去。

  “大伯,这是我这一年里做出的成绩。”她把手中的文件递到唐宣贤手上。

  她当初购入的家得宝股票此时已经涨了十几倍,超市赢利也很厉害。

  前年唐宣文和盛茹慧要去找亲生女儿时,唐宣贤对这个孩子并不看好。他知道一些国内的情况。

  可盛景的优秀出乎他的意料。尤其她对于未来股市的分析,现在已完全显现;盛景买的股票和开的超市,他都有关注过。

  他只是很意外侄女会主动找上门来。

  他看过那些文件后,问她:“你是想要五万美金的创业资金?”

  “是的。”盛景道,“连锁超市要迅速扩张,否则就要被人抢了商机。现在我这几个超市发展势头极好,有了资金,接下来打算一口气开十几家店。”

  唐宣贤点头:“五万创业资金给你没问题。不过家族很看好你这个生意,想要加大投资,你愿意吗?按照家族的规距,这门生意你可以占百分之五十一的股份。”

  唐家鼓励年轻人创业,在看到前景后并不会抢夺他们的生意。

  这令盛景觉得十分佩服唐家定下这项规定的先祖。

  她点头:“自然愿意。”

  她开这个超市的本意,一方面是为了赚钱,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把国内的农副产品放到超市中卖。

  现在唐家要把这桩生意做大,还让她占百分之五十一的股份,能在公司里说话算数,那还有什么不答应的?本来这开超市的钱都是唐家的。

  盛景回答得如此干脆,唐宣贤对这个侄女越发喜爱了。

  如果小家子气,或是看不清前景,盛景有可能要把这五万美金先投入市场,等赚钱了再让家族投资。但那样扩张速度太慢,有可能被人抢占了先机。

  他道:“我会派人去估算市值,才能给出投入的资金。你放心,我会把这五万美金所创造的利润一半算进去的。”

  “多谢大伯。”

第127章

  ◎又回到了槐花胡同◎

  就算盛景放缓了学习的脚步, 1983年7月,盛景研究生还是毕业了。

  临回国前, 唐宣文拿了一迭文件给她。

  “这是什么?”盛景把文件倒出来, 翻开来看了一眼,惊诧地抬起头来,“爸……”

  这是前年唐宣文在国内开的那些厂和酒店的股份, 唐宣文全给了她。

  “孩子,因为我们的疏忽,让你吃了这么多年的苦。虽然这些苦不能用金钱来补偿, 但给你些东西, 爸爸妈妈心里会好受些。”唐宣文道。

  如果可以,他们更想把盛景留在身边,好好疼爱她, 让她随心所欲地过日子, 安安稳稳地度过下半生。

  他跟盛茹慧就算去世了,他相信三个儿子也会照顾妹妹的。

  可他们都知道盛景的心系着祖国,她对那片土地有很深的感情,对祖国的未来也十分看好,她也对把从她泥淖中拉出来的盛河川感情深厚。

  所以他也没劝,而是把当初在国内建的那些企业都给了盛景。

  “你放心,这些企业都是爸爸妈妈用私人的钱办的, 跟家族无关。你三个哥哥也不会在意的。”

  国内什么都便宜,除了在米国购买的几条生产线,以及酒店用品花了些钱,其他的比如土地的使用费低得跟不要钱似的。

  这点钱, 三个儿子还真没看到眼里。

  盛景投入股市的钱, 将会给她百倍的回报;她名下的连锁超市每天都为她赚很多钱。她现在也不缺钱。

  对于给了她这么多钱的父母亲人, 她很感恩,也希望给予他们回报。

  她没有推辞这些东西,劝唐宣文道:“爸,国内有十亿人口,市场十分庞大。很多行业都是空白,做什么升值空间都极大。您要不要跟大伯说一下,拿一部分资金投资国内?”

  唐宣文摇摇头:“这个问题我跟你大伯聊过。他对于国内的政策还有疑虑。不过你放心,我和你三个哥哥会再往国内投些产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