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后爹全家是皇帝 第79章

作者:文理风 标签: 穿越重生

  ……

  演武场上,林从正看着远处郭威训练兵士,高行周从远处大步走来。

  “末将见过都虞侯!”高行周走过来,抱拳行礼。

  林从看着高行周,高约一米八多,身量魁梧,精神抖擞,好一员虎将,而且对方开场先称呼他为都虞侯,没直接称呼他小郎君,算是把态度摆得很正,这让林从好感大升,对方起码是把他当上峰认真对待,没有当他是个孩子。

  林从客气地回礼,“高指挥客气了,不知高指挥来有何事?”

  高行周看到旁边演武场旁耳房,笑着说:“不知小郎君是否有空,可否到旁边一叙。”

  林从也笑了,换了个亲切地称呼,“高将军相邀,岂有不去的道理,请。”

  两人一起去了旁边的耳房,旁边的耳房是平时将士用来烧水喝水的地方,高行周看到有个茶台,立刻过去,笑着说:“末将有些烹茶的技艺,今天正好献丑了。”

  林从听了也笑着在对面坐在,“那我就好好品一品高将军的手艺了。”

  高行周烧了一壶热水,呼啦呼啦泡了一大壶茶,然后殷勤地给林从倒了一杯,又给自己倒了一杯。

  林从哭笑不得地看着高行周,这烹茶技术虽然不能说和茶道毫无关系,但也真是用热水煮了一下而已,真白瞎了他从宫里带的好茶叶。

  不过双方都不在喝茶上,两人喝了一口,就默契地放下,高行周首先开口,“听闻小郎君有意扩充一下手下的兵?”

  林从笑着说:“是有这个意思,我如今升任都虞侯,也可以多领一两支。”

  高行周也很直爽,开门见山地说:“那不知小郎君觉得高某和高某麾下的骑兵怎么样?”

  林从端起茶盏的手一顿,放下茶盏:“高家兵的名声我早有耳闻,高将军训练的骑兵我之前在点将台上也见过,令行禁止,可以说是禁军中精锐,我不过是一九岁小童,高将军您和您麾下的骑兵跟我,不觉得委屈?”

  高行周听了,笑着说:“这有什么委屈的,小郎君自从入了禁军,虽出身富贵,可却从不仗着身份懈怠,与将士每日一同训练,共同进退,这些末将等都看在眼里,末将昔日跟随陛下军中与梁对峙时,亦曾见过刘大将军统帅军的盛景,如今见到小郎君的行为,就知道虎父无犬子,小郎君虽然年幼,可末将相信,小郎君日后定然非池中之物。”

  “高将军过誉了。”林从笑了笑,丝毫没有因为高行周的吹捧上头,他可不会相信对方觉得他未来会飞黄腾达就追随他。

  高行周见林从不为所动,心里暗叹:不愧是昔日一步百计的刘鄩之子,如此年幼,就如同大人一般,不动声色,城府过人。

  高行周干脆开诚布公,“小郎君对末将可了解?末将十岁先父就去世,末将跟着大哥曾碾转刘仁恭、刘守光麾下,后来侥幸到了陛下麾下,如今在军中已经十多年,也算凭着战功加陛下恩泽升到节度使,只是到了节度使这一步,小郎君想必也清楚,是僧多肉少,末将虽然已是振武节度使,可不过是虚领。”

  说完高行周目光灼灼地看着林从。

  林从听了也明白过来,这高行周跟在他后爹麾下,一路凭着战功升到节度使,可到了节度使这一块,就不是光战功的事了,毕竟满朝武将都是战功起家,谁手中没一摞战功,于是在他后爹登基后,高行周虽然升到节度使,却没有藩镇,只能虚领,窝在晋军兼职指挥。

  至于为啥封了节度使却没藩镇,这事在五代还真不奇怪,节度使虽然以藩镇名或者军队名,按理说有这个节度使,就有对应的藩镇,可问题是当初划分藩镇,设置节度使,是唐朝,当时唐朝的版图大,就例如高行周,他是振武节度使,振武节度使的藩镇在哪?

  在内蒙古啊,唐朝时还是唐朝的疆土,可唐末天下大乱,契丹趁机把关外占了,所以现在高行周虽然封了振武节度使,却压根没法去藩镇。

  而这就是虚封,意思是你和有藩镇的节度使一个待遇,一个俸禄,但只是没有藩镇。

  高行周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有两种方法,一个是自己出兵夺回来,目前看希望不大,另一个就是等有藩镇的节度使出现空缺,调动过去。

  只是有藩镇的节度使在节度使中都是唐僧肉,多少人眼睛盯着,高行周想给自己抢一个有藩镇的节度使调过去,哪里是容易的事。

  所以这才是高行周屈尊降贵,来投靠林从的原因。

  林从知道后,顿时放心了。

  他就说么,那种男主才几岁,就有一大群惊艳绝才的人一见男主或者说几句话,就觉得男主以后会飞黄腾达,就跑来誓死跟随,那铁定只是升级流小说。

  有所求,并且被求的有这个条件可能达成,利之所趋,才是人心所向。

  林从看着眼前的茶盏,“高将军所求我明白了,藩镇这事,多少人盯着,将军要是军指挥,甚至别的,我都可以去帮你说项说项,可这藩镇,高将军你高看我了,就算我亲自去爹爹那求,只怕希望都不大。”

  高行周听了却并未失落,反而笑道:“小郎君要一口答应我,我今天反而来错了,末将自然知道藩镇这事多少人盯着,虚领节度使的这么多,谁背后没人脉没战功,就算两个枢密使,也不可能开口许一个藩镇。

  而且这藩镇要是没个天大的战功,也不好意思开口,末将是想着跟着小郎君,小郎君日日在陛下面前,以后要是各地有个叛乱,陛下和两枢密使要是派将平叛,小郎君和娘娘可否在陛下或者两枢密使提提末将的名字,末将自信对打仗平叛还是有两下子的。”

  林从听了,看着高行周,原来你打算自己靠战功换藩镇,早说嘛!

  林从顿时热情了分,端起茶盏,“高将军有志气!”

  高行周一看林从这态度,忙急切地问:“那小郎君的意思是?”

  林从笑道,“不急,只是还有个问题,若高将军得偿所愿,您去就藩了,那我又留下什么?”

  高行周立刻回道:“末将现在麾下的禁军骑兵,都是禁军,不可能跟着末将就藩的,末将一旦就藩,到时麾下两千骑兵自然就到了小郎君麾下。”

  “那骑兵们可愿意?”林从问。

  “小郎君有所不知,自从您领了您那一支后,您那一支无论军饷还是装备,都一日好过一日,您又出手大方,别的支将士,不是多少羡慕的眼红,恨不得当初被您选中,将士们日夜操练为的什么,不就是军饷养家糊口么,您要是能接手卑职麾下骑兵,末将手下那些兵蛋子肯定嗷嗷的,定然没有不愿意的。”

  林从听了,这才放下心来,端起茶笑着说,“将军能入我麾下,从林求之不得,以后高将军作为从林偏将,少不得跟着从林在御前和宫中行走,还望将军不要嫌弃辛苦!”

  高行周听了大喜,这不就是让他在圣上面前露脸么,立刻起身抱拳跪下:“多谢小郎君!末将定然不负小郎君提携!”

  林从起身欣慰地扶起高行周。

  好了,小弟终于又加一了。

  虽然这小弟以后可能会跑,但麾下的骑兵可以到手,也是赚了!

第99章 人家勾搭的是李从荣(二更)

  林从和高行周谈妥后, 就去把郭威也喊来了,两人以后都在他麾下,有必要好好认识一下。

  不过叫来之后,林从突然想起来, 这两人在历史演绎小说和电视剧中, 可是很是不合呢!

  高行周后来凭战功一路升迁, 等到郭威登基时,高行周早已因战功累累封王,镇守一方。所以但凡演绎小说,都是郭威忌惮高行周,甚至还有小说编写郭威派赵匡胤去刺杀高行周, 高行周为了不连累赵匡胤被迫自刎。

  可事实上,历史上高行周凭着自己有眼色,肯出力, 给钱就办事的态度,一直深受各个皇帝信任, 郭威登基后,对其也很尊重,高行周也是寿终正寝。

  不过林从还是注意了一下, 生怕万一那些秘史、演绎、小说再不是空穴来风呢!

  好在林从白担心了, 高行周和郭威两人相见十分和谐,得知高行周也归到林从麾下, 郭威十分高兴,丝毫没有争宠的打算, 对高行周这位前辈也十分尊重。

  不过林从猜郭威已经打上高行周的骑兵主意了,因为这小子眼睛亮晶晶的。

  而高行周知道郭威是林从亲兵出身,对郭威也丝毫没有倚老卖老, 很是客气。

  所以总体来说,两人处得十分融洽。

  林从看了也放心下来,两人以后是他的左右手,能和谐相处真是再好不过了。

  认识完,高行周就带着林从郭威去了自己营中。

  高行周麾下的是骑兵,所以在骑兵营。

  骑兵因为训练时需要巨大的场地,所以不在城中,而在京郊一个山脚下的开阔平地。

  高行周领着林从郭威到时,已经快到晌午饭点了,高行周却笑着说:“正好这时去看看,看看那群兔崽子有没有偷懒。”

  高行周就直接带着林从郭威去了骑兵营的演武场。

  骑兵营的演武场和步兵营的演武场有很大的不同,最大的不同,就是特别大,特别开阔。

  一眼望去,起码得几十亩。

  林从和郭威刚一到,就看到演武场中间,一个摆着三角尖阵做攻击状态的骑兵阵。

  林从和郭威立刻屏住呼吸,只见骑兵阵从蓄势,到猛烈冲击,不过一盏茶的功夫。

  整个攻击过程干净利索,充满爆发力。

  “好!”林从拍手赞道:“骑兵因为在马上最难做到令行禁止,高将军,你这骑兵聚集快,冲锋起势快,练的好啊!”

  高行周听了很是脸上有光,“小郎君是行家,别人看骑兵都看声势是不是浩大,您是一眼就看出门道。”

  林从笑着说:“平时经常听爹爹讲他自己年轻时怎么练骑兵的,知道一些,不过我这也只是纸上谈兵罢了,真要练兵,还是得多劳你们这些老将指点。”

  高行周想了下才反应过来林从说得是皇帝,忙恭维说:“原来小郎君是蒙陛下教导,陛下昔日就是晋军先锋,曾从晋军轻骑中挑选五百精锐组成‘横冲都’ 当年老晋王打天下,陛下为先锋,领五百横冲都冲锋陷阵,威震天下,陛下也有李横冲之名。”

  林从听了羡慕不已,感慨道,“这事我听爹爹自夸过,真希望我也能有爹爹那样的一支先锋骑兵。”

  高行周听了笑着说:“末将这骑兵虽然比不上陛下的横冲军,可是禁军骑兵的马也是由昔日晋军轻骑的马匹培育而来,再加上末将几年操练,想必不比昔日名震天下的晋军轻骑差。”

  高行周麾下有两千骑兵,这些虽然不是高行周自己的高家军,但这是现在高行周安身立命的本钱,所以这几年高行周可没少下功夫。

  为了更好给林从展示一下,高行周直接翻身上马,冲到骑兵战阵,骑兵战阵迅速打开,高行周融入其中,原来还有一丝呆板的两千骑兵,瞬间活过来一样。

  冲锋、撤退、行军、组阵……

  虽然是两千人马,却仿佛一个整体,进退有度,丝毫不乱。

  林从和郭威看得眼直,郭威更是惊叹,“怪不得昔日高家在边关如此出名,高家训练骑兵确实有一套。”

  林从也感慨,“看来咱们要学得路还很长。”

  等高行周演练完,高行周骑着马回来,“小郎君,如何,可还满意?”

  林从点点头,笑着说:“满意!高将军,今天我第一天来,就看了这一场精彩的骑兵战阵,真是不虚此行,这样吧,大家练了一上午想必都累了,今天中午我做东,大家不醉不归!”

  高行周知道林从这是看上了骑兵,有意收拢人心,也乐得顺水推舟,立刻大声说:“弟兄们,小郎君发话了,今日中午请客,大家不醉不归!”

  骑兵们一听有人请客,立刻嗷嗷地都围了上来。

  林从掏出一袋钱给郭威,让他带着人去买酒、肉来。

  林从则自来熟带着骑兵们去埋锅做饭,然后和一群兵蛋子们打成一片。

  ……

  林从在京郊大营泡了一个月,和骑兵们同吃同睡,外加各种砸钱,终于算是把高行周手下的骑兵笼络下来了。

  这也有高行周主动配合,外加高行周麾下骑兵本来就是皇家禁军,服从性就比较强。

  当然,林从砸的钱也是重点。

  林从现在发现,其实书上什么将军威名远播,将士们就死心塌地,哪怕没钱没军饷,都会为守多少年,这个……大概只在小说中。

  就像现代大多数上班一样,你公司要真十年不给你发工资,哪怕领导再有魅力,你会待么?

  说到底,大部分普通人,都离理想,离人生追求很远,而离温饱,离养家糊口很近。

  近到只要两个月不发军饷,家中就可能断炊。

  所以,林从也没给骑兵们谈什么大道理,只是自从他来后,这一支骑兵的军饷兵部送的都及时了,遇到节日,林从会自掏腰包买些节礼,再加上平日林从自己有钱,从不克扣。

  很快,骑兵们发现有林从这个上峰只有好处没有坏处,自然慢慢的人心也就过来了。

  *

  林从处理完骑兵的事,长长舒了一口气,他如今有四千多兵马,有步兵有骑兵,遇到点紧急情况,也算有了自保的本钱,终于不用那么焦虑了。

  林从就决定回宫看看他娘。

  他这忙乎了这么久,也没捞着回几次宫,他娘肯定想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