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后爹全家是皇帝 第77章

作者:文理风 标签: 穿越重生

第96章 安重诲结局

  林从这几天心情特别好。

  张宫人, 不,现在是张才人,肚子里的孩子, 按时间门算, 应该就是历史上四皇子李从益,如今经过他这一通折腾,他后爹已经发话, 让张才人自己养了,算是和他娘彻底没关系了。

  他娘只要不养李从益, 那后面契丹无论立不立李从益当傀儡皇帝,刘知远想不想斩草除根, 就和他娘一点关系都没有。

  对于后面那些皇帝,他娘就只是个曾经李嗣源的宠妃, 后来普普通通的太妃。

  他以后只要掌支军队,把他娘接出宫好好养老就行了。

  林从心中一直紧绷的弦稍微放松下来。

  ……

  这边林从心情大好,高兴地几乎放炮庆祝,那边安重诲却是愁云惨淡,愁得几乎吃不下饭。

  虽然这次李嗣源一反常态的没有把他叫过去训斥他一顿或者审问他, 可安重诲知道这才最糟。

  以李嗣源直接的性子, 汤药的事被他知道却不发作, 这本身就说明李嗣源和他生分了。

  安重诲甚至觉得, 如今李嗣源不发作, 不过是看着他掌着兵权,不好发作而已。

  在惶恐不安几天后, 安重诲决定要自救。

  至于如何自救,那自然就是想办法挽回圣心。

  恰好这时两川的孟知祥和董璋反叛,李嗣源命石敬瑭出兵征讨, 安重诲就自请转运粮草,打算用军功重新挽回李嗣源的心。

  只是安重诲想不到,这一次,却是直接把自己送上了死路。

  说起这孟知祥和董璋能谋反,其实和李嗣源安重诲也有关,当初李存勖命郭崇韬率领征蜀大军攻打蜀国,灭了蜀国后,就把蜀国分成两半,西川和东川,李存勖就任命孟知祥为西川节度使,董璋为东川节度使。

  后来郭崇韬领兵回去,就发生了刘皇后受宦官蛊惑下了教令诛杀,再后面一系列的事。

  所以从这可以看出,孟知祥和董璋,其实是李存勖的旧部。

  而事实也是如此,孟知祥是李存勖的亲妹夫,孟知祥的妻子,就是李存勖他爹李克用的闺女,是朝廷的福庆长公主。

  至于董璋,他原是后梁的猛将,后梁灭亡后,李存勖喜爱其武力,就把他收在自己帐下,成了自己“喜欢的武将”之一,不过比起同在帐下的元行钦,董璋算是挺尽责的,李存勖命郭崇韬征讨蜀国,董璋就在郭崇韬麾下攻城略地,在攻打蜀国时十分出力,所以等蜀国灭亡了,董璋就被任命成了东川节度使。

  所以从这可以看出,李存勖当初虽然攻下了蜀国,把蜀国划到了后唐的疆土中,可由于李存勖李嗣源之间门的皇位更迭,李嗣源虽然名义上统治了蜀国,但其实蜀国的两个节度使孟知祥董璋,都不是李嗣源的人。

  李嗣源自然想要彻底掌控蜀地。

  因为孟知祥是李存勖的亲妹夫,又自从在西川就藩后,就一直对朝廷阴奉阳违,李嗣源和安重诲就觉得他有据西川自立为王的倾向。

  当然,也不用李嗣源和安重诲觉得,孟知祥确实就是这么想的,李存勖死了,孟知祥知道自己回中原也没什么好果子吃,甚至会落得和任圜这个连襟一样的下场,再加上西川(成都)富饶,有天府之国之誉,孟知祥都到这步了,不据西川自立也不正常。

  孟知祥一直没敢自立称王,不过是担心一旦自立,朝廷派兵攻打。

  而董璋虽然也曾是李存勖的亲信,但毕竟和李家派系无关,再加上东川地势险要,比较贫瘠,也很难坐大,再加上董璋也很识趣,主动把自己儿子送到京城任职,并且董璋这个儿子也很长袖善舞,在京城天天花钱给他爹买名声买人脉。

  所以李嗣源和安重诲就合计,决定对于两川节度使,拉一个压一个。

  拉拢的自然是董璋,打压的自然是孟知祥。

  所以这几年,差不多就执行的这个策略。

  不过在一拉一压的同时,李嗣源和安重诲也不是没有其他行动,既然两川名义上是后唐的,那后唐就有权征收税收和派遣监军。

  安重诲就多次派遣粮官和监军到两川。

  直到上次李嗣源去汴京祭天,按照惯例,天子祭天,各地节度使都要出钱,毕竟天子祭天可是为了祈求上天保佑天下风调雨顺,所以各地节度使自然要凑份子。

  安重诲就派遣使者去两川,通知孟知祥和董璋各奉五十万钱给李嗣源祭天,孟知祥和董璋虽然很不乐意,不过怕后唐出兵,还是打了个折扣,出了一些。

  只是在出钱时,董璋这里发生了点事,因为朝廷的使者来,董璋身为节度使,自然得亲自招待使者,于是董璋就在府上置办了一大桌酒席,等着使者来。

  结果从早晨等到中午,都快过饭点了,钦差还没来,董璋还以为使者出了什么事,就带人去了驿站,结果竟然看到使者正在驿站抱着倡女寻欢,董璋当时就大怒,觉得受到侮辱,拔出剑就要杀使者。

  幸亏董璋左右护卫拦得快,使者才逃过一命跑回京城,不过董璋担心使者回去对安重诲乱说,自此就有些不安。

  然后前不久朝廷决定削减两川的兵力,董璋和孟知祥不满,两人就一联合,彻底反了。

  而董璋和孟知祥一反,之前安重诲派使者,因为使者不检点的也被翻了出来,不少御史上奏弹劾安重诲。

  所以安重诲此次亲自跑去督运粮草,一方面想得战功重获李嗣源欢心,另一方面,也算是为当初的事擦屁股。

  不过这也看出,安重诲确实荣宠大不如前,要不就使者这点小事,早先安重诲压根不会放在心上。

  安重诲到了前线之后,石敬瑭在前面领兵打仗,安重诲在后面转运粮草。

  开始时安重诲倒是真拼命,毕竟这事事关他自己的前途,只是有时拼命未必是好事,安重诲往日都是在朝堂上的,他自己几乎没领过兵,所以督运粮草时,一味严苛。

  入蜀的道路又本来就难走,在安重诲的盲目督促下,导致运粮兵士死伤惨重,反而降低了运粮效率,结果就导致本来一路打的高歌猛进的石敬瑭,在攻下剑门关后,突然断粮了。

  石敬瑭无奈,只好停下来休整,可打仗这种事一鼓作气,再而衰,而竭,而且战机本来就是方寸之间门,石敬瑭休整时,孟知祥领着大军终于赶到了,和董璋会师成功了。

  石敬瑭看着对面重新把手好的关隘,叹了一口气,知道再打下去只会白填人命,事不可为,只好留下兵力把手,带着大军班师。

  班师回来的石敬瑭,第一件事就是上了一道奏章弹劾安重诲。

  而安重诲,此时又做了一件坑自己的事,安重诲押运粮草不顺,路过凤翔时,凤翔节度使还不知道安重诲已经失宠了,看到安重诲经过,立刻把安重诲请到自己家里,并且让自己妻子亲自下厨,做了酒菜,两人把安重诲伺候的十分周到。

  安重诲在这夫妻俩的伺候下,喝得大概也十分惬意,就喝多了,然后大概酒劲上头,就对凤翔节度使感慨,自己前不久被谗言诬陷,几乎无法自保。

  众人之所以巴结安重诲,就是因为安重诲是李嗣源的心腹,安重诲说什么,李嗣源信什么,如果一听安重诲失宠了,那谁还鸟他,不趁机落井下石就不错了。

  而凤翔节度使,选择的就是落井下石,凤翔节度使立刻亲自骑马跑到京城去见李嗣源,说安重诲对皇帝心生怨恨。

  李嗣源又惊又怒,没想到自己这些年如此信任安重诲,安重诲竟然这么回报自己。

  不过李嗣源也没完全信凤翔节度使的,而是又派了自己身边大太监孟汉琼去安重诲军中,观察他是否对自己不满。

  孟汉琼原本就和安重诲有旧怨,回来后的禀报自然不言而喻。

  李嗣源这下是彻底恼了安重诲了。

  而安重诲也不知道是感觉到不好了还是怎么的,自己上表请求辞职,希望回家养老。

  李嗣源此时还对安重诲有一丝情义,准了安重诲请辞,罢免了安重诲的枢密使一位,不过改封安重诲为河中节度使。

  于是安重诲连京城都没能回,被送去了河中。

  可这只是开始,朝中大臣见安重诲失势,纷纷开始弹劾安重诲,并且把以前安重诲做过事都翻出来,只是这些都没让李嗣源下定决定。

  最后,大太监孟汉琼完成了最后一击。

  大太监孟汉琼告太监安希伦与安重诲私交甚密,常把宫中消息报告给安重诲。

  没错,孟汉琼和安重诲不合的原因,就是安重诲曾想扶持同姓的安希伦上位,让安希伦成为李嗣源身边大太监。

  安重诲窥窃宫中,这件事彻底惹怒了李嗣源。

  不久,李嗣源派遣使臣,去河中赐死了安重诲。

  就此,一代权臣安重诲落幕。

  *

  政事堂

  林从坐在桌前,看着正在讲书的冯道,总觉得他家先生今日有些不在状态。

  冯道讲完一段,林从忍不住问:“先生,您是哪里不舒服吗?”

  冯道摇摇头,“没有。”

  “可学生看您有些状态不好,可是昨夜休息的不好。”

  冯道叹了一口气,“也不是,只是我今天突然发现了个事。”

  “什么事?”林从好奇。

  “我发现政事堂和枢密院的风水好像不好。”

  “啊?”林从眨眨眼,他家先生不是素来不信风水么。

  冯道拿着书抵着下巴,“自先帝开国以来,入主中原后,所有宰相枢密使,除了直接死在位子上的,其他的,但凡不干的,被贬的、自请致仕的、辞官的,最后都死于非命。”

  林从一惊,忙扒着手数了数,郭崇韬被冤杀,豆卢革、韦说赐死,任圜赐死,安重诲赐死,这死亡率确实高得惊人啊!

  再想想后面其他皇帝的枢密使和宰相,好像也是死于非命的占大多数。

  林从看着他家先生,突然明白他家先生为啥要给一个足球队的皇帝当宰相了,不是不想中途辞职,是不敢随便辞职了。

  别的朝代辞职是丢官,五代辞职是丢命啊!

第97章 送赵匡胤他爹去挖矿吧!

  这日, 是小公主满周岁的日子。

  因为是皇帝登基后生的第一个孩子,又养在王淑妃这里,还是自己未来的儿媳, 王淑妃自然不愿意委屈小公主,就禀明皇帝皇后, 决定大办一下。

  李嗣源和曹皇后自然没什么意见,于是这日王淑妃宫里张灯结彩, 办小公主的抓周宴。

  李嗣源和曹皇后还有宫里有位分的嫔妃包括在宫外公主皇子也都来了。

  抓周宴的重点自然抓周,王淑妃特地开了花厅,在正中央让制造局弄了一大块圆形蜀锦毯子, 然后在上面摆满了各种寓意好金银打造的各种小物件, 这才让人抱来小公主。

  “来,朕的小公主,进去抓一个。”李嗣源从王氏手中接过小公主,笑着放了上去。

  小公主被放上去后,可能是刚睡醒, 又或者刚被抱过来有点懵, 就坐在毯子上吃着手迷迷糊糊地看着众人。

  看着小公主憨态可掬又无辜的样子,众人顿时哈哈大笑, 曹皇后笑着对王氏说:“小丫头还没睡醒呢!”

  王氏也捂着嘴笑,“妾身去叫醒她。”

  王氏就带着林从去逗了逗小公主,果然, 逗了一下小公主就清醒了,看着满毯子的东西,之前训练的经验终于用上了,小公主利索地爬到毯子中央,准确地抓起了小金算盘。

  李嗣源见状开怀大笑, “好好好,朕的闺女抓了算盘,以后定然可以掌家有财,好兆头好兆头!”

  旁边大太监宫人都围上来,纷纷向李嗣源道喜,说着讨喜的话,李嗣源很是高兴,大手一挥,给后宫所有人赏一个月月俸。

  而这边,小公主抓了金算盘后,就抓着爬起来摇摇晃晃走回来,然后在众目睽睽之下,居然把小金算盘拿给了林从。

  李嗣源和曹皇后有些讶然,旁边李宁顿时笑了,“小妹和林儿果然是天定的缘分。”

  李嗣源和曹皇后一听也十分高兴,李嗣源更是笑着拍板:“所谓佳偶天成,如此看来,这两个孩子果然是天生一对。”

  周围宫女太监听了,忙也纷纷向王淑妃和秦才人贺喜,王淑妃也十分大方,同样赏了众人一月月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