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女主丫鬟后我躺平了 第34章

作者:将月去 标签: 甜文 穿越重生

  姜棠觉得顾见山板着脸开玩笑的样子一点都不好笑,但她还是笑了一下。

第26章 当丫鬟的第二十六天

  姜棠笑完摇了摇头, “没,奴婢想今生就报答公子。”

  庄子的东西是陆锦瑶的,她不能拿。姜棠只剩三个茶叶蛋, 三个饭团了。

  “奴婢还有些吃的,一会儿就给公子送过来。”姜棠怕顾见山不要, “虽是冷的,但味道不错。”

  顾见山本不想要, 他想说救她不过举手之劳,不是为了让她报答。

  但这话他自己听着都亏心。

  他又不是多管闲事仗义执言的好人。

  他有所求。

  顾见山道:“拿过来吧。”

  姜棠使劲点点头,她心底那股伤心劲儿彻底过去了, “奴婢这就去!”

  姜棠回到厨房,给她自己留了烤芋头, 饭团和茶叶蛋全带上了。

  到了顾见山的房门前时,姜棠抬手敲了敲。

  “等着。”

  没一会儿,顾见山从里面出来, 他已经换了衣服, 是姜棠冲陈管事借来的粗布衣。

  浅灰色的衣服,没有任何绣样和花纹, 穿着有些短, 袖子露出一大截。

  姜棠低着头把东西递了过去,“是饭团和茶叶蛋,公子屋里有碳炉,可以热热再吃。”

  顾见山没那么讲究,把东西接了过来, 开口道:“行了, 你回去吧。”

  从过来到离开, 姜棠都没抬头。这样反倒方便顾见山, 看着人走了才进去。

  给各屋送了姜汤和热水,姜棠和静墨这才一人倒了碗,露竹和白薇在里面伺候,她们两个坐在灶台边喝。

  姜的辛辣味直冲天灵盖,甜味在里面显得极为奇怪,闷头喝了大半碗,姜棠咧了咧嘴,“明明姜炖肉吃那么好吃,煮在红糖水里,就像那什么……”

  静墨笑了笑,她觉得姜棠就像这姜汤一样,甜里带辣,“全给喝完,省着受寒。”

  姜棠把最后两口喝完,她看静墨早就喝光了,“要不再给你盛一碗,还有好多呢。”

  静墨摇摇头,“一碗就够了。对了,我看雨还在下,一时半会儿停不了。再去送饭,我送定北侯世子那屋。”

  姜棠一怔,她把碗放到一边,抱着膝盖,轻声道:“你都看见了啊……”

  静墨摸摸姜棠的脑袋,“那种人仗着出身好,满口胡言,咱们当丫鬟的,人微言轻,只能躲着点。幸好刚才五公子在,要不我打算去找大娘子的。”

  其实顾见山不来,定北侯世子也不会做什么,这是陆锦瑶的庄子,顶多占几句口头便宜。

  姜棠揉揉脸,“我还以为世家公子都像四爷和五公子那样。”

  当丫鬟就是这样,被人轻贱,还不能反抗。有的人还会把丫鬟小厮送人,不过是转手卖身契的事。

  像周辰远这种人,强抢民女的事估计也干得出来。

  姜棠怕周辰远对静墨做什么,静墨道:“我没事,他那种人估计还看不上我呢,送了饭我就出来。没事,别害怕。”

  周辰远那样还不是因为姜棠长得好看,静墨觉得自己虽然不难看,但绝对入不了周辰远的眼。

  静墨:“你帮忙盯着点,有变故就去找大娘子,五公子也行。”

  姜棠点点头,“静墨谢谢你。”

  静墨不在意地摆摆手,她吃姜棠那么多吃的也不是白吃的。她还长姜棠几岁,照顾着点应该的。“你先靠着我眯会儿,要是雨不停,估计要在庄子住一晚,还得你做菜。”

  姜棠抱着静墨的胳膊,外面风雨交加,还未过申时,天就像傍晚一样沉。

  庄子外停了八辆马车,永宁侯府的车夫去回去的那条路上看了,回来的时候人差点被风掀翻。

  车夫去回话,郑氏、云氏都在陆锦瑶的屋子。

  天冷还下着雨,一块儿说说话总能心安些。

  陆锦瑶也想早点回去,晚上赶不回去,顾见舟又该着急了。

  “怎么样,把树挪走能过人吗。”

  车夫摇摇头,“回四娘子,小的去前头看了,有山石滑下来了,恰巧挡住了路。小的看的时候还不时有碎石块往下掉,过去太危险,得等雨停了慢慢把路清出来才能过人。”

  只是雨势很大,一时半会儿还停不了。

  外头已经积水了,到脚踝那儿。

  幸好掉头来庄子了,不然就不是树砸马,而是山石砸马了,兴许还会伤人。

  郑氏一阵后怕,“真是万幸,那便在庄子住一晚。客人也安顿好了?”

  露竹回道:“已经送去了姜汤和热水,庄子简陋,只能委屈先住一晚。”

  照顾再好也比不上盛京。

  郑氏:“嗯,好好招待贵客。”

  都狼狈着,等收拾好过去见见。

  陆锦瑶:“媳妇知道。”

  云氏笑着说:“也就避避雨,都是通情达理的人家,就算哪里不周到不会多说什么。对了,受惊的可是安王府的人?”

  陆锦瑶:“嗯,是安王妃和安阳郡主,伤了马人没事,这里也没大夫,只能等天晴了再说。”

  王府的人便要捧着敬着,若是雨一直不停,还要送饭食好好供着。

  安阳郡主体弱,若是出了事,难免受牵连。

  郑氏自然是吃不惯农家饭,“幸好你那丫鬟过来了,若是回不去就让姜棠煮菜。我先去看看,阿瑶你歇着吧,婉榕和我去。”

  云氏递给陆锦瑶一个放心的眼神,跟着郑氏去了旁边的屋子。

  喝完姜汤,安王妃和安阳郡主的脸红红的,手热脚热,额头冰凉,一切都好。

  也是安阳身子好些,赶着以前,这种天气又要病上一场。

  安王妃向郑氏道了谢,“等回去了我再亲自登门致谢。”

  郑氏道:“小事一桩,庄子简陋,王妃莫要嫌弃。”

  安王妃:“感激还来不及呢,哪里会嫌弃。”

  看完安王妃郑氏又去看定北侯夫人。

  虽然永宁侯和定北侯都是军功挣得爵位,但郑氏是世家小姐,定北侯夫人是乡野女子。平日不爱看戏不会,相交不多。

  在郑氏看来,定北侯夫人脾气古怪孤僻,也不乐意多和她说话。

  在屋里坐了一会儿,郑氏就回去了。

  郑氏一直等雨停,可睡了一觉,雨不仅不停,俨然有愈下愈大的趋势。

  她记挂着顾见山明日要走,怕一直待下去耽误正事,打算让车夫先把他送回去。

  顾见山:“路堵着马车过不去,等雨小了我骑马回去。”

  郑氏看雨势一时半会儿是停不了了,就让姜棠准备晚饭。

  庄子里什么都有,就是过来的人多些。都是吃过山珍海味的人,也不知道吃不吃得惯这儿的菜。

  丫鬟的菜简单烧些就成,姜棠只需准备安王妃和安阳郡主、定北侯夫人和世子的饭菜,再有就是永宁侯府的四个主子的饭食。

  这么多人,又不是一个府上的,自然不可能坐在一起吃。

  姜棠给安王妃和安阳郡主做四道菜一道汤,定北侯府也是,永宁侯府多做两道菜好了,毕竟人多。

  庄户东西倒是齐全,庄子有个池塘,里面养了鱼虾。菜地里蔬菜正是茂盛的时候,豇豆长了老长,黄瓜三个手指粗,嫩生生的。

  茄子西红柿还有萝卜,长势极好。

  庄户的陈管事冒雨杀了三只鸡一头猪,又抓了三条鱼,陈家娘子捡了一筐鸡蛋,然后撸起袖子给姜棠打下手。

  静墨默不作声,安静地在一旁洗菜切菜。

  别的都不缺,就是调料极少,只有盐糖和酱油。

  两只鸡姜棠直接炖汤了,在里面加了鱼骨和猪骨,用炖出来的汤炒菜,味道会鲜美。

  时间赶,就不一道菜一道菜炒了,直接炒出一锅分成三份。再给陆锦瑶做两道她爱吃的。至于顾见山,姜棠想自己报答他,不想借花献佛。

  恩多不愁,既然不等来世再报,总得弄些他现在能用得着的。

  行军打仗最缺的就是粮草,回去再慢慢想吧。

  茄子炸个茄盒,炸好的茄盒和排骨一起炖,盖上盖子就不必管了。陆锦瑶爱吃酸的,就做糖醋口的。

  陈管事捞上来的鱼是胖头鱼,直接做成鱼头泡饼。剩下的鱼肉和面一起做成鱼饼,贴在铁锅上,保准出锅的时候壳儿都酥了。

  饼烙的是葱花饼,庄子的小葱又新鲜又嫩,烙好之后切成菱形的小块,一块饼里藏着好几层,饼瓤还嵌着嫩葱花,连着鱼肉和鱼骨一起吃,最是入味不过。

  雨天寒气重,虾做成麻辣口的油焖大虾。虾开背挑出虾线,用刀背拍几下,这样更方便入味,鸡汤调的汤底,辣椒多放些。

  剩下的虾剥壳去虾线之后裹上鸡蛋面糊,下锅油炸,炸得颜色金黄才行,听捞出来时虾与虾互相碰撞的咔嚓声,就知道一定炸酥了。

  空气里交织着肉香,陈娘子吸了吸鼻子,然后在一旁看姜棠做西红柿蛋花汤。她也做过这个,就是普通的农家菜,但也不知道姜棠怎么弄的,打了三个鸡蛋,蛋花又细腻又多,好像真的开花了一样。

  另外两道菜姜棠照顾陆锦瑶的口味,酸口的,一道是酸菜五花肉炖粉条,酸菜是陈娘子自己腌的。和做酸菜鱼的酸菜不同,这个是白菜腌的,一直放在地窖,现在也没坏。

  五花肉切成半指厚的薄片,用肉汤炖,炖的时候油脂融进酸菜中,,小火咕嘟了两刻钟,粉条变得软烂粘稠。

  这是地地道道的农家菜,算是“入乡随俗”,但比直接炖要香得多,光泡着汤吃饭,陈娘子都觉得自己能吃下好几碗饭。

  还有一道就是酸豆角炒肉末,陆锦瑶爱吃这个。饭闷的柴火饭,时间稍微长些,一掀盖子,最底下那层已经变成金黄色的锅巴了。

  锅巴铲出来,也可以泡着鱼汤和肉汤吃。

  菜做好,姜棠静墨还有宴方堂的两个丫鬟一起去上菜。

  姜棠带人去的安王府那边,静墨去给定北侯府送饭。

  这一路颠簸劳累,早就饥肠辘辘。

  安王妃气定神闲坐得住,安阳郡主是有些坐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