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女主丫鬟后我躺平了 第154章

作者:将月去 标签: 甜文 穿越重生

  庄子换了新东家,但住在这儿的庄户不会走,等着新东家吩咐。

  卫氏出来见了见人,她很是不好意思,打过招呼就去厨房准备中午的饭食了。

  周正明把人请进屋,“东家怎么突然过来了,是有啥吩咐不?”

  姜棠道:“过来和你商量一下地里都种什么,倒也没别的事。”

  周正明心中有数了,道:“我在这儿种了十几年的地,去年,庄子种了三十亩的麦子,七亩多的花生,麦子亩产二百七十斤,花生二百四十斤,在附近算是极高产的。庄子里还养了四十多只鸡,五头猪,养的是膘肥体壮。东家放心,种地我最在行了,冬天雪厚,我看还是种麦子,再种些红薯,这个产量高。”

  麦子加上红薯,两掺着吃,足够周家人吃饱。

  姜棠没听周正明的,“今年我打算种二十亩的麦子,十亩地的花生,剩下的地种些萝卜白菜。”

  周正明先是一愣,然后脸色有些不好,“东家怎么种这么多的菜,菜可不值钱,种菜哪有种粮食合算。”

  粮食能吃,能填饱肚子,想吃菜一亩地还不够吃吗,用得着拿七亩地来种。

  他们可不是奴才,非要听姜棠的,若真是这样,那还不如另找别的东家。

  到底是小女子,什么都不懂,想一出是一出。

  三十亩地的粮食,他们就少分五百多斤粮食,四家一分,那就是一个人的口粮。

  本来种红薯可以吃饱的,种菜有什么用。

  周正明一下就急了,只是顾忌着姜棠是东家,才忍着气,“七亩地的菜,吃不完就坏了,实在不合算。而且收拾菜,被虫子鸟咬了,那就要不得了。东家不懂庄稼地里的事,可别瞎闹……”

  刘大嫂也急了,“你怎么说话的。”

  她事先不知道姜棠要种菜,但种菜是有用的,大郎说火锅店的萝卜白菜卖的可好呢,再说几个小吃摊也用菜,种了不是省着出去花钱买吗。

  自家的菜,肯定比买来的新鲜,怎么能说是瞎胡闹,瞎说呢。

  刘大嫂道:“你这话说的,庄稼不得被虫子咬啊!真是……”

  姜棠拉了拉刘大嫂的手,她现在对周正明为人也有一定了解,这人小心思不少,但种地应是不错的,她的庄子不大,再雇别人种地也难。

  姜棠淡声道:“你先别急,我话还没说完。”

  周正明想摸旱烟,但又顾及姜棠和刘大嫂母子,搓了搓手,脸上没什么耐心,“我也是为了东家好,种菜不值当的,想囤菜冬天吃,根本没必要现在就种。”

  姜棠道:“七亩地种菜,这个没商量,不过,牲畜可以随大家养。”

  “鸡鸭猪羊,各家自己养,但别耽误我种庄稼和菜就行。”姜棠一副好商量的模样,“我知道干农活不容易,操劳大半年,就是为了一家口粮,我也并非不知疾苦,所以才想着大家多养点鸡鸭,到时候有坏的菜叶菜梗萝卜缨子,大家也能喂鸡鸭。”

  庄户养牲畜也得经过东家允许,毕竟这里的一丝一毫都是东家的。

  偷着养也成,但东家时不时过来,见到了也不太好。

  再说了,养鸡养鸭也得喂,光放着不会长肉。

  菜叶子正合适,烂的喂鸡喂猪,能养不少鸡呢。

  姜棠自己吃养十几只就够了,她没有马车,不可能总往庄子跑。

  到时送菜也是晨起送到铺子里。

  粮食是庄户活命的本钱,但没别的本事,还要想赚银子,得靠养牲畜。

  鸡仔自己抱,养大之后还能下蛋,一枚鸡蛋一文钱,几十只鸡下蛋一天就有几十文的收入。

  男人下地干活,女人在家,除了管一大家的饭食,还有别的空闲,肯定比绣帕子赚钱。

  周正明气焰顿时就小了,他不太相信地又问了一遍,“当真随便养?”

  姜棠道:“我这儿肯定要养几只,要十五只鸡,一头猪,留着过年吃。其他的3我就不管了,若是养的多了,我应该还会从这儿买鸡蛋和肉。”

  本来庄户也会偷着养牲畜,但养牲畜也需要喂,鸡还可以吃虫子,到时家里孩子可以去地里抓虫子。

  他们没签卖身契,总不能非要他们给自己养。

  这样的话粮食上的亏损能通过养牲畜找补回来,庄户应该很愿意种菜了。

  周正明承认刚才自己说话的声音是大了点,若是这样,他们保证好好伺候姜棠菜地,和粮食地一样伺候。

  他咽了咽口水,“东家的地,自然东家说了算。”

  姜棠浅浅一笑,把简陋的屋子衬得都一片光辉,“我希望大家的日子都好些,毕竟我也不是好家境出身,知道没钱的苦处。”

  周正明原还想拿捏姜棠,养什么种什么都听他的,但几句话,就又得听姜棠的了。

  他好奇地问道:“不知东家是做什么的,我也是多嘴一问,就是看说话做事不像普通人。”

  其实先头是看姜棠样貌,以为她是哪个大人物的外室,这样的女子让人唾弃,但现在看,实在是不像。

  他们庄户,不好跟掮客打听东家的事儿。

  所以周正明才有此一问。

  姜棠道:“我还以为周大哥猜得到呢,城南有家姜氏火锅店,就是我开的。我若不是做生意,哪儿用得着这么多菜,你说对不对。”

  周正明忙道不敢不敢,“东家说的是,是需要菜,放心,我种地就是一把好手,还怕种不好菜吗。东家只说种什么,种菜比粮食早一点,买种间苗,这些都交给我,你放心就好了。”

  姜棠道:“一亩地的萝卜,两亩地的茄子,白菜也种两亩地的,剩下的地种些葱呀,土豆红薯。”

  周正明问要不要种辣椒,姜棠摇了摇头,“辣椒就不用了。”

  香料是从各地送来的,并非当地产的。

  萝卜白菜是因为火锅店用的多,要茄子是因为烧烤摊子要卖,别的摊子卖的都是肉食,顶多用些葱和蒜。

  姜棠自己吃的菜,直接出了巷口左拐,去街上买就好了。

  她一个人吃不多,买花不了多少钱。

  周正明全听姜棠的,末了还说了句,“东家这么年轻就做生意,可真是厉害。”

  士农工商,虽然商人是最低等的,可对老百姓来说,朝廷再怎么说农民好,也没有银钱来的实在。

  谁不想吃肉,谁不想赚钱。

  姜棠可是个女子,做生意多厉害啊。

  姜棠笑了笑,随口允下承诺,“到时若是缺人,我会想着庄子的。”

  周正明顿时眉开眼笑,中午还杀了家里一只鸡,热情地招待了姜棠和刘家母子。

  得知刘家是姜棠的邻居,只是跟着她做生意,态度更加殷勤,一点都不像刚来的时候,看得刘大嫂也是啧啧称奇。

  还真是不一样,刘大嫂是知道姜棠以前在侯府做丫鬟的,她以为的丫鬟就是端茶送水,揉肩捏腿,但看着学的东西当真不少。

  接人待物也和别人不一样。

  这叫什么来着,欲扬先抑,再拿个萝卜在前头吊着。

  兴许只有姜棠不一样,那么多丫鬟,也没见哪个出来赎身做生意。

  刘大嫂回想姜棠和刘家相处是不是这样,细枝末节她记不清了,但肯定有,到底是生意人,从前也是小瞧了。

  就算她和大郎不来,姜棠也能处理的好好的。

  他俩全是撑场子的,指的还是视觉上撑场子。

  中午饭就是农家饭,吃着别有一番风味,卫氏厨艺不错,就是胆小,饭桌上也不敢说话。

  其他事不用姜棠劳心,只问周围的庄户东家姓什么,好不好相处,周正明答说姓顾。

  周正明:“一个月前换的东家,倒是巧了,不过那家地好还多,能种水稻。”

  姓顾。

  姜棠垂下眸子,“那没别的事我就先回去了,我住杼原街,有事过去找人。”

  回去之后,姜棠先去还马车,然后才回去,在家门口,她看见了永宁侯府的马车。

  她伸手敲了敲,车帘立刻掀开,怀兮从里面探出头来,“你回来了,大娘子要和五公子商量开铺子的事,想问问你的意思。我过来接你去锦棠居,你这会儿可有空闲,若是没有我改日再来。”

  今日天二月初八,顾见山回来两天了。

  姜棠点了点头,“我先回去看看,一会儿就出来。”

  姜棠回家看了看点金乌金,给添了水和饭,又拿了点炒栗子和点心,一会儿在路上吃。

  从她家去锦棠居得一个多时辰,光坐着就太难熬了。

  怀兮见到吃的眼睛都亮了,“我就知道你这儿有好吃的,中午饭我都少吃了。”

  这会儿还不晚呢,怀兮等了差不多两刻钟。

  姜棠道:“还能让你干坐着呀,你尝尝这个,味道没有刚做出来的时候好了。”

  怀兮看是圆球小点心,上面橙红色的酱汁,她用竹签子插了一个,咬掉半个,面做的,里面好像还有肉,外面酸酸甜甜,“这是什么呀?”

  姜棠道:“街上卖的八爪鱼做的,就八条腿的那个。外面是鸡蛋和面调的糊,上面是西红柿熬的酱汁。”

  怀兮一点都不觉得怕,反而觉得真好吃。

  一路上,两人都在吃吃说说,而锦棠居里,陆锦瑶和顾见山早就到了。

  陆锦瑶跟着张掌柜的看账本,把最近四个月的都找出来了。

  除了账本还有买方子的契书,里里外外有不少东西。

  陆锦瑶打算开分店,但这回她不想开在盛京。

  锦棠居城南一间城北一间,盛京城虽大,但点心铺子实在算不上不少。

  五香居的生意那么好,但盛京城只有三家。

  点心不是顿顿都吃的,锦棠居的点心也就附近这种闹市中能有人买得起。

  倒是奶茶可以多开几家,再把价钱压压,也能赚不少钱。

  铺子的事,顾见山除了最开始拿的五百两银子,再没帮过别的。

  倒是陆陆续续拿了几千两银子的分成了,锦棠居的确没少赚钱。

  开新铺子只要顾见山点个头就行了,陆锦瑶也没指望着他能做什么。

  这次让他过来,是想和他说说姜棠的事。

  “新铺子打算开到江南,江南盛京离得并不远,我让松林和怀兮过去。”

  离得不远指的是两三日就能到,掌柜的和点心师傅从这边调两个过去,这边再招新人。

  装潢和铺面得盯一盯,这阵子分成又少了,陆锦瑶也打算存钱把铺面买下来,省着来来回回搬。

  眼看铺子马上就到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