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女主丫鬟后我躺平了 第153章

作者:将月去 标签: 甜文 穿越重生

  这对她有很大的益处。

  若是姜棠嫁过来,这份关系会更牢固,顾见风是世子,她也得攒下家财来。

  但姜棠嫁进侯府,对其他几房没有好处,也许还会因为顾见山娶了姜棠影响自己孩子的婚事。

  如此一来,又有谁会愿意。

  陆锦瑶心中一寒,心已坠入谷底。

  就算顾见山去求,想来婆母也不会松口,侯府不是顾见山一人的侯府,除非……

  陆锦瑶心中隐隐有种预感,又觉得不太可能,她如今只盼着能拖则拖。

  既然郑氏没在顾见山去西北的时候为难姜棠,应该不会主动提起,顾见山可千万别意气用事啊。

  初七一早,顾见山去正院请安,请完安就出门了。

  于他而言现在不是最好的时机,既然母亲那边没打算问,他并不打算说。

  等顾见山出了门,郑氏反倒是松了口气。

  不说是最好的,她真怕一不小心给拒绝或是答应了。他这回回来脸上又带了伤,问了说是没受伤,可轻伤他是不会说的。

  她这个不用操心的小儿子,现在却成了最让她操心的人。

  为了不让这事被韩氏几个儿媳妇知道,郑氏还要为顾见山遮掩一二。

  有人问他的婚事时,也是几句话带过,只说不急。

  可越是如此,越觉得顾见山压得住事,又深恐他做出什么荒唐事来。

  永宁侯府的事顾见山一桩都没和姜棠说过。

  他穿着粗布衣,给姜家的屋顶补了补。屋顶上碎了几片瓦,冬日没事,若是开春了,下雨兴许会漏雨。

  修好屋顶后,顾见山没留饭,直接回去了。

  正好刘大嫂卖过早饭回来,见状调侃道:“那个卖肉小哥又回来了呀。”

  顾见山常常过来,刘大嫂都记着这个小哥。

  人长的俊,力气还大,但是配姜棠还不够格。

  作为邻居,自然起过给姜棠介绍亲事的念头。但刘家的亲戚和她家差不多,没什么出挑的地方,刘大嫂可不想舔着脸去介绍这个。

  这个卖肉的小哥长得俊,可不会赚钱,光卖肉怎么成。

  姜棠脸上微热,然后点了点头。

  刘大嫂:“你别怪嫂子多嘴,这男人,还是得有能力点才行。”

  姜棠知道刘大嫂是好意,可顾见山不是真的卖肉的,他从军,如今已经是将军了。除此之外,姜棠还看重他的那份心意,这与旁人不同。

  姜棠道:“我知道,我不会吃亏的。”

  刘大嫂也是担心,姜棠及笄了,这说明以后就能议亲了。

  有人跟她打听过,但她只是姜棠的邻居,不能替她拿主意。

  过日子多的是柴米油盐,鸡毛蒜皮的小事,和做生意可不一样。姜棠能干,是许多人眼中的肥肉,可不能找一个小白脸。

  姜棠笑吟吟地和刘大嫂保证,自己绝不会这样,然后也把刘大嫂的话放在了心上。

  任何事都得做好最坏的准备,倘若真的不行,也不必坚持,最后累得两人受伤。

  凡事不能只往好处想。

  姜棠冲刘大嫂笑了笑,“那我先回去了,嫂子有事再找我,喊一声就成了。”

  对姜棠来说,顾见山回来是高兴,可该做的事情还得做。

  摊子都该上新的小吃,面摊多了炸酱面,馄饨摊又多了好几种馅儿,还有二十文钱一碗的肉做皮的馄饨。

  王氏也不单单卖锅盔了,开始卖肉夹馍和各种卤味。

  书院学生多,又不缺有钱人,生意最好。

  中午卖过了王氏还去夜市,一直干到很晚才回来。

  姜棠起初还担心王氏再把她婆婆接过来住,影响她的生意。

  但做了几个月,还好好的。别看王氏娇小,却极其有主见。

  其他两个摊子卖的是鸡蛋灌饼和烤肉串。

  姜棠打算初春让刘大郎去东海那边看看,有没有生蚝卖,还有扇贝,若是做生意肯定好卖。

  光五个小吃摊,就能给姜棠每月赚近一百两银子了,若是再多一点,兴许真可以放到一家美食城里。

  二月初八,姜棠见到了顾见山说的肉。

  和当地的牛羊肉不一样,羊肉膻味不重,还很嫩,牛肉很有韧劲儿,做牛肉干应该会很好吃。

  草原养的牛羊,各处乱跑,自然比御朝草料喂养的要好吃些。

  牛肉大约有二百多斤,肥肉更多,得四百来斤。

  羊肉是一头的样子。

  春台说现在还供不上火锅店里的肉,不过再等几年应该可以。

  春台还有一件事要说,“姑娘,这阵子公子不太方便出来,不过不是因为议亲的事,姑娘别误会。”

  姜棠道:“那是因为什么,朝中的事吗。”

  也不是,是因为正院那边有所察觉,公子怕牵累姜姑娘,所以这几日才不能过来。

  顾见山既怕姜棠不高兴,又不想瞒着她,所以才让春台这么说。

  春台很听话地按照顾见山的吩咐说了,但是,姜姑娘好像知道了。

第88章 独自生活的第二十六天

  明明是两个人的事, 可姜棠不想都让顾见山扛着,最后再告诉她个结果。

  她希望可以一起面对,无论是好是坏, 她都想知道。

  她不想当那个坐享其成的人。

  春台是顾见山的小厮,只是过来传话的, 姜棠更不想为难他。

  “我知道了,你回去吧。”

  春台慌乱地摆摆手, 觉得姜棠可是想差了,“姑娘可能误会了,就是夫人那边好像听到了什么, 公子不想给姑娘添麻烦,所以这两天避着点。”

  顾见山比任何人都想过来, 他巴不得自己是小厮。

  开花结果,瓜熟蒂落。

  如今显然不是什么好时机。

  春台也怕姜棠觉得顾见山偷偷摸摸的,不敢见人, 可身份之差摆在这儿, 既然选择了这条路,总不能要求和寻常一样。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 想要得到什么, 就得付出什么。

  就算公子能拦着家里人不为难姜姑娘,可也不能指望着无所顾忌,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姜棠冲春台笑了一下,“嗯,我知道了, 我这边也会小心一些。”

  既然顾见山不过来, 她就先做自己的事。

  这么多肉可以熬不少油, 刘大郎跟着她做了三个多月的事儿, 学着看着,有时也会上手,熬个油已经不在话下了。

  二月份的天没那么冷了,肉已经冻不上了,不能放太久,姜棠打算先做成肉干儿,这样好储存一点。

  二百多斤的肉大约能做六十多斤的肉干儿,这个饱腹,到时候给顾见山带一点回去。

  辣椒用的是汝林的辣椒,这里的辣椒辣味没那么重,香味还大。火锅店用的也是这种辣椒,当初顾湘珺让人寄过来的,姜棠尝着味道不错,就托人从汝林带了。

  也是因为用的香料都是从各地搜罗来的,组合在一块儿的味道极好,就算街上有别的火锅店,姜氏火锅店的生意还是最好的。

  不过,姜棠估计火锅店的生意只能做到三四月份,等到端午之后,客人慢慢就少了。那会儿虽然天气还不是太热,但一顿火锅吃下来,身上也会热的难受。

  她打算先琢磨别的吃食,等到天热了,火锅店还开着,想来吃锅子也能吃,毕竟夏天也会突然想吃辣锅,但铺子里可以添别的菜。

  比如黄焖鸡、鸡爪鸡翅煲、蟹肉煲也成。

  眼下最要紧的事不是生意而是春种,虽然还没到清明,但是得先翻地,有的庄稼还要育种。种子的行价姜棠不太了解,她怕庄户骗她,所以这些都得事先打听清楚。

  庄户做主的那家姓周,一家九口人。男人四十多岁,有一个寡母,娘子卫氏,下头有三个孩子,长子已经成亲了,如今已经生了两个小的,一男一女。

  小女儿才满周岁,可以说是四世同堂。

  其他三家也姓周,应是早前从一个地方过来的,在这儿安家落户。

  姜棠托春台去官府打听了打听,四户没有案底,都是本本分分的人。她自然希望这些人和陆锦瑶的庄子里的人一样,但她是新东家,又是一个人,防人之心不可无,更何况她背后没有什么靠山。

  她打听着市面上好的麦种二十文一斤,差一点的十五文一斤,亩产二三百斤。

  上一成的税,再给庄户分两成,一亩地下来,不过能收一百多斤,亩产高些,才能够到二百斤。这么多的地,姜棠自然希望能看见这么多的粮食。还有一点,她做生意,铺子里需要很多菜,她想多种点。只是若按分成算,一家几口吃再多,也用不了那么多菜的。

  一家几口,门前几畦菜地就足够了。

  庄户们自然还是想要粮食。

  庄户并非下人,若是不愿意,自可不在这儿住了。姜棠到时还得费心找别人来,若是耽误了春种,损失的还是她不是。

  二月初八,天上飘了点细雪,姜棠托刘大嫂一家跟着她去庄子看了看。

  晨起去的,坐了一个半时辰的马车才到。

  刘家没地,也没钱,见着大片大片的地刘大嫂心水地不行,直道:“等有钱了,我也买地。”

  哪怕十亩呢,雇人种,一年的收成足够家里人吃了。

  做生意会赔钱,买房子只能住不能吃,但田地是一直有用的。

  哪怕盛京城住着的权贵,家中也有不少庄子,只不过自己不种罢了。

  姜棠道:“买别的可能会赔钱,但地不会。”

  刘大嫂也觉得是这个道理,等到了庄户,姜棠第二次见到周家人了。

  周家人相貌很周正,当家的叫周正明,脸上透着一股老实的气质。二月份没活干,一家子就在家里待着,有时周正明会带着儿子孙子去山里,挖挖药材打打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