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相国夫人 第54章

作者:红姜花 标签: 穿越重生

  这么一说,赵维桢心中一惊。

  自商鞅变法后,历代秦王看那些来秦游历讲学的儒生们就不顺眼,恨不得要立法把他们全都赶出去。

  要说办学,会不会让秦王不悦?

  其实赵维桢完全没想这么多!

  见秦王有惑,她干脆诚实回应:“……妾倒是没想这么多,只是觉得政公子初来咸阳,怕是没什么朋友,想为他找几个合适的玩伴罢了。”

  特别是离开邯郸时,小嬴政刚与燕丹话别。

  做什么能冲淡与朋友分别的悲愁呢?当然是交多多的新朋友,抓紧融入环境啦。

  听到赵维桢这么说,特别是为了嬴政着想,秦王很是满意。

  七旬的老秦王,笑起来仍然像是孩童般肆意:“好,好!我说政儿归来后,为何左一个孟隗夫人、右一个孟隗夫人,听得寡人心中酸溜溜。原来是师徒连心,相互挂念呢。”

  赵维桢:“王上哪儿的话,我看政儿还是和您亲切些。”

  提及宝贝太孙孙,秦王稷那叫一个高兴。

  “孟隗夫人有大才能,愿意教我秦国的学童,寡人高兴还来不及呢。夫人大可以拿着我的命令去挑选孩童收徒,谁家不愿意,你就过来找我告状。”秦王说完,扭头看向太子安国君:“华阳宫可有空余的地方,供孟隗夫人授课?”

  安国君颔首:“地方有的是,孟隗夫人若是愿意,随时可来华阳宫授课。”

  赵维桢闻言一凛。

  华阳宫,那可是太子的行宫!

  在太子的行宫授课,这岂不是……由秦王承认的官学了?

  赵维桢震惊之余,也觉得一股压力来到自己肩头。

  她就真的是想为小嬴政找几名玩伴而已!

  但秦王可不这么想。

  他还挺满意这个安排呢!

  孟隗开口回绝,秦王不觉得冒犯,反而还觉得这年轻妇人对他的脾气。

  依照孟隗夫人的才能,若为男子,入朝为官定无人异议。但她为女子,历朝历代并无先例,这要和群臣掰扯起来,其中牵连太多,麻烦的很。

  可要是不赏,也不行。

  堂堂一个国,连个赏赐都给不出去,说出去实在是不好听。

  明明有为官的才能,却不能为官。有贤能之人用不上,秦王心底也是着急。

  而赵维桢随口一提,刚好给了他解决的办法。

  无法入朝为官,那退一步去办学为师,总是可以的吧?

  特别是赵维桢嫁给吕不韦之前,本就为稷下学宫的大能之妻。她助夫君帮忙教学的事情,在齐国人尽皆知。

  这就相当于有教学经验,秦王吩咐下去,也有底气。

  越想越觉得合适。

  秦王肯定下来:“柱儿,这事就交给子楚协办。回头让子楚把适龄的学童整理出名姓,好叫孟隗夫人挑选。”

  “是。”安国君领命。

  “……妾谢王上恩赐。”赵维桢还能说什么?

  国君定下来的事情,她也不能说做不了。

  而且……

  不就是带小孩吗!

  教小嬴政一个也是教,之前燕丹也不是没带过。而且秦王都说了,是让赵维桢自己挑选学生,她完全可以专挑听话聪明的,教起来也省心。

  终于把赏赐送了出去,秦王稷心满意足:“孟隗夫人愿意授课,是他们的幸事,不过——”

  “王上请吩咐。”

  “对待其他学童,孟隗夫人也得耐下心来才是,指导为主、训诫为辅。”

  嗯?

  赵维桢心底打了个问号,不禁疯狂反思起来:是小嬴政说她平时凶了?

  不可能啊!赵维桢向来都是把嬴政和蒙毅当成同龄人看,不至于被抱怨凶神恶煞吧。

  秦王又叹了口气:“不止是办学,家中亦是啊,夫人!不韦先生爱妻深切,夫人理应回以尊敬才是。”

  赵维桢:“……”

  秦王:“先生到底是秦国公子的先生,家中婆娘要是太悍,说出去也不好听。”

  赵维桢:“…………妾晓得了。”

  …………

  ……

  等走出主殿,吕不韦只觉得自己惊了一身冷汗。

  他知道维桢天不怕地不怕,但是没想到她的胆子能大到张口就撅秦王的话。

  更是没想到……

  吕不韦抬眼看向身畔的赵维桢。

  四年前,吕不韦对赵维桢的印象只有“年轻”一词。入门时她才不过十七岁,稚嫩二字恨不得直接写在了脸上。四年之后,她也不过二十一岁,娟秀窈窕、端庄清丽,即使盘上妇人发髻,也仍然是一副朝气蓬勃的模样。

  看着她如此年轻,却心比天高。

  吕不韦想入秦廷为臣,她也想!

  不止是想,还敢站在秦王面前据理力争,甚至还真叫她争来了机会。

  秦王授意办官学,这是多少名士都没有的待遇啊!

  不难想象,十年之后,秦廷里得有多少臣工尊她一句先生。

  吕不韦心惊的同时,又不免对赵维桢生出几分敬佩来。

  “夫人真是好胆量。”他停下步伐,亲切开口:“刚在王上面前,把我可吓了一跳。换做是不韦,不韦是万万没有这个勇气向秦王讨价还价的。”

  他的本意是称赞赵维桢——谁还能和好话过不去不是?

  但赵维桢偏偏就不为所动。

  自家贤妻绷着那一张好看的脸,冷笑几声:“我看你胆子大得很。”

  吕不韦:?

  赵维桢:“家中婆娘太悍?你在咸阳还编排了我什么?”

  吕不韦:“……”

第44章 四十四

  044

  平心而论,在面子上,吕不韦是做足了姿态。

  他为岳父赵梁安排了一个单独的别苑,并派了几名手脚麻利的下人专门伺候。吕不韦也送了赵维桢两名女侍,只是穿越过来的赵维桢不习惯于别人照顾饮食起居,除非必要,她还是喜欢自己处理个人事务。

  女侍就让她们清闲着吧,养人花的是吕不韦的钱,赵维桢没在心疼的。

  反正关上家门怎么样,别人也不知道。

  所以下午过来传话的,干脆就是魏兴本人。

  “夫人。”魏兴进门:“巴蜀的商队回来了,主人说请夫人过去看看。”

  巴蜀的商队?

  《战国策》有云:“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足以可见,在先秦时期,四川盆地就丰饶且富足,有了天府之国的美称。

  在战国时期,巴蜀可谓是秦国的重要粮仓,为秦国一统六国提供了坚实的后勤基础。

  而且四川盆地好东西多,赵维桢还真挺好奇,商队能带过来什么属于特产来。

  可恶。

  吕不韦果然够聪明:换个其他理由,赵维桢都懒得搭理他。

  “那就走吧。”赵维桢起身:“让我去看看。”

  她随魏兴来到前院,就看到络绎不绝的下人来来往往,一个接着一个往府里搬运箱子。吕不韦见赵维桢过来了,赶忙拎着衣袂向前。

  他亲切道:“听魏兴说,夫人在邯郸时对吃食格外上心,为酒肆增添了不少新食谱。若是有兴致,今日商队送来了不少山珍野味,夫人可愿看看?”

  赵维桢:“……”

  原谅她一从疫情时代回来的现代人,听到山珍野味四个字时不禁激灵了一下。

  不过,先秦时代的养殖技术没那么发达,生产力不足,会有野味上餐桌也是可是理解的。

  但赵维桢还是心中嘀咕:她可不一定能下的去嘴。

  “让我看看。”赵维桢说。

  不过等下人掀开箱子后,赵维桢就意识到自己想的有点多。

  李白写诗: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从巴蜀走到咸阳,地势极其复杂险峻,完全靠马车和双脚,即使是快马加鞭也得两三个月。所以送来的山珍中根本没有赵维桢想象中的什么稀奇古怪保护动物,大多数都为干货。

  毕竟就算是冬天,猎物运输过来也早就腐坏殆尽了。

  “送来了不少中原少见的干菜、种子,还有山菌。”魏兴说:“据说那山菌,即使只用白水炖煮,都鲜美无比呢。”

  山菌!

  赵维桢的双眼蓦然一亮。

  在这个没有香料,调味品也极其匮乏的时代,还有什么比山菌更能提鲜的呢!赵维桢刚刚来了精神,随即又意识到了问题:也不是所有菌子都能吃的。

  “嗯……”

  她凑到一堆山菌面前,端详许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