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配音演员穿到年代文 第178章

作者:大漠风铃 标签: 年代文 穿越重生

  叶老师笑着摸了摸她的头,反问:“为什么这么惊讶这是你努力的结果,潇潇。”

  李潇潇又低下头,看着那个小小的数字,最后终于忍不住笑了笑,有点手足无措,眼眶发热。

  去年她在京市说,今年话剧的演出场次说不定能赶超京剧。

  今天,她终于拿到了统计的数字,上面显示,话剧的演出数量不到超过了京剧,而且超出了整整三倍!

  作者有话要说:这两天看到小天使们同被报告折腾过,我也说一下自己写报告的方式,有下属帮忙写报告的小天使可以直接忽略了【猫猫流泪.jpg我们单位的报告,基本上都是要在会议上进行汇报。除了是替领导写的之外,其他的都要自己去汇报,大多会涉及到数据分析,所以为了方便展示,都是用PPT的方式制作。

  首先要确认会议室设备,确定PPT模板要采用16:9还是4:3,确保报告投屏时能展示完整。我平时用的是熊猫办公的模板,根据场合选择合适的模板风格。

  报告长短、详简程度,需要参考汇报或者讲解时间,以及汇报对象等,看到评论里提到的有转正述职报告,项目报告,工作总结,简单说一下这三者,大家可以随便看看。

  (1)转正述职报告。

  我们这边汇报对象是大老板,因为单位人很多,对方在听报告前完全不知道汇报人是谁,所以第一页是放个人资料,可以是小档案的形式,重点说清楚所在部门、岗位,所负责的项目是什么,有成绩的可以标一下成绩。

  这个报告的目的在于告诉对方:你是谁,你是做什么的,你做得怎么样,以后打算怎么做。讲清楚这些,汇报对象才能更好地了解你。

  简单分为三个阶段,刚入单位时的学习阶段,在前辈指导下的适应阶段,以及自己能独立跟进项目的阶段。

  所以接下来的页数,是围绕以上几点去制作其他页面,需要关联自身岗位内容,重点分析自己的工作,从适应、学习,到能自主思考,再到提出创新性的改进(需要在试用期时自己已实行且有效果,这点可以体现自己的价值),这中间的过程是怎样的,还有所负责的项目短期、长期目标分别是什么,将会在什么时候实现等等,目标不能乱说,提一个自己能够得到的,但又稍微有点挑战的线。

  几分钟的报告差不多就是这些内容,汇报时把控好时间,不要超时,语速要适中。

  汇报对象可能会根据你的报告提出相关问题,可以提前跟带自己的前辈了解一下汇报对象的风格,预计会问什么问题。

  (2)项目报告。

  也是要根据汇报对象来写,说一个简单的套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写:1.目标达成情况;2.运作过程;3.不良指标原因分析;4.亮点与不足;5.改善建议。

  不管内容长短,以上几点都是要包含的,根据汇报时长和汇报目的,来确定重点放在哪里,一般是放在2和3,如果是涉及整改或转型,5也是重点。

  如果要在重要大型会议上做汇报,那就要前后再延伸一下,比如加上前言,项目背景,未来趋势等等。

  上述1一5点里面,1一3点要用到数据分析,同比、环比等等,数据是最直观的东西,用图表来呈现,诸如折线图啊饼图啊之类的。

  图文结合,切忌使用大段文字。报告不是让你把稿子全塞进PPT里,不然其他与会者坐在下面,一看投影屏就是密密麻麻的文字,很影响观感。

  标出关键字和数据,文字一定要简练,做好图表,然后在汇报的时候再口述相关扩充和解释。

  当然,有的项目报告是只给领导看的,那就把控好图文的比例,以及文字解释的详简程度,依然是切忌大段文字。

  (3)工作总结。

  分月度、季度、年度,看到有小天使说感觉这种像自己夸自己很尴尬。

  可能是工作总结模式不同的原因,我并没有这个烦恼,因为我更多用到的是数据和分析,这些都是客观的内容,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整体来说其实更像是手上所有项目的阶段性总结,项目多的就特别苦比【痛苦面具.jpg这个跟心得不一样,心得就是个人感悟,表达感想。但工作总结不应该带个人情绪,把握好用词,用词中性客观,实事求是。

  挠头,我还真没写过什么真正意义上的工作心得,为什么工作还要有心得我工作就是为了赚钱,又不是为了感悟生活,没啥感想。

  如果本身没有负责什么项目的小天使,可以从上月与本月的工作对比入手,发掘自己的亮点。

  作为打工人,我们不是学生,不必总是自我检讨,确实是应该把自己好的一面展示出来,干不完的活加不完的班,我都恨不得把自己夸上天,干嘛要不好意思?

  不好意思是什么没有的,只是工作总结的模式限制了我,根本没机会给自己吹彩虹屁(……)。

  所以,好的方面多说一点,篇幅可以多一点。不好的方面也要提,但篇幅不用太大,在提到不足的时候,可以着重放在如何改善上面。

  以上,啰啰嗦嗦说了一堆,每个单位的情况不一样,大家随便看看。

  报告这种东西,虽然喜欢不起来,但熟能生巧,写多了就习惯了,比心。

第112章 小惊喜

  这个结果比预期的好太多,李潇潇心里又激动又高兴。

  她做的这些,不单止是为了话剧。

  话剧确实是所有剧种中包容性最强的,而且创作成本相对较低,受众门槛低,这就决定了它可以迅速卷起潮流,让其中的蕴含的思想覆盖百姓。

  新话剧符合当下价值要求,但《半边天》后传系列的重点并非斗争,而是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带着浓重的烟火气息,能让观众的思想进一步放开,提高他们的包容度。

  只要普及度足够高,百姓们对文化多样性的包容度就越高。

  当他们习惯接受新事物后,也许能避免前世那种“美术片动画片就是给小孩儿看的?”的刻板印象。

  在她的前世里,这种刻板印象一直阻碍了国漫的发展,而国漫的发展也影响着配音演员的前途。

  美术片就是国漫的初期形态,曾经也拿过国际奖项,只是译制片光芒太盛,让美术片的受关注程度没那么高,加上一些人为原因,导致发展不顺利。

  它原本远远领先日漫,到了二十一世纪,却被远远甩到后面。

  如果能提前为解决这些问题而铺路,那对配音演员来说,又可以多一条出路,避免因为译制片没落而整个配音界共沉沦。

  “对了,老师……”李潇潇又迫不及待地问叶老师,“其他军区的情况怎么样呢也像咱们这样超这么多吗?”

  因为兴奋,小姑娘的脸颊透出淡淡的红晕,眼里闪闪发亮,一脸期待地看着叶老师。

  叶老师很少看到李潇潇会因为成绩而这么高兴,但这个数字确实非常漂亮,即使离大会还有一个多月,但叶老师也已经能想象到,这份报告会引起多大的轰动。

  “我这也是刚拿到咱们军区的……”她笑着回答说,“穆团长刚给的我,我第一时间就拿过来给你了,还不清楚其他军区的情况,这些天各区都在统计,过个三四天应该就都能出来了。”

  毕竟各区都要整理这些数据,再用到报告上。

  光州军区的话剧基础要比其他军区好,哪怕在拿到数据之前,话剧演出场次超过京剧,也已经是毫无悬念,所以并不影响李潇潇动笔。

  她将具体数据填入报告中,将这份报告初版交给叶老师。

  叶老师粗略地翻看了一下,格式没有问题,各部分也都是完整的。

  她满意地点点头,朝李潇潇说:“我回头看一下,要是有需要修改的地方,我就跟你说一下,你可以先回话剧组了。”

  李潇潇“嗯嗯”两声:“好的老师。”

  叶老师又看向一旁的重锋:“重团长,也感谢你这几天指导潇潇写报告。”

  小姑娘也眉眼弯弯地看着他,重锋眼里带着笑意,目光转向叶老师时又微微一敛,重新变得沉稳又内敛:“应该的。”

  眼看着叶老师正准备回办公室,李潇潇忽然想起了一件事,连忙喊道:“老师,请稍等,我有件事想跟您说。”

  叶老师本来也不着急,停了下来,问:“怎么了?”

  “是这样的……”李潇潇斟酌了一下语言,说,“京市的交流会,去年夏老师替我申请随行资格,所以我才有幸以市级文工团的成员去参加。”

  “宝安县文工团有一名京剧演员,名字叫苗秀心,在这次逃港打击计划中,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李潇潇按下心中的紧张,脸上看起来一片坦然:“老师,这次的大会,可以让苗秀心同志一起参加吗?”

  之前还在宝安县的时候,李潇潇就想起来了,这会儿京市那边应该正在进行一个秘密的文化保护计划。

  这个计划会重新组织编排传统乐曲,这些年间被禁用的乐器也都重新被启用了,还有一些传统昆曲折子戏,也将会录成影带。

  尽管李潇潇没听过苗秀心唱昆曲,但她知道苗秀心会,因为原著中有提到过,只是因为现在还是特殊时期,所以苗秀心仍是唱着样板戏。

  这个文化保护计划分为好几个部分,各部分的起始时间都不一样。

  昆曲折子戏的拍摄只是其中一部分,持续的时间却是最长的,直到混乱时期结束之后,仍在进行中,一直到录制完成,而这些拍摄成品,成为了文化史上重要成果。

  李潇潇后来又仔细回忆了一下前世,根据她爷爷和工友的一些细节,大概推测到折子戏的拍摄是在1976年初,那么这会儿很可能还在选演员。

  昆曲折子戏在前些年受到重创,许多老演员下到牛棚,经历过苦痛之后,再被京市的人找到要求拍戏,老演员们大多都十分抗拒,为此拍摄方还费了很大的功夫,最后才劝服老演员们答应。

  李潇潇心想,如果苗大师能被选上固然最好,哪怕选不上,只要找到机会让她展示一下实力,那么她一定也能引起注意,说不定就可以得到其他机会了。

  让苗大师留在宝安县,实在是太屈才了。

  “苗秀心同志确实是一位好演员。”叶老师对苗秀心也十分有印象,二话不说就答应了,“我待会儿跟穆团长那边说一下,问题应该不大,等他那边同意了,我就朝京市那边打申请。”

  当初宝安县情况告急,叶老师为了尽快派人支援李潇潇,临时给各下属文工团下达命令,选取合适的演员送到军区待命。

  那些被送过来的演员,大都是县级以下的,毕竟宝安县穷乡僻壤,哪怕是同为县级,去那边也不划算,更别说市级以上的了。

  然而,就是这么情况之下,身为光州市文工团京剧演员的苗秀心,主动申请参与支援。

  在她来之前,叶老师还收到了光州文工团团长肖星的电话。

  肖团长特地打电话来说明这事儿,并且询问了叶老师,最快什么时候能调回来。隔着电话线,叶老师都能听出肖团长肉疼的心情。

  李潇潇没想到叶老师这么容易就答应了,这简直是意外之喜,连忙说:“谢谢老师!”

  “那……”李潇潇随后又兴奋地问,“咱们可以让她提前过来吗?就是她先来咱们军区,到时候跟咱们一起出发。”

  这样她就能和苗大师一起坐火车了,不然她不放心苗大师一个人上京。

  叶老师笑着说:“那当然。”

  这件事基本就这样定了下来,叶老师见李潇潇再没别的事,先回办公室去找穆团长了。

  李潇潇和重锋也各自收拾一下东西,准备回办公区。

  拉了一把苗秀心的前途,李潇潇显然十分高兴,轻轻地哼着歌。

  随后,她又朝重锋说:“团长,咱们去京市的时候,周末不是休会吗?周末时咱们一起去滑雪好不好带上苗大师,还有冯露和小方他们。”

  重锋点点头:“好。”

  虽然写报告和做汇报都不容易,但乐观点想,开会期间周末能休假,他们这可算是公费旅游了,要是没这会议,那是要全年无休的。

  两人收拾完之后,又一起走出了学习区,直到分岔口,这才各自回到自己的办公区域。

  重锋提着写好的报告,往郑国兴的办公室走了一趟,然后回到训练场看自己的下属。

  他平时管理严格,而且侦察兵本就是特殊军种,是陆军中的尖兵,选拔要求高,每个人也都非常自律。

  尽管这几天他们的团长都在学习区,但侦查兵们依然没有丝毫放松,都在认真训练。

  一整天训练下来,所有人都没有问题,重锋十分干脆地让众人解散了。

  深秋天高气爽,方浩明从训练场上下来,依然大汗淋漓,小跑着走到重锋身边,正想去勾重锋的肩膀,重锋侧身避开:“别把汗沾我身上,我晚上还有事。”

  方浩明秒懂,神色暧昧地收回手,笑嘻嘻地说:“我懂我懂。”

  平时晚上,方浩明跟冯露会见面散步,他们是已经确定了恋爱关系,打算明年领证,今年回京两家刚好可以商量婚事,军区里的人也都知道他们是一对,晚上散步都能大大方方。

  反观他这上司,因为潇潇没成年,两人关系定不下来,公开场合上也不能有任何暧昧,连说话都得注意。

  “晚上有事”,其实就是跟潇潇到人少地地方看星星看月亮。

  当年在京市军区大院一起称兄道弟的少年们,长大后也被调到不同地方,听说方浩明和冯露明年结婚,也都趁着他们两个年底回京市开会,大家合计过时间,一起休假回来送祝福了。

  去年没凑齐人,今年可算整齐了,大伙儿甚至都还不知道锋哥有个未婚妻呢!

  “哎,团长……”方浩明朝四周看了看,确保没人能听到后,又向重锋挤眉弄眼地说,“今年凌正明他们几个都回来,咱们哥几个正好能聚一聚了,到时候你刚好能给他们介绍介绍潇潇。哪天都行,反正潇潇就住你们家,方便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