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配音演员穿到年代文 第151章

作者:大漠风铃 标签: 年代文 穿越重生

  已经开始有人偷偷地穿回了衣服。一个穿,旁边的也像是不甘落后一样把衣服套到头上。

  不过几秒钟的时间,这些原本打着赤膊的少年们,居然就把衣服都穿好了,还偷偷地拉了拉衣服,好让皱巴巴的衣料平整一点,眼睛却听话地放到准备表演的两个姑娘身上。

  苗秀心问:“演哪段”

  李潇潇咳了一声:“《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吧,我演——”

  她本来想说她演李奶奶的,可苗秀心已经替她选了:“你演李铁梅。”

  李潇潇:“……”

  《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是京剧《红灯记》里的一个唱段。

  她之所以选这段,是因为她已经脱离京剧很久了,只有这段是她最熟悉的。

  毕竟当初她在白沙村的时候,就是拿这首歌的曲子改编,在部队训练场上吸引指战员们的注意,最后才成功拖延了市文工团的考核时间。

  但当初都是取巧,原身基本功根本比不是苗秀心,她这个时候选这段,其实是想演李奶奶的,毕竟李奶奶就几句念白,唱戏的是李铁梅。

  苗秀心十分坚持:“我演李奶奶。”

  李潇潇有点无奈,她现在这水平,半桶水都没有了,这可是事关新宝安县文工团的首演,明明苗大师自己主唱才是最好的。

  但苗秀心的眼神一点都不像开玩笑,她决定了的想法,从来都没有人能改变,就算是李潇潇也一样。

  李潇潇无法,只好点点头:“好。”

  两人快速调正好距离,苗秀心坐在一旁,微微弓着背,手上做缝补衣服状,脸上的清冷顿时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脸慈祥。

  少年们再次目瞪口呆地看着苗秀心。

  不过眨眼间,这姑娘已经像是换了个人一样。如果说刚才像是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那现在简直就像是村里随处可见的老妈子。

  李潇潇轻盈地来到她旁边,脸上的笑容娇俏又调皮,抬手拍了拍心口,朝苗秀心说:“奶奶,您不告诉我,我也知道。”

  苗秀心压着嗓子,一脸惊讶地看着李潇潇,又像是有点好笑,像是在看着一个不懂事的小孩儿:““知道”你知道个啥?”

  “奶奶,您听我说。”李潇潇踮着脚尖退了退,又朝苗秀心倾了倾身体,腰肢柔软坚韧,因而动作流畅而漂亮,少女独特的声音洪亮而悠扬,开腔唱了起来,“我家的表叔数不清,没有大事不登门……”

  这个片段,原身已经练过很多遍了,隔了一年多,李潇潇再次唱起京剧,一开始还有点不习惯,两句之后慢慢找回了感觉。

  京剧的动作讲究刚柔并济,有力而柔韧,配着那气息绵长的唱功,赏心悦目,同时又是听觉的享受。

  一曲毕之后,少年们后知后觉地想:这姑娘看着柔柔弱弱,但这气息,感觉比每天练游泳的他们还厉害!

  李潇潇唱完后,自我感觉还行,但对面的少年们只愣愣地看着她,她用手指挠了挠脸颊,咳了一声,说:“大后天晚上更精彩喔!”

  她比划了一下:“有大舞台,还有很多演员,还会有各种各样的乐器、五颜六色的灯,演整整两个钟。”

  苗秀心看了她一眼,这姑娘果然还是一如既往的自信,这么久没唱了,也不担心这些人是觉得她唱得不好。

  不过,这就是李潇潇。

  果然,少年们看了看她身上的军装,有点迟疑:“你是军人还是文工团的演员啊?”

  “军人。”李潇潇说,“我是文艺战士,光州军区部队文工团李潇潇,负责整治原来县文工团的败坏问题,之前让舒大胖滚蛋的人就是我。”

  这话说得接地气,一句“让舒大胖滚蛋”,表达出她对前县文工团团长的不满,瞬间拉近了她和少年们的距离,少年们看她的眼神明显不一样了。

  “现在的县文工团,跟以前的文工团已经不一样了,以后新县文工团,会给大家带来很多表演。”

  “《红灯记》《沙家浜》《红色娘子军》等等,这些都不是一两分钟的唱歌,你们可以回去问问家里人,这些都是什么,他们以前肯定也看过的。”

  在钟思华老团长卸任前,文工团运作正常,蛇口公社的大人们肯定是有看过的,只是后来钟老团长请辞了,宝安县的文艺事业才会一落千丈。

  李潇潇的目光真诚而坦荡,少年们看着这个跟自己差不多年纪的姑娘,因为对旧文工团的讨厌,也不可能一下子就接受新文工团,但这姑娘刚才的表演确实也是好看的。

  于是有人试探着问:“那大后天,你也表演嘛”

  李潇潇马上将苗秀心拉到跟前:“这位是主演,光州市文工团的台柱子,光州市文工团是全国最厉害的市级文工团之一。”

  苗秀心看了她一眼,沉默了。

  最近一年里,光州市文工团因为话剧上的成就,成了全国知名文艺团队,但国家可没说它是全国最厉害。

  李潇潇脸不红心不跳地迎着苗秀心的目光:都说是“之一”了,光州市文工团还担不起吗?

  少年们又小心翼翼地看着苗秀心,这姑娘在表演完之后,又变得跟仙女似的,又漂亮又清冷,看着就不像是吃红薯的人。

  苗秀心感觉到他们的目光,视线一转,看了他们一眼。

  少年们脸色大红,慌慌张张地移开视线。

  “该、该回家做饭了!”

  “对对,再不回去,我妈他们回来要是看到没做好饭,我就惨了。”

  “走了走了!”

  ……

  不知谁先起的头,少年们纷纷都表示要回家了,李潇潇感觉今天要做的也做完了,于是也没再说什么,朝他们挥了挥手:“大后天晚上见。”

  少年们眼神都是一动,但是谁也没应下来,像是没听到一样,呼啦一下加快脚步往公社里走,又各自在岔路上走入自己的大队。

  “二狗,你去不”

  陈小军回头看了看各自回家的其他人,一把勾住同村兄弟陈国海的肩膀,两人已经快走到蛇果村村头了。

  陈国海脑海里还在回旋着那精彩的唱段,冷不防听到陈小军这么一说,像是一只被踩到尾巴的猫,浑身毛都要炸起来了,想都不想就说:“不去!当然不去了,就一小丫头片子说的话也能信”

  陈小军挠了挠脑瓜子,也讪讪地笑着说:“哎,我也是这么想的,这宝安县文工团,肯定狗改不了吃屎。”

  两人回到村里,各自进了自己家,然后开始做饭。

  陈小军其实是想去的,他觉得那大眼睛姑娘唱得可真好听,可这姑娘说这不是唱歌,叫唱戏。

  他其实也没搞懂这有什么区别,反正比从前文工团那些草包子唱得好多了。

  可平时大家一起玩的兄弟们,全都是讨厌文工团的,他跟陈国海最熟了,连陈国海都这么说了,他估计其他人也是这么想的。

  陈小军麻利地从陶缸里掏出一小把米,又拿出一瓷盆红薯,开始削皮,一边削一边叹气:他真的好想去啊……

  陈小军他爸出去打渔还没回来,通常家里都是给他爸留饭的。

  等到他妈刘翠花和姐姐陈美娟回来时,陈小军已经做好饭了。

  吃饭的时候,陈小军扒了两口红薯,朝陈美娟问:“姐,你回来的时候看到公社口那张画没”

  陈美娟说:“原来是幅画我还以为是什么呢,围了一堆人,我才懒得挤进去。”

  陈小军有点失望,但又不死心地说:“对啊,我回来得早,人还不多,听说是文工团的海报,要演《沙家浜》呢!”

  陈美娟也不没听过,但一样对文工团没什么好感,因为没亲眼看到那海报,所以完全没兴趣:“反正演什么我也不会去看的。”

  刘翠花倒是知道样板戏,毕竟是从其他地方嫁过来的,但是一听是县文工团表演,嫌弃地说:“就他们也能演《沙家浜》做梦呢!”

  陈小军一听,马上就反应过来了,这《沙家浜》看来是真的比唱歌难多了!他好奇地问刘翠花:“妈,这到底是啥”

  刘翠花瞪了他一眼:“你管那么多做什么!好好练你的游泳去,等你哪天去香岛了,想看什么看什么,这点破台子戏根本没得比!”

  陈小军被骂了一顿,缩了缩脖子,不敢再问了,只得老实扒饭。

  刘翠花仍是不放心,又说:“陈小军,咱家可就靠你去香岛赚钱了,你老娘我辛苦把你拉扯大,赚了钱寄回来,咱家才有好日子过。”

  这些话,陈小军不知道听了多少遍了,当下也没什么感觉,只忙不迭地点着头,为的是让他娘赶紧揭过这话题。

  刘翠花这才满意了。

  等到第二天一早,刘翠花母女早饭后去上工,跟熟人一边干活一边聊,这才发现,其他人家里的小子,也都朝他们问到了《沙家浜》。

  与此同时,距离演出还有一天半的时间,《沙家浜》的演员们和舞设组也来到了蛇口公社,开始实地排练。

  这是县文工团重组后的首演,副团长凌国栋自然也很重视,跟着演员们一起过来了,和舞设组的组长一起指导舞台搭建。

  蛇口公社已经很久没上演过京剧了,连从前的演出地都长满长草,旧舞台也都腐朽了,根本用不了。

  李潇潇朝重锋申请人手帮忙,重锋调了十来名军人,跟舞设组的组员们一起除草搭舞台,所有人都忙得大汗淋漓。

  演员们在舞台附近排练,等到舞台搭建好后,又转移到舞台上。

  舞台边上的扩音喇叭还没通电,但京剧演员原本就不是纯靠嗓子发音,也是利用共鸣腔,因此声音非常洪亮,即使在远处,也能隐隐听到。

  李潇潇在来之前,又去跑了一趟钟思华家,但对方人却不在家里,随后她又跑去派出所,这才得知他这几天都跟人调班了,天天出海。

  她抹了一把汗,把头发全都扎起来,朝方浩明问:“团长他们最近不是都严防死守根本没人有逃渡的机会吧,钟老干嘛老出海,又没东西可捞。”

  方浩明随口说:“不想见客呗。”

  李潇潇头都大了,热得烦躁,这天气让她无比怀念吊带热裤。

  第二天下午,到了演出前一个多小时,所有准备工作就绪,舞台上已经架好乐器,台下也都清好场,原来半人高的长草都被除掉,腾出一大片空地,能直接坐在地上。

  演员们已经换好戏服,画好妆,从后台往前一看,舞台下还是空空如也,一个人都没有。

  身为演员,是很怕没有观众的,但好在李潇潇之前就已经跟凌国栋等人提前打过招呼了,要跟团员们做好思想工作,哪怕没有观众,也要从头演到尾。

  李潇潇看着淡定,其实心里也忐忑。

  她是文艺行动的负责人,所有人都看着她,她不能露怯。

  “潇潇。”

  李潇潇转过头,看到了重锋,脑子里紧绷着的一根弦松了松,笑着说:“团长,你来了。”

  重锋身后还跟着一小队战士,都是应李潇潇请求而来的。

  五点十五分,一个瘦小的身影出现了,走进了观众席的边上,四处看了看,特意找了个不显眼的位置躲起来,往舞台那边张望。

  舞台边有一颗大树,李潇潇在重锋的帮助下爬了上去,两人坐在树杈上,李潇潇拿着重锋的望远镜,一边往场外看,一边兴奋地朝重锋说:“团长,我又看到有人来了!”

  重锋见她这么高兴,也忍不住笑了起来,应了一声:“嗯,待会儿还会有更多的人来的。”

  在场外,陈国海拿衣服挡着头,只露出一双眼睛,猫着腰飞快地往观众席中跑。

  与此同时,陈小军也跟他一样,提前从河涌里出来了,也不管身上还湿淋淋,拖着一路水迹往表演地边跑。

  两个人从小玩到大,想法都是差不多的,都想着今晚没什么人来,离舞台近点,其他人应该就算在外面路过,也看不到坐在观众席前的自己。

  于是两个人就在舞台前相遇了。

  陈国海:“……”

  陈小军:“……”

  “你不是说不来吗?”

  “你不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