驸马如手足,情郎如衣服 第107章

作者:青色兔子 标签: 宫廷侯爵 青梅竹马 甜文 快穿 穿越重生

  至于这悠长的假期什么时候结束,也要看皇帝的意思。

  不只是穆明珠自己,朝中有心人其实也在观察着皇帝对她的态度。

  穆明珠归来的当日,皇帝下诏要她入皇宫内休养。对于已经离宫的皇子皇女,皇帝允许其再次回到皇宫中居住,本身就是一种殊荣。当然穆明珠是在“重伤”的情况下,但至少皇帝摆出了重视的姿态。至于这种重视,是真的为了让穆明珠安心调养身体,还是要把人放到眼皮子底下看着,那就由各人解读、见仁见智了。

  随后三五日,因为梁国骑兵再度南下的消息,朝中忙着处理边境政事,皇帝也不曾下诏于韶华宫。等到第七日,边疆战事稍有头绪了,皇帝这才再度下诏,这次却是赐了一批贵

  重的药材给穆明珠,再次表示了重视与关切。

  穆明珠也是很上道的,“苏醒”之后,屡次上表感谢母皇厚恩,自这次之后,让薛昭每日上呈的脉案,便一日好似一日。

  又过了五日,等到皇帝再赐补药,垂询探问穆明珠的伤情时,穆明珠便“将近大好”了。

  终于,在穆明珠回到建业城的第十二日,终于从重伤中恢复过来的公主殿下,虽然仍是虚弱的,但已经足够乘坐辇车,应皇帝的御令,前往觐见了。

  在这十二日内,皇帝与穆明珠双方几次迟缓的互动,既是在体察对方的态度,也是释放信号给朝堂,同时了解朝堂上反馈的声音。

  不和谐的声浪没有太强,皇帝与公主两人,终于有了这一日的会面。

  穆明珠得了“特许”,因病体虚弱,因此乘辇至于皇帝寝宫之外。

  穆明珠在侍女搀扶下步入殿内时,皇帝穆桢正伏于案上批阅奏章。

  在皇帝身侧,已经堆了一叠批过的奏章,而在案上还堆着两摞等待今日批阅的新奏章。

  听到通报声,皇帝穆桢从奏章堆中抬起头来,眯眼看向由侍女扶近来的公主,口中慈爱道:“扶公主坐下——挨着朕身边坐下。”

  穆明珠抬眸看了母皇一眼,却见不过一个多月不见,母皇却憔悴了许多,眼底有了深深青色,想来是这一个多月来内忧外患,真正日理万机,又心中煎熬之故。她虽是立志要夺皇位,自认为冷硬了心肠,此时却有些不在预期之中的鼻酸,由侍女扶着、垂首在皇帝身侧坐下来,挣扎着要先起身行礼,“女臣见过母皇……”

  “不必这些虚礼。”皇帝穆桢轻轻摆手,凑近了些,往她脸上瞧,叹息道:“公主瘦了好些,这一趟出去是遭罪了。”

  穆明珠感知到母皇的态度,心里清楚至少眼下母皇是不会追究她在扬州的“错处”了,但她非但没有感到放松,反而愈发警惕了,虚弱道:“是女臣无能……”

  皇帝穆桢使个眼色。

  原本在里面服侍的宫人便都知机退下,一时宽阔的寝殿侧间内,只剩了母女二人。

  “你重伤初愈,”皇帝穆桢仍是那慈爱的口吻,甚至抬手为穆明珠抚了抚并

  不曾凌乱的发丝,“咱们母女二人,不谈那些朝堂上的事情。”

  穆明珠在觐见之前,便已经猜想到这会是一场“冰释前嫌”的会面,但母皇的“慈爱”与“宽容”还是大大超出了她的预期。

  可是说前世终其一生,穆明珠都没有体会过母皇如此的“慈爱”与“宽容”。

  她心中愈发警惕起来。

  皇帝穆桢仔细凝视着她,柔声笑道:“脸色怎么这样苍白?可是冷了?”

  穆明珠忙道:“没有,母皇殿中暖和得很,女臣不冷。”

  皇帝穆桢细看着她,仍是笑着,温温柔柔道:“那就是怕了。”

  穆明珠心中一抖。

  皇帝穆桢忽然低声道:“明珠,你可知秦时扶苏因何而死?”

  穆明珠本就警惕惊惧,听得皇帝如此一问,更是什么猜想都涌上心头来。秦时扶苏之死,表面看来自然是秦始皇巡游途中驾崩、赵高李斯要扶胡亥上位,颁了假圣旨要扶苏自裁,扶苏接了圣旨便照办了。可这不是学史的课堂,皇帝如此一问,必有深意,且与她直接相关。

  她有千百种答法,也可能勾出皇帝千百种应对。

  这算是什么?要她表忠心示弱,还是要她展露实力?

  穆明珠在紧张的思索下,额头不觉沁出汗水来。

  皇帝穆桢轻轻一叹,不待她回答,低声道:“扶苏之死,死于子不信父。”

  当假圣旨传到边境,扶苏接旨便要自裁,而镇守长城的将军蒙毅反倒阻拦、认为其中有诈。所谓的“子不信父”,说的便是扶苏不能信始皇帝对他的父子之情,立时便接受了父亲要杀他这个事实,甚至还不及曾跟随始皇帝的将军蒙毅更相信皇帝的“人性”。

  当然秦时扶苏之死,究竟根源何在,历朝历代众说纷纭。

  但此时皇帝穆桢选用了“子不信父”这一说法,自然有其深意。

  皇帝穆桢说的是秦始皇与扶苏,却又并不只是秦始皇与扶苏。

  她是以古喻今,在说她与穆明珠之间的关系。

  穆明珠当初见了废太子周瞻的下场,便退了预政,自此无心政事,只问风月,岂不是也是“子不信父”“女不信母”?认为皇帝会因为权力争斗而杀了她这个女儿,所

  以退避三舍,不敢染指政务。在扬州屡次不奉召归来,一定要靠自己之力证明一切,最终还要设下种种计谋而来,先是落水又是重伤……

  桩桩件件,穆明珠固然聪慧,皇帝穆桢却也不是吃素的。

  她从血腥宫廷路上一路杀出来,做了十五年的皇帝,不需要太多的证据,便可以看穿穆明珠的心思。

  穆明珠听见皇帝一语道破自己的心事,不禁懵在当场,脑中嗡嗡作响。

  一半的她被皇帝这一语击溃,有种泪水上涌的酸楚之感;另一半的她却好似悬浮在半空中,冷眼看着这一场皇帝温情降服逆女的戏码,情知一切都是帝王手腕。

  不过刹那之间,穆明珠已经做出了决定,她放任那酸楚之感涌上来,痛哭出声。

  皇帝穆桢眸光微闪,抚着女儿尚且稚嫩的脊背,柔声道:“朕知道你受了委屈……”她顿了顿,像是随口一语,道:“与齐云的婚事,你如今怎么看?”

  穆明珠在半真实半作态的痛哭中,微微一愣,就听皇帝又道:“朕知你不喜这桩婚事。如今你大难不死,朕也心中怜惜——便给你解除了这桩婚约如何?”

第108章

  母皇要给她解除与齐云的婚约?

  在听清皇帝充满温情的提议后,穆明珠一颗心再次高悬起来。

  此前母皇把这桩婚事当成胡萝卜,诱使齐云这头矫健好用的骡马走上母皇所希望的道路,是很聪明的举动。

  因为穆明珠乃是公主之尊,在穆明珠强烈抗拒的情况下,只有皇权的威压,才能令她不得不与齐云结合。除非改朝换代,齐云自立为王或做了新朝重臣,只要大周还在皇帝穆桢的掌控下,只要穆明珠还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公主殿下,齐云要实现心愿的唯一途径,便是走皇帝给他指明的路,换得皇帝御赐的婚约。

  但在这次大梁犯边之后,齐云主动上奏,愿往前线去效力。他不再是从前十二三岁,情意初动的少年。他做过了黑刀卫的都督,也尝过了权力的滋味。在皇帝的视角看来,昔日懵懂的少年已经知道了主动揽权,要掌控齐云这孤臣,一桩婚约大约已经不是那么必要,反倒是皇帝能给出的权力才是关键。

  在这种情况下,是否还存续这段婚约,对于皇帝掌控齐云来说,已经意义不大。

  因此皇帝穆桢有余裕以解除这桩婚事来试探穆明珠。

  在入扬州这一个月之前,穆明珠憎恶这桩婚约,乃是人尽皆知之事。

  此时皇帝穆桢主动提出要给她解除这桩婚约,固然可以是见女儿重伤归来、触动慈母心肠,但另有一种叫穆明珠毛骨悚然的可能——那就是母皇对她与齐云的关系起了疑心。

  凡做过的事必留下痕迹。

  若母皇全力彻查她与齐云之间的来往,那么非但她,就连齐云都要万劫不复。

  她唯一能倚仗的,乃是母皇在内对她求稳,在外要用齐云为将。

  只要这疑心不是到了近乎确凿的地步,想来母皇不至大动干戈。

  穆明珠眼下最危急的事情,便是切实打消母皇对她与齐云的疑心。

  万般思量,不过两息痛哭之间。

  穆明珠好似哭的懵了,一时没反应

  过来,愣了愣,才抬起蓄满泪水的双眼,有些迟疑地看向皇帝穆桢,哭过后的嗓子低哑道:“……当真?”

  宛如被天降惊喜砸晕了的孩子。

  皇帝穆桢的手还轻抚着她的脊背,含笑道:“君无戏言,自然当真。”她又柔声道:“齐云也算是朕看着长大的。朕原本想着你们都是好孩子,凑做一对,也算是天作之合。虽然你从前不喜,只是朕总想着是小孩子脾气,过几年长大了便好了。可是经此一难,朕也有所反思。自古婚姻大事,虽然都说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关起门来过日子,终究还是两情相悦最圆满。”她说起这些话来的时候,宛如真正的慈母,一心在为穆明珠打算,“若你果真不喜齐云,朕也不忍心要你下嫁于他……”

  穆明珠仔细望着皇帝,神色间既有不敢表露的惊喜,又有不敢相信的忐忑,她又低下头去,擦了擦眼角的泪水,缓缓道:“女臣这次死里逃生,据说是齐都督所救。不过女臣醒来没有见过他,大约是女臣从前对齐都督态度恶劣,他也不愿现身惹得女臣不快。齐都督乃是母皇得力的臣子,想来方方面面都是好的。母皇指婚,也是疼爱女臣……”

  皇帝穆桢静静看着她,等着她继续说下去。

  穆明珠低着头又道:“其实女臣跟齐都督来往极少,幼时也谈不上讨厌他。只是因为这桩婚约,女臣不愿与他成亲,这才越来越憎恶于他。女臣养伤这些时日也想了许多。从前女臣仗着是公主之尊,对齐都督口无遮拦、行事乖戾,也有许多对不住他的地方。现下他又救了女臣性命,女臣更是无以报答。如今母皇慈爱,愿意给女臣解除了这婚约。只是女臣也长大了,不能再像小时候那般任性,纵然是解除婚约,也该给母皇的臣子留几分体面。若母皇准许,便请召见齐都督入宫,女臣当面谢过齐都督救命之恩,再为从前那些任性之举赔个不是,待到齐都督心中过得去了,便体体面面把这桩婚约解除了。”她娓娓道来,把一个非常希望解除婚约,但因为要为母皇、为

  大局着想,而强行压抑走流程,有意表现自己孝心的女臣形象拿捏得妙到巅毫。

  一席话说完,穆明珠轻轻抬头,透过朦胧的泪水,有些试探地看向皇帝穆桢。

  皇帝穆桢抚着她脊背的手微微一顿,身体后撤,稍微坐开了些,道:“想法挺好。只是不巧,齐云不在建业。”

  穆明珠便道:“那齐都督是还留在扬州?扬州来建业,也不过一日光景。”她闭门韶华宫中十二日,唯一见过的外人便是每日为她看诊的薛医官,她不该知道外面朝堂上的动向。

  皇帝穆桢看着她,笑道:“看来这阵子真是养伤了。”便告诉她,“齐云已经北上领兵,驻军上庸郡,防范梁国骑兵再度南下了。”

  穆明珠一愣,牢记自己此刻的人设,小心望着皇帝,低声犹疑道:“齐都督如今远在边关,为国御敌,女臣却在后面与他解除婚约,是不是于国事……不太好?”

  皇帝穆桢思量着,淡声道:“是于军心不利。”

  穆明珠便尽最后一丝努力,争取道:“但若不是女臣要解除婚约,而是齐都督主动解除婚约呢?将士们便不容易受影响了吧……”好似她还是很希望解除婚约的,只不过因为担心影响母皇的国事,因此换一种方式、曲线救国罢了。

  皇帝穆桢凝视着她,道:“公主有何妙计?”

  穆明珠也抬眸望向皇帝,道:“齐都督对女臣并无情意,他一向忠心干练,若母皇能下诏询问婚约一事,齐都督必能体察上意,主动……”她轻声道:“推了这桩婚约。”按照皇帝穆桢的说法,在穆明珠的视角里,她是不知齐云情意的,两人自有婚约以来见面便是争吵,如果不是因为皇帝赐婚,不但她不愿意接受这桩婚事,齐云也是不愿意的。所以她会认为,此时只要皇帝稍加暗示,齐云便会主动请退婚约。

  穆明珠不但是坚持要解除婚约,而且是哪怕自己被退婚、名声扫地,也一定要与齐云分开。

  皇帝穆桢轻声道:“果真如此,到时候公主面上可不好看……”

  穆明珠已经止住哭泣,昂然道:“不过些许

  流言蜚语,又岂能伤女臣分毫?”

  皇帝穆桢微微一笑,倒是喜她这份豁达勇敢,见她如此坚定要与齐云解除婚约,多半是还惦记着右相萧负雪,又有些难以决断。

  皇帝穆桢想了一想,叹了一声,似有些疲累,后仰靠在枕头上,道:“罢了。从前你那几个哥哥的婚事,朕都不曾如此费心过,只留意了这一次,还闹得你们都不快活。朕不再年轻了,也不懂你们的心思,索性就交给你们自己去解决。你私下里跟齐云说好了,寻摸出个退婚的章程来,到时候告诉朕便是。”这也是常理,皇帝日常处理政务,很少需要自己一件件去想解决方案,多半是在李思清等人拟定的方案中做选择——当然选择往往是最难的,朱笔落下去,就意味着万千人的生活。

  皇帝穆桢这样说,其实便是把退婚一事交给穆明珠去自行处理了,给了穆明珠很大的自主权。

  穆明珠自然是“大喜过望”,忙虚弱起身,要叩谢母皇恩典。

  皇帝穆桢虚扶她起身,嗔怪道:“咱们母女说话,怎么动辄谢恩请罪的?”便细细问她这阵子吃了什么药,在韶华宫中几时起、几时睡,又看了什么书。

  鉴于皇帝案边堆着的那两摞还未批阅的奏章,皇帝穆桢能抽出时间来,与穆明珠“闲话家常”,不可谓不爱重。

  穆明珠前世今生加在一块,都不曾与母皇说过这么多“家常话”。

  她犹记得这具身体五岁时,她第一次见到母皇,是在一个大型的庆典上。

  她作为皇帝唯一的女儿,又是大病初愈,可是也没能得皇帝一句话垂问,只是给宫人领着,跟在两个哥哥身后,隔着长长的大殿,行礼时遥遥望了母皇一眼,便又给宫人领下去了。

  不管是五岁的她,还是现下十四岁的她,都是皇帝穆桢的女儿,这一点并没有改变。

  但是母皇对她的态度却变了,变得更加“重视”她了。

  这不是因为母皇一夜之间发现自己还有个女儿,而是因为她在扬州闹出来的这场风波,终于赢得了母皇的“尊重”。

  穆明珠心里清楚,母皇留她说话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