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养老攻略 第42章

作者:快穿狂魔 标签: 爽文 无限流 穿越重生

  李壑就知道战报递上去,他这个兵部尚书铁定讨不着好,可是在其位,也只能把这责任担起来,赶紧先站出来请罪表态再说。

  “你有罪,你有罪,你有罪有什么用,你有罪能救下那些被人屠杀的百姓,就能收回十八座城池吗?

  尹国公呢,那个临阵投降的王富强是他推荐的吧,他这个推荐者哪去了?别跟我说今天又报病了!”

  明凌帝现在就是个火药桶,指那打那,打那炸那,不把他心里那股邪火泄出去,朝堂就不得安全。

  “陛……陛下,尹国公说偶感寒凉,上朝恐散病气,不敢前来。”

  回禀的人也没办法,他是负责点卯告病的,他不说谁说。

  “个老贼,病了就让他先休养半年,再派个太医去给他看诊,给他好好的看,好药、针灸一起上。”

  明凌帝正生气着呢,如今这尹国公可不正好撞上了他枪口,对方没有什么大错,他自然也不可能削爵什么的,只能让太医好好的折腾他一番,也好发泄一下怒火。

  之后继续道:“征新大军现今已然溃败,你们说说,派谁去继续征伐新南国,求和的话朕不想再次听到,区区一个南疆小国竟然如此放肆,不灭了它,我大国威仪何在。

  英国公,理国公,你二人皆是我父皇在位时的老臣,壮年时也都是猛将,有没有什么不错的人手推荐,自家子侄也行,毕竟内举不避亲嘛,这次可千万不要推诿了。”

  明凌帝约莫十几年前就已经开始逐渐削弱武将的势力了,因为那时候他文治武功都很成功,周围也没有任何小国敢侵犯边界,武将拥兵之众和势力之大着实让他有些不满,所以,他就逐渐的开始提拔文官,打压武将,并且进行裁军。

  那些武官也不傻,更何况他们还有谋臣呢,但他们不想造反,因此最终也都默认了这件事,开始逐渐的收拢自己的势力,上交手里兵权,并且把子嗣往其他方向培养。

  只希望能安稳下去。

  然后,就造成了现在连区区一个边陲小国都不是对手的局面。

  “回禀陛下,臣等教子无方,家里子嗣后辈皆是无能之辈,文不成武不就的,着实不敢贻笑大方。”

  呵,他们没用的时候就打压他们,有用的时候就想要用,哪来这么好的事,谁还没点脾气咋了?

  英国公和理国公两人地位都不低,自然也不怕得罪人,更何况现在正是用得着他们的时候,那就别怪他们矜持矜持,拿拿腔调了!

  明凌帝这时也不好生气,只能憋着内心的不满,想再劝劝,可他这才张嘴,一个字还没来得及说出口呢,殿外就传来了北疆告急的大声吼叫,伴随着那声声音有些撕裂的吼叫声,是一个身上满是尘土的将士滚了进来,又大吼一声,并且抬手取出他带过来的紧急战报。

  随后,便昏了过去。

  边上内监赶紧把那个昏迷了的将士抬到边上,并且派人去找太医过来帮忙看看,同时另一个内监则是匆匆把那封有些褶皱的急报递交了上去,经过几次转接,最终交到了明凌帝的手上,而这时,大臣们早就因为刚刚北疆告急慌乱起来。

  说句实在话,南边的新南国就算已经下了十八城,他们也不觉得那个新南国能出什么大乱,因为他们这边有史以来,就没有从南边掀起了战乱而亡国的,但是北边不一样,北边蛮族向来凶猛,而且还时常屠城,甚至于遍数历朝以来,很多强大王朝不是被蛮夷所灭,就是因为那些蛮夷而导致内部混乱,最终崩溃毁灭,重立新朝,所以大家对于蛮族入侵破关是很恐慌的。

  明凌帝这时候也已经把紧急战报给看完了,怎么形容呢,只能说偏逢屋漏又暴雨,今年蛮族草原那边大雪,冻死牛羊不知其数,他们为了能够撑过冬天,只能赶紧开始入关掠夺,本来如果仅仅只是掠夺一番就走的话,那也不至于还要发急报,关键在于,那些蛮族入关之后了解到这边不少大军被南边的新南国牵扯住,短时间恐怕根本调不出兵队去对付他们,所以那些蛮族的胆子又大了些,索性又打的更深了些,甚至还想入京掠夺一番。

  这不,已经连破三关,距离京城的距离也不是很远了,北疆那边的官员发现情况实在瞒不住,也只能赶紧派人传了急报,请求调兵。

  “陛下,北疆之事不可小觑,臣依旧廉颇未老矣,愿率十万大兵驱逐蛮夷,护卫北疆万里疆域!”

  这情况跟南边不一样,所以理国公和英国公两人对视一眼后,英国公就赶紧上前,奏请出征,他这么做,除了的确不想国家出现乱局之外,同时也是为了他们王家,他们王家主脉都在北边住着呢,要是北边真的守不住,就以他们家曾经杀了近万蛮夷的战果来看,恐怕很难逃脱那些蛮夷的屠杀,因此不论是为国为家,他都不能继续推诿。

  “好,好,英国公不愧是昔年的镇国大将军,果真为国为民,只是不知英国公还需调遣哪些将士跟随一起出征,又需要多少粮草,北疆之事实在是拖不得了,我会让户部尽量加快粮草收集速度,还望英国公能够尽快出征,莫要耽搁时机。”

  明凌帝虽然还有些担心英国公的年纪有会不会有些大,但现在放眼朝堂,年轻一辈将士很多都从来没有跟蛮夷做过战,明凌帝又怎敢放心把攻打蛮夷的事交托给他们。

  这时候,他也只能选择尽量信任英国公的确廉颇未老了。

第84章 破败侯府老太君(19)

  因为事态紧急,所以一切事宜全都从简,户部和兵部前所未有的和谐相处,共同努力帮英国公调遣来了足够的粮草以及十万大军,英国公也没耽误时间,在大军和粮草备齐的当天,就匆匆带兵出征去了。

  明凌帝率百官亲自送行。

  消息传出去的时候,还有不少百姓自发前来送行,乔木这次也特地出门凑个热闹,顺带着看看大军出征时的军容军纪,也好估算一下他们这次出征的成功率怎么样。

  虽然本朝看着稳当,但是突然被南北夹击,双线作战,乔木还是有些担心朝廷能不能应付得了,此时特地过来看看军队,既是为了凑热闹,也是为了安自己的心,然而当她看到下面的军队,以及颇有些老骥伏枥,意气风发韵味的英国公的时候,当时就长叹了一口气。

  当朝廷到了要用人的时候,竟然没有任何年轻将领可用,这该是一件多么令人恐慌的事,若是这代老将都去世了,未来又该如何,这些问题虽然不是迫在眉睫,可也的的确确是切实存在的问题,乔木觉得自己还能再活四五十年,自然得想的再深远些,她可不想自己临了临了,一百多岁还得遭遇乱世。

  因此,看完这任皇帝为将士践行后,乔木就匆匆回去,准备加快自己海贸的进程,并且顺带着改变一下原先的计划,从原来只占两个小岛做中转点,变成尽量多占一些能够种植的,面积不小的岛屿。

  以为未来做准备。

  不过这些事都不是小事,更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完成的,所以接下来还有的等呢,在大军出征后,他们宣和侯府最大的事不是海贸,而是他们侯府小辈的婚嫁之事,这件事乔木虽然没有插手,但是肖氏敲定人选之后还是要拿过去给乔木看的,得到乔木许可才能正式下定。

  年关将近,正好也能趁着这段好时间找个好日子把儿子和女儿的婚事都给定下来,所以肖氏在自己敲定好媳妇和女婿人选后,就匆忙带着那两个人的资料以及画像,来到乔木院子,跟乔木请示情况。

  院子里,乔木正披着身貂躺在靠阳的地方晒着太阳,还别说,这冬日阳光比其他三个季节的阳光都要舒服,不像春秋那样多变,也不像夏季那样灼热,带着一种温温的暖体感觉,着实使人舒服的很。

  肖氏走进来后,先问了一下边上的嬷嬷,知道乔木她只是闭目养神,并没有睡着,这才走上前去:

  “婆婆,婆婆,我……”

  “知道是你,是关于敏儿和文儿两个人婚嫁的事吧,他们两个年纪的确不小了,都已经十六岁了,其他人家同样年纪的,要么已经成了家,要么也早就已经定了亲,你有些着急,我也能理解,不过,时间不能定的太早,真正结婚的日子至少再往后推上一两年,定亲可以提前一两年定,但是,真正结婚的日子,至少得等他们满十八岁再说。

  好了,你跟我说说看中了哪两家吧,把具体情况说一说。”

  乔木并没有睁眼,依旧还是闭着眼睛躺在躺椅上,但她的意思也已经很明确了,定亲无所谓,但是结婚得再拖一两年,不能太早。

  这也是为了她孙子孙女好。

  虽然说十六岁就已经基本能算是成熟,甚至于更早就已经有孕育子嗣的能力了,但是,并不是说有孕育子嗣的能力就到了最适合孕育子嗣的时候,一般来讲,女性十四岁以后就有孕育子嗣的能力了,但在这个年纪孕育子嗣,完全可以说是在拿自己的命开玩笑,特别是在这个医学不发达时代,死亡率更是能够超过一半,事实上,女性最适宜生育子嗣的年纪在二十到二十六岁左右,男性发育要慢点,基本比女性往后稍微再偏移两岁。

  但是,如今时代如此,乔木把自家孙子孙女的结婚年龄推到十八岁已经算是很晚了,要是推到二十几岁最佳生育年龄的话,那恐怕就得被别人骂老不死的老变态了。

  毕竟别人家都想着赶紧抱重孙啥的,就你们家还要往后拖,谁听了不得嘟囔几句是不是有毛病啊?

  “婆婆,再拖两年会不会不好?

  敏儿和文儿年纪都不小了,同龄的靖王府家闺女今年都已经怀上第二个了,咱们家这还没定亲。”

  肖氏还想再劝劝。

  可乔木显然不会听劝:“我说拖两年就拖两年,你要是怕别人说什么不好听的话,就说是我老婆子舍不得自家孙女,想多留两年。

  看中了哪家,快说吧。”

  “好,婆婆,我替敏儿选的夫家是胡尚书家的大公子,胡尚书是礼部尚书,他们胡家也是有名的清流士族,他们家大公子叫胡惟举,今年虽然没有中进士,可是他年纪轻轻就中了举,也算是很不错了。

  而且他们家大公子在外名声向来不错,家里也没有乱七八糟的妾室和通房丫鬟,虽然说可能稍微穷了点,但他们家没有婆婆压着……”

  说到这,肖氏顿时额头冒汗。

  她当着婆婆的面,说没有婆婆的人家是个好婚事,就算她心里的确没有什么想法,但难保他婆婆不会觉得她有什么想法,可是她又嘴笨,一时间都不知怎么解释。

  “没有婆婆好啊,进了门就能当家作主,对了,除了没有婆婆,家里有没有小姑子什么的呀?”

  乔木又不是原身,怎么可能因为这点小事就动怒,更何况,为儿女计的不都这样吗?完全能理解。

  “没……没有小姑子。

  他们家就只有两个儿子,都是嫡子,那边说了,等他们家小儿子一结婚就会分家,我觉得这个家世还算不错,最关键的是胡惟举本身也还算是个有资质的,再加上他父亲还是礼部尚书,未来混个五品以上的官位应该完全不成问题。

  虽然嫁勋贵可能更好些,但勋贵圈子同年龄的,我实在是找不到几个好的,所以,婆婆……”

  肖氏正是因为本身身在勋贵圈中,所以才更清楚勋贵圈里面的混乱,但凡真正为女儿好的,绝对不愿意把自家女儿嫁给同样的勋贵。

第85章 破败侯府老太君(20)

  “勋贵圈的确有些不像样子,你选的对,不过,那人具体怎么样,我还得派人再调查一番,如果没问题我会派人通知你,到时候可以先定亲,具体出嫁稍微缓上两年再说。

  这两年,让敏儿在家里多学些东西,无论是管家,还是店铺经营看账本之类的技能,都得教会了。

  文儿那边是什么情况?

  你看中了哪家的姑娘?”

  乔木很清楚这时候找个清流已经算是蛮不错的选择了,虽然说这些清流相对清贫迂腐些,但至少不会乱来,门风也正,比起那些做母亲的亲自往自己儿子那边塞妾室和通房丫鬟的勋贵已经好多了。

  别说这时候了,就是换成明文规定一夫一妻的时代,想要找个一心一意的都是十分困难的事,大多数不过只是凑合着过日子罢了。

  爱情这玩意儿太奢侈了。

  凑合着过呗,不差就行。

  所以,乔木也没有太过深究什么爱不爱的,问完温昀敏的相看对象后,立刻又问起了温昀文的。

  “婆婆,我给文儿相中的对象是孔家的二小姐,虽说不是嫡女,可教养之类也是极好的,而且还精通四书五经,想来跟文儿应该也能有些共同语言,不至于见面没话说。”

  肖氏对自己能够搭上孔家的人脉还是很满意的,孔家的地位不用说,能跟这样的千年世家结亲的好处自然也不用说,绝对利于后代。

  乔木却是赶紧睁开眼:“孔家?

  不……

  这只是你想吧,孔家向来看不起我们这些勋贵人家,甚至就连其他存在年份不足他们的世家都有些瞧不上,怎么可能会答应?”

  刚开始乔木是想赶紧阻止,但是转瞬就想到孔家也不是想结亲就能结亲的人家,她那个孙子虽然不是什么庸才,可也的确不是什么天才,好不容易才考了个秀才,还是个倒数第一名,估计未来考举人悬的很,最关键的是,他们家三代不降爵赏赐到她儿子那一辈就已经到顶了,回头她孙子能得个一品将军的爵位就算不错的了,孔家恐怕看不上这虚头爵位,所以冷静问道。

  “是还没提亲,可是孔家那个嫡小姐这次不也是嫁给了勋贵吗,嫁给了靖国公府的世子。他们家庶女怎么不可以呢,况且他们家庶女怎么着也不能越过他们家嫡女吧!

  我觉得希望还是蛮大的。”

  果然,事情并没商量好,仅仅只是肖氏有这么个想法,至于这个想法切不切合实际,乃至于对方愿不愿意什么的,都还是未知数。

  听到这,乔木松了一口气,她是不想跟孔家这种人家搭上什么关系的,孔家这些年要不是有至圣先师的牌位顶着,名声早臭了,他们在曲阜那边简直就是个土皇帝,甚至于就连那边的县令都是他们家世袭,可想而知嚣张到了什么程度。

  权力导致腐败这点永远都不会错,孔家在曲阜那边的权利几乎算是绝对权力,甚至皇权都不能降到那边,有多腐败可想而知,据说曲阜那边八成以上的土地都是孔家所有,而八成以上的农民也都是孔家的雇农,劳役也是随他们心思,曲阜的百姓几乎都算他们家奴仆。

  “够了,你别去自取其辱了。

  你就给文儿找个端庄大气的就行,身份什么的不用太高,可以在勋贵当中找,也可以在世家找,你别忘了文儿是要降等袭爵的,回头还不知道得降到什么等级,运气差甚至连降三等都有可能,我们家不需要攀附别人,安稳度日就行。

  你看着找个地位相当,或者地位比文儿稍微低一些的,好了,我累了,你回去吧,明天尽快把新的人选告诉我,我也好一起调查!”

  乔木从躺椅上站起来,虽然没有用很严厉的语气说话,依旧还是心平气和的说着,但明眼人都知道她有些生气,肖氏咬了咬嘴唇,最终还是没有反驳什么,只脸色有些阴沉难看的离开了乔木的院子。

  当天晚上,肖氏和温祁连吵了一架之后,终究还是屈服了,在第二天提了一位翰林家的女儿,乔木对此并没有什么异议,只是让肖氏再等两天,等她把那两家的情况调查清楚之后,再找媒婆商议。

  两天时间很快过去,乔木也没有发现什么大问题,如此,自然就得按部就班的找媒婆进行下定等各种事宜,那些事是很繁琐的,即使有媒婆等人帮忙,终究还是一直折腾到了过年,才好不容易把相关事情全部定好,定好了他们姐弟两人的婚嫁日子,姐姐在前面,将会于两年后的春天出嫁,弟弟在后,将会在两年后的秋天迎亲结婚。

  之所以只定下春天和秋天,那是因为两年后的日子还没算,不过有两年的时间准备,到时候随便挑哪个日子结婚应该都是没问题的。

  这些事都搞定后就是过年。

  这没什么好说的,一如往常的繁忙的送年礼,收年礼,唯一的区别只在于今年多了两个准亲家需要互相送礼,不过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因为过去都有惯例,按照惯例来就行,况且,定下的那两个准亲家是清流,所以自然不能送什么金银珠宝之类的俗物,肖氏准备年礼的时候,放的都是些高档笔墨纸砚和一些孤本、古玩书画之类的玩意儿,后来还是乔木看不过眼,把那些孤本和古玩字画挑了出来,并且给那两家的年礼各添了些农庄产的谷物野物、瓜果和几盒金银锞子。

  至于原因,那两个亲家都是寒门出身,发家不足三代,而且当的官也不是能捞银子的官,这一类官员逢年过节的时候都会有些捉襟见肘,弄点得用的东西送过去,比送笔墨纸砚这些东西可有用多了。

  毕竟你送古玩字画过去,人家怎么着也不好意思变卖了,然后那些东西在他们眼中又很珍贵,为了面子也得弄点恰当的东西回礼,这样一来,日子可不就更艰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