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宫小食光 第43章

作者:银河灿烂 标签: 种田 美食 穿越重生

  扇着风,熏着香,张羡龄领着朱祐樘一路往前。东西六宫没有妃嫔,空荡荡的,随便哪一处宫殿都能用来给公主做学堂。

  但张羡龄却独独看重了一处宫殿,特意领朱祐樘去看。

第56章

  宫后苑的花木假山之中, 零零散散分布着几座殿宇。

  最中心处乃是钦安殿,其中供奉着玄天上帝,偶尔万岁爷也会来此进香。

  东南角是曲流馆, 顾名思义,三面皆为清流环绕, 很有些流觞曲水的古风之感。水中养着各色锦鲤, 红的、金的、杂色的,都被喂得肥肥的,鱼尾在水中摆来摆去。

  西南角则有一座二层小楼,名曰乐志斋,上下皆是七间,皆有窗户,极阔朗, 极明亮。斋前叠石环抱,斋后古树齐檐, 是宫后苑里一处绝佳的所在。

  乐志斋是最接近张羡龄心目中一个好学堂应有的标准的,首先地方宽敞, 上下两层一同十四间房,拿来做三个公主的教室绰绰有余;二来环境极好,放下手中书,一推开窗, 便有鸟语花香作伴,乐志斋前头还有一个月台, 雕栏玉砌, 平平整整,很适合公主们课间休息的时候于此处活动,跳皮筋、踢蹴鞠、滚铁环, 都能在月台上玩。

  还有一点,从前乐志斋的二楼是藏书之地,如今仍有许多古籍,公然是一个图书馆,对公主们的学习很有帮助。

  踩着雕花石子路蜿蜒一路向前,遥遥可见乐志斋前的假山乱石,不等张羡龄开口,朱祐樘便道:“你想让皇妹们在乐志斋上学?这里确实不错。”

  张羡龄嗔他一眼:“你把我要说的话抢先说了,那我还说什么?”

  “我的错,还请中宫娘娘指点,这乐志斋好在何处?”

  张羡龄忍住笑意,学着导游的腔调说:“请看,我们现在位于的就是乐志斋前头的假山了,这假山下有石洞,可以钻来钻去玩,不过要小心脑袋,别磕着了。”

  “脚抬一下,沿着台阶往上走,这就到月台了,这么一个风水宝地,无论是赏景还是活动活动身子骨,都是很适宜的。”

  张羡龄回过身来,一边看着朱祐樘笑,一边倒着走:“再往里,就是乐志斋了。”

  朱祐樘怕她跌倒,忙道:“好好走路。”

  两人行至月台,早有宫女内侍将乐志斋的门推开,因多日未曾有人来,所以堪堪进到室内的时候,闻得些淡淡的涩味,是门窗久闭得缘故。好在一排排香炉进来,气味立刻好闻了起来。

  乐志斋正中的明间里设有画绢山水屏风、凉床、花藤墩等家具,风格典雅庄重,没有金玉摆设,因此富贵之气倒很不明显。

  在凉床上坐定,张羡龄叫宫人把窗户全都打开。

  宫人领命,拿起靠在墙角边的细长木棍,将窗儿一扇扇推开,夏夜的风吹进斋中,给人以凉爽之意。

  “若我是公主,会喜欢在这样的地方上学。”张羡龄望着窗外,紫红天幕下,香樟树影婆娑,轻柔的风声与莎莎的树叶响动之声令她想起穿越前上学的时候,那时候她的教室窗外,也有一株香樟树。

  她想起从前看过的一副对联,感慨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个地方作学堂,再好不过了。”

  这对联极妙,朱祐樘回味了一下,只觉家事国事天下事的感慨不像是笑笑自己想出来的,便问:“这对联倒很好,你是从哪里听来的?”

  他这么一问,张羡龄想起来这副对联最早的出处了,这原本是挂在东林书院门口的一幅对联,好像是东林党领袖所写。

  可现在,东林党人怕是还没投胎呢。

  她笑道:“不知道是从哪本杂书里看到的,记不清了。”

  朱祐樘倒也没追问,只道:“这对联虽好,但用在公主上学处,却不恰当,还是再想想吧。”

  张羡龄点点头,心想要不就搞得简单点,到时候让人做一幅“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对联贴在乐志斋门边。

  她正胡思乱想,忽然听见朱祐樘说:“你预备给皇妹们上什么课?”

  “语文、历史、算术、书法、品德、音乐、美术、体育,”张羡龄掰着指头数,“还有一门格物课。”

  朱祐樘自然是知道“格物”的,出自《大学》,正所谓“致知在格物”,却未曾听说过格物课,便问道:“这格物课,是教什么?”

  其实就是科学启蒙课,但张羡龄挑了一个明朝人都能接受的说法,称为格物课。她解释道:“探究万事万物的规律,便为格物课,譬如教天文,教地理,教各地风俗。我想着公主们长在深宫,于民间知之甚少,因此想开此课。”

  “听起来倒很有意思。”朱祐樘道,“我小的时候,是覃伴伴讲宫外的事给我听的。”

  覃吉给他讲过许多民间故事,小时候朱祐樘只觉得好玩,后来,才琢磨出覃吉的深意来,覃吉是希望他知民生之多艰,以后做一个好皇帝,而不是像晋惠帝一般“何不食肉糜”。

  朱祐樘思量着,笑笑这格物课若是办得好,也许可以让小亲王们也添一门格物课。等亲王们长大了,往各地就藩,也能知民生之多艰。

  两人说了一会儿话,天色已全昏,宫人内侍们燃起灯烛,照亮乐志斋的小小天地。

  张羡龄拿着蒲扇上下摇,道:“音乐课我想着让公主们自己选,也许学琵琶、也许学古琴、也许学笛自,看她们自己。”

  “你安排就是。”

  公主们上学的地方定了乐志斋,却也不能立刻用,好歹得修葺一下。张羡龄特意做了计划,要给乐志斋装上黑板,课桌椅,矮书架。至于给公主上课的先生,也只能从女官和内侍之间选。张羡龄特意叮嘱沈琼莲和文瑞康,要他们好好寻访合适的先生。

  公主上学的事项有序筹备着,不知不觉就到了七月。

  大暑已过,便是立秋,一立秋,圣寿节就快到了。

  张羡龄开始思考起一个严肃的问题,她要送什么生辰礼物给朱祐樘好呢?

  去年这时候,因宪庙皇帝病重,朱祐樘没心思过生日,张羡龄也没给他准备什么礼物。今年则不一样,她势必要备下生辰礼。

  万岁爷富有四海,金玉珠宝肯定不合适作为生辰礼,多半还是要她亲手做的东西方能彰显心意。可是,张羡龄想到自己可怜的绣工,果断划掉了做衣裳纳鞋绣荷包的选项。

  思来想去,还是做吃得比较靠谱。

  既然是过生日,首选当然是生日蛋糕啊!

  张羡龄当即命宫人去做烤箱,烤箱做出来,为给朱祐樘一个惊喜,没有送到坤宁宫大殿,而是摆在膳房里。

  趁着朱祐樘上朝去,张羡龄挤了个空档跑到坤宁宫膳房,预备做蛋糕。

  可当她当真站在简易原始版烤箱面前,却发了好长时间的呆。吃蛋糕,她擅长;做蛋糕,她不会啊!

  她一个穿越人士不会做蛋糕,膳房里的内侍更是连蛋糕是何物都没听说过,大眼瞪小眼,好半天,膳房田公公才硬着头皮问:“娘娘,这蛋糕除了鸡蛋之外,大致还需要什么材料呢?”

  “唔,还有面粉和糖。”

  东西备齐了,张羡龄挽起衣袖,煞有介事的将鸡蛋磕到碗中,添了面粉,洒了糖,搅拌成一团:“放到烤箱里烤一烤罢。”

  田公公欲言又止,却不好当众驳中宫娘娘的面子,听话的照搬。

  原本张羡龄心里也没底,觉得这样做可能很难弄出蛋糕胚子,于是沉着一张脸,严肃地盯着烤箱。

  烤箱渐渐往外飘散出香气,嗅见鸡蛋香气,张羡龄的脸上有了笑容,觉得这蛋糕应该八九不离十能做出来。

  然而当蛋糕出炉,张羡龄的笑容瞬间消失了。眼前这团东西除了原料和蛋糕有几分相似之外,是真的一点都不像。整块糕密密实实的压在一起,虽然算不上难吃,但离蓬松柔软香甜也差之甚远。

  “明天再试一次吧。”

  毕竟,失败是成功之母嘛。

  烤一个蛋糕胚都如此艰难,更别说做奶油了,磕磕盼盼、反反复复,一直折腾到圣寿节前两日,田公公终于鼓起勇气道:“奴婢虽蠢笨,不大清楚这蛋糕如何做,但又另一种糕点,也许能符合娘娘的要求。”

  说着,田公公让小徒弟送上来一大盘花糕。

  这花糕的样子,倒特别的漂亮,和蛋糕比起来也差不了什么。圆圆的底座,上头摆着各色的面花,甚至还有面捏成的生日快乐四个字。

  田公公解释道:“这是北方民间的一种点心,叫花糕,也叫花馍,是面点,一般祝寿用的都是大寿桃,但也可以做成娘娘说的模样。这个做起来,或许比蛋糕要简单些。”

  张羡龄俯身细看,好漂亮的花糕,五颜六色的,也有各种形状,很漂亮。

  她当即决定,这一回不送蛋糕了,送花馍。

  别说,花馍做起来的确是容易许多,其实就是各种形状大小不同的馒头组合在一起。在田公公的指导下,张羡龄用筷子、小刀、剪刀分别捏出好些花朵,一层层叠起来,倒也像模像样的。

  她捏小寿桃的时候偷偷吃了一个,味道还不赖,内里是豆沙馅的,外皮也很软和。

  赶在圣寿节那日,张羡龄终于将生日花糕做出来了!

  夜里,朱祐樘回来,见坤宁宫竟然没有点灯。

  他蹙着眉,正要问李广,忽然听见一阵吟歌声,“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恭贺生辰快乐……”

  翡翠木锦屏风之后,笑笑轻移莲步,款款出来。她手中捧着花糕,唯一的烛火映在她笑靥上,是橙黄的温暖。

  笑笑一步步向他走来,停在他面前,笑着说:“请万岁爷许愿,然后吹蜡烛。”

  朱祐樘的唇角微微扬起,都依着她,闭上眼,在心中默默许愿。

  一愿国泰民安,二愿羡龄千岁,三愿如梁上燕,岁岁长相见。

  许完愿,他睁开眼,吹熄了蜡烛。

第57章

  九月, 亲王与公主都开始上学了。

  兴王睡得正迷糊,忽然身上一凉,被子给人掀开了。

  他即便没睁眼也知道是谁, 敢这样大大咧咧掀他被子的,除了德清公主再没有第二个。

  “二皇兄, 快快起来,咱们今日都要上学去了!”

  兴王无可奈何地起来, 打了个哈欠, 外头天都没亮呢。

  这么早, 德清公主竟然已经穿戴好了, 甚至把孔雀蓝缎面书包都背在肩上。

  兴王只觉得好笑, 道:“中宫娘娘不是说了, 你辰时末去乐志斋便可,还有一个半时辰呢。”

  “我上学晚, 可你上学早啊。”德清公主振振有词,“本公主是怕二皇兄起晚了,特意来提醒你的。”

  她催着兴王:“前几日给你做的书包呢?你记得背上, 我可是花了老大功夫做的!”

  宫里上学,从前都是让伴读内侍抱着毡包,带着书笔文具。但之前中宫娘娘同德清公主说过一种书包, 她听着很有意思,就缠着母妃做了两个。第一个书包比较丑,德清公主就送给了兴王, 剩下那个样子不错的留给自己背。

  兴王让内侍把那一个书包寻出来,同德清公主所背的书包一对比,他都气笑了:“怎么着,你得一个西施, 送我的就是东施?”

  “你看不上就还给我。”德清公主作势要抢,兴王忙将书包高高举起,他身量自然是比德清公主高上一些,便笑着看妹妹踮着脚跳来跳去。

  兴王笑道:“谁说不要了?送出的东西岂有还回去之理?我偏要背着。”

  这还差不多,德清公主也不闹了,笑盈盈的说:“算你识相。”

  正说着话,忽然听见外间邵贵太妃喊:“二哥儿,三姐儿,过来用膳了。”

  邵贵太妃宫里,一向是家人一起用膳,一张紫檀圆桌,邵贵太妃、德清公主、兴王、岐王、献王依次围坐,热热闹闹的。

  用过早膳,邵贵太妃提点了三王几句:“文华殿上学,讲学的都是翰林院的官儿,你们得对先生客气些。二哥儿,这里你最年长,记得将弟弟们约束好了。”

  “儿子记住了。”兴王道。

  “去吧。”

  亲王们上学去了,邵贵太妃转头看向德清公主,提点道:“方才我同你哥哥弟弟们说的话,放在你身上也是一样。今日既然是第一次上学,想来中宫娘娘也会到乐志斋转一转,你记得谢谢她。”

  德清公主笑着点头:“母妃放心,女儿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