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军工霸主 第99章

作者:芊之羽 标签: 长篇言情

  他只好连声应道:“好好好,宋老师,就按您说的办,我认了,旋翼的事情就这么定了,那还有“单轴压电陀螺仪”呢?这个你们单位也能生产不?”

  宋文华搞定了碳纤维,此时心情大好,闻言哈哈大笑:“振华啊振华,这条算我买一赠一送你的。亏你还是四机部的子弟,连这个东西的生产单位都不知道,羞也不羞?我们只能算这个产品的用户,至于具体的研发生产单位么,就是你们四机部鼎鼎大名的施家庄4054所,他们是专门搞这类器件的,你回去找你老爸或者你的另外一位老师贲放一问便知,找我算是找错人了。”

  一言惊醒梦中人,谭振华经宋文华提醒,一声“卧槽”顿时脱口而出。

  

第222章不醉不归

  

  “单轴压电陀螺仪”,顾名思义,就是根据某些材料的压电效应,利用压电薄片作为换能器,激励振动元件振动并检测哥氏力振动,并基于这一特征构成的振动陀螺仪。

  它使用的材料主要有PZT陶瓷和压电石英晶体,也可以选择铌酸锂、钽酸锂等压电材料。

  其中,以压电陶瓷使用的最为广泛,其最大的优点是电容率高、机电耦合系数大、加工容易、价格便宜,是振动陀螺力—电转换的首选材料。

  这一产品由米国通用电气公司最早研制成功并先后在其海军F-4J飞机以及波音飞机上进行了试验,随后首先装备在空军A-10飞机增稳系统中,同时投入批量生产。

  尽管这一成果是由米国率先研发成功并投入实际应用的,但事实上,华夏在这一领域的积累相当深厚,高端产品的性能和应用均超过了国际领先水平,然而在低端民用领域的市场,即便是在谭振华重生之前的那个年代,华夏90%以上的国内市场依然被国外产品占据,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大大的遗憾。

  华夏开始研究这类产品起始于1970年,当时主要是专为导弹小型化任务而研制的,产品的主要研制承接单位就是以研发器件类产品而立足的施家庄4054研究所。

  这个4054所,位于北河省施家庄市,也是四机部下属的一家研究所,规模虽说比不上4014,但是也有两千多人,其主攻的方向就是各种晶体器件。

  其实,谭振华前世没少跟他们打过交道,元器件也用过不少,不过受专业领域所限,他用的产品大多数集中在晶体振荡器这方面,还真没接触过陀螺仪,所以刚听郑项青说起的时候,一时没往他们身上联想,这回得了宋文华的提醒,他一拍脑门懊悔地说道:“我应该早想起他们来的,是我疏忽了,宋老师,谢谢您的提醒,我这就想办法联系他们去。

  谭振华前世在4054所也有不少熟人朋友,按年纪推算现在也应该有不少已经在那里工作了,不过么,他想来想去,也不适合现在的自己贸然找上门去,那还是通过自己的另一位老师好了。

  宋、郭二位老师已经帮自己扛了不少活,就贲大院士离着最近还没帮过自己什么忙,不行,决不能让他闲着,怎么也得找个理由,让他上了自己这条贼船才好,谭振华暗暗做了决定。

  一旁一直听着谭振华讲电话的郑、潘二位,见他终于挂断了电话,都凑上来问:“振华,怎么样?有戏没?”

  谭振华一扬右手,打了个响指说到:“搞定!碳纤维加工的事情宋老师已经答应了,虽然条件有点高,不过这也不算什么,反正我们的利润足够大,完全支撑得住,至于陀螺仪,我也知道了生产单位,就是我们四机部的一个研究所,想来也应该能买到,”

  潘卫国一个巴掌拍在谭振华肩膀上,拍得他就是一个趔趄差点摔了个狗吃屎,咧开大嘴笑道:“就知道三宝你有办法。”

  谭振华没好气地一把推开潘卫国的魔爪嚷嚷道:“我说二宝哥,你下次能不能轻点,就你那熊掌,一巴掌能给我拍地里去!”

  潘卫国难得地开了回玩笑:“没事,拍进去我再给你拔出来,还能长个儿。”

  谭振华只好冲着他翻了个白眼外加竖了竖中指。

  郑项青笑道:“还好振华你来了这一趟,这回问题算是基本都解决了,现在就等王教授的人过来建好电池厂,我们就可以正式开工!”

  潘卫国嚷嚷道:“开工开工,我肚子饿了,咱们今天找个地方好好搓一顿,一是给三宝接风,二是庆祝我们正式开工,今天谭大老板请客啊!”

  谭振华笑着点头,身为企业最大的老板,这活是他最乐意干的差事了。

  可惜,潘卫国的肚皮注定还要饿上一阵,因为就在他们准备出门觅食的时候,接到了谢广丰的电话,鲍燕来要生了,已经进了医院。

  听闻这个喜讯,三人哪里还有心思吃饭,急匆匆出门就奔了柳市人民医院。

  到了医院见到谢广丰老两口子的时候,他们才知道,鲍燕来已经进了产房,谢广丰则是一边在产房门口一边不停地转圈一边眉开眼笑,见到谭振华几人到来,他惊喜地迎上前去问道:“振华,你也来啦,什么时候到的,怎么也不提前打个招呼?”

  谭振华笑着回答道:“谢厂长,我也是刚到没多久,先去项青那儿坐了坐,这就听到好消息了,于是连忙就赶了过来。其实我本来计划是明天再去见你的。怎么样?我燕来嫂子进去多久了?一切还顺利吧?”

  谢广丰一连声说到:“顺利顺利,燕来她身体好,刚才医生已经来说过了,说婴儿胎位很正,顺产没问题的。”

  谭振华一想也是,鲍燕来的头胎是在缅玉那深山老林子里生的,那都一切顺利,这是二胎,再说华夏的医疗条件可比缅玉强太多了,应该更加没问题,便笑着对谢广丰说道:“那就要提前恭喜你啦,谢爷爷!”

  这一声叫的,老谢的眉毛胡子都笑到一块去了,豪兴大发道:“同喜同喜,过几天等燕来出院了,都到我们家来吃饭,振华你别急着走,一定也要来啊!”

  谭振华忙回答道:“一定一定,我这次来,本就打算多住几天的。”

  几人正在产房外说的热闹,就见一名护士抱着一个小小的婴孩推门走了出来,嘴里叫着:“谁是鲍燕来的家属?”

  谢广丰连忙迎了上去说道:“我是我是,鲍燕来是我儿媳妇。”

  护士上下打量了他一眼,然后把怀里的婴儿往他怀里一塞,说道:“这是你孙女,放心吧,母女平安。”

  谢广丰小心翼翼地接过了那个小小的婴孩,满脸的溺爱之色,几人都凑上去看,就见那小婴孩皮肤皱皱的,红红的,闭着小眼睛,撅着小嘴睡得正香,细细的呼吸带动了小小的鼻子一抽一抽的,萌极了。

  潘卫国没见过刚出生的小宝宝,凑上去看了半天,皱着眉头说到:“这才生下来的宝宝那么丑啊,皮怎么比80岁的老太婆都皱,还有这怎么那么红,长大了不会太黑吧?女孩子太黑可就不好了。”

  谭振华随口答道:“你懂什么,小孩子生下来都是这样的,等过几天长开了就好了,这皮肤红红的才好呢,长大一定白白的,我看,就我力哥和燕来嫂子的基因,将来一定是个大美女!”

  谢广丰老伴笑道:“没想到振华年纪不大,这对小宝宝的事情懂得可不少哦,好像过来人一样。”

  谭振华一个激灵就知道自己又说错话了,将前世的经验体会不小心说了出来,一个17岁的高中生,怎么可能会知道这些?好在他脑子转的快,表情不变地回应道:“我哪懂什么,都是听我妈没事唠叨时候说的,她说我刚生出来的时候皮肤红,所以我长大了就白,说我哥生出来的时候黑,长大了,嗯,长大了就更黑,她也是个医生呢。”

  众人都被谭振华的话逗得哈哈大笑,郑项青边笑边说:“我这算真服了,原来振华这个小天才的名号不是白来的,连生孩子的事情他都懂,当真称得上是“上知天文地理,下知鸡毛蒜皮”了。

  老谢抱着孩子左看右看也舍不得撒手,直到护士推着躺在担架车上的鲍燕来出来了,才总算依依不舍地将孩子放在了鲍燕来的身边。

  鲍燕来刚生完孩子,满脸的疲惫,不过,眼里却散发着掩饰不住的母性光辉,一手搂住了孩子,低头看了看,见到屋外众人,只是微微笑了笑,不过见到谭振华的时候,还是微微一怔,随即轻声打了个招呼:“振华,你也来啦。”

  谭振华连忙上前,一边帮着推车一边说到:“嗯,是的,我才到就听见这个好消息,马上跑来了,有什么话,等你出院再说,现在一切以你和宝宝为主。”

  鲍燕来点点头,转向谢广丰两口子,有些遗憾地说道:“爸,妈,可惜是个闺女。”

  谢广丰哈哈大笑:“燕来,你这是什么话,在咱们华夏,生男生女都一样,再说,我们已经有念华了,生个闺女才好呢,对你们来说,就是儿女双全啊。”

  鲍燕来闻言松了一口气,从小接受华夏教育的她,非常明白这个民族对于传宗接代的执着以及重男轻女思想的严重,不过好在已经有了念华,再来一个闺女也不错。

  谭振华在一边听着直撇嘴,心说老谢你就是个口是心非的,上回来听见自己有了孙子的时候,那股劲儿,啧啧。

  护士推着鲍燕来和孩子进了病房,谢广丰老伴忙着跟进去照顾,这事大老爷们就不方便了,谢广丰左右一看,笑道:“今天来的巧,振华是稀客,择日不如撞日,大家都还没吃饭吧,我们出去找个地方喝两盅庆祝一下我老人家喜得孙女,对了,项青,你打个电话把老石还有木子也叫来,我再叫上老高,今晚不醉不归!”

  

第223章欲练神功

  

  谭振华和高建德这是第一次见面,初次见面时,两人都在心里暗暗称了声奇。

  谭振华是看这位的年纪虽然也有50开外,头发花白,但是面色红润,皮肤宛如婴孩一般光滑,留着山羊胡,面容清癯,穿着少见的对襟布衫,颇有些仙风道骨。而且双眼开合之中,似有一抹精光掠过,太阳穴也微微隆起,这副模样,就如同金大侠书里描写的武林高手一般,这样的人物,谭振华还当真从没遇见过,不论是前世还是此生。

  而高建德称奇的,则是见到谭振华身材瘦削,面相年轻,看上去只有十七八岁,但是目光沉稳,眼神平和,就如同已经历经了人世间的洗练,以他的经验,这眼神,绝不应该出现在这样年纪的少年身上。

  然而初次见面,两人也都没多说什么,只是彼此客套了几句便落了座。

  今晚的主角当然是谢广丰,如今的老谢同志那叫一个春风得意,厂里的活多得做不完,迷你风扇的国内订单在开春后纷至沓来,由南及北,大有席卷全国之势;而且“雁舞”牌电视机在浙海省也是供不应求,当然他牢记谭振华托郑项青带来的嘱咐,不敢将摊子铺得太大。

  不过即便如此,厂里也可算是财源滚滚,不论是本厂还是新兼并的无线电厂,到处都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市里面的大会小会已经不知道表扬了他多少次,俨然已经将他树立成了榜样和典型,去年还评上了市里的“劳动模范”并且提名到了省里。

  老谢不在乎钱,可这“劳动模范”的称号,一直是他梦寐以求的,没想到在他年过半百,没几年就要退休的当儿给得着了。再加上多年没有音讯的儿子突然回归,还带回了长孙,虽说那小子在家没待几天又去钻了深山老林子,但总比杳无音信强吧?今天又新添了孙女,老谢觉得,此生无憾了!

  是以今天老谢放开了肚量,酒到杯干,来者不拒,喝得叫个爽快。

  可惜毕竟还是上了点年纪,这么猛灌了一气之后,便感觉有点吃不消,竟然就在酒桌上呼呼大睡起来。李木子连忙找店家借了一床毯子,给老谢裹了,众人七手八脚扶着老谢斜躺在靠背椅上让他醒酒,然后借着酒劲在店里摆了龙门阵侃大山。

  谭振华正好趁机问高建德:“高厂长,我听说您在当这个厂长之前,是位中医?”

  高建德笑道:“这肯定是老谢那个碎嘴子说的,不错,我以前的确是中医,要说我们厂生产的主要也是中药,要是自己不懂点医术,还真当不好这个厂长。”

  李木子插嘴到:“振华你是不知道,高厂长医术相当了得,我们厂里的职工得了什么小毛小病的,很少去医院,都喜欢找我们高厂长把把脉,开个方子,就厂里的药材调上一点,比什么都管用。”

  谭振华笑道:“原来高厂长还是位妙手仁心的神医,失敬失敬,我最敬佩的两个职业一个是教书育人的老师,另一个就是救死扶伤的医生,我老妈也是个医生,不过她学的是西医。”

  高建德手捻胡须微笑着说道:“我这两手,算得什么神医,也就看看点小病,不过学了我大伯的一点皮毛罢了,也怪我年轻的时候贪玩不懂事,没好好下功夫,所以现在只好猫在这个厂里卖卖药材,混吃等死罢了。”

  谭振华好奇地问道:“那,敢问您大伯又是哪位高人?”

  高建德不无炫耀地说到:“我大伯,就是高小毛。”

  高建德说出这个名字,原以为谭振华应当露出敬佩羡慕的表情,可惜,谭振华对这个名字实在陌生,茫茫然不知所以,看他那样子,高建德暗自叹了一口气,继续解释道:“我大伯高小毛师从杭城武术泰斗刘百川先生,他们那一辈里,以大师兄何长海先生最为著名,被尊为一代宗师,并开创了我浙海省最大的武术流派“何派”。

  高建德这一解释,谭振华终于明白了,别人他不知道,但是刘百川的大名他还是听说过的,此人精通内外功法,号称“江南第一腿”,中过前清的武举,做过中山先生的保镖,当过黄埔军校的武术教官,并曾获得中山先生手书“尚武精神”的匾额相赠,就是本朝开国首辅周相也对其敬重有加,曾力邀其共访缅玉,后因老先生年过九旬不良于行才作罢。

  原来这位高建德,竟然还是百川先生的徒孙,难怪他能有如此相貌,想来,除了医术以外,还是位武林高手!

  谭振华这一辈的人,基本都是看金大侠、古大侠、梁大侠的书长大的,多少都有些武侠情节,现如今有这么一位活生生的武林中人就端坐在眼前,更是激起了在座一干年轻人的兴趣,顿时七嘴八舌地开始讨教高建德各种江湖轶事,想知道书里描绘的江湖和现实生活中到底有什么不同。

  高建德哈哈大笑,一边享受着被众星捧月的快感,一边挑些江湖中间的奇闻异事拿来说笑,席间一时间其乐融融,倒把个在一边酣睡的主角谢广丰忘在了一边。

  说到后来,潘卫国突然冒出来一句:“高厂长,你看我这个年纪,习武还来得及吗?”

  众人听见这一问,都安静了下来,凝神细听高建德的回答,毕竟,做一个高来高去,白衫飘飘的大侠,不知道是多少少年当初的梦想。

  高建德想了想说到:“我们这一门里,最拿得出手的应当是师爷的绝学“少林罗汉拳”和“少林童子功”,这两门功夫,都要从小熬炼筋骨,你们都那么大年纪了,恐怕是学不了啦。”

  谭振华好奇地问道:“还真有“少林童子功”啊,那是不是要从小练起,然后一辈子不能结婚?”

  郑项青接茬道:“那不是成了“欲练神功,必先自宫?”

  谭振华鬼使神差地接了一句:“那要是练到后来,发现最后面还有一句:“就算自宫,未必成功。”可怎么办?”

  潘卫国:“……噗”。

  整喷了正坐在他对面的郑项青一头一脸。

  

第224章医、卜

  

  潘卫国这一喷,一桌人顿时就炸了,李木子憋着笑羞红了脸,手伸到郑项青腰下的软肉乱拧,拧得郑项青龇牙咧嘴还不敢叫唤,高建德一口气笑岔了,涨红了脸,手指谭振华说不出话。

  谭振华故作无辜地摊了摊手,心中暗自鄙夷,80年代的这帮人笑点真低。

  等大家都笑完,李木子也掏出手绢把郑项青脸上的被潘卫国喷的一脸酒水给擦干净了,高建德喘了口气才接着说道:“到了你们这个年纪,再想学什么高深的武学那是不可能了。”

  说罢瞪了郑项青一眼道:“你那什么欲练神功啥的,都是小说里瞎写的,这世上哪有那样的功夫?其实所谓“童子功”也就是要从小练起的意思,我也练了,不是照样结婚生子?你们要真想学,可以练练本门的太极,这个对修身养性很有帮助,要是经常出门的,再学个一两手击技,等闲两三个壮汉进不了身也就够了。”

  大家听这个意思,这位高厂长今天要广开门庭收徒弟啊,郑项青问道:“那高师傅,我们要跟着您学,是不是也得拜入那什么“何派”?要不要给您磕头拜师傅?是不是还有什么“派规”要遵守?”

  感情这位真动了心思,连称呼都给改了,不叫“厂长”,改“师傅”了。

  高建德摆摆手道:“哪那么多破事,我也不收徒弟,你们也别拜我师傅,我们随便练几手强身健体的功夫,扯不到那上面去,你们要是真有心,明天一早5点半,到柳市的人民公园里找我,跟着我一起练几天拉个架子,回头就看你们自己用功啦,不过事先说好,可别拿着这个出去欺负人,那我可是要管的。”

  几人都笑着答应了,谭振华又问道:“高师傅,我前面听您这一派都是少林的功夫,怎么后面又冒出了太极来了?那不是武当派看家的本事么?”

  高建德笑着答道:“你们啊,就是小说看得太多,以为江湖真像小说里写的那样,还什么九大门派,还什么武林盟主,哪来那些玩意啊?我跟你们讲,一般真正的技击高手,都是博采众家之长的。

  就比如我师爷刘百川先生,就曾经拜一位不知名的老僧为师,打下基础,后来又拜杨澄云师傅,学习罗汉拳和罗汉打,与他平辈的那些民国拳师也经常互通有无,相互印证;

  到了我大伯这一辈,大师兄何长海更是拜了好几位师傅,不但有少林一脉的,还有武当这一脉的,更有医、卜这些方面的,甚至连西洋拳击也有涉猎,这才创下了“何派”。咱们浙海武术队的队长秦教练,就是何师傅调教出来的比较出众的弟子之一。

  至于这个太极么,当年确实是武当山首创,不过后来习者众多,流传很广,光在本门就分为两个流传体系,一个是从刘百川刘师傅那里传下来的刘氏太极,一个是从田兆麟田师傅那里传下来的田氏太极大架,我自己是从我大伯那里学来的,属于刘氏太极这一脉,这一脉除了学拳,还学医、卜,可惜我都只学了个皮毛,养生健体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