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军工霸主 第407章

作者:芊之羽 标签: 长篇言情

  

第1016章 春天里

  

  在1986年的春天里,马峰山和他的团队重新踏上了国产大客机的研制征途,有上一次失败的教训在前,这一次,整个项目被规划得更加科学、合理而细致,与此同时,“BAC”的零部件国产化推进工作也没有停下脚步,更擅长工业协调管理的吴新世承担起了这份重任。

  不过大飞机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也不光光是搞定发动机、飞控、机载仪器仪表的设备供应商就能解决问题的,其中涉及到了几十个大的分系统、数千小分系统的定型选型、联合研制等等工作,这需要马峰山为此制定详尽的任务计划书之后一一执行。

  而对于谭振华来说,他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另一个重要的问题:这架被他命名为“C919”的大飞机的身份问题。

  因此,他再一次出现在了三机部的部委办公室。

  当然,此时的谭振华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已经声名鹊起,更是在最近接连搞定了与三机部直接相关的伊波斯“斯贝”发动机及伊波斯和壕沙两大单的“飞豹”外贸出口交易,合同总金额高达35亿美元之巨,再加上他本人在国内航空工业领域的一系列大手笔投资行为,他此次的拜访,获得的待遇可与上一次大不相同。

  至少,现任部长莫文翔就亲自接见了他。

  莫文翔看着眼前这位风华正茂的年轻人,不由得心中感慨万千。

  “小谭总,我对你闻名已久,今天终于见到了,不过在咱们谈正事之前,我想先代表我个人对你说一声谢谢。”

  “……呃,莫部长?我能问问为什么吗?”

  “因为“斯贝”啊!莫文翔叹道,“怎么老吴没跟你说过么?当年的第一次“斯贝”会战,就是我在西航发厂亲自坐镇指挥的,当年的场景,现在回想起来依然历历在目,小谭总,你是不知道,当初决定将“斯贝”项目暂停的时候,我有多么的难过和心痛,我和老吴一样,“斯贝”就像我们的亲生孩子,所以当我知道在你的运作下,“斯贝”不但获得了新生,还有了更好的发展前景和计划的时候,我实在太开心了——撇开我的职务不谈,能够见到自己为之努力奋斗过的项目越来越好,这种骄傲自豪的心情,你能理解的,对吧?”

  原来是这么回事!

  听莫文翔这么一说,谭振华顿时就回想起来了他所知道的第一次“斯贝”会战的历史,1978年,会战在西航发厂正式打响,在这次的会战中,技术负责人当然由华夏航发元老吴达观领衔,而行政负责人却不是西航发厂的厂长,而是三机部直接派来的,时任副部长的莫文翔坐镇指挥。

  1980年会战结束之后,莫文翔便回到了京城任职,并在不久之前,荣升三机部部长。

  这么一回想,也顿时给谭振华提了个醒,解决了他一直在心中暗自琢磨却没得到答案的那个疑问——当初,三机部里究竟是谁,通过吴达观来试探他是否有意入股西航发厂的。

  现在看来,非这位与吴达观共同战斗过多年的莫文翔莫部长莫属了。

  既然有这层渊源在,谭振华顿觉心中一定,这倒不是说他觉得有这份渊源会对他今天想要谈的事情会有多少帮助,而是因为,从西航发厂的改制就能说明,以莫文翔为首的现任三机部领导班子,还是能接受新想法、新观点、新模式并愿意做出尝试的。

  这让他对今天的会谈结果有了更好的希望。

  不过谭振华并没有打算改变自己今天的谈话策略,毕竟与政府机关的高级别领导人商量事情,他心里还是有点打鼓,生怕对方拿出无数顶大帽子扣在他脑门上或者用无数大道理教训他一顿,接着啥事也解决不了。

  “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莫部长您看,小子我就是个商人,只不过正好在“斯贝”这个项目中看到了商机,所以才下决心搏了一把,只不过正好搏成功了而已。”

  莫文翔一听他这话就笑了起来,若有深意地瞥了他几眼才道:“呵呵呵呵,怪不得老吴说跟你小谭总说话要千万当心,一不小心就会着了你的道儿,这才刚开头,就已经把我的很多话头都封住了啊,也罢,今天我们就干脆一点,直截了当,小谭总,你来找我,想做什么?”

  领导都说了直截了当,那谭振华当然也就直截了当,他答道:“莫部长,我今天来,是为了两件事,第一件,我想重启咱们华夏的大客机计划,只不过,这架飞机与当初的“运十”有很大的差别,而我希望这个项目能在国家层面,或者至少也要在咱们三机部层面得到正式的立项和认可。”

  莫文翔不置可否地轻轻点了点头,随口问道:“新的大客机计划?难道你有了“BAC”之后还不满足吗?而且据我所知,你的“BAC”也仅仅才完成了第一阶段吧?国产化进程也才刚刚推进到中段,现在整架飞机的国产化率勉强能过30%,要做的事还多得很,你就这么着急上新飞机吗?”

  谭振华坦率地解释道:“不断提高“BAC”的国产化率,这当然是一个长期项目,但我并不会为了等待所有的国产化分系统和零部件成熟而放弃了市场的开拓,刚才我就说过了,我是一个商人,并会按照最基本的商业逻辑来运作这些项目——我会在一切能卖出商品的时机尽力将其卖出去以获得足够的利润,并以这些利润来支撑今后的技术革新;如果国际上有最近的技术或者产品能为我所用,我也不介意付出一些代价来获得它们,当然,前提必须是我不会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丧失了实用这些技术和产品的权利。”

  莫文翔仔细品味了谭振华这一番话中的意思之后才叹道:“怪不得人说你小谭总能获得成功,是因为看问题的角度和思路与别人不一样,今天我算是领教了,你的目标从来就是非常明确的,而在你的谈判列表里,哪些是主要矛盾,哪些是次要矛盾,哪些条件可以拿出来交换,哪些不可以,从来都是清清楚楚,轻易不会动摇,倒是难怪你能做下今天这么大的事业。”

  “莫部长谬赞了,我只是运气比较好而已,不知部长对我这第一件事有什么指导意见么?”

  莫文翔微微摇了摇头道:“不急,小谭总,不如你把第二件事一并说出来吧,我猜与第一件事是有关联的对么?我们不如一起讨论好了。”

  “莫部长真是神算,”谭振华小小恭维了一句后便正色道:“这第二件事就是,我希望能循西航发厂的例子,把魔都飞机制造厂也进行一次改制。”

  

第1017章 华夏商飞

  

  莫部长的眉头紧了紧,随即又放松,嘴角浮现出了若有若无的笑意,他用指节有节奏地敲击了几下桌面之后才道:“小谭总,看来,老吕找过你了?”

  谭振华老实承认道:“吕书记最近倒是没找过我,说起来也是我的不对,他退休之后,小子我有段时间没去看望他老人家了,不过他托马峰山总师给我带了个话,希望我能为魔都飞机制造厂里的那7千余职工想想办法,找个出路。”

  莫部长轻轻叹了口气道:“老吕是个好人那,唉,这事的确是难为他了。”

  身为三机部部长的莫文翔当然对魔都飞机制造厂的现状非常了解,在“运十”项目彻底下马、“MD82”项目停摆之后,诺大的魔都飞机制造厂便陷入了严重的生存危机之中,目前也只有一点点为空军和民航修配飞机以及为“BAC”制造部分零件的任务,但这点任务量,连养活一千人都勉强,整个企业的日子可以说相当的难过。

  多少知道一点此事来龙去脉的莫文翔还知道,造成魔都飞机制造厂目前这种状态的,眼前的这位小谭总,可也得算是罪魁祸首之一。

  不过老吕倒是也算没看错人,至少,这小子心里还是记挂着这件事的,还想着来解决善后问题。

  仔细琢磨了一阵之后,他开口了:“小谭总,我倚老卖老,叫你一声“振华”,振华啊,其实我对你的这个计划其实也不是一无所知,你和老马商量了,把这个新的短程干线飞机起名叫“C919”对吧?我听你刚才的意思,是想让魔都飞机制造厂承接你这个新的干线飞机的研制计划对不对?可这样一来,你与西飞厂的合作又怎么算?王厂长那边,你沟通过吗?当初他可是最支持你的人了,振华,虽然处在我的位置,有些话不好说的太细,但你要知道,像大飞机这样庞大的系统工程,方方面面的细节你都需要考虑到,很有可能一点点细节问题,就是最后失败的根源哦。”

  莫文翔的提醒非常诚恳,谭振华想了想答道:“莫部长,谢谢您的提醒,您说的不错,当初,王厂长的确给了我最大的支持,这才有了“BAC”项目的顺利推进,“吃水不忘挖井人”,小子我这点还是拎得清的,不过,王厂长那里也有一些不方便的地方,比如,西飞厂毕竟承担着大量的国防军工产品的生产任务,但民航客机又是典型的民用商品,在我的计划中,需要引进相当多的国外合作厂商和设备,这些厂商和设备在与我进行的前期沟通中,都明确提出了,需要在供货合同中列出专门禁止将他们供应的设备和技术应用于军事领域的条款,这就给西飞厂带来很多的困扰,而相对于西飞厂来说,魔飞厂就干净得多,这其实也是吕书记在拜托我那件事之后,我仔细思考了之后的结果。”

  “那你具体打算怎么操作呢?” 莫文翔来了点兴趣,想听听这位生意场上的小牛人怎么解决这个事关多方利益分配的棘手问题。

  “其实也挺简单的,莫部长,我说出来你可别说我心大啊。”

  “嗯,没事,权当探讨好了,你说。”

  “我的打算是这样:以魔飞厂为底子,成立一家专业的民用航空器研发、制造和销售的综合企业,类似波音、空客那样的,名字呢,可以叫“华夏商业飞机制造有限公司”简称“华夏商飞”,魔都这边是总部和总厂,新的干线客机C919将以这里为中心进行研发和制造,并逐渐形成干线客机的产品线群;将“BAC”项目的资产从西飞厂整体剥离出来,变成隶属于这家“华夏商飞”的一个分厂,将来,这个分厂将在“BAC”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以支线客机为主的产品线群,如果王厂长同意,我甚至想把那架“运7”的资产都拆分出来,装进“华夏商飞”这个筐里去。”

  “可那样你还是没有解决王厂长的心病啊?哦,不对,你还要把“BAC”和“运7”从他的口袋里剥离出来,那他岂不要病得更重?”

  “应该不会吧?如果我们在新的“华夏商飞”这家企业中,为西飞厂留了足够的股份的话?”

  “……咦?这么简单?”

  “对啊,就是这么简单啊,其实对于三机部来说,西飞厂占有的股权,也是三机部间接持有的股权,只不过这部分股权的收益需要首先照顾西飞厂的利益罢了——考虑到西飞厂当初为“BAC”项目作出的重大贡献,这么分配也挺合理的,对吧?”

  莫文翔这次没有立刻回答,而是在认真地思考了一阵才说道:“振华,你的提议很新颖,用股权的方式解决这些内部的矛盾,对我们来说还是一个新的课题和挑战,所以,我暂时不能发表意见,但就我个人来说,是持赞赏态度的——嗯,不过振华,你提的这个问题和建议是一件大事,你也应该清楚,这不是我个人,甚至不是我们三机部内部就能决定的,必须上报到更高一级的领导机关审批,所以你可能需要耐心地等待一段时间。”

  谭振华点了点头表示理解,同时又得寸进尺地说道:“如果这个方案能得到批准,那么股权的比例划分我也想继续套用西航发厂的模式,当然具体的各单位持股比例可以继续协商,嗯,同时我也提名请吕书记重新出山,担任这家“华夏商飞”公司的第一任董事长。”

  莫文翔摆摆手道:“慢着慢着,振华,你的意思我知道了,不过,这八字还没一撇的事,咱们现在也不用讨论,先等上面对基本模式有了具体的意见再说吧——接下来我可要和你讨论讨论这个飞机具体型号的事情,你愿意投资搞大客机,当然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我个人对此表示支持,可你有没有想过,继续在“运十”的基础上发展呢?那架飞机也是马峰山亲手设计出来的,技术图纸什么的都还在,甚至被改装成“飞行台”的那架一直都在飞,基础多好?4发的远程客机,搞出来了还能当成领导的专机使用,这也便于我们争取上面领导对你这个项目的支持啊?可为什么要另起炉灶,再搞一架双发的中短程客机?”

  谭振华虽然早就预料可能会有此一问,但当莫文翔真的问出来的时候,还是不免心中一叹——咱们华夏的很多人,即便是如眼前这位已经具备了极强的创新和开拓精神的莫部长一般,考虑这些产品问题的时候,难免还是会带有一些非商业的因素掺杂其中,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改开才刚刚进行到第7年,虽然在华夏大地上已经能够看到其带来的巨大变化,但人的有些固有意识的改变,却还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慢慢扭转。

  于是,谭振华非常耐心地又将国际上民航业的最新发展状况和趋势详详细细地对莫部长讲述了一遍,同时也隐晦地提醒道,当初“运十”的设计指标严重脱离华夏实际工业制造能力的事实并指出,就算是现在,华夏依然不具备独立制造符合现代标准的“运十”这种百吨级别飞机的现实情况。

  他在末了总结道:“总之,既然这架飞机是一款商品,那我们就要用对待商品的正确方式对待它,不能批量生产的商品,我不要;不能保证安全的商品,我不要;不能与其他同类商品进行公平市场竞争的商品,我不要;不能获得客户普遍认可的商品,我不要。”

  

第1018章 合作清单

  

  应该说,与莫部长的这次会面虽然未能完全达到谭振华的目的,但总体来说,还是取得了不少的进展的,至少谭振华明确了一点:三机部对他入股魔都飞机制造厂和开展C919的研制计划这两大动作都抱有欢迎态度。

  这一方面是因为这两大项目的实施的出发点,都从不同的侧面帮三机部解决了切实的困难和现实的问题,而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谭振华之前的种种成功,帮他在所有人心目中树立了一个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的良好形象,更何况还有西航发厂的成功案例珠玉在前。

  实际上已经认可了他的,又何止是三机部这一个部委?

  在接下里的几天里,谭振华展开了密集的拜访行动,冶金部、化工部、一机部、电子部、石油工业部、华夏科学院,这些在前期或多或少已经与他有过各种交集的部委他都一一登门拜访并受到了热情的接待,而谭振华也不负他们的希望,大撒支票,接连与这些部委探讨了一系列重大项目的投资及合作方式,而因为这其中的不少重大项目都横跨了不少部委的缘故,最后这几大部委互相一合计,干脆联合举办了一场隆重的《合作谅解备忘录》签约仪式。

  咱们来一个一个地捋一遍这些项目吧,首先说第一个:由化工部主导、石油工业部、一机部、电子部协助的,以宁都石化为基础,引进不列颠BP的先进技术,合作建设一家设计能力为年精炼7300万桶原油的石油精炼企业,这家企业的产品线除了生产最基本的汽油、柴油以满足华夏随着经济的增长、车辆的增多而高速增长的能源需求之外,还将生产各类工业用高品质润滑油、聚乙烯、丙烯等基础化工原材料。

  是不是看到了某个熟悉的名词?

  没错,在这项总投资高达3亿美元的多方合作项目中,谭振华真正关心的,不是那些将来能挣到大钱的油料,而是丙烯!

  有了高纯度的丙烯,才会有聚丙烯腈,才会有PAN原丝,才会有碳纤维,才能摆脱被罗罗用一纸原材料供应专属合同卡住的咽喉,才能一步步解开被“巴黎统筹委员会”强加在华夏头上的技术封锁的枷锁!

  所以,在这个可以公开的项目之外,还有一份同样由这些部委共同签署的秘密协议,一份关于协同一致,华夏政府出人出地皮出基建,谭振华出钱,双方各占50%股权,在宁都建设一条年产千吨级T300碳纤维生产线的协议!

  毫无疑问,这份秘密协议的总负责人就是京城化工大学的校长陈笕远,同时,为了协调集中起来的全国力量,项目组还特别成立了一个技术咨询委员会,委员长当然得由德高望重的师昌旭院士担任。

  接下来第二个项目同样也是大手笔:由冶金部牵头,一机部、电子部、配合,以宁都老牌企业宁都钢铁厂为基础,合资成立宁都特种金属材料厂。

  这其实也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随着缅玉太公当镍矿的投产,其产出的原矿石正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了华夏国内,一举扭转了华夏极度缺乏镍矿的现实局面,而这些矿石需要精炼,也需要进一步与其他金属材料合炼成各种金属合金,这其中,消耗量最大的当然就是各种标号的钢材。

  当然普通的螺纹钢什么的,根本不是谭振华的菜,尽管他知道,就在几年之后,随着价格双轨制的逐渐退出和国内大规模基建的开始,建筑用钢材将出现一个需求井喷的时期,在他的前世,这段时期简直到了华夏人人炒钢材的地步,也很是有一小部分人抓住这个机会实现了“先富起来”的梦想,不过他根本无意于掺和进这种层次的商业活动中去,以他现在的身家和格局,瞄准的,当然是更加广阔的国际中高端市场。

  在他挥舞着的支票本的刺激下,以蔡启功为首的华夏钢铁研究院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经过重大改良,屈服强度达到390Mpa的907A钢已经在华夏当前唯一的特种钢材厂——抚顺特钢投入了量产,将成为下一代华夏国产军用舰船的标准建造用钢,而谭振华急需的屈服强度达到了550Mpa并具备一定耐烧蚀能力的921钢也初步研制成功并实现了小规模量产,海军方面又捡了一个大便宜,他们正在对这种新型钢材做最后的测试,希望能以其为主材打造华夏下一代潜深达到300米的常规动力潜艇——当然这事儿与谭振华无关,他关心的是他终于拿到了一部分中试生产的921钢并铺设在了他正在建造的那两艘“特殊”船舶的甲板上。

  不过不管是907A还是921,都是按照华夏军标研制生产的,关键性能参数极度严苛,也因此造成了其生产成本的高昂,所以在谭振华的要求下,钢铁研究院在这两种钢材的基础上,套用国家民用标准国标体系对其性能和生产工艺进行了优化,牺牲部分环境适应性,专门提升屈服强度等主要核心参数,研发成功了屈服强度达到600Mpa的HQ60钢材。

  这种钢材可以广泛适用于制造大型起重吊车、推土机、刮板运输机、液压支架等,在钢铁研究院的仔细调校下,这种被归类于工程机械用钢的基础钢材冷裂敏感性不大,焊接性能良好且成本不高,正适合民用领域大规模使用。

  而且,更进一步提升主要核心参数比如最重要的屈服强度参数的新型民用钢材也已经进入了谭振华和钢铁研究院的合作目录,适用于起重机吊臂、大型挖掘机、大型液压支架等应用场景的700Mpa级别钢材;适用于推土机、工程起重机、重型汽车和牙轮钻机等的800Mpa级别钢材;适用于采矿行业液压支架、工程机械耐磨部位的1000 Mpa级别钢材都已经被列为下一步研发的重点课题。

  而这些课题和成果,最终促成了谭振华与冶金部的合作,将这些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利润和未来的生产力,才是谭振华最愿意做的事情。

  另外还有一个与冶金部相关的大项目也被列入了本次的目录——由一机部负责牵头进行前期方案论证,并择机启动研制计划的,国产新型6万吨模锻压机!

  该项目的技术论证小组组长自然由之前已经与谭振华有过良好合作关系的华清大学机械系副主任颜勇年教授担纲,而项目的总协调人,则是有无数好儿子的沈宏沈院士。

  上一次成功的合作显然也证明了谭振华绝不是一个只会吹牛没有实际行动的人,所以,当沈院士听说了这件事之后,主动要求再度出山承担了此重任,按照他的说法,他虽然已经退居二线了,但说话好歹还有人肯听,有他坐镇指挥,能让这个项目获得更多的支持,而他本人如果能活着看到这台机器诞生,死而无憾!

  对此,谭振华自然一面表示“固所愿不敢请耳”,一面在心里乐开了花。

  接下来自然要轮到与谭振华渊源最为深厚的部委,也就是由他谭二少爷老爸老妈的证婚人,华夏雷达行业的先驱和奠基人,华夏雷达之父申宗义担任着副部长的电子部了。

  本着一贯的“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原则,这一定是一份超重量级的合作清单。

  

第1019章 透视历史

  

  原本就是电子工业行业内专家级人物,又从二十一世纪重生而来谭振华,非常清楚电子工业,特别是半导体工业水平对未来世界的重要性,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半导体工业水平的高低,能根本性地影响甚至决定一个国家在整个世界中扮演的角色。

  从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认为,所谓的“全球霸权”,必然建立在“科技霸权”的基础之上,而“半导体霸权”则是“科技霸权”最重要的一块基石!

  有同学肯定不服气,说谭二这个观点偏激,除了半导体以外,材料学、基础物理、生物学、化工等等也都很重要,都是人类现代社会的基石,凭什么说“科技霸权”的基础是“半导体霸权”啊?

  这当然是因为,科技发展到了二十世纪下半叶之后,随着人类对自然认识研究的深入,再也难以涌现出某个天才凭一己之力、一个科技发明成果就能推动整个人类社会进步的案例了,绝大多数的科研成果,都需要众多的科研工作者协同在一起,进行大量的研究和科学实验才能积累出某个方向上的突破,而不管是从事哪一行的研究,现代化的仪器仪表都是不可或缺的,对获得的各种数据进行分析比对也是最基础的工作。

  这也就决定了,无论你现在研究什么行业哪种尖端科技,都离不开半导体行业为你提供的各种先进仪器仪表、各种传感器、大算力的计算机、先进的数据传输及分析手段等等等等的帮助。

  说白一点,半导体产业落后的国家,将很快丧失与其他先进国家竞争的能力,不管他之前的积累有多厚实都没用。

  不信?请看在这方面点歪了科技树的苏俄以及之后的主要遗产继承者大毛子罗斯国每况愈下的状态就知道了。

  其实不但谭振华知道这一点,华夏电子行业当前的主要领导者们也非常清楚这一点,在各大部委中,电子部也一向是对最新科技追求最为激进的部委,在谭振华前世的历史上,他们只是疏忽了两点——第一是知识产权会在这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第二则是关键制造设备会被人拿捏住要害;以至于华夏后来追赶的时候,被无数的专利壁垒及关键设备的进口禁令束缚住了手脚,步履艰难。

  不过即便如此,华夏依然是全球后冷战时代“一超多强”格局中,最强的那个“强”,也是唯一能与那“一超”正面抗衡的那个“强”,并且正以极高的加速度逼近那个“一超”。

  而谭振华今天将与电子部展开的一系列合作,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补齐前世因为各种原因而造成的这些短板。

  与同学们设想的不同,1986年,华夏此时的半导体工业水平并没有落后国际先进水平很多,如果一定要以时间为单位来进行衡量的话,不到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