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你就不行 第360章

作者:林木儿 标签: 长篇言情

王成来是问四爷出门的事的,估计是太子起来了,反应过来什么也不过问,难免被诟病,因此打发了人来!可四爷这会子早出京。

林雨桐把出门准备的东西都一一说了,请王成代为转告太子,就说一切都好,请勿挂念之类的话。

王成特别有耐心的听完,这才带着几分替太子解释的意思道:“太子爷这几日忧心的很,是辽东的事。昨儿才得了消息说是有几位游击将军,本是奉命援救抚顺的,却不想其中有几人直到抚顺被攻下,都不见人。因着救援不及时,叫人给钻了空子,将士死伤过万……皇爷之前下旨杨镐杨大人经略辽东,辽东的战报太子爷每日都要问的……”

林雨桐随意的那么一听,她知道杨镐这个人,有过功劳,也因为畏战逃跑过,更因为隐瞒大败的消息被罢官过。弹劾的人从来没断过,可这家伙不但没事,还给起复了。在罢官那段时间,人家手里依旧有跟当时首辅沈一贯的书信来往,不用问都知道,上面有人保着他呢。

保此人的沈一贯就是构陷李贽的那位首辅。当然,此人是死了几年了,但从这里可知道这个杨镐是个什么样的人。朝堂上换来换去,首辅换了再换有什么用呢?本质的东西不换,屁用也没有。

吃了败仗了,皇上下令训斥了辽东诸将,叫他们要实心任事。但这话一点用都没有,不拿钱粮来,这仗怎么打?

杨镐经略辽东,去了之后必是得从朝廷要钱粮的,比之前催的还得更狠。要不然,他也指挥不动下面。

王成在边上说着,林雨桐在这边听着,等闲也不插话。等说完了,王成告辞了,林雨桐听出了几分意思了,王成这是有意在跟自己说前朝的事吧!

他在通风报信!

林雨桐还真就没拉拢过谁的想法,这个人是自己奔过来的。

她把这个记在心里,林雨桐叫人请了崔尚仪,商议东宫宴请的事,“……我初涉宫殿,会的也不过是照章办事。筵不尚华,这是太祖定下的规矩。开国之初,宫宴菜不过五味,可是如此?”

崔尚仪无话可说,这话便是端到太子面前,太子也无话可说。

“按照规定,食肉者大肉每日一斤,我可记错了?”

不曾。

林雨桐将手里的册子推给崔尚仪,“你看,都有成例的。我是新妇,年纪又小,唯一能做的,就是照章办事。说商量,那是抬举我呢。有这章程,崔尚仪还办不了事吗?”

崔尚仪觉得手里这册子咬手起来,这事还得放在自己手里去办。简王妃倒是不跟太子去顶了,把女官推到了太子的对立面上。

这位王妃呀,当真是了得。

从里面告辞出来,崔尚仪就只能找王安,这事也只能王安出面才好办。

王安一听,倒是立马拍手,“很该如此才是!”说着就一脸的可惜,“若是长孙得此妃,后宫安矣。可惜!可惜!好生可惜!”说着,似乎是想到了什么,忙跟崔尚仪道,“这事我去跟殿下提,必是不叫你为难的。”

崔尚仪从里面出来,回头瞧了一眼,很是不解王安今儿吃错了哪一味药。这人正事上不糊涂是真的,可也爱听奉承话,奉承话不到位就给办事,这还是头一次。

王安在屋里转了几圈,这事直接跟太子说,怕是难说通的。还得找个能说通太子的人才行!太子听谁的话呢?

李选侍!

王安在太子睡了午觉之后,才去找的李选侍,“……简王妃出彩,这是在东宫属官眼里的。事实上,在前朝如此艰难之时,简王妃倡简,是对的!那些大人们也知道王妃是对的!但是,他们不会认同王妃管理东宫。简王妃越是出彩,他们越是会着急。一着急,免不了要上折子,您知道这些大人会跟皇上请求什么吗?”

什么?李选侍哪里知道这个,她只知道要吃什么,想要什么不怎么方便了。处处都有规矩管着,抬脚动步都有人用绳子拽着一般。之前正怄气呢,结果王安来说了这么一番话。她哼笑一声:“问我呀?这是我能知道的事吗?”

王安低声道,“大人们不会夸简王妃贤德,他们只会认为是东宫缺少女主人!”

啊?李选侍愣了好一会子才反应过来,“你是说,他们会建议给太子选继太子妃。”

对呀!新选了太子妃,不就没简王妃的事了吗?

李选侍这才急了,“这可不行!”皇上身体不好之后,太子就能继位。太子可答应自己了,等将来要自己做皇后的!如今猛的出来一太子继妃,那还有自己什么事呀?

王安心里冷笑了一声,这才继续道:“杂家也觉得,选继妃纯属浪费机会。”

李选侍听出王安这意思了,他也不赞成呀,“那你说,怎么办?”

王安低声道:“不给太子选继妃,改给长孙选妃,如何?”

李选侍合掌,“对的!对的!长孙妃比简王妃尊贵,也更名正言顺。如此,可避开给太子选继妃。”说着就夸王安,“这事我去跟太子说。王安,你很好!”心是向着我的!

这姿态没把王安给恶心到了,他出来常出一口气,跟等在外面的王成慢慢的往回走。

王成低声道:“您何必掺和这些?”

王安摆摆手,“长孙选妃、成家,就该出阁念书了,不能再耽搁了。也是提醒皇上,该册封太孙了!册封了太孙,东宫就稳如磐石了!这是大事,怎么能说掺和呢?”

“您直接跟太子讲,是一样的!”

王安摇摇头,“不一样,若是这么一讲,太子必是要跟李选侍提的。李选侍若没得到好处,怕是要给长孙下绊子的。”

王成心里难受,扶着王安往回走,“您为了东宫,可谓是尽心尽力了。”

王安叹气,“做奴才的本分罢了。”

当天晚上,林雨桐就知道,李选侍跟太子提了要给朱由校选妃的事。甚至连说了什么,她都知道的一清二楚。

这宫里就是如此,卖了谁都能换钱的。

李选侍跟太子的说法是,“那简王小小年纪,野心是不小的!你看看,才多大点子年纪,就仗着皇爷宠爱,不将咱们放在眼里。太子爷,这东宫是您的东宫,将来是长孙的东宫,简王妃年纪小,又仗着皇爷和皇后喜欢,咱们是管不得说不得!她又惯爱拿着鸡毛当令箭,动辄祖宗家法,叫人辩都无处可辩去!既然如此,那就找个更名正言顺的来,踢开她就是了!要是能叫他们出宫,我倒是真巴不得呢!咱们一年见不了两次面,彼此都安生。我看呀,长孙娶妃之后,很该如此!把简王推到宫外去,眼不见心不烦。”

朱常洛翻身,“选妃,这不好跟皇爷提的。”

“此一时彼一时嘛!”李选侍从这边缠到那边,“再不济,就说要冲喜!”

冲的什么喜?难道为了这个事,堂堂太子和长孙都要病上一病!这不是胡闹吗?太子和长孙的身子若是不好,人心是要乱的。

李选侍忙赔笑,“您想哪去了?妾是说……王才人!”

王才人?

“嗯!”李选侍低声道,“王才人身子不好,要不中用了,难道做儿子的,不能为了亲生母亲冲喜呀?”说着,眼泪就下来了,“您想想王恭妃她老人家,当年何等委屈,如今想起来,妾还是心里难受……”王恭妃是朱常洛的亲生母亲,宫女出身。一辈子不得宠就罢了,关键是被郑贵妃欺负的不成的样子。动辄就拿她做宫女的时候勾引皇上,在太后的寝宫里这样那样的事说嘴……各种精神和肉体的折磨,王恭妃早早的没了。

当时人都要不行了,朱常洛才敢去看亲生母亲。母子俩在病床上,临终都没能说上一句话!为啥呢?因为害怕!王恭妃说,郑贵妃肯定派人监视我了。然后朱常洛就真闭嘴了,直到他的亲生母亲断气,都没再开口跟亲娘说一句话。

李选侍这么一说,朱常洛就坐在灯下垂泪,“罢了……罢了……回头我试着问问几位大人的意思,看看这事行不行的通?”

“肯定行的!”李选侍马上高兴了起来,“您放心,王才人那里妾去说。”

两人在屋里说的话,林雨桐跟听了一个现场直播似得。

但这事她还真不反对!要是朱由校大婚之后,把自家踢出皇宫,自己就自由了!很多事做起来反倒是方便了。

因此,她对此事,真就是乐见其成的。

叫王才人装病是吧?可以!咱不拆穿。

于是,第二天王才人病了,林雨桐一点也不奇怪。去看望了,隔着帘子看了一眼。人家不见,林雨桐也不凑过去。这种连太医也不要,就是去领个药而已,估计喝药也是做给外人看的。

反正,戏做的很热闹!先是长孙去给亲生母亲侍疾,再是长跪如素。

宫里都是长孙至孝的名声。然后,东宫这边动作频频,折子一道接着一道:选妃!选妃!选妃!给长孙选妃。

这事唯一麻烦自己的就是得时不时的关心一下装病的婆婆,就这点事。

这天天去,王才人估计有点烦了,关键是去的太早了,连着去了五天,当婆婆的先不乐意了,“……没精神,就是想歇着。你也别跑了,每日了你一来,我这心里怪慌的……”

成吧!人家那么不乐意见自己,“那您要什么,需的什么,打发人告诉我一声。”

嗯!去吧!

人一走,一妇人就把王才人扶起来了,“走了!您起来转转吧。”

王才人长吁一口气,“我怕她的很!第一次见她,她还是秀女,我就觉得她好生厉害。谁也不怕,一点也不怯场。”

这妇人嘴上应了,就从边上的宫娥手里拿了个小匣子来,“……这是咱们特意求来的,回春丹!知道您必是在屋里闷的,这到底是有碍身子,为了长孙,咱是没法子。但身子还得当心的!回春丹养身极好,这里有三丸……”

哟!这怎么好意思呢?这么贵重的东西!

“瞧您说的!”这妇人扶着王才人的手,“咱们将来还指望着您呢。”

林雨桐是真不知道王才人好好的在吃丹药,实在是如今这丹药不算是稀奇!自家这边收礼就收了很多丹药呀!你不舒服?人家送你丹!到了端午的节气了,人家还送你丹。这玩意很多人在用,你要说这玩意有毒,谁信你呀?!这还就是非有钱人吃不起的东西。

凡是送丹给你的,都是真的想巴结你的人。

这点事谁都没当正事跟林雨桐提过,结果谁知道没过两月,好似王才人真给病了……

第439章 明月清风(15)

林雨桐是真不知道王才人没服用宫女领的药, 却服用了丹药。她也见不上人,人家也不见。连过去问安都不叫去。

这个林雨桐理解,肯定是有人在王才人身边填坏话了!别人说的不能信, 但是朱由校的乳母客氏, 此人的话,王才人是必信的。毕竟嘛, 客氏把朱由校好好的养大了, 还有比这更牢固的关系吗?还有比这更叫人放心的人吗?

而客氏呢,不敢来自己面前这个那个,这个人这会子且得缩着呢。朱由校还不是太孙呢, 她也就是个一般的乳母, 只是更有心眼些就是了。她自是不愿意王才人跟自己亲近的,这不符合朱由校的利益。

于是, 客氏别有用心的在其中掺和,王才人对于客氏的信任叫她全盘信了。事情就这样了!

再则,四爷不在,林雨桐除了对天气的观察, 还得注意朝廷动向。正值多事之秋,事真的是一件赶着一件。

五月, 朝廷把太仓的账目清了一遍,确定真的没银子了。

六月,朝廷忙手忙脚筹措军饷,结果从各地的银钱都说筹集上来了, 却迟迟不见银子进京。再怎么追问,都是押解在路上, 耽搁了云云。还是没钱呗!没钱怎么办呢?皇上也没法子,就说户部你们得想办法。户部商量来商量去的, 就说,那咱先从工部和太仆寺一家借五十万两,加起来一百万两,先支应九边吧。但工部和太仆寺不借,人家说了,我们的银子还不够使唤呢,哪有银子借给户部,说死说活,就是不借。于是,官司又打到御前,皇上就把工部和太仆寺给骂了,意思是借也得借,不借也得借。可这俩衙门就是死咬着没钱。实在没法子了,皇上说,那你们一家没有五十万两,难道还没有二十万两吗?一家先拿二十万两出来应急,剩下的之后再说。

就这么着,才算是凑出了四十万两军饷给九边。

可四十万两,九边去分,能分几个呀?顶个屁用呀!

朝廷扯皮了那么长时间,只弄来这四十万两,结果才定下来,辽东的折子就到了。人家说了,不算之前的欠的饷银,光辽东一地,今年还缺三百万两。

朝廷没法子了,又从应天那边的工部等衙门调拨银两,这里那里的,三百万凑了两百多万,可这是摆在纸上的数字,银钱没送过去,都不算。但这解押银两,啥时候能全额到账,不知道呢。账面是差不多解决问题了。

谁都知道,这账面上的东西不作数,不见银子不行。但这至少把皇上糊弄住了,先叫皇上别催,其他的咱再想办法。总得先应付最紧要的,对吧?之后呢?还得要钱呀!

跟四爷预想的一样,朝上开始有人提议,咱卖官吧!这是最快的筹集银钱的办法。

戍边之事大如天呀,内政总得给戍边让路,得分个轻重缓急。这是解决边饷不得不用的法子。

下面的折子送上去,皇上也不说批,也不说不批!就这么一直放着!

皇上不开口说可以卖官,但却一直在催着要银子。大臣们怎么办呢?也不等皇上批复了,大臣们自发的卖起官位来。

还有人卖好卖到林雨桐面前来了,意思是,随便给几个银钱就行,肯定给林宝文安排个肥差。一个江南的知县别人得五千两,您拿五百两来,地方随您挑。一个知府得三万,您拿两千来,保准给您放到您想去的地方。

江南富户多着呢,愿意花钱光宗耀祖的人也不少。林雨桐懒的在这事上费心,费心也没用,现在这真就没法子。她关注的是四爷赈灾的事,但这还不能直接问。

只在王成过来的时候,她以关心四爷什么时候的名义,问了几句。

王成知道意思,就说了,“本是调应天的存粮的,按理说,应该是存了九年的粮食都没有动过!这次赈灾调集一部分,剩下的,朝廷的意思是充作边饷……”

林雨桐点头,要打仗,得要让人吃饭,这么多粮食,解了燃眉之急了。她松了一口气,“这可真是阿弥陀佛了。”

结果王成苦了脸,“户部议定了,给皇爷报上去了,皇爷也准了,可应天那边的户部不答应。他们只想把今年夏粮收上来的一半拿出来,拨出来支应九边。”

啊?王成点头,“啊!那边不答应,这边的户部就说,也不要九年的,给两年的就行。结果那边还是不答应,最后皇上出面,应天那边答应给一年的。”

林雨桐顿时便明白了:应天那边没有九年的积蓄,库早就被折腾的差不多空了。不是他们想抗旨,是他们拿不出粮食来。

于是,他们对朝廷和皇上的决定不同意,各种推脱,直到这边松口改为只要一年的粮食,这属于他们立马能凑出来的,这才答应了!

这个事情,皇上不知道这里面的猫腻吗?恐怕知道的比谁都清楚,可还是那话,如今指着应天那边办事呢,所以,明知道这里面的事大了,可还是没追究,先把事办了再说。这就相当于把四爷晃了一下!四爷也知道估计那边的粮食不多,但是没想到这些人这么胆大,九年的积存呀,没有了!按照他们那个推脱的说辞,可以推断出他们那库里最多是一季夏粮税的存量。如今给九边一调拨,那给四爷能腾出几个赈灾的粮食来,都不敢想。

这一桩桩一件件的,哪一件不是要命的事。东宫嚷着要给长孙选妃,皇上大概嫌弃烦,想选就选吧!爱咋选咋选去!反正是没银钱给,你们自己看着办。

长孙选妃不同,这是有机会成为皇后的。因此,京城里热闹的很!宫外的消息也总能传进来,很多都是有些根底的人家,送女儿来参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