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九零年代 第150章

作者:薄荷雨 标签: 穿越重生

那同学估计正跟老师在一起,陈馨就听他们在电话对面交流了几分钟,最后同意让毛老三继续过来帮忙照管试验田,但是节假日的守卫工作,他们会让村里给出值班表,不能全让毛老三一个人看着,这样肯定会再出事的。

“另外,我建议你们安装摄像头,办公室里只需要一台电脑就可以在夜间值班了。这样的话,安全性会提高很多,值夜班的同学也不用频繁的巡视。”

“摄像头?”对方提高了声音,“很贵吧?”

“这个要看你们用的材质的好坏了,但是我觉得你们只是提防有人夜间来盗挖,所以清晰度不用太高,只需要看得到异常情况,能及时发出警报就行。这样吧,这次是张家村这边没安排好让你们损失很大,我做个中间人,给你们找一家专业的安保公司,然后费用你们俩家平分如何?”

陈馨其实都没打算让张家村承担一半,她会以赞助的名义,通过公司那边的账户给张家村打一笔钱,算是她来给试验田的安保买单。

不是陈馨圣母,也不是她钱多得没处花。她这是给张璋打底子呢。虽然张璋未来百分之九十的可能性不会回到张家村,但只要他爷爷奶奶和大伯姑姑还在,就不可能跟张家村割裂关系。现在花点小钱,以后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能得到回报。

对方说他过两天就回来,让陈馨在张家村等他几天,到时候看能不能把这事儿敲定。

陈馨说的安保公司是魏洸筑介绍的,给他们私房菜做安保的一家有军方背景的公司。上次她跟对方公司的经理聊过,好像在这边他们也有分公司还是办事处什么的,陈馨打算打个电话问问,就算对方不做,也可以给她介绍个靠谱的。

回到张家,陈馨跟张爷爷说了一下这事儿,表示这钱自己会打到村委会的账上,到时候让张爷爷记得跟村长说清楚这钱的用途。

“这怎么能让你给钱?让你二姐给大半,你大哥给小半。他们俩挣了钱就该回报村里。”

张爷爷直接拍板,陈馨想劝,却连张奶奶都支持老伴儿的决定,还专门叫来老大一家跟二女儿说了这件事。

“行,也别让大哥给了,大哥还打算帮村里建一个肉食品加工厂呢,跟刘姐合作弄的,他们手上钱都不够,估计还得去贷款。安保这边要多少钱?我回去合计合计,这钱我负责出。”

既然张家人做了决定,陈馨也不跟他们争抢,只打算去帮忙谈一个合适的价格,她不出钱,就欠一份人情好了。

商量完这事儿,当天晚上张爷爷就去找了村长,一是说这件事,二来是想说说毛老三的事情。

毛老三跟他老丈人住在洼子口,那边比较偏,属于村的外围了,平时也少有人去洼子那边,所以过年的时候毛老三丈人病倒才没多少人知道,要不是三奶奶挂念着他们一家,初一那天让孙子送了些吃的过去,估计还不知道那家人差点连饭都吃不上了。

“我家老大说了,在养殖场那边档头再修一个瓦房,搭一个偏间,让他们爷俩搬过来住。这边离试验田也近一些,毛老三去试验田忙活的时候,他老丈人也可以跟我们家的人说说话,顺带帮忙老大看一下场子。每个月给三百块的工钱给他。”

村长早就在心焦这事儿,他不可能硬压下去给毛老三爷俩修房子,也不能强要人家接毛老三出来住,现在张家人主动提出来,他简直喜出望外,算是去了一块心病了。张德兵这家子就是厚道!

人家张德兵一家愿意帮忙,他们村委会也得表示表示,其他的不行,招呼人帮忙起个房子还是可以的。

地方也选好了,以前是老屋的老地基,很结实,现在重新弄弄就可以直接盖房了。

这一间半的瓦房在养殖场的下风向,隔了大概有个五六米的距离。中间以半人高的矮墙进行隔档,是为了不让外人随意进出养殖场的内部,免得带去病菌。

瓦房前面十来米就是岔道,往东可以去试验田,往南就是张家的屋子。村里人要上山的话,也要打他这门口过。门口的院坝陈馨让人给抹了水泥,干了之后显得特别干净,若是弄脏了直接打水冲冲就行。在这里,毛老三的老丈人可以做他擅长的竹编,还不怕弄脏竹子篾条什么的。

虽然比起毛老三原来的老屋,面积小很多,但是环境要好太多了,而且这里人来人往,毛老三的老丈人就算搭根小板凳坐院坝里跟人说说话也是好的。

人逢喜事精神爽,本来看上去恹恹的毛老三的老丈人在搬进来之后,整个人慢慢的精神起来,甚至全力撑起了养殖场的夜班值守。当然这都是后话了,现在瓦房才落了地基,预计要到六月初才能完工。

五月五号,陈馨找的安保公司的人来到了张家村,跟他们一起上来的就是试验田的负责人小纪。

开车的还是陈馨的老熟人,很久没见的雷邦。

“雷哥,你这大忙人怎么舍得过来?”

陈馨把上午煮好的山楂乌梅汤从冰箱里拿出来,给他们一人倒了一杯。

乌梅生津解渴,山楂消暑祛湿,这天气闷热,喝这个简直就是享受。

“我听昊子说你在这边,特意来找你说事的。”雷邦咕嘟咕嘟灌下一杯后,抹了把嘴,拉着陈馨到了外面说话

第220章 再度犯轴的二姐

雷邦现在的工作跟扶贫有关,他本人对这方面也是做了很多功课,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他们的工作进展很不顺利,为此上面的领导对他们也有意见,给出了限期整改的命令。

“我们开了好几次会,找出来一堆问题,但是解决方案没有,现在部门里分成了好几个派系,都觉得自己的有道理,我记得你以前专门走过一圈,虽然是做旅游专栏的,但是你应该对他们当地的情况有了解吧,我就是想问问你是怎么想的。”

陈馨简直受宠若惊,她完全没想到雷邦找她居然是说这方面的问题,但其实她也不了解啊。她所知道的,都是后世已经成功的经验,而且还只是零星个别的地方她才知道,更多的地方因为她没去关注过,也不知道人家到底是怎么脱贫致富的。

看到陈馨的为难,雷邦扒拉了下脑袋,他自己也知道自己是病急乱投医了,但是下意识的,他就觉得陈馨能给他提供帮助。

“这样吧,我也不敢说自己知道得比你们这些专业人士多,我就把自己知道的那些给你说一说好了,具体能不能用,怎么用,你看着办。”

“也行,本来找你就是强人所难了,我也不求其他的,只想找到个切入口。你知道的,我们这种人虽然靠的是家里的背景,但是如果做不出成绩也是没用,家族的资源就这么多,我们占了别人就没有,如果我们占用了资源还得不到回报,那么家族也会转移投资对象。压力大啊!”

雷邦感叹了一句,听得陈馨只想笑。

关于那几个贫困地方的资料,陈馨并没有看得很详细,有些数据且不说不能给她知道,就是让她知道了,她也不明白这代表了什么。

反正她是做美食旅游推广的,就把她看到的那些东西拿出来给雷邦讲讲就行了。毕竟她有后世的成功经验,有些建议现在看起来还是天方夜谭,但是未必就不能实现。

来都来了,如果能小小的加快某一个点的建设进程也是件好事啊。就比如说张家村,如果陈馨没来,或许张家村也会发展,但是绝对不会像现在的样子。张家村的发展进程至少提前了五到十年!

这五到十年可是发展的黄金时间,一旦经济放开之后,只能钱生钱,人挣钱是争不过钱挣钱的。

雷邦在张二姐的农家乐住了一晚上,跟陈馨聊了小半宿,一半是吐槽,一半是畅想未来。休息了一.夜之后,第二天他振作精神,开车回去上班了。

“这雷哥有爱人没有?”张二姐八卦了一下,“要是没有,你觉得村支书家的姑娘怎么样?”

“不怎么样,你死心吧,大家都不是一个世界的人,你别乱点鸳鸯谱了。”

陈馨笑笑,雷邦虽然看上去很平易近人,一点没公子哥儿的做派,跟村里人也是吆五喝六的混在一起吃吃喝喝,但是人家的家庭摆在那里,根本不可能让他娶一个高中肄业的农村姑娘。

不是说看不起村支书家的姑娘,那女孩子做事能干,人也泼辣,长得一般,只能说清秀。在山上可能算条件很好了,但是在山下,特别是省城里,根本没有一点竞争力。

“这都什么年代了,还讲门当户对啊?”张二姐撅了撅嘴,有点不太高兴。

“不是门当户对不门当户对的。你看两个人的生活环境完全不同,对事情的见解也不同,都没有一点共同语言,你要他们怎么相处一辈子?夫妻双方还是平等点的好,女孩子也别把自己当成男人的免费保姆,反正我是不太看好的。”

陈馨没再继续,一大早带着张璋上山挖了不少笋子下来,现在要先处理好,等明后天才方便装箱带走。

张二姐还没死心,跟着陈馨出来在院子里帮忙弄,她就想让陈馨帮忙牵个线,让雷邦跟村支书家的姑娘一起吃个饭什么的。

上一篇:贵妾之女

下一篇:七零娇气小媳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