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九零年代 第149章

作者:薄荷雨 标签: 穿越重生

“小馨没事儿吧?昨晚就没吃饭了,今天早上也没起来,这都快中午了……”

张奶奶担忧的瞅了下陈馨睡觉那屋的门。旁边坐着写作业的张璋。

“奶奶不要担心,我小姨这周加班累惨了,让她好好睡一觉吧。”张璋的作业是刘爷爷给他布置的,学写字,用铅笔描红。

张璋很聪明,看到其他的小朋友开始认字了,自己也要闹着认字,还在学习拼音。陈馨给他买了好多绘本,都是看图识字的类型,而且是短语,一副图画一句话的那种。每句话的下面还有拼音,张璋自己已经能拼写了,一本绘本给他差不多可以自己读完。

幼儿园对孩子认字的要求不高,但是张璋的识字量差不多是一年级小朋友的水平,对汉语拼音的掌握更是远超同龄的孩子。

跟张璋一起学认字的是宋可可小姑娘,她的速度要慢很多,但是宋可可写的字比张璋强,基本是刚会握笔开始,就在爷爷和爸爸的教导下,开始学写偏旁部首。现在人家已经在写毛笔字了,而且写的字虽然没有啥力道,可比很多成年人的字都要规整。

张璋也在跟着宋老师学写毛笔字,不过他要晚一年学,现在写的字跟宋可可小朋友完全没法比。

这俩孩子的文化教育大部分是来自家庭的教导,宋家给俩小孩上文化课,陈馨每周会带着俩孩子去学校的英语角听大学生们的朗读或短剧表演,让俩孩子打小开始接受语言的洗练。幼儿园其他的孩子也有在校外参加兴趣班的,反正感觉上从现在开始,已经有很多家长开始让孩子在幼儿园就缓慢加速了。

陈馨不支持也不反对,她觉得只要孩子愿意学就行,所谓赢在起跑线,那估计得从投胎就开始拼了。

等到陈馨睡醒已经是五一当天的下午,她出来的时候,张璋正跟隔壁家小四在剥笋壳。

小四他们早上就去林子里挖竹笋了,那时候张璋都还没起床。下午天气比较热,大人们不许小孩子进竹林去玩,就让他们在院子里剥笋壳,答应给他们炒鲜竹笋吃。

这边的竹笋不是那种厚厚的冬笋,而是细长的水竹笋,还有一些慈竹笋子。不过小四说现在慈竹的笋子已经不太好找,想要挖的话,还得往山上去。陈馨过来瞅了一眼,给孩子们玩的笋子都只有手指粗细的那种,大一点的全用来泡酸笋了。酸笋是可以卖钱的,这是一笔不小的进账,所以基本上自家吃的笋子都是那种比较小,泡出来不太好看的。

“小姨,我想吃酸笋烧牛肉了。”闻着小四从家里捞出来的酸笋的酸味,张璋揉了揉小肚子,感觉嘴巴馋得很。

小四家的酸笋泡得很好,就这么空口吃都挺香的。

陈馨尝了一点,点头:“行,待会儿问问你大伯有没有牛肉,有的话小姨给你烧笋子。”

正好严春华从院子外回来,听到陈馨的话,应了一声:“牛肉没了,明天让他大伯去买去。家里有腊猪蹄和排骨,还有竹鼠。酸笋烧竹鼠也很好吃,就是要辣点才够味。”

张璋现在也挺能吃辣的,闻言抬头看了陈馨一眼,有点犹豫到底是烧腊猪蹄呢还是烧竹鼠。

“我们炖个腊猪蹄煲,然后酸笋炒竹鼠,我看你们还弄了些竹荪回来,明天杀一只老母鸡,用来炖竹荪是再好不过的了。”

第218章 帮忙说情

腊猪蹄煲就是用新鲜竹笋和酸笋一起垫底,加冻豆腐跟野生菌,最后将提前用高压锅压过二十分钟的腊猪蹄剁成块放在最上面,掺汤进去用小火慢炖。这汤就是高压锅压猪蹄的原汤,炖到猪蹄软烂,酸笋的酸汤浸满了冻豆腐的每一个缝隙后,就可以上桌了。上桌之前撒一把香菜末,除了盐什么都不用加,就这个原汁原味才叫真绝色。

酸笋炒竹鼠是一道家常菜,用的本地产的牛角尖椒和着炒,那种鲜辣让人直伸舌头还忍不住下筷争抢。

在加上自家种的蔬菜,还有酸豆角炒的腊肉,再蒸上一盘腊猪舌跟腊肠。这一顿饭丰盛得让两家的小孩子吃得肚子滚圆,哼哼唧唧的走不动路。

“还是小馨的手艺好。”隔壁婶子也揉了揉肚子,“你说都是一样的菜,怎么小馨炒出来就这么好吃,我炒出来的我家男人说比猪食好不了多少。”

因为是两家人一起吃饭,人多,男人们就在堂屋里吃饭喝酒,女人和小孩则在院子里架了桌子吃。

她们都吃完了,屋里男人们还在喝酒聊天,一个两个脸红筋涨的,畅想着今年能挣多少钱,给老婆孩子要置办些什么东西。

他们村去年的年收入比前一年至少翻了一倍,像张家这样的人家,收入翻十倍不止。现在他们村好多年轻人过完年都没出去打工了,特别是那种家里有老有小的,留下来加入村里的集体劳作,比起在外面挣的虽然少一些,但是吃的用的都是家里的,还能照顾老小,算起来比在外面打工也不亏。

但这仅仅是张家村和隔壁林山村才能做到,其他的几个村虽然也有在家创业的,但是大部分的青壮年还是选择了外出。

别说,有时候看到那些留守儿童,就是张家村这些老爷们儿也有点心酸,平时能帮一把的都不吝伸手。这短短一年多时间,张家村在周围十里八乡里的名气也拔尖儿了,听人说好多村都在闹要跟张家村林山村学习,说凭什么人家山上的村子都能做到,他们山下的村子反而还做不到了。

张家村的村长去镇上开会的时候,也是受表扬多,以前那些总躲着他的村干部们,现在看到他一个个都老哥长老哥短的,就想从他那里得点经验,不说多有用吧,至少也要比现在强一点才行。

镇上还专门找张家村林山村和下坝村的村长去开了会。下坝就是跟张家村总不对付的那个村,不过也是以前的事了,自从上次下坝那家二流子来闹事,被张家村的人修理过后,两个村的人反而亲近了些,有些经验也不吝传授。现在下坝村也是看着在往好的方向走。

陈馨在院子里帮忙收拾给竹鼠的食料,耳朵听着屋里男人们的交谈,刚打算跟严春华一起把食料抬到后院去,就听到村长在门口叫她。

“哎,村长叔吃过了么?进来喝口酒?”张德兵出来,把村长拉进屋。

“不吃了不吃了,我就来找小馨说几句话就要回去,明天一早还要去镇上开会,今晚得早点休息。”

“那也赶不及这点时间,来来来,喝点酒摆一会儿再说。”

“那行,你们先吃,我跟小馨说两句就来。”

村长找陈馨是想要让陈馨帮忙问问那些教授,愿不愿意去其他村子转一转,帮他们看看有没有什么可以发展的。“

“这事儿村长你直接去问不就得了?”陈馨看了村长一眼,不太明白为啥非要她出面,再不济张二姐夫也能上啊,都是一个行业的,还好说话些不是?

“哎,不是,这,这说来话长。”村长有点尴尬。

其实也不是啥,就是过年那会儿,负责这边的同学把实验地拜托给他们看,结果一个疏忽,让不知哪里的人来把他们新培育的树种给挖了一小半走。村里人也没注意,等到过完年去转悠才发现,这会儿负责这边项目的师生对村里怨气不小,要不是教授在上面顶着,他们估计都打算直接打包走人了。

“谁负责看管的谁来承担责任啊。村长该不是什么都没表示吧?”陈馨也不客气,本来就是嘛,你既然答应了看护,又拿了人家的钱,现在弄成这样子,还一点表示没有,搁谁身上都觉得不在理。

“其实也是有原因的。”村长苦笑,“这个任务是交给毛老三在做。毛老三你估计不认识,是村里的一个五保户,他脑袋受过伤,那以后就留在村里没有出去过。跟他一起过日子的是他的老丈人,也是村里的老辈子。”

“他们翁婿俩运气都不好,两人都是倒插门的,结果老婆都死得早。毛老三的儿子十二岁的时候下河摸鱼,就没再起来。那之后他老婆就一病不起,第二年就没了。毛老三原本是可以离开这里重新成家的,但是他没办法丢下身体不好的老丈人,所以就留下来了,结果又遇到这样的事。今年过年那会儿,他老丈人突然生病,毛老三顾得了这头就忘了那头,本来脑袋就不灵光,能把老人照顾好已经很不错了。他造成的损失村里给承担了全部赔偿,但是村里的意思是让他继续,可那边的老师不同意,现在毛老三成天蹲在地头看着那边茶园,我这当村长的,心里也不舒坦。“

听了村长的话,陈馨皱眉,旁边张奶奶也帮忙说了几句,意思是毛老三其实平日里也还是很认真的,但是两件事撞一块儿了,他给忘记茶园的事情,村里人也顾着过年,都没想到帮他过去看两眼,所以出了事之后,村长说村里给赔偿,其他人虽然有点意见,但大部分都同意了。

“行,我先过去问问他们的意思,但是这事儿我不敢给你们打包票,毕竟人家辛苦工作的成果掉了一半,这不是经济赔偿的问题,如果新品种全被挖走了,他们一两年的辛苦就成了泡沫,这搁谁身上都不可能想得通的。”

村长连连点头,说他们现在已经安排了其他人去负责这事儿,保证不在出现这种问题。

第219章 帮助乡邻

下午,陈馨做了些冷吃的小食,用大篮子装了,牵着张璋去了试验田那边。

五一放假,试验田只留下两个负责做记录和日常整理的学生,其他人都下山休假去了。

看到陈馨过来,他们俩提高警惕,用相当不信任的目光看着姨侄俩。

陈馨问了一下,知道还是以前的几个老同学在负责整个实验后,当着他们俩的面给负责人打了个电话,说了一下这事儿,最后建议他们跟村里签订协议,把责任明确下来,这样大家都有理可依。顺便陈馨也跟对方说了一下毛老三的情况,最后问能不能继续聘用他,但是把守卫的责任交给村里,让村里进行人手的安排调换。

上一篇:贵妾之女

下一篇:七零娇气小媳妇